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39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夏,德国法西斯已经灭亡,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
据此,盟国决定对日实行摧毁性打击的最后一役。
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8月9日,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在全国各地向侵华日军发起强有力的攻势。
至此,日本法西斯的全面失败已成定局。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4分,日本政府、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9时8分,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降,然后是接受投降的中、美、英、苏等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
签字结束后,数千架美式飞机越过“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南太平洋地区和太平洋诸岛的300多万日本军队,陆续向盟国投降。
其中,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于9月9日在南京举行。
日方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同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课题22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祖冲之而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
这源于他()A.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B.编写数学名著《缀术》C.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纪念祖冲之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祖冲之的科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解答】祖冲之是我国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祖冲之还创制《大明历》、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祖冲之而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
这源于他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A.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B.遵循自然规律C.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D.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贾思勰在农学方面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解答】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3.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A.戏曲艺术B.诗歌艺术C.绘画艺术D.书法艺术【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评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作业素材:准备相关作业素材,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本文将从背景、抗战初期、长期战争形势、抗战胜利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时期。
一、背景抗日战争发生于二战期间的中国,当时日本为了扩张势力,对中国实施全面侵略。
一方面,日军侵略中国领土,占领东北三省等地;另一方面,日本实行经济侵略,迫使中国陷入困境。
这种全面侵略及其残暴行为,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对抗的决心。
二、抗战初期抗日战争在中国的全国范围内展开,初期战局不利。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英勇抵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但随着日军的增援和采取残酷战略,抗战初期形势非常严峻。
然而,中国军民用顽强的抵抗精神坚持抗战,有效遏制了日军在华势力扩张。
三、长期战争形势长期抗战期间,中国军民面临着残酷的战争形势。
中国军队由于装备和兵力的不足,经常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
然而,中国人民通过游击战、游击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等方式,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迫使日本军队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抗战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五个:第一是伟大的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团结一致,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第二是人民战争,中国军民积极参与战斗,并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援助;第三是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勇杀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第四是国际援助,苏联、美国等国家对中国提供了援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五是日本内部矛盾加剧,其内部因素也为中国赢得了战略机遇。
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独立自由意志和捍卫国家尊严的伟大产物。
通过背景、抗战初期、长期战争形势和抗战胜利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
我们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向那些为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奋斗的先烈们致敬,并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抗击外侮的战争。
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侵华起因中日之间的冲突源自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自20世纪初,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北地区,野蛮地掠夺资源。
1937年,日本发动了狂轰滥炸、肆意屠杀无辜的卢沟桥事变,这被认为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艰苦抗战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由于长期受到列强的欺凌和封锁,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处于相对薄弱状态。
然而,面对侵略者的侵犯,中国人民毫不畏惧地奋起抗战。
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抗日斗争,广大军民守望相助,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三、战略进展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持久的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队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以拖延战争时间,逐渐消耗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同时,中国军队还积极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给予日本侵略者严重的打击。
四、人民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特点之一是人民战争的兴起。
广大的中国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斗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人民战争的推动因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组织。
中国共产党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组织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有效地打击了日本的进攻。
五、联合抗战的国际援助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中国与各个国家建立了抗日联盟,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帮助中国军民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此外,中国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援助,共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告终。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抗争精神。
同时,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使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