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四节 老视的处方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24.53 KB
- 文档页数:9
老视眼镜处方的确定原则和方法老视眼镜,也就是老年人用的近视眼镜,是为了帮助老年人看清近距离物体而设计的。
在制作老视眼镜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配镜。
下面将介绍老视眼镜处方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1.测定老视眼镜度数老视眼镜度数的测定需要通过准确的验光来完成。
验光可以分为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两部分。
客观验光主要是通过一些仪器检测眼球中透明介质的折射度,以确定近视眼镜度数。
主观验光则是通过老年人自己的视觉感觉来确定度数。
在进行老视眼镜度数测量时,需要注意老年人常见的抑制疼痛药物、心脏病药物、降压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
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视力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在测量时进行充分的询问和了解。
另外,老年人的眼部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需要加以考虑。
2.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在确定老视眼镜处方时,除了眼镜度数,还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例如,老年人是否需要用眼看书、使用电脑、缝纫等近距离工作。
不同的生活需要可能会有不同的细节要求,例如适合使用双光焦点镜片或渐进多焦点镜片等。
3.选择适合的镜片类型老视眼镜的镜片类型通常有单光焦点镜片、双光焦点镜片和渐进多焦点镜片。
单光焦点镜片是最简单的设计,适用于老年人只需要看清近距离物体的情况。
双光焦点镜片则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焦距,适用于需要在近距离和远距离之间切换的情况。
渐进多焦点镜片则是最先进的设计,它可以提供在不同距离上都清晰的视觉。
选择合适的镜片类型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个人习惯。
例如,如果老年人经常需要切换近距离和远距离视距,双光焦点镜片可能更适合。
而如果老年人对视力的要求非常高,既需要看清近距离物体又需要看远距离,渐进多焦点镜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4.适当考虑老年人的眼部健康状况老年人的眼部健康状况也需要作为确定老视眼镜处方的因素之一、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对老视眼镜处方产生影响,需要进行专业的医学评估。
老视诊疗规范【概述】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
老视不属于屈光不正,但由于在处理上与屈光不正类似,仍将其归在此章。
【临床表现】1.老视者初期常感觉将目标放得远些才能看清,在光线不足时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逐渐加重。
2.老视明显时,在一臂距离无法看清阅读物。
3.原屈光状态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时间,未行矫正的远视者较早发生老视,近视者发生较晚。
【诊断要点】1.老视的检测首先应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验光,矫正屈光不正,同时了解被检者的工作性质和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阅读距离进行老视验配。
4.老视验光的步骤(1)在以下几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选择试验性阅读近附加。
1)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的关系。
2)融合性交叉柱镜(FCC)。
3)调节幅度一半的原则。
(2)精确附加,作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并调整附加度数使其处于NRA/PRA的中点。
(3)试戴和调整试镜架,并开出处方(应包括远距处方和阅读附加)。
3.老视的诊断应与低度远视者进行鉴别。
低度远视者在年轻时表现为隐性远视,裸眼视力通常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一般在35岁(根据远视的度数而定)左右出现阅读疲劳、视近模糊等典型的老视症状,配戴阅读镜后症状解除。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这一附加度数随着年龄增大变为视远度数。
通过规范验光,根据症状出现的年龄可以综合判断和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1.配戴单光阅读镜单光阅读镜的特点是经济、验配要求低,但只适合阅读,不能看远距和中距的物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不停地戴上和取下。
4.配戴双光镜特点是可以同时视远和视近,但不能看中距离物体,不美观,有跳跃现象。
5.配戴渐变多焦点镜从远距离至近距离拥有连续和清晰的视力,良好的立体感,美观舒适。
远视的处方原则
远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远视的处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睫状肌麻痹验光:对于初次验光或屈光度数变化较大的患者,睫状肌麻痹验光可以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2. 最佳矫正视力:远视患者的矫正目标是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验光师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和用眼需求等因素,确定最佳矫正视力。
3. 合理欠矫:对于远视度数较低、视力正常且无症状的患者,可适当欠矫。
欠矫可以减轻视疲劳,提高舒适度。
但对于远视度数较高或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应完全矫正。
4. 双眼平衡:在验光过程中,验光师会注意保持双眼的屈光度数平衡,以避免出现屈光参差。
5. 个性化处方: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用眼需求等因素,验光师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处方。
例如,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处方可能需要考虑近视化的问题;对于老年人,处方可能需要考虑调节力下降的问题。
6. 定期复查:远视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屈光度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处方。
总之,远视的处方原则是在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前提下,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用眼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处方。
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眼镜处方。
近视的处方原则最低负镜度数的最佳矫正视力近视眼看近物是不用或少用调节的,所以调节少于集合,当戴矫正眼镜后,无论看近物和远物都要使用调节,而且调节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由分开运用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联合运用。
正视眼的调节和辐辏存在着相互平行的关系,即视近物时调节增加。
辐辏也相应增加。
但伴有屈光不正时,调节与辐辏间失去了正常的相互平衡的协调关系。
远视者,视近时需加强调节,就会产生过量的辐辏,过量的辐辏,就可能导致内斜;近视者由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调节,就会产生辐辏不足,从而可能导致外斜。
那么,青少年配镜有哪些原则?具体介绍如下:青少年初次配戴眼镜者 -2.50DS的不要完全矫正,应在半年内分次矫正。
青少年中、高度近视患者,除配有近用眼镜外,最好是再配一副度数较低的眼镜专作近用,这样可以减轻眼睛的调节负担。
高度近视患者,一般不必全部矫正,要根据患者的舒适程度,可以适当降低-1.00DS至-2.50DS屈光度。
特别是老年高度患者,能满足生活需要用眼视力就可以了。
1、0-2岁,一定要用强力睫状肌麻痹,处中底一般不建议配镜,若高度,则部分矫正2、3-6岁,小于-1.50D要观察,此阶段配镜处方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弱视3、6-18岁,不过矫基本原则4、19-40岁,突然加深要注意应激,病症等5、40-60岁,出现视近困难,看远屈光力若患者感觉良好且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不变,患者眼晶状体皮质开始出现明显老化和浑浊,糖尿病,血糖浓度在,心脏病等都要注意近视眼的配镜应是以最小的度数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这是很重要的原则。
比如戴150度或戴200度同样矫正视力达到1.0,则应选择150度。
验光时矫正视力达到1.0即可,不要为追求矫正视力非达到1.5而无限制增加度数。
远视的处方原则最高正镜度数的最佳矫正远视力效果远视患者的配镜原则:中高度远视,即大于300度以上者,此类儿童,远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部分有视力疲劳症状。
可分阶段配镜。
浅论老视的验配与矫正作者:于洁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论文分析了老视的定义;形成的原因;影响老视的因素;以及如何矫正老视等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让读者了解了老视很普遍,因此对它的矫正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理现象看近困难看近无法持久Fcc验光一、老视的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近点移远,视近困难,出现老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花眼。
二、老视形成的原因老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每个人步入中老年后都会出现的视觉问题,只是早晚时间略有差别。
三、老视的临床表现老视的不适感因人而异,因为它与个人基础、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职业及爱好等因素都有关系。
例如:一位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的人与交通警察相比,其老视症状就会强烈很多。
(一)视近物体困难随着老视现象的出现,逐渐会产生视近物困难,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小的字体看不清楚了,要把书或报纸往远处放些。
即与近视患者相反,老视眼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而且所需要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逐渐加重,以致将目标放得很远也不能看清。
如果是近视眼,则需要摘下眼镜阅读(二)喜光,喜欢在光亮处看书、视物老视出现的同时,还会表现晚上看书有些不舒适,总希望把灯光调亮点。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如果照明不足,就会是视分辨阈升高,同时还会使瞳孔散大,瞳孔散大则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因而使老视的症状更加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容易视疲劳。
因此,老视眼的人,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
有时把灯光放在书本和眼的中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还可以使瞳孔缩小。
有些老人喜欢在阳光下看书,也是这个道理。
(三)眼睛容易疲劳,视近不能持久。
调节不足就是调节近点逐渐变远,经过努力还可以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则会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视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
老视验配——相对调节法老视验配的一个原则就是保留一半调节幅度作为储备,即增加或减少调节的能力相同。
这说明合适的阅读附加镜位于调节幅度线的中点,使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相等。
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的测量就是在辐辏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双眼同时增加或减少调节的能力。
我们通过测量相对性调节来检验初始附加镜是否合适,并通过测量结果来对初始的阅读附加镜进行修正和平衡。
由于调节的放松比起调节紧张更为不易,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必须先NRA(负相对性调节)即双眼同时加正镜片,这样使调节减少(放松),然后再做PRA(正相对性调节),即双眼同时加负镜片,使调节紧张。
两者次序不能颠倒,若先做PRA后由于调节紧张,不易放松,会影响测量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要不断询问患者视标是否清晰,所以视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太小的视标患者看不清,而太大的视标则不易辨认模糊,所以一般选择患者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作为检测视标,以保证患者既能看清视标又能较快反应模糊变化。
一、检查步骤1.准备工作(1)综合验光仪上放好被检者的远距矫正度数,并放上试验性阅读附加度数。
(2)将近距离阅读卡放在40 cm处(33 cm处或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照明良好。
(3)调整好近用瞳距,确认双眼均无遮盖。
2.操作步骤(1)指导被检者注视近距离阅读卡上比最佳视力大一行或两行的视标。
(2)先做NRA(负相对性调节)即双眼同时加正镜片(以+0.25 D为增率)直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性模糊。
(3)记录增加的正镜度的总量。
(4)将综合验光仪中的度数重新调整到原先的度数。
(5)确认视标为清晰。
(6)开始做PRA(正相对性调节),即双眼同时加负镜片(以‐0.25 D为增率)直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性模糊,记录增加的负镜片度数的总量。
(7)记录:NRA/PRA=+2.25 D/‐2.25 D。
[举例1]某编辑,女性,51岁,主诉戴镜看近模糊,在黄昏或光线不足时尤为明显,摘镜看近较为清晰,但麻烦,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自己平时戴近视眼镜多年。
浅谈老视验配摘要:老视的验配是一项操作要求非常高的技能,考虑到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联合作用的存在,所以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
因此阅读近附加度数的确定必须精确,如果过矫或低矫,调节诱发的集合使原有的调节与集合关系被打乱,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引起老视顾客视近工作的不适,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因此,科学规范的验配尤其重要。
关键词:视近,老视,综合验光仪,验配前言: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提出新的年龄划分法:45-59岁为中年人,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眼镜验光工作者,我们应抱着诚挚的责任心,关爱中、老年人的视力!视觉的重要性不仅对于人们获取大量的现代社会信息举足轻重,而且已经成为健康现代人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近视觉需求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而不断增加的近视觉需求和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动参数相关的视觉功能变化之间的矛盾便日益突出。
老视的困扰,给越来越多讲究生活质量的中老年人群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科学规范的老视验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1,老视的形成机制和症状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肌变得松弛而无弹性,晶状体的基质纤维,也不断新陈代谢,纤维细胞核退化,纤维收缩,被挤到晶状体的中央,逐渐形成致密无弹性的晶核,从而使整个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功能逐渐衰退(见图),出现视近精细工作困难的现象。
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老视眼初发生时常需将书报等目标移远或在强光下方能看清。
以后,目标物虽放远亦不能看清,如果勉强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就会出现眼困、眼痛、字迹模糊甚至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
虽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或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为弥补老视调节不足提供了新的手段。
但是,老视验配光学矫正仍为首选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2,老视验配容易忽视的问题。
目前有相当多的眼镜验配从业人员往往图省事,采用顾客试戴的方法,只要顾客什么光度看得清楚就给什么光度,忽视了顾客的调节幅度,调节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远视处方原则1. 引言远视,也称为远视散光或远视眼,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其特点是近距离视物模糊,而远距离视物清晰。
远视通常是由于眼球形状异常或角膜曲率过平坦导致的。
远视眼是一种屈光不正,需要通过佩戴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
为了确保远视处方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医生通常会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远视处方原则。
这些原则在确定眼镜度数、镜片设计以及佩戴方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远视处方原则远视处方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眼球形状和视力需要来制定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远视处方原则。
2.1 精确度数测量精确的度数测量是远视处方的基础,通过测量远视眼的屈光度数,医生可以确定所需的眼镜度数。
一般来说,医生会使用自动折射计来测量远视眼的度数,确保度数的准确性。
2.2 考虑眼球形状远视眼通常是由于眼球形状异常导致的,如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不正常。
在制定远视处方时,医生会考虑眼球形状的特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眼镜度数的准确性。
2.3 镜片设计选择根据患者的视力需要和生活习惯,医生会选择不同的镜片设计来满足患者的需求。
常见的镜片设计包括单光镜、渐进多焦镜和夜视镜等。
单光镜适用于年轻人或仅需矫正远视的患者,而渐进多焦镜适用于需要同时矫正近视和远视的患者。
2.4 注意佩戴方式在制定远视处方时,医生还会关注佩戴方式。
适当的佩戴方式可以提高眼镜的矫正效果,减少视觉疲劳和不适感。
医生会向患者详细说明如何佩戴眼镜,包括正确的位置和角度等。
3. 远视处方的优势远视处方原则的遵循可以带来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包括:3.1 视力矫正效果好通过精确的度数测量和镜片设计选择,远视处方可以提供良好的视力矫正效果。
患者佩戴合适的眼镜后,可以明显改善近距离视物模糊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3.2 减少视觉疲劳远视眼通常需要用眼力较大来调节远视,因此容易导致视觉疲劳。
通过准确的远视处方,可以减轻眼睛的调节负担,降低视觉疲劳的发生率。
3.3 防止远视加深对于年轻人来说,远视度数的加深是一个常见问题。
医学验光的处方原则近视眼配镜处方原则(一)1、假性近视眼:解除调节痉挛,不需要配镜2、真性近视眼:应及时想镜纠正视网膜离焦3、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负镜度进行矫正(MPMVA)4、高度近视眼初次配镜常不能接受全部矫正,可分期分批矫正原则(二)1、对于以上近视合并老视的患者,应对远近视力进行矫正2、近视矫正为远视力矫正,若用于长期看近,会造成看近时眼睛调节负荷的增加,因此,超过3D的近视矫正应考虑适当降低近视时的负担。
可以使用双光镜、渐进多焦点镜或棱镜组合式透镜二、远视眼配镜处方原则1、考虑年龄因素,生理性远视不应配镜,为眼球正视化发育留下空间2、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正度数(MPMVA)3、有视觉疲劳症状的轻度远视也要矫正4、内斜视者足矫配镜5、弱视者足矫配镜6、注意假性近视,调节明显者应充分麻痹睫状肌7、远视眼镜应常戴三、散光眼的配镜原则(一)1、轻度顺规模散光,如不影响视力、无视觉疲劳或视觉干扰症状可不矫正:伴有其中一种情况原则上应全矫正2、~散光,尽量全矫正,以患者能接受的多少来确定3、高度散光,可根据球柱等值规则减低散光度数:将原柱镜度数的1/4加在球镜上作为新的球镜,原柱镜度数的1/2作为新的柱镜轴向不变原则(二)1、逆规或斜轴散光,对视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一般均需全矫正2、不规则散光最好采用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来矫正3、更换眼镜时,注意原有眼镜的散光轴位和度数:患者已习惯原有的错误的轴位和度数;新的正确的度数可带来明显的不适;采用折中的办法分期逐步改正四、屈光参数的配镜原则1、应兼顾视力、双眼视和双眼物像不等所带来的不适三方面的因素2、有双眼视的,应尽量全矫正;无双眼视的,只需平衡以扩大视野3、屈光参差较高时,高度数眼的全矫正,可能引起视觉干拢,应先降低度数,分明增加,并昼保证双眼视4、屈光参差较高,单眼视力差:---年龄小于10岁,应全矫正,并遮盖好眼(每天4小时):也可考虑激光手术后再配镜矫正---年龄大于10岁,可完全矫正好眼,差眼只作平衡5、特殊情况可进行单眼视觉(monovision)验配五、斜视(隐视)的配镜1、远视内斜或内隐斜:正镜足矫2、近视外斜或外隐斜:负镜足矫。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俞铭元验光配镜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使患者配上一副合适的眼镜,验光师必须懂得与验光有关的眼屈光学、眼科学、眼镜光学和隐形眼镜学等知识,还必须掌握验光配镜处方的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在验光过程中,切不能将验光试镜结果作为唯一的验光配镜处方,应根据各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试镜效果和行动感受及配镜用途等因综合考虑,对球镜、柱镜的增减,使患者配镜后感觉舒适视觉清晰。
一、我们在开写验光配镜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有否老视现象,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学习环境和用眼程度,从健康状况上可以了解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屎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以估计其所需的调节范围和影响视力的发病因素。
2•注意了解患者验光配镜的真实目的与要求、心理状况、生活中用眼习惯,针对患者的配镜目的,是以看远为主,还是以看近为主又有因工作学习之需远近兼顾,还是需配隐形眼镜等,对个别患者担心屈光度增加后,戴镜会越来越深的心理因素,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提出合理建议。
3. 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位,检影度数和试镜时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以判别其调节紧张度的强弱及睫状肌的张力,估计出所能接受并能长期戴用的屈光度,以免出现配镜后不适现象。
4•注意了解患者的戴镜史和旧镜处方及测量旧镜度数,对原有的眼镜进行比较,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对球柱镜、轴向差异较大的需反复比较,在矫正视力或舒适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处方时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使之配合克服,患者同意后方能处方。
5•注意和掌握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配镜目的后,我们在处方时要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不要把验光师的主观意向强加于患者。
因眼疾或其它疾病影响验光原因的,在不明了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草率下结论(可请医生帮助检查),以免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影响配镜效果。
老视及配镜原则老视的定义•老视是指由于年龄所致生理性调节减弱,出现视近物不清楚的状态―这一定义中年龄是核心要素,青年人也可以出现看近困难,一般不诊断老视,而是诊断为调节功能下降,老视出现的年龄从40岁开始―该定义中要强调“生理性调节功能下降”,注意不是调节代偿不足,因为一些远视由于远视度数太高,看近不能代偿这个远视从而出现看近困难,这种人往往戴上远视眼镜看近看远都会清楚,所以“远视眼的老花会提早”是可以在百姓之间说,但专业人士不可这样认为老视产生的原因•调节功能下降•睫状肌收缩功能下降•晶状体密度增加,弹性下降•老视的发生机制不明•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平均调节幅度=18.5-0.30×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0.40×年龄调节幅度一半原则•人眼在看近时,其所使用的调节力不能超过调节幅度的一半,否则不舒服•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00D,看书40cm,请问是否舒服?•看清40cm需要+2.50D调节需求,但是基于调节储备一半原则,此时患者至少应该有+5.00D的调节力才能满足需求,但此时患者调节幅度为+3.00D,所以低于+5.00D的调节需求,所以看近容易出现不舒适的症状屈光不正对老视的影响•近视–近视患者,如果不矫正的情况下看近的调节需求是下降的,所以不太容易暴露出看近的问题–例:患者双眼-1.50D近视,近用距离为25cm,此时患者在全矫和不戴镜情况下的调节需求有什么差别?–答:看近25cm的调节需求是+4.00D,假设患者戴镜全矫,此时患者看近需要+4.00D的调节需求,假设患者不戴镜看近,此时需要+4.00-1.50=+2.50D,即此时患者只需要+2.50D 的调节就可以了•远视–远视患者,如果不矫正的情况下看近的调节需求是增加的,所以更加容易暴露出看近的问题–例:患者双眼+1.50D近视,近用距离为25cm,此时患者在全矫和不戴镜情况下的调节需求有什么差别?–答:看近25cm的调节需求是+4.00D,假设患者戴镜全矫,此时患者看近需要+4.00D的调节需求,假设患者不戴镜看近,此时需要+4.00+1.50=+5.50D,即此时患者只需要+5.50D的调节,所以更加容易暴露出患者看近不足的问题老视的相关因素•戴近视隐形眼镜比戴框架镜更容易暴露老视问题,因为隐形的调节需求更大•看近时间越多,看近距离越近,看近需要看得更精细更容易暴露老视症状•身材:身材高大因手臂更长,拿书更远,所以不容易暴露老视•地理位置:温度越高对晶体的影响增大,从而更加容易引起老视•药物影响: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看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利尿药等老视的症状•看远看近交替不连续(调节灵活度下降)•看近一段时间后看远处于模糊状态•看近不久,易疲劳•看近困难:看近模糊,需要把书拿远一点•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喜欢把灯开亮一点,亮的灯光可以增加物体的对比度,同时缩小瞳孔,减小视网膜上的模糊斑。
第七章第一节近视的处方原则验光的主要目的是给患者提供一个配镜处方,该处方为戴镜者提供良好的矫正视力,使之拥有舒适的视觉,并能够进行持久的阅读,而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损害。
任何配镜的处方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配镜目标展开。
经过规范的验光获得了患者准确的验光度数后,跟着就是开具配镜处方。
由于个体对视力的需求和感觉差异很大,准确的验光度数并不一定是患者最合适的配镜处方。
验光师在给予配镜处方时,并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公式可以遵循:有了准确验光度数,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视力需求、职业特点、戴镜情况等因素,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眼部健康情况、双眼视觉情况。
以患者准确的主客观验光结果为基础,结合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平衡,按照其配镜目的和要求,给每一个患者一个个体化、个性化的配镜处方。
换言之,验光度数(屈光不正度数)完全相同的患者,综合各个因素以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给出能够满足配镜目的、合乎个体需求,不尽相同度数的眼镜处方。
合格的验光师应当熟悉各个年龄阶段屈光不正的特点,掌握不同屈光状态矫正的侧重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配镜的影响。
只有充分掌握上述的知识点,才能够为患者提供理想的配镜处方。
在开具配镜处方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和要求本章将按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的大类,讨论各类的配镜处方原则,最后讨论一些特殊情况的配镜处方原则。
近视的处方原则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的攀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亚洲。
很多青少年由于近视眼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所以掌握好如何为近视眼患者开出正确、合理、科学的配镜处方甚为重要。
近视眼的配镜处方的基本原则是选用最低度数的负透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矫正视力。
矫正近视眼的常用方法是配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选择适当度数的负透镜(凹透镜),使镜片的后焦点位置与眼的远点位置一致,这样当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后,会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但不同年龄阶段的近视患者,配镜处方的原则有所不同:1.婴幼儿时期(0~2岁)如果发现2岁以前的婴幼儿近视,一般建议先使用强力的睫状肌麻痹剂进行详细的屈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