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浅析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708.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引言•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常见工笔花鸟画题材及风格•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与欣赏•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趋势与挑战01引言它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之美。
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卉、鸟禽等自然景物为主。
工笔花鸟画简介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方面,工笔花鸟画技艺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笔花鸟画历史与传承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01020304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经营位置”之妙。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艳明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工笔花鸟画在细节描绘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02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用细线表现物象,如铁丝般刚劲有力,适合勾勒花瓣、叶片等轮廓。
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线条纤细、流畅,如游丝般自由飘动,常用于勾勒鸟类的羽毛和细部。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形如兰叶,适合表现山石、树干等质感。
030201线条勾勒技法用两支笔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交替渲染,形成渐变效果。
分染在大面积的区域内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色调统一。
统染在分染和统染的基础上,用透明色或浅色进行整体覆盖,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罩染色彩渲染技法构图布局原则确定画面主体和陪衬物,使画面有主次之分。
合理安排物象的疏密关系,形成节奏感。
通过留白、淡化等方式表现虚实关系,增加画面空间感。
使画面中的物象相互呼应、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
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呼应顾盼醒目点质感表现刻画细节修饰整理细节处理技巧在画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点,吸引观者注意力。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工笔花鸟画技法基础•常见花卉与鸟类的描绘方法•创作实践与案例分析•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课程总结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目的和背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提高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将中国工笔花鸟画置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背景中,本课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课件内容概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演变脉络。
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特点详细解析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如精细入微的笔触、生动逼真的形象等。
经典作品欣赏与解析通过展示和解析多幅经典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和内涵。
实践与创作指导提供具体的绘画实践指导和创作建议,帮助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并鼓励其发挥个人创意进行创作。
02CATALOGUE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定义精细入微色彩鲜艳寓意深刻定义与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精细的笔触描绘花卉、鸟类、虫鱼等自然生物。
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注重细节描绘,笔触细腻,追求形似和神似。
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和审美追求。
历史与发展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当时多作为宫廷装饰画。
徐熙、黄筌等画家将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
徽宗赵佶等皇帝热爱绘画,推动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涌现出众多优秀画家和作品。
起源五代时期宋代元明清时期五代画家黄筌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各种珍禽异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中国花鸟画浅析
中国花鸟画欣赏
中国画的一种。
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参见“四君子”。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
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
鸟画家。
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
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
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
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
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
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
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
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
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