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配镜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屈光参差形成的原因、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的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屈光参差在屈光不正中很普遍但也和重要。
屈光参差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避免引起弱视和斜视的发生。
通过几个验光的实例的介绍,提出了矫正屈光参差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屈光参差,融像,视疲劳,调节,融合功能论文主题:在日常的双眼屈光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为了能对双眼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的验光和合适的矫正,从事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双眼屈光参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双眼屈光参差的验光配镜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屈光参差的概述(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度的差异<1.00 D 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50或者柱镜<1.50 D,因患者能够通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 .50D或者柱镜≥1.50 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 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理论上的最大耐受度。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1.单纯性屈光参差又称绝对性屈光不等。
即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近视或远视、散光者,包括单纯近视参差、单纯远视参差、单纯散光性参差。
(1)单纯性近视参差又称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
即一眼为正视,而另一眼为近视者。
婴幼儿低龄儿童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原则哎呀,说到婴幼儿和低龄儿童的屈光不正,这可是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呢。
咱们小朋友刚出生,眼睛就像一张白纸,未来的世界全得靠这双小眼睛来探索。
可要是屈光不正了,哎哟,那可真是让人头疼啊,爸爸妈妈们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孩子们如果看不清楚,生活就像一场迷雾,连玩具的颜色都分不清,更别提看书画画了。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屈光不正就像是眼睛的“调音师”没调好,一不小心就把小朋友的视力调得歪歪扭扭。
什么是屈光不正呢?简单来说,就是眼睛的光线没有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那孩子们看东西就会模糊,像是在透过一层雾霭看风景,真是让人心疼得紧。
对了,这个屈光不正一般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
近视的孩子看近处清楚,看远处就像隔了一层玻璃,远远的东西全是一个模糊影子。
远视就相反,近处的东西看得模糊,远处的东西却能看得明明白白。
散光嘛,那就有点复杂了,简单说就是看什么都像打了马赛克,画面模糊得不成样子。
怎样为这些小眼睛找个“调音师”呢?矫正度数可是一门学问!通常来说,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决定孩子的矫正度数。
有些孩子可能只需要很小的度数,比如说近视十度,远视二十度,就能让眼睛恢复清晰。
这就像是把一个失去调调的乐器重新调整回来,声音瞬间好听多了。
不过,有些孩子的度数可能就高了不少,像近视五十度、六十度,那就得好好面对了。
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就会开始纠结,孩子这么小,眼镜能不能戴?哎呀,当然可以呀!给小朋友配眼镜就像是给他们装上一双神奇的翅膀,能带他们飞向清晰的世界。
你想啊,看到更美的风景,玩得更开心,真的是一举两得。
小朋友们有了眼镜,就像小超级英雄,能看清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说到眼镜,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戴上之后会不好看。
可别担心,现在的眼镜样式可多了,五花八门的,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卡通人物,孩子们戴上后,简直就像变身一样,俨然成为了小模特!再说了,谁还在乎好不好看呢,重要的是能看得清楚,生活得更快乐,这才是王道呀。
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发表时间:2020-05-19T16:13:02.4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7期作者:曾显茜夏菁邓媛陈章黎[导读] 大部分人有配戴眼镜的需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屈光不正、中老年人的老花等。
大部分人有配戴眼镜的需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屈光不正、中老年人的老花等。
然而,眼镜处方的确定并不是独立单一的过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的发育状态、用眼需求等诸多因素。
因此,配镜遵循处方原则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配镜需充分考虑视觉发育及屈光度发育的问题;学龄期患者配镜需要考虑近视进展问题;青年人配镜需要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问题;中老年配镜除了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还需要重点关注视近的清晰舒适持久问题。
关键词: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处方原则在人的一生中,眼睛的视力、屈光度、双眼视功能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促进配戴者的视觉发育及满足配戴者清晰、舒适、持久的用眼需求,年龄是配镜处方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以下是我考虑年龄因素总结的配镜处方原则。
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屈光状态正处于正视化的发展过程中。
所谓正视化【1】,就是出生时人眼几乎都是远视眼,随着眼睛结构的发育,远视度数逐渐下降,直到6到8岁变成正视眼的过程。
我们把学龄前儿童的这种远视度数叫做生理性远视,具体见表1。
在给学龄前儿童下配镜处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生理性远视度数不矫正;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屈光状态,不需要远视眼镜矫正。
二、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患者的远视度数超过了生理性远视度数,且影响了视力发育,可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
三、远视度数全部矫正;远视者为了看清物体,会应用一定的调节;由于调节、集合、缩瞳三联动,大量的调节可能产生过度的集合,从而影响眼位产生内斜症状。
对于远视伴有调节性内斜的患者,需要在充分麻痹睫状肌的情况下,验出全远视的度数并足度矫正即足矫。
表1 年龄与生理性远视度数对应学龄前儿童的视觉功能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特别表现在视力的提升上。
天津市职业技能鉴定技师论文屈光参差的原理及配镜原则*****身份证号:120224************准考证号:所在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屈光参差的原理及配镜原则摘要: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相对称,不论是屈光性质不同还是屈光度数不等都称为屈光参差。
常见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在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而致。
如屈光参差导致双眼融合异常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所以对于有影响融合功能的屈光参差一般应做相应的处理。
一、定义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0D为生理现象,一般可完全靠配镜解决。
当屈光参差超过2.50D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
由于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悬殊,发生融合困难,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而且常规配镜矫正两眼超过2.50D时,患者常有头晕、眼胀、视地面不平,严重者伴有恶心等,以致无法接受,所以以往配镜矫正屈光参差时多采用照顾低度数或视敏度高的一眼,而度数高的或视敏度差的一眼不全矫正。
这样高度屈光参差的人,如果长期配戴一眼不全矫正的眼镜,不但不能获得最佳视力,而且易患视疲劳等综合症,重者易产生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
交替视力是两眼自行交替使用其中一只眼,如两眼是近视,看近时用度数高,看远时用度数低的。
单眼视力是两眼中仅依赖视敏度高的一眼行使功能,另一眼逐渐废用并产生弱视,且易呈外斜。
二、屈光参差的原因(一)远视的消退:1、由眼轴发育不平衡引起屈光参差:出生时,平均眼轴长为17.9mm,但角膜和晶状体有较强屈光力(即曲率半径较小),这时的平均屈光不正为远视+1.50D,在3岁时,眼轴长为23mm,屈光不正为远视+2.00D,从3~14岁,眼轴长只增加1mm,但伴随角膜和晶状体变扁平,使屈光力和眼轴长之间获得脆弱的平衡,在小孩眼轴增长过程不平衡,即引起屈光参差。
2、远视的小孩,由于年龄增长,眼轴长增加,远视有消退的趋势,如果两眼远视消退不平衡,引起屈光参差。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弱视的配镜原则大部分弱视儿童均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即使在斜视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中,亦有不少患儿存在屈光异常。
因此矫正屈光,予以一个比较清晰的聚焦视网膜成像以改善黄斑区的功能,实是治疗儿童弱视的首要步骤。
它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促进视功能发育,还可以减轻或消除眼位的偏斜,改善空间频率的敏感度。
弱视儿童的配镜种治疗性配镜和一般的光矫性配境完全不同。
它必须以阿托品散瞳验光的屈光度数为基础(应以检影为主、电脑验光的数据为参考),参照弱视儿童的相关年龄和弱视的程度,扣除其生理性屈光范围,考虑双眼平衡,再结合原瞳孔的实际试戴效果,才可设定配境度数。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治疗效果的进退,每半年或一年应作阿托品散瞳验光复查屈光度的改变,适时的更换相应的镜片。
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多数弱视患者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首先需要配戴矫正眼镜,其配镜原则如下:一、无斜视的弱视按验光结果,以矫正视力最佳为原则,根据屈光状态、视力、年龄、给予配镜处方。
在试镜基础上,在获得最佳视力的镜片中进行筛选,远视眼中可选其中较高屈光度镜片,近视眼选较低屈光底镜片。
1、远视根据患儿年龄,扣除其生理性远视度数配镜。
例如:(1)年龄 4~5岁验光 +5.0DS配镜 +3.0DS或+3.50DS(2)年龄 6 岁验光 +5.0DS配镜 +4.0DS(3)年龄 5 岁验光 +5.0DS^+1.25DC*90配镜 +3.50DS^+1.0DC*90(4)年龄 5岁验光 +5.0DS三周复验 +3.50DS→0.2、+2.0DS→0.5,仍应配镜+3.50DS。
(5)若年龄< 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2.50DS者,一般不予配镜,可随访观察。
2、高度远视最好配两副眼镜,足矫镜用以训练时戴和近用;平时戴镜度数则以扣除相关年龄的生理远视度数来配。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于双眼度数相差过大的情况,优先选择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
因为角膜接触镜不会像框架眼镜那样出现放大率的差异,所以不会引起重影。
2. 如果必须配戴框架眼镜,双眼的屈光不正度数差距应控制在300度以内。
如果双眼度数相差过大,需要选择配戴角膜接触镜。
3. 在配镜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镜片度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如果低度眼不足1.5度,可以不等值下加;如果一只眼视力很差,只要有光感,也需要正常下加,以防止产生视疲劳及症状。
4. 对于一眼正视一眼近视的情况,完全矫正后可以不等值下加。
例如,读书写字时,近视眼可以下加2.50度,正视眼下加1.00度可以预防近视度发展和屈光参差扩大。
5. 对于一眼正视一眼远视的情况,完全矫正后可以不等值下加,远视眼只要有光感就应正常下加,正视眼下加1.50度,减少视疲劳。
以上是屈光参差配镜的一些原则,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验光师。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俞铭元验光配镜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使患者配上一副合适的眼镜,验光师必须懂得与验光有关的眼屈光学、眼科学、眼镜光学和隐形眼镜学等知识,还必须掌握验光配镜处方的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在验光过程中,切不能将验光试镜结果作为唯一的验光配镜处方,应根据各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试镜效果和行动感受及配镜用途等因综合考虑,对球镜、柱镜的增减,使患者配镜后感觉舒适视觉清晰。
一、我们在开写验光配镜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有否老视现象,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学习环境和用眼程度,从健康状况上可以了解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屎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以估计其所需的调节范围和影响视力的发病因素。
2•注意了解患者验光配镜的真实目的与要求、心理状况、生活中用眼习惯,针对患者的配镜目的,是以看远为主,还是以看近为主又有因工作学习之需远近兼顾,还是需配隐形眼镜等,对个别患者担心屈光度增加后,戴镜会越来越深的心理因素,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提出合理建议。
3. 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位,检影度数和试镜时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以判别其调节紧张度的强弱及睫状肌的张力,估计出所能接受并能长期戴用的屈光度,以免出现配镜后不适现象。
4•注意了解患者的戴镜史和旧镜处方及测量旧镜度数,对原有的眼镜进行比较,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对球柱镜、轴向差异较大的需反复比较,在矫正视力或舒适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处方时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使之配合克服,患者同意后方能处方。
5•注意和掌握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配镜目的后,我们在处方时要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不要把验光师的主观意向强加于患者。
因眼疾或其它疾病影响验光原因的,在不明了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草率下结论(可请医生帮助检查),以免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影响配镜效果。
宁德市康明眼镜有限公司学习资料《验光配镜原则》问题的提出:是否所有屈光不正的眼睛,都应该戴镜矫正?是否所有屈光不正的眼睛,都应该戴足光度矫正?与配镜相关的因素:屈光不正的型别、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健康状态、生活习惯、工作类种、工作环境、工作光线等。
(一)远视眼的配镜1.远视眼:当调节完全休止时,因眼的总屈光度太弱,远放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这种光学状态的眼,称为远视眼。
2.总远视度:远视眼的总屈光不正度称为总远视度,临床上把睫状肌彻底麻痹下所测得的眼远视度作为总远视膜。
3.隐性远视:不作睫状肌麻痹时,远视眼的睫状肌常有一定程度的痉挛存在,它会使调节不可能松弛到象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那种程度,因而常有一部分远视不能用显然检影验光法测得,而这无法测得的部分,称为隐形远视。
4.隐性远视度:用显性检影法所测得的远视度数和睫状肌麻痹检影所测得的远视度的差值,即为隐性远视度。
5.显性远视度:用显性检影法所测得的远视度数,即为显性远视度。
6.绝对远视:人年轻时,调节力强,程度不高的远视,平时运用调节力完全可以克服。
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力减弱,即使运用最大调节力,仍有部分远视不能克服而存在看远视力不足,这部分即称为绝对远视。
7.能动远视:显性远视中能为调节力所克服的部分,称为能动远视。
一般在临床上,当一远视眼视力未达正常,可在眼前加上屈光度渐增的凸透镜,至恰能使视力达到正常,此时所加透镜的屈光度,就代表此眼的绝对远视度。
显性远视度减去绝对远视度,就是能动远视部分,也就是活动性调节能克服的部分远视。
基本结构如下框图:总远视隐性远视显性远视能动远视绝对远视8.举例:有一眼经显性检影验光,结果为+5.00DS,戴此镜的矫正视力为1.0。
裸眼视力为0.4。
插片试验,在眼前加+0.25DS,+0.50DS,+0.75DS,+1.00DS,+1.25DS均不能使视力达到1.0。
戴+1.50DS时,视力达1.0。
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所得为+6.00DS。
一、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有远视的病人,轻度和中度者,在青少年期由于调节力强,很少出现视力减退和视力疲劳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健康状况下降,调节能力随之减退;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视力疲劳,有的甚至近视力和远视力均减退。
究竟什么程度的远视才给予矫正,这要以各人的年龄、视力、症状、调节力、眼外肌的平衡力量、体质、精神状况、习惯与职业而定。
7岁以下的儿童,有3.OOD左右的远视,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远视,随年龄的增长,眼球轴也伴着整个身体的发育而逐渐增长,远视度逐渐减轻,乃至发展至正视,一般不必矫正。
远视度数比较高且有斜视、弱视者应该尽早矫正,并经常戴镜。
验光检查一定要在用阿托品充分麻痹睫状肌、使调节消失的条件下进行。
对内斜视者应做充分矫正,坚持经常戴用,切不可间断,借此放松调节而使集合放松。
幼儿无法辨认视力表者,可在客观验光检查的结果中减去1.OOD~2.00D给予处方。
作这样的矫正,所配眼镜是难以被儿童接受的,戴镜前应先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戴镜前最好还隔日用药1次,维持1周。
这样才使睫状肌不发生痉挛,逐渐适应。
戴镜后每1~3 ei-,q复查1次,以观察其视力提高的程度和斜视度的改变情况。
如斜视度消失,应在能控制斜视度和保持较好的双眼视力功能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光度。
有外斜视而视力下降者,尽管远视度数不高只要加镜能使视力提高,也应将能提高的视力绝对远视度给予矫正。
总之,应在视力提高的原则上给予最低度数的镜片矫正,使其尽量使用调节,从而加强眼的集合,减少轻度、中度以上远视。
双眼弱视而无斜视者,当作充分矫正,视力相差仅1~2行,可不必施行遮盖;超出3行,应行全遮盖,或不完全遮盖。
儿童戴镜应每年验光检查1次。
如屈光度降低,应更换镜片,以免由于远视矫正过度而成为人工近视。
我们在多年的儿童斜视验光检查中发现,一般幼儿内斜视患者,经过戴矫正镜一年,再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屈光度没有减少,有些反而增加0.25D~0.50D,这说明儿童远视者由于调节力丰富,未戴矫正眼镜前,为了获得较好的视力过度调节,致使睫状肌痉挛,尽管连续用阿托品7天,睫状肌的调节力完全消失,通过戴镜矫正合理使用调节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睫状肌的紧张力松弛下来。
一般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及处方常见错误分析李丽华;裴颖【摘要】@@ 1 处方原则rn1. 1一般性原则rn1.1.1 MPMVA原则:即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原则rn1.1.2双眼平衡原则:确保双眼平衡或主导眼清晰原则rn1.1.3双眼调节等量、同步原则rn1.1.4调节、集合功能协调一致原则rn双眼的搁节不等量、不同步可能会造成屈光参差、单眼弱视等,凋节和集合的异常可能会引起视疲劳、近距离阅读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在配镜处方时,应根据个体的年龄、调节和集合的状况,或改变球镜,或给予下加,或附加三棱镜,或建议视觉训练.【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3页(P114-116)【作者】李丽华;裴颖【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1 一般性原则1.1.1 MPMVA原则:即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原则1.1.2 双眼平衡原则:确保双眼平衡或主导眼清晰原则1.1.3 双眼调节等量、同步原则1.1.4 调节、集合功能协调一致原则双眼的调节不等量、不同步可能会造成屈光参差、单眼弱视等,调节和集合的异常可能会引起视疲劳、近距离阅读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
在配镜处方时,应根据个体的年龄、调节和集合的状况,或改变球镜,或给予下加,或附加三棱镜,或建议视觉训练。
1.2 按照屈光不正分类的处方原则1.2.1 近视眼的处方原则1.2.1.1 假性近视假性近视不需要配镜。
假性近视散瞳后,近视消失或减少,其消失或减少的屈光部分不能处方配镜,可以选择:a.散瞳:3次/周。
b.调节功能训练:可以使用双面镜联合视力卡,配合字母表训练。
1.2.1.2 真性近视真性近视必须通过及时配镜来矫正视力。
a.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而引起的近视,建议配戴RGP为主。
轴性近视尤其是青少年轴性高度近视,戴框架眼镜时,视网膜周边部会产生像散,这种远视性离焦会使巩膜出现适应性增长,使眼轴加长、近视增长。
近视配镜的三大原则
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视力的需求,配镜技术日臻完善。
然而,对于不少人来说,近视已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
如何正确地配镜,就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近视配镜的三大原则:
一、准确评估屈光度
屈光度是人眼焦距的度量单位,通常用“度”表示。
常见的代表近视程度的参数是矫正度、球镜度数和圆柱度数。
矫正度是指矫正近视所需的度数,是近视眼球偏离正常眼球的偏差值。
一般来说,度数越高,近视程度越深;度数越低,近视程度越轻。
而球镜度数和圆柱度数指的是眼球曲率、球面度数的差别。
在进行近视配镜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和屈光度情况,确定最合适的度数和球镜度数。
二、选择合适的镜片材料
近视的镜片材料主要有玻璃和树脂。
树脂材料轻薄、不易破碎,摔落也不会脆裂,透过率高。
但该材料不耐磨,防护性能稍差,易受污染,且易划痕。
玻璃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耐磨性和耐刮伤性,但重量较大,容易破碎,而且不透光度低。
因此,在选择近视镜片材料时,应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三、考虑镜片类型
在配镜时,不同类型的镜片也会影响视觉效果。
例如,普通镜片只具有基本的矫正功能,而防蓝光镜片能有效减少电子屏幕(电视、电脑、手机等)辐射的蓝光,降低眼睛疲劳程度。
同时,太阳镜片能有效防晒和护眼。
另外,还有变色镜片、多焦点镜片等类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选择。
综上所述,正确的近视配镜需要根据屈光度、镜片材料和镜片类型来确定。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于近视配镜有所帮助。
双眼视功能检查在屈光参差矫正中的重要性作者:李小伟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首先要对屈光参差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屈光参差是指两眼视力不同并有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两眼有2.00D以上差别。
屈光参差如果不矫正会出现视疲劳、双眼单视功能障碍、交叠视力、单眼视力、斜视等症状,如果矫正需要进行详细的全面的双眼视功能检查,眼位、融像以及立体视的系统检查,分析原因进行矫正。
关键词: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调节;融像;立体视中图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288-01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是指两眼视力不同并有明显差异。
如所常见的有一只眼是正视眼,而另一只眼是非正式眼;双眼是同类屈光,但左、右眼不正视程度相差很大,一般情况有2.00D以上差别;一只眼为近视眼,而另一只眼为远视;还有一只眼白内障晶体摘除手术,而另一只眼未做过白内障晶体手术,这些都属于屈光参差范围。
二、屈光参差的矫正原则(一)配镜原则1.儿童患者:(全矫)在儿童,屈光参差应予以全矫,以保证清晰像成于视网膜上,尽可能的刺激其双眼视功能,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屈光参差和任何程度弱视的矫正应做到尽快,因为随着年龄的发展,其双眼视及视力的矫正通常会产生困难。
(1)框架眼镜。
对于儿童来说,通常采用聚碳酸酯镜片的框架眼镜全天佩戴。
即使可以佩戴角膜接触镜,也应该有框架镜备用。
(2)角膜接触镜。
当患儿参差量较高时,如一侧的无晶状体眼患儿,单眼戴框架镜会有以下弊端:由于度数高,镜片厚、重;患者眼睛的视网膜像的放大率可达25%—30%,双眼视网膜像大小相差太大,无法融像,产生复视;因为棱镜效应影响周边视野;因为眼镜框架原因,而产生“想跳”现象。
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缩径设计来降低镜片厚度、重量、大小,但这样会导致视野的进一步受限,要弥补这种视野受限必须转动头部,给患者带来很大不方便。
屈光不正配镜的矫正原则
1、远视眼的处理及配镜原则
由于远视眼无论看远和看近都需要调节,因此远视眼与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低度远视由于动用调节可来弥补屈光不正,因此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青少年调节力是最强的,即使是中度远视也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高度远视由于动用调节也弥补不了屈光力的缺陷,所以看不清外界物体,看近时症状尤为明显。
由于以上原因,远视眼的患者验光经常会受年龄、度数、主诉症状、眼位、职业等影响、
⑴如果没有斜视、平常工作生活没有调节疲劳症状,远视力正常,可以不配眼镜。
若有其中任何一个症状,都应该配镜,这主要是因人而异。
⑵儿童在7岁以前,如果散瞳验光度数在+2DS,视力良好,无不适症状,属于生理性远视不需要矫正。
但是若有弱视或内斜视就要矫正。
⑶7~18岁的青少年,由于学习紧张,经常使用眼镜,即使有较小的度数,有症状也应散瞳验光配镜矫正。
⑷对于幼儿和青少年来说,验光时应进行散瞳验光。
用药是阿托品或氢溴酸后马托品。
验光处方应从散瞳结果中减去+1DS~+2DS适应睫状肌的张力,但由于有内斜和内隐斜的应给予全矫或减去+0.50DS。
⑸对于成年人来说若有轻度远视,由于自身有调节,工作及生活中眼镜没有疲劳症状,正常视力不受影响,可以不矫正。
但随着年龄的最佳,调节逐渐减弱,症状就会出现,即使度数低也应配镜矫正。
成年人的远视初次配镜和儿童不太一样,因为儿童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强,戴镜后短期很快就能适应。
而成人由于长期不佩戴眼镜,睫状肌长期处于调节状态,短期内很难达到全部放松,所以配镜时不能一次全部矫正,而应在显性远视度数上加1/4的隐性度数。
即使这样有些成年人也很难适应。
这样我们在工作中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年龄、度数、主诉症状、眼位、职业)等综合分析,酌情处理。
⑹散瞳时远视眼配镜应是在获得最佳视力的凸透镜中取其中度数最大的作为矫正度数。
2、近视眼的处理及配镜原则
⑴近视眼经过正确验光,确定为真性近视后,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⑵配镜时应却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给予矫正。
由于近视眼近用时刻不用调节,有些人配镜后就会造成视近困难,这时就应适当地减低近用度数,必要时可单配近用镜。
⑶有轻度近视散光者可给予低度矫正。
对于高度近视者初次配镜,若不能全部矫正,应首先选低度矫正,适应后再全部矫正。
⑷若单眼近视且度数低于-3.00D,试戴后如无不适主诉,可以配普通的框架眼镜。
若试戴后感觉不舒适,无法适应可以建议采用隐形眼镜。
3、散光眼的处理及配镜原则
⑴散光眼配镜时的原则是不要过矫,宁低勿高。
顺规散光可低矫,逆规散光要足矫。
⑵单纯的散光小于或等于0.25DC时,可不急于配镜。
患者有近视或远视,即使只有+0.25DC 散光,若有症状或影响视力时也要配镜。
患者散光度数、轴位的确定一定要取觉于主观验光,但主观验光一定要有检影、电脑验光结果作为客观依据。
⑶当遇有高度散光患者戴镜不适应时,一种方法是先低度矫正,待适应后再逐渐加深直到全部矫正。
另一种方法是按球面等价度计算。
例如: -3.00DS/-4.00DC×180 →-3.50DS/-3.00DC×180
⑷有斜视的散光者,应以散瞳检影为准,应该全部矫正,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高度散光者可酌情减去1/4~1/3的柱镜。
⑸若有不规则散光者,可配戴角膜接触镜或建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