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人教版)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9.18 MB
- 文档页数:59
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中心--北京每课一练1.填空(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5)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年,最早称为。
先后有、、、各代在此建过都。
(6)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两代,成形。
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7)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
2.判断(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6)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坚决拆掉。
(7)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
(8)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旅游收入,应延长营业时间,扩大游客量。
(9)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3.选择(1)北京西隔山就到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答案:1.(1)华北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华北(4)40°N 116°E(5)3000 蓟金元明清(6)明清凸水源(7)现代化大都市2.(1)×(2)×(3)×(4)×(5)×(6)×(7)×(8)×(9)×。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的】1 .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 .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 .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习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学习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主办地在哪?二、导入新课:1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 .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4 .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5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北京位于___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
2 .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___、___;北京的地势___,属__气候。
3 .北京是新中国的___,是全国的___、___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___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___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 .北京向东出___,可以进入东北地区。
二、选择题1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A、文化中心B、国际交往中心C、交通中心D、政治中心2 .北京西隔___山就到___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3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金融中心4 .北京最近的还是()A、南海B、黄海C、东海D、渤海5 .北京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6 .从北京向东出山海关,可以进入()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黄河中下游平原7 .位于北京北面的山脉的是()A、燕山B、阴山C、太行山D、巫山【要点归纳】1 .北京经纬度位置;2 .北京自然条件;3 .北京的城市只能。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学习省区地理的具体体现,并且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课程标准也规定北京为必学区域。
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3、初步学会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印证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利用图片等资料,展示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认识北京的好奇心和兴趣。
2,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懂得尊重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五,教学难点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及地理位置的评价。
“水”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关系一,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地理书篇一:人教版初中地理目录《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篇二: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2.3.4.5.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 纬线和纬度P6 经线和经度P7 利用经纬网定位P9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P112. 地球的公转P13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 学会阅读地图P162. 选择适用的地图P19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P24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3.地形剖面图P28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 地球?水球?P302. 七大洲和四大洋P32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 沧海桑田P37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3. 板块的运动P4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 天气及其影响P46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变化P532. 气温的分布P55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变化P582. 降水的分布P60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2.3.4.气候的地区差异P6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 气候与人类活动P67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2.3.4.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 世界的语言P772. 世界三大宗教P79第三节人类的聚住地──聚落1. 聚落与环境P81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 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人口问题P73 不同的人种P74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 地域发展差异P88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3. 国际经济合作P91七年级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雄踞东方的大洲P22. 世界第一大洲P4第二节自然环境1.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P62. 复杂的气候P10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2.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73.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P19第二节东南亚1.2.3.4.十字路口的位置P2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23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 热带旅游胜地P28第三节印度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02.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3.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P35第四节俄罗斯1.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P372.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393. 发达的交通P40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1.2.3.4. 三洲五海之地P44 世界石油宝库P46 匮乏的水资源P48 多元的文化P49第二节欧洲西部1. 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P522. 现代化的畜牧业P543. 繁荣的旅游业P57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 黑种人的故乡P602. 快速发展的经济633. 人口、粮食与环境P65第四节澳大利亚1.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P67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P683.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P70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 民族大熔炉P742. 农业地区专业化P763.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P79第二节巴西1.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P822. 发展中的工农业P843.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P87第十章极地地区1. 独特的自然环境P922. 科学考察的宝地P96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P98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 优越的地理位置P22. 海陆兼备的大国P33. 行政区划P6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P112. 人口东多西少P13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 中华民族大家庭P152. 民族分布特点P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222.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P26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P30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P33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P38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P40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 以外流河为主P42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p44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49第四节自然灾害1.常见的自然灾害P54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P563.防灾减灾P58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P622.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64第二节土地资源1.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P672. 地区分布不均P693.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P71第三节水资源1. 时空分布不均P752.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P77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P842.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P86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2.3.4.农业及其重要性P90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P93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P95 走科技强农之路P98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 工业及其重要性P1002. 我国工业的分布P1033. 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P104篇三: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 纬线和经线 4. 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2. 地球的公转第三节地图1. 地图的基本要素2. 地形图的判读3.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 地球?水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 沧海桑田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3. 板块的运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 天气及其影响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与我们2. 气温的变化3. 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降水与我们2. 降水的季节变化3. 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 气候的地区差异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分布3. 人口问题 4. 不同的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 世界的语言2. 世界三大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 乡村和城市 2. 聚落与环境3.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 国家和地区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 国际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 世界第一大洲2. 地形和河流3. 复杂的气候第二节人文环境 1. 人口最多的大洲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3. 经济发展差异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3.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第二节东南亚1. 十字路口的位置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3.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4.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第三节印度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 水旱灾害频繁3.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4. 发展中的工业第四节俄罗斯 1. 国土辽阔2.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3. 发达的交通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1. 长期的热点地区2. 三洲五海之地3. 丰富的石油资源4. 匮乏的水资源5. 文化差异第二节欧洲西部1.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2. 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3. 传统的畜牧业4. 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 黑种人的故乡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3. 人口、粮食与环境第四节澳大利亚 1.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 1. 移民国家2. 农业地区专业化3.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 资源消耗大国第二节巴西1.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2.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3. 热带雨林的危机4. 城市化问题第十章极地地区1. 冰雪覆盖的地区2. 科学考察的宝地3.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 位置优越2. 国土辽阔3. 34个省级行政区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 人口东多西少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 56个民族2. 民族的分布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2. 地形复杂多样3. 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 南北气温的差异2. 东西干湿的差异3. 季风气候显著4. 气候复杂多样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 众多的河流2. 黄河的治理3. 长江的开发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 自然资源与我们 2.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利用2.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3.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第三节水资源1. 水是宝贵的资源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3.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4.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 农业与我们2. 农业的地区分布3.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4.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 工业与我们2. 工业的空间分布3.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不同的地理区域2.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 干旱的西北地区2. 高寒的青藏地区3. 脆弱的生态环境4. 生态建设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2.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3. 沿江地带的城市4. 沿江地带的工业5.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3.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 政治文化中心2. 历史悠久的古城3.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 人多地狭2.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祖国神圣的领土2. 美丽富饶的宝岛3.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高山、荒漠和绿洲2.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3.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2. 外向型的经济 3. 城镇的发展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 丰富的旅游资源2.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 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要点1:政治文化中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面积1.641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88.6万(2020年)。
1.北京的符号(1)首都北京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家博物馆等。
(2)古城北京的符号:故宫、长城、四合院等。
(3)现代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王府井商业街等。
2.北京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属于北温带、中纬度地区。
(2)相对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与天津市和河北省为邻。
方法总结1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1)北京经纬度位置优越,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度与干湿度适中。
(2)北京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有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拱卫,所以北京虽然距海很近,但十分安全。
(3)北京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联结的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4)北京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有黄土高原,西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物产供应丰富。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1)全国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这里有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3)国际交往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一、课标解读“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的内容。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本节是中国省级区域地理学习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港澳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收集资料掌握了解一座城市基本思路和方法,从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北京是认识省级区域中第一个介绍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共分为三个框题:即“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这三方面的内容环环相扣、线索明确,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框题“政治文化中心”,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课文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材是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和19页活动题使学生了解。
通过“北京市略图”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二是其交通位置——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具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祖国的首都——北京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的首都——北京》,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
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认识北方地区的第四节,教材从“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现代化的大都市”三部分来认识北京,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每个公民都应该知道的区域,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学习一个城市区域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政治文化中心”和“历史悠久的古城”。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北京的位置及其自然环境的评价,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京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了解北京的位置及其自然环境;了解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
教学难点:读图分析北京的位置及其自然环境的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1、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引导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应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将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收集北京的相关资料、信息。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导入新课、新课探究、课堂小结与练习、课后探究四个环节展开。
同学们好,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请认真观察,判断
尽那十
动。
,督促、矫正学习结果。
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
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
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综
平年代,东南平坦,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
难怪
师: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师: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
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时间内,我们了解了北京的位置、环境、职能、名胜,你领会了。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范文6篇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京市各区教材使用版本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北京市的教育体系中,教材使用版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学校和区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教材版本,这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将对北京市各区的教材使用版本进行详细介绍。
东城区东城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教育资源丰富。
在东城区,学校主要采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人教版》教材,这是中国大陆国家义务教育科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版本。
该版本的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西城区西城区也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在西城区,学校多数采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教材。
这个版本的教材内容统一、规范,注重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教材版本。
朝阳区朝阳区是北京市的新兴城区之一,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在朝阳区,学校主要使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人教版》教材。
这个版本的教材内容科学、全面,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海淀区海淀区是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
在海淀区的学校中,教材使用版本多样,包括《人教版》、《鲁迅版》、《北师大版》等。
这些版本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石景山区石景山区是北京市的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在石景山区,学校主要使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教材。
这个版本的教材内容简练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昌平区昌平区是北京市的新兴城区之一,教育发展迅速。
在昌平区,学校多数采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丰富,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实际应用,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通州区通州区是北京市的发展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紧缺。
在通州区的学校中,教材使用版本多样,包括《人教版》、《鲁迅版》、《北师大版》等。
这些版本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