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一帝国宪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6
法国议会制度的历史沿革一、议会萌芽的出现现代法国政治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之后,大量的宪法草案被起草,其中18部草案正式生效为宪法。
法国一直在君主制、帝制和共和制之间徘徊。
正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现代意义上议会萌芽开始出现。
(一)1791年宪法1789年6月17日三级会议转变成国民议会这件事标志着旧有秩序的崩溃。
当时革命者的主要诉求便是制定一部旨在保卫人权、限制国王权力、使政治生活有序化的成文宪法。
1789年国民议会又宣布改名为制宪议会。
在这种情况,1789年8月26日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9月3日宪法得到了通过。
其中,前者只是一项旧有超越时空性质的原则宣言,而对于具体的议会制度并未规定,甚至对于议会政治的重要性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对于议会政治具体化的任务在1791年宪法中得到了初步的完成。
根据该宪法规定,法国的主权属于国家,这一主权由立法机构和国王代表,立法机构是一院制的国民立法议会。
当时的国民立法议会共有745名议员,由选举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但这并不是一种普选制,只有“积极公民”才享有选举权。
所谓积极公民,是指那些25岁以上、出生在法国或归化了法国的、有固定住所的,特别是缴纳了不低于三个工作日日值的直接税的男性公民。
宪法还规定了国民立法议会的权限主要是:法律的创制权(提出法案的权力)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决定公共支出及赋税的权力;决定公共收入在各省间的分配及运用的权力;与王一起决定宣战的权力;批准与外国签订的和平或同盟条约的权力。
由于在这种宪法的规定中,国王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其频频使用否决权,从而导致了双方矛盾的激化,最终到了1792年的年中,这部宪法实施上就已经被搁置了。
(二)1793年宪法1792年8月10日,巴黎爆发了起义。
9月21日,国民公会正式开幕,取代了国民议会的地位。
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了新宪法。
与1791年宪法相比,1793年的新宪法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法国宪法发展历史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现在有200多年的时间了,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法国宪法发展历史,希望大家喜欢!法国宪法发展历史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现在200多年的时间,政治风云多变,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尖锐复杂,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断变化,政治形式多次变更,其间经历了两次封建王朝复辟,两次帝制和五次共和,先后颁布了14部宪法。
法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大革命到第一帝国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共颁布了七部宪法,包括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和拿破仑时期的四部宪法。
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世界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它是法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也是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791年宪法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第一部君主立宪制宪法,为法国近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事实上它有缔造近代法国的光荣。
总之这一时期的法国宪法是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产物,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宜布废除了封建的贵族制度、等级制度、爵位制度等,这些宪法在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中起了进步作用,它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工具。
(2)第二阶段:复辟王朝到第二帝国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共颁布了1814年宪章、1830年宪章、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四部宪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848年宪法。
1848年宪法是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失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所控制的立宪会议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而制定的宪法,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具有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体的许多特点。
如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掌握军政大权,有权任免和政府成员。
但总统权力受到一定限制,如签订条约须经议会批准。
议会为一院制的国民议会,拥有较大权力,不受监督和不可解散,拥有立法、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权。
1791年法國憲法
1791年法國憲法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於
1791年9月3日生效。
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憲法,
奠定了現代法國政治體制的基礎。
该憲法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度,以限制國王的權力並確保公民自由和平等。
根據該憲法,法蘭西國是一個絕對君主國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立法議會的約束。
國會被分為兩個部分,即一個上議院和一個下議院,其中下議院的成員由選舉選出。
憲法確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財產權和法治原則。
此外,憲法還禁止封建制度和平等待遇原則。
然而,1791年法國憲法並沒有解決法國政治和社會面臨的根
本問題,如資產階級和農民之間的衝突,以及貧富差距的擴大。
隨著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法國政府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加不穩定,最終導致了憲法的瓦解和法國的絕對君主制復辟。
法国宪法发展史法国宪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以下是法国宪法发展的一些主要事件和里程碑:1.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国民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原则。
2. 1791年:法国的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颁布。
该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限制了君王的权力,实行了一些新的政治和行政机构。
3. 1793年:法国国民公约制定了《1793年宪法》,宣布法国成为一个共和国。
然而,由于革命期间的混乱和内外压力,该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4.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推翻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通过《1804年宪法》,确立了拿破仑一世为法国皇帝,并对宪法做出一系列修改。
5. 1814年:拿破仑被推翻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解体,波旁王朝恢复。
国王路易十八颁布了《1814年宪法》,恢复了君主立宪制。
6. 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国王查理十世被迫退位。
新的宪法——《1830年宪法》,为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设立了参议院和众议院。
7. 1848年:法国发生了二月革命,路易腓利浦被推翻。
新的宪法——《1848年宪法》于同年颁布,宣布法国成为一个共和国,并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自由给公民。
8. 1852年: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了第二帝国。
他通过《1852年宪法》,确立了拿破仑三世为法国皇帝,并对宪法进行了修改。
9. 1870年: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推翻,第三共和国开始。
法国颁布了一系列宪法,建立起现代法兰西共和国的基础。
10. 1946年:法国通过了第四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一个议会制民主政体。
11. 1958年:法国通过了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强化了总统的权力,并设立了一个半总统制政体。
在法国的宪法发展史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宪法修正案和修订过程,但上述事件是一些关键的里程碑。
法国的宪法发展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帝国制等不同形式,最终在第五共和国确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
1791年法國憲法的内容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该宪法的主要内容:
1. 政治方面: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立法权属于立法议会,行政权属于公民国王。
但实际上,法国的君主仍拥有相当大的实际权力,甚至可直接任命一些高级官员,同时其有独自的官僚体系,并拥有自己可动用的武装力量。
此外,国王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不能担任公职。
2. 经济方面:宪法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权,保障人身自由,限制劳资争议和言论自由等。
3. 社会方面:法国实行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等级代表制度,以防止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4. 文化方面:法国实行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
总之,该宪法试图在限制王权的同时保障法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至于宪法的制定过程,可以简要介绍如下: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者废除了君主制和旧宪法,并制定了一部临时宪法《人权宣言》。
随着革命的深入,一些人开始对这部宣言的某些内容表示不满。
于是,制宪会议成员开始着手制定一部新的宪法。
经过激烈的争论和修改,最终在1791年完成了新宪法的制定。
这部宪法在法国历史上被称为《1791年宪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法兰西王朝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一):国民公会时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française)是法国历史学家对1792年9月到1804年5月间多个共和政体习惯上的统称。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经历了短暂的君主立宪时期(1791年9月4日—1792年9月21日)。
1792年8月10日,“无套裤汉”占领杜伊勒里宫,法国君主制最终结束,随后开启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
它的领土包括现今法国领土的全部以及神圣罗马帝国位于莱茵河西岸的各省。
神圣罗马帝国在莱茵河西岸的各省后来成为今天德国的一部分,以及比利时和卢森堡两个国家。
1792年9月21日,国民公会的议员们第一次集会,一致决定废除法国君主立宪。
尽管共和国从未被正式地宣布成立,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做出决定,1792年为共和国的元年。
1792年9月25日,国民公会宣布,共和国是“统一且不可分裂的”。
从1792年到1802年,法国同欧洲的其他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
同时,它还经历着内战——旺代战争。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政治体制:国民公会(1792年9月21日—1795年10月26日):国民公会时期经历了一段雅各宾专政(1793年—1794年),在这一阶段,权力掌握在山岳党所控制的公共安全委员会手中(1793年4月6日—1794年7月27日)。
从1793年10月5日起,共和国正式使用共和历。
共和元年获月6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颁布了《共和元年宪法》(即《1793年宪法》)。
《1793年宪法》取代了《1791年宪法》,然而,《1793年宪法》却从未被实施。
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倒台,雅各宾专政结束。
督政府(1795年10月26日—1799年11月9日):督政府是依据《共和三年宪法》(即《1795年宪法》)建立的。
执政府(1799年11月10日—1804年5月18日):执政府始于雾月政变,并且由《共和八年宪法》(即《1799年宪法》)加以合法化,但它最终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因为《共和十二年宪法》(即《1804年宪法》)明确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政府交付给一位世袭的皇帝。
第四章法国宪法法国的宪法贡献:●彻底的反封建革命●人权宣言●政体试验第一节法国宪法史略在西方世界、甚至可以说在全世界各国中,没有一个国家像法国那样,在200年的时间里进行过几乎所有近代政体的试验,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法国那样有过那样多的战争、内战、政变和革命。
另外,在欧洲,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法国那样对欧洲的进步做过如此多的贡献。
在我国热衷于赞赏英美的贡献时不应忘记:世界进入近代史、宪法现象向全世界普及、民主和宪政成为时代潮流,实际上是法国人推动的——法国大革命。
一、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条件(一)革命的条件1.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法国的专制制度主要是随着民族统一的需要而发展的,是法国社会进步的反映。
具体而言,法国专制体制的成长是由这样一些条件促成的:(1)市民的需要。
早在12世纪初,生产力发展,城市兴起,城市居民为了使工业和商业获得有保障的发展,要求消灭封建割据,因而与王权结成了联盟,并且共同的需要使联盟“越发坚固、越发强大,直到这一联盟帮助王权取得最后胜利……”(2)社会安定的需要。
从中世纪早期查理曼死后,法国多数年代中都处于战争之中,特别是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国人民普遍渴望和平与安定,要求消灭贵族割据势力,达到国家统一,因而把希望寄托在国王身上。
这就促成了集权。
(3)民族统一的需要。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制下,诸侯不仅可以向法国国王效忠,也可以向其他国家的国王效忠;在贵族的某些封地上国王甚至可以是诸侯的附庸。
如果保持这种制度,就不会有国家的统一。
实际上,正是上述两种需要以及王权趋于强化这一自然趋势本身,都指向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统一要消除的是地方诸侯各自为政的状况,因而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权,不仅强大到足以震慑贵族,而且还要强大到消灭封建割据。
(4)政权世俗化的需要。
中世纪欧洲政治中,宗教权威是每一个国王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权威都有扩张控制权的要求,王权当然如此,而宗教权威亦然。
法国政体的演变1789革命前: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1789.7.14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8《人权宣言》1791宪法【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派的统治①吉伦特派(1792—1793五月底六月初)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①瓦尔密大捷②1792.9杀死路易十六②雅各宾派(1793.6—1794.7)“罗伯斯庇尔”①土地法令: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使法国小农阶级长期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恐怖”经济:全面限价法令政治:《惩治嫌疑犯法令》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制) ③热月政变(1794)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④雾月政变(1799.9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⑤拿破仑称帝(1804.12.2)政治:中央集权经济:创办法兰西银行,大力发展工商业教育:法兰西大学,公立中学法律:1804《民法典》最大功绩:捍卫了大革命的成立1804—1841: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拿破仑1815—1830:波旁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七月赦令》是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代表资产阶级大金融贵族利益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1848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1848六月起义失败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1.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2.总统由议院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3..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议院由议员选举产生,众议院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4. 议院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作用:①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共和派掌握了政权②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
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1792年9月22日,由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历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的督政府、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等阶段。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为第一帝国取代。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
拿破仑一世被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后,于1814年4月6日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从流放地返回巴黎,3月20日复位,史称“百日王朝”。
被第七次反法联盟击败后,6月22日再次退位,第一帝国覆灭。
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被它征服。
到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的别国领土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国面积的3倍,统治的外国人口达到7 500万。
然后,他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办法处理不同的国家,他把法国邻近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并入法国领土,成为法国的一部分,如萨伏依、荷兰、莱茵河左岸、皮蒙特、热那亚和帕尔马等。
有些国家成为法国的附属国,如意大利、瑞士、华沙大公国、西班牙和拿破仑1806年在推翻神圣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莱茵同盟(这一同盟最初包括前神圣罗马帝国的莱茵河两岸的16个邦国,后来,又有5个德意志邦国加入)。
另一些国家被法国打败,不得不成为法国的盟国,如普鲁士和奥地利等。
当时,拿破仑本人身兼意大利国王和莱茵同盟的保护人,他还把他的亲属和部下派到各地担任国王、副王等职,如让他的哥哥约瑟夫担任那不勒斯国王,后又转任西班牙国王,而让他的妹夫缪拉当那不勒斯国王,让弟弟路易当荷兰国王(1810年又把荷兰并入法国),还把另一个弟弟耶罗姆扶为在德意志境内新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国王。
法兰西第一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First Empire of France.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宪法,希望大家喜欢!法兰西第一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First Empire of France.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
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宪法的内容帝国行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
历史上称之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在执政府(1799~1804)的基础上,拿破仑一世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和他个人的权力,建立新的贵族等级,封亲王4个,公爵30个,伯爵388个,男爵1090个,荣誉军团骑士数千名。
1811年法兰西帝国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00万,全国划分为130个郡,包括荷兰9个郡,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个郡,东南瓦莱、皮埃蒙特、热那亚、帕尔马、托斯卡纳和教皇属地10个郡。
拿破仑一世及其家族还统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国、莱茵邦联、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国、华沙大公国等。
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扩大交通、通讯。
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1812年侵俄战争的惨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6次反法联盟,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一世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一世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
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7次反法联军击溃。
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图册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科西嘉岛上,24岁时在土伦一战成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
1799年11月,被大革命中迅速崛起的年轻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掌握政权。
在法国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官,后又改为终身执政官。
拿破仑上台后的首要问题就是暂时结束多年来的战争,他同俄国人讲和,与奥地利人缔结《吕内维尔条约》,与英国也达成了和平协议。
但在欧洲封建贵族眼中,拿破仑仍然是一位恐怖的人物。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国登基皇帝——拿破仑一世.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
大陆体系/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图册与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取得的辉煌胜利相反,1805年10月,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再次败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
眼见从海上入侵英国已成泡影,拿破仑将对英战术转向经济战,对英国实行严格的“大陆封锁”,不准英国船驶进欧洲各港口。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于他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
第二年,他根据《提尔西特条约》,命令俄国和普鲁士加入“大陆体系”。
几个月后,曾经与英国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相继向英国宣战。
拿破仑还要求葡萄牙和丹麦两个中立国也加入“大陆体系”,但一直唯英国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绝服从命令。
为了惩治葡萄牙,控制整个欧洲海岸线,完善“大陆体系”,拿破仑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场战争使得法国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泥沼,英勇无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仑30万精锐部队。
与此同时,英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其欧洲大陆最后的这座桥头堡,不断增兵援助葡萄牙军队和西班牙反法游击队。
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其财政储备足够帮助欧洲各国政府打败拿破仑。
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人民也越来越不安定,越来越想获得民族独立。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他的法国盟友很不满意,因为他除了于1809年吞并芬兰以外,再没有从联盟中得到什么。
战事失利/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第一次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图册1811年,俄国正式退出“大陆体系”,英俄恢复商业关系。
拿破仑决定率军远征沙俄。
他在东普鲁士和波兰集中了一支70万人的大军,于1812年6月侵入俄罗斯。
9月,法、俄两军在博罗季诺会战,俄国军队在库图佐夫公爵的指挥下成功阻挡了法军的攻势。
在攻入莫斯科后,拿破仑才发现他占领的是一座空城。
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这位皇帝,拿破仑醒来后看着被火光映红的天空不禁大喊:“烧掉自己的家园!……多么野蛮!这是什么样的民族呀!”俄罗斯的寒冬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在进入俄国的61.1万法军中,死于战争伤亡、饥饿和被风雪折磨的有40万人,被俘10万人。
与此同时,欧洲所有反拿破仑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来。
俄军尾随法军挺进到中欧,普鲁士和奥地利也转而与沙俄联合作战,意大利也爆发了反法暴动。
英国军队在威灵顿的率领下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本土。
1812年12月,拿破仑秘密离开在俄罗斯风雪中艰难撤退的军队,依靠雪橇和马车穿越欧洲到达了巴黎,组建了一支新军。
但是新军缺乏训练,随他征战多年的许多优秀军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大批伤亡。
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会战”中被击溃。
第二年4月,拿破仑宣布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尔巴岛上。
强盛衰亡/法兰西第一帝国1803年,英法之间再度发生战争。
为战胜法国,英国不断寻求盟国,组成新的反法同盟。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
次年,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签订盟约,俄罗斯也随即加入反法同盟。
新生的拿破仑帝国面临当时欧洲最强国家的联合夹击。
此时,拿破仑也在为入侵英国积极准备。
他在海峡沿岸集结大量兵力以及几千条帆船和驳船,让部队进行海上和登陆两栖作战训练。
拿破仑率军不断打击英国在欧洲大陆的盟国。
他率部队从乌尔姆向东推进,在摩拉维亚突然袭击俄奥联军,取得了奥斯特利茨大捷。
这次大捷之后,俄国残余部队退入波兰,奥地利与法国缔结了和约,拿破仑从奥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区,把威尼斯并入了受他控制的意大利王国。
1807年,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与普鲁士边境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进行私人会晤。
在会谈中,拿破仑想方设法打动亚历山大,抨击英国是欧洲一切纠纷的制造者。
会谈结果,双方签订《提尔西特条约》:法兰西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结成了反对英国的同盟,这一同盟在表面上维持了5年。
但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他在这个同盟中赢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时间。
在执政府(1799~1804)的基础上,拿破仑一世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和他个人的权力,建立新的贵族等级,封亲王4个,公爵30个,伯爵388个,男爵1090个,荣誉军团骑士数千名。
1811年法兰西帝国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400万,全国划分为130个郡,包括荷兰9个郡,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个郡,东南瓦莱、皮埃蒙特、热那亚、帕尔马、托斯卡纳和教皇属地10个郡。
此外,拿破仑一世及其家庭还统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国、莱茵联邦、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国、华沙大公国等。
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
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
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
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
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百日王朝/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秘密逃离厄尔巴岛,在法国儒昂港登陆。
海关卫兵见登陆的是拿破仑,立即向他脱帽致敬。
拿破仑以洪亮的声音向当地士兵发表演说,士兵们热烈欢呼,并加入了他的行列。
3月3日,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的消息传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军队前去阻止。
但拿破仑所到之处,士兵们闻风而动,纷纷加入,有的指挥官甚至不等拿破仑到来,就把自己的团队集中起来,高呼“皇帝万岁”,到前线去迎接拿破仑。
1815年3月20日晚9时,拿破仑在随从和骑兵的前呼后拥下进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于滑铁卢会战败于英国和普鲁士联军之手。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
10月,他被流放到英国在南大西洋中的领地圣赫勒岛。
1821年,病死于此。
控制国家/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皇帝和法兰西帝国殖民地领主:拿破仑一世法国皇后:约瑟芬(1804——1809)与皇帝离婚之后仍保有皇后称号玛丽·路易丝(1810——1815)奥地利皇帝的长公主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弟弟)荷兰王后:奥尔唐娜·德·博阿尔内(约瑟芬皇后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儿)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长兄)意大利国王:拿破仑·波拿巴意大利副国王:欧仁·德·博阿尔内(约瑟芬和她前夫所生的儿子)威斯特法利亚国王:热罗姆·波拿巴(拿破仑最小的弟弟)托斯卡纳总督:埃利娜·波拿巴(拿破仑的大妹妹)那不勒斯国王:缪拉(拿破仑的元帅)那布勒斯王后:卡罗莱娜·波拿巴(拿破仑最小的妹妹)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拿破仑的元帅)瑞典王后:欧仁妮·德西蕾(曾为拿破仑的未婚妻) 和约国家/法兰西第一帝国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拿破仑的岳父)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