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晶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8.71 MB
- 文档页数:52
实验3 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一、实验目的:巩固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知识。
二、硅酸盐晶体结构概述硅酸盐晶体按结构中硅氧四面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岛状、组群状、链状、层状和架状五种。
1. 岛状结构岛状结构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以孤立形式存在,硅氧四面体之间没有共用的氧。
典型的矿物是镁橄榄石,其结构如图3-1所示。
镁橄榄石(Mg2SiO4)的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Pbmm空间群,a0=0.476nm,b0=1.021nm,c0=0.598nm,Z=4。
镁橄榄石的结构中O2-近似于六方紧密堆积,Si4+充填在四面体空隙,Mg2+充填于八面体空隙,硅氧四面体之间由Mg2+按镁氧八面体的方式相连。
图3-1 镁橄榄石晶体理想结构图3-2 绿宝石的晶体结构2. 组群状结构组群状结构是指硅氧四面体以两个、三个、四个或六个,通过共用氧连成硅氧四面体群体,群体之间由其它阳离子按一定的配位形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典型的矿物是绿宝石,其晶体结构如图7-2所示。
绿宝石(Be3Al2[Si6O18])的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P6/mcc空间群,a0=0.921nm,c0=0.917nm,Z=2。
绿宝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六个硅氧四面体形成的六节环,六节环之间由Al3+和Be2+相连。
六节环中的四面体有两个氧是共同的,它们与硅氧四面体中的Si4+处于同一高度。
图7-2中示出了八个这样的六节环,上面四个和下面四个错开30 排列,上下叠置的六节环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通道,可以存在一些如K+、Cs+等大的阳离子以及H2O分子。
Al3+的配位数为6,形成Al-O八面体,Be2+的配位数为4,构成Be-O四面体。
3. 链状结构硅氧四面体可以由共用氧离子相连,在一维方向延伸成链状,链与链之间再通过其它阳离子按一定的配位关系连接而形成链状结构。
透辉石(CaMg[Si2O6])是具有链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之一,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0=0.9746nm,b0=0.8899nm,c0=0.5250nm, 37’,Z=4。
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硅酸盐晶体是指以硅酸根为基础的晶体,其中硅离子(SiO_4^4-)与其他阳离子形成网络结构。
硅酸盐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晶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硅酸盐晶体结构可以分为四类:随机硅酸盐、连续硅酸盐、不连续硅酸盐、氟硅酸盐。
随机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指硅酸盐中的硅酸根离子(SiO_4^4-)和其他离子随机排列的结构。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硅酸根离子之间没有明确的排列规律,并且硅酸根离子与其他离子之间的距离也比较随机。
随机硅酸盐晶体结构可以用来制备玻璃等非晶态材料。
连续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指硅酸盐中的硅酸根离子(SiO_4^4-)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形成的结构。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硅酸根离子之间有明确的连接方式,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的网络结构。
连续硅酸盐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晶体度和结晶度,可以用来制备陶瓷等工程材料。
不连续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指硅酸盐中的硅酸根离子(SiO_4^4-)与其他离子之间有插入不连续的阳离子,形成硅酸盐层状结构。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硅酸根离子之间有明确的排列规律,但是硅酸根离子与其他离子之间的距离不均匀。
不连续硅酸盐晶体结构可以用来制备硅酸钙等复合功能材料。
氟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指硅酸盐中的硅酸根离子(SiO_4^4-)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氟离子(F^-)取代的结构。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硅酸根离子与氟离子之间有明确的排列规律,并且形成独特的晶体结构。
氟硅酸盐晶体结构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可以用来制备光学器件、电子器件和热障涂层等材料。
总之,硅酸盐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晶体的性质、设计新型材料以及开发新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硅酸盐晶体结构的理解将进一步深化,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硅酸盐晶体的结构特点
硅酸盐晶体是由硅、氧和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1. 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其中硅原子居中心,与四个氧原子形成化学键,而氧原子位于顶角。
2. 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多数具有金属阳离子与硅、氧离子结合的空间结构,形成了规则的晶体结构。
不同的阳离子会诱导不同的晶体结构,产生特定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3. 多种硅氧比:在硅酸盐中,硅与氧的原子个数比(硅氧比)可以变化很大,这导致晶体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
4. 复杂的连接方式: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可以通过顶角共享的方式连接成复杂的网络。
不同连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进一步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
5. 离子性:硅酸盐晶体的离子性较强,这与其结构中存在的离子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