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2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2

2.2环毛蚓外形、解剖与组织结构观察

2.2.1环毛蚓(Pheretima)外形观察

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覆以清水.蚯蚓为两头略尖的长柱状动物颜色较深的一侧是背面,较浅的一侧是腹面.有一棕红色环带的一侧是前端.

1.体色体色呈暗红或灰黑,背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cheata)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

(1)围口节(peristomium)、口前叶(prostomium)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柔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央,横裂状.如图13所示,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充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索和挖土功能.

图13 环毛蚓前端围口节

(2)生殖带(clitellum)如图14所示,占据14~16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根据生殖带判断蚯蚓前后端.

图14 环毛蚓的生殖环带

4.后端肛门——如图15所示,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图15 环毛蚓后端肛门

5.腹面

如图16所示:

(1)受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三对裂隙状小孔开口于小而圆的生殖乳突中央(有时生殖乳突不明显,将虫体向背面弯曲可见这些节间沟处得裂缝状开口,即为生殖囊孔),分别排列在6/7、7/8、8/9节间腹面两侧,为受精囊的对外开口.

(2)雌性生殖孔(female aperture)一个,在生殖带第一节(第14节)的腹中线上.

(3)雄性生殖孔(male aperture)一对,在第18体节的腹面两侧,开口于乳头形突起上.

图16 环毛蚓体前端腹面

6.背面背孔(dorsal pore)如图17所示,为第11节以后,各节间背方中央节间沟处的一个小孔,将蚯蚓背面擦干后用手轻压其体内侧,可见液体流出,此处即背孔.

图17 环毛蚓背面背孔

2.2.2环毛蚓解剖

蚯蚓的解剖方法和注意点同蛔虫.解剖时,以左手的中指与食指夹住蚯蚓前端,拇指与无名指夹住后端,背面向上.右手持小剪刀(剪刀头应略向上翘,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在后二指夹持部位(约1/3 躯

体长处)稍偏背中线的右侧,由后之前剪开体壁,到3~4节更要注意,不要剪断脑神经节.

如图18所示,将剖开的蚯蚓放于蜡盘一侧(注意:蚯蚓在蜡盘上的固定位置应便于观察),用镊子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为许多隔膜隔开.在体末端处先用大头针固定虫体,一手用镊子捏住体壁,一手用解剖针划开在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从后向前展开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每隔十节插一针,以便计数体节数,认出内部器官所在位置).注水浸没虫体.观察内部结构.

图18 蚯蚓解剖结构

2.2.3环毛蚓解剖结构观察

1.体腔

蚯蚓的体腔为真体腔,被薄膜状得隔膜(mesentery)分隔成许多小室,隔膜的腹下方有小孔,故节与节间的体腔液仍可流通.体腔内除容纳生殖系统外,还有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2.消化系统

如图19所示,蚯蚓消化道为从口至肛门纵贯前后的一条黄褐色直管,肠壁外面有肌肉分布,其内常充满泥土.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到呈圈状的环肌和条状的纵肌.消化道分化为形态和机能各异的不同段区:

图19 蚯蚓消化系统

(1)口腔(oral cavity)消化管最前端为口与口腔,位于1~3体节.

(2)咽(pharynx)口腔后的膨大部分,在4~5体节,呈梨状,肌肉发达,生活时伸缩能力强,能吮吸食物.

(3)食道(esophagus)在咽后,在6~8体节,细管状.

(4)嗉囊(crop)在第4节之前,观察不明显,薄壁.

(5)砂囊(gizzard)在食道后,膨大呈球形,在9~10体节,很硬,肌肉壁厚,有磨碎食物的功能.

(6)胃(stomach)砂囊后的一段细长管,在11~14体节,为储精囊包围并遮盖.

(7)肠胃后从15节至肛门,较粗大,壁薄,有褶皱.为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8)盲囊(caecum)在第27体节处肠的两侧一堆向前突出的角状囊,尖端向前伸达至22节处.盲囊是蚯蚓重要的消化腺.

(9)盲道(tyohlosole)自14体节后肠壁背中央内陷而成,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被被血管管所遮盖)

3.排泄系统

由许多后肾管型的小肾管组成.其中,隔膜小肾管(septal mircronephridium)分布在各体节的隔膜两侧内,数量多;体壁小肾管分布在体壁内侧.可见小肾管有漏斗状的肾口(nephrostome)及细长的肾管(nephridium).

4.循环系统

如图20所示,蚯蚓为闭管式循环系统.

图20 蛔虫的循环系统

(1)背血管(dorsal vessel)血流由后向前行,在消化道背面中央的一条较粗纵管,紫黑色,汇集肠、体壁等处血液.

(2)腹血管(ventral vessel)血流由前向后行,消化道腹面的一条较细纵管,10体节处有分支到体壁、肠壁、隔膜等处.掀起肠道即可见.

(3)心脏(heart)是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位于第7、9、12、13体节内.

(4)食管侧血管 1对较细的血管,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向后行至第15体节时,左右两支向下绕过消化道和腹神经索愈合为1条神经下血管.

(5)神经下血管移开肠,挑起白色的腹神经索,神经索下有一条很细的血管,为神经下血管.

5.神经系统

如图21所示,蛔虫为链索状神经系统,位于体壁腹面内侧.

图21 蛔虫的神经系统

(1)咽上神经节(脑)(suprapharyeal ganglion)两叶,位于第4节的咽部背面.

(2)围咽神经(circumpharygeal nerve)由咽上神经节两侧下行的一对神经.

(3)咽下神经节(subpharyeal ganglion)在咽部下方与围咽神经相连的一对神经节.

(4)腹神经索(wentral nerve cord)在消化道的腹面,呈链索状,每一体节有一对稍膨大的神经节,各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索相连.腹神经索上的第一个神经节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发出3对神经到体壁与内脏器官.

6.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雄性:如图22所示:

图22 蚯蚓雄性生殖系统

(1)精巢囊(seminal sac)位于第10和11节内,用镊子轻轻将消化管等器官推向一侧,可见腹神经索两侧有两对白色、小米粒大小囊状物为精巢囊,其中包括精巢和精漏斗(seminal funnel).轻轻掀起精巢囊壁,可见精巢为一小的白色点状物,下方有一皱纹状结构即精漏斗,精漏斗后接输精管.每一精巢囊与后一储精囊想通.

(2)储精囊 2对,在11和12节的腹方紧接精巢囊之后,白色,大而明显,分叶状,从两侧向上包围胃.常充满整个体节.

(3)输精管 1对,左右输精管各由精漏斗通出的前输精管和后输精管汇合而成.输精管很细,紧贴体壁后行,至18节与前列腺(prostate)管的基部汇合,开口于雄性生殖孔.

(4)前列腺 1对,发达,在17~20节内,为大型腺体,呈大的分叶状状如菊花,有细管通出与输精管合并,开口于雄性生殖孔.其分泌物与精子混合成精液,交配时注入对方的纳精囊(seminal receptacle).

雌性:如图23所示:

图23 蚯蚓雌性生殖系统

(1)卵巢、卵漏斗和输卵管卵巢和卵漏斗(oviduct funnel)位于13、14节.在12节从精巢囊前端剪断消化道,将其移去,可在腹部提闭上观察到在13体节的腹神经两侧有一对卵巢呈絮状结构,在卵巢成熟时可见有黄色小点薄片状卵粒.在14体节处有一对皱纹状喇叭形的卵漏斗,下接极短的输卵管,左右两条输卵管汇合通至第14节的雌性生殖孔.

(2)纳精囊 3对,分别在7、8和9节腹壁两侧.每一纳精囊由一梨形囊和一弯曲的忙管组成,汇合后共同开口于每一节前节间的纳精囊孔.纳精囊储

存交配时接纳的精子.

2.2.4横切片观察(与蛔虫相比,其体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意义?)

如图24所示,可以看到“管内套管”的结构,外面的“管壁”比较厚,为体壁,里面的“管壁”相对较薄,为肠壁,体壁和肠壁之间的空腔为体腔,体腔中有许多无序排列的组织,多为小肾管的断面.

图24 环毛蚓横切

1.体壁

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的皮肌囊.内衬以体腔膜.如图25所示:

图25 环毛蚓体壁

(1)角质膜为体壁最外一层透明的非细胞结构的薄膜,由表皮细胞分泌.

(2)表皮层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在角质膜之内,细胞界限清晰.表皮内有许多染色深的细胞,为腺细胞,能向体表分泌黏液,湿润皮肤.

(3)肌肉层在表皮层之内,可分为:环肌层为外层,较薄;纵肌层在环肌层内侧,成束,较厚,肌纤维排列成羽状.

(4)体腔膜(peritonem)由一层紧贴于纵肌层之内的扁平细胞组成,位于体壁最内层.

如图26所示,在有的切片上还能看到略透明、淡黄色的刚毛等结构,可依据颜色或者在高倍镜下的结构差异来区别它们.

图26 刚毛

2.消化道

由内胚层的肠壁上皮和中胚层的脏壁肌肉组成,外面覆以体腔膜.肠壁的背面凹陷形成盲道,依据盲道可以区分蚯蚓切面的背腹方向.如图27所示:由内而外分别为:

图27 环毛蚓的消化道

(1)肠壁上皮比较厚,为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细胞排列紧密,不规则,在细胞层得端部可见染成淡红色的由肠绒毛形成的纹状缘.

(2)肌肉层很薄,由环肌和纵肌组成.环肌纤维呈线状,紧贴肠壁,需要在高倍镜下仔细寻找才可以看清楚肌纤维的断面.纵肌分布在环肌外侧,在横切片上看到的时一个个染成红色的小圆点,在盲道的凹陷处纵肌肌束较粗,较易观察.

(3)体腔膜(黄色细胞(chloragogen cell)在纵肌层外的一层立方形或柱形细胞,细胞界限明显,细胞的大小因细胞内储存物得多少而有变化. 3.体腔及其他器官

在体壁与肠壁之间的空腔,为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肠背面的中央、盲道的上方红色斑块为背血管;肠腹面中央的红色斑块为腹血管,以系膜与肠为连接;腹血管下方有以较大的椭圆形结构,为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向两侧发出神经纤维(多数切片中看不到向两侧发出的纤维,为什么?)高倍镜下,可见神经索主要有2条纵行的神经纤维组成,在神经索之内,2条纵行纤维的上方有3条较粗大的神经纤维,为巨纤维.神经索下方、神经索与体壁纵肌之间有一非常细小的血管,为神经下血管(在有些切片中,神经下血管紧贴于体壁纵肌之上或贴在神经索之下).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2

2.2环毛蚓外形、解剖与组织结构观察 2.2.1环毛蚓(Pheretima)外形观察 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覆以清水.蚯蚓为两头略尖的长柱状动物颜色较深的一侧是背面,较浅的一侧是腹面.有一棕红色环带的一侧是前端. 1.体色体色呈暗红或灰黑,背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cheata)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 (1)围口节(peristomium)、口前叶(prostomium)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柔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央,横裂状.如图13所示,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充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索和挖土功能. 图13 环毛蚓前端围口节 (2)生殖带(clitellum)如图14所示,占据14~16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根据生殖带判断蚯蚓前后端. 图14 环毛蚓的生殖环带 4.后端肛门——如图15所示,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图15 环毛蚓后端肛门 5.腹面 如图16所示: (1)受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三对裂隙状小孔开口于小而圆的生殖乳突中央(有时生殖乳突不明显,将虫体向背面弯曲可见这些节间沟处得裂缝状开口,即为生殖囊孔),分别排列在6/7、7/8、8/9节间腹面两侧,为受精囊的对外开口. (2)雌性生殖孔(female aperture)一个,在生殖带第一节(第14节)的腹中线上. (3)雄性生殖孔(male aperture)一对,在第18体节的腹面两侧,开口于乳头形突起上. 图16 环毛蚓体前端腹面 6.背面背孔(dorsal pore)如图17所示,为第11节以后,各节间背方中央节间沟处的一个小孔,将蚯蚓背面擦干后用手轻压其体内侧,可见液体流出,此处即背孔. 图17 环毛蚓背面背孔 2.2.2环毛蚓解剖 蚯蚓的解剖方法和注意点同蛔虫.解剖时,以左手的中指与食指夹住蚯蚓前端,拇指与无名指夹住后端,背面向上.右手持小剪刀(剪刀头应略向上翘,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在后二指夹持部位(约1/3 躯

猪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

猪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猪蛔虫与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线虫动物、环节动物的一般特征。 2、练习和掌握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 1、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2、观察猪蛔虫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3、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一、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1、尽量使用新鲜材料做解剖实验。 2、解剖前应对解剖的动物作全面的观察,明确其前后、左右、背腹及内脏器官的大致部位。 3、小型动物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大头针应斜插。 3、明确具体解剖的要求,解剖时要求的步骤顺序解剖,应小心地用拨开、分离等方法把要观察的部分显露出来,而应少用刀和剪刀,切与剪。 4、要沿着器官结构来解剖,保留器官结构的完整性, 保留能保留的联系,以利于分辨与观察。 5、在蜡盘上加水,避免干燥,便于观察。 二、观察猪蛔虫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1)取雌或雄蛔虫置蜡盘中,分别观察其形态,体形、前后端的区分、前端的口部、体线、背唇、腹唇 蛔虫体长圆形,体表光滑,外包厚角质膜; 左右背腹具四条纵走的体线,即两条较粗的侧线和不明显的背线和腹线; 口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背唇,两片腹唇。 (2)雌雄判断 ①蛔虫雌、雄异体,雌性较粗大,雄性较细小; ②雌性体后端尖直,在近后端腹面约2mm处有一横裂的肛门;雄性体后端向腹面弯成钩形,雄性肛门和雄性生殖孔合并开口于泄殖孔; ③雌性生殖孔在体腹前1/3处,是一个环状狭窄部分;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开口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两根交合刺,是雄虫交配时用以固着的器官。 2、内部解剖 (1)解剖方法: ①首先判断虫体的背腹面,雌虫腹面有雌性生殖孔和肛门,雄虫末端弯曲面为腹面。 手拿蛔虫的两个侧线,看头部的唇,背唇所对的是背面,腹唇所对的是腹面 ②将蛔虫背面朝上置蜡盘上,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背面中线处轻轻划破其体壁,直到体末端。 ③用镊子把体壁向两侧展开,用大头针以45°斜插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注意划针时不能太深,以免划破内部器官)。 ④解剖完毕,可加一些水在蜡盘里,使虫体浸润在水中,然后按下列顺序观察。 消化系统 一条直管,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的长扁形消化管。注意线虫动物已具有完全的消化管。 生殖系统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动物生物学实验) 姓名:张林涛学号:201431209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老师:王茜 摘要: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实验,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 特症以及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通过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实验中掌握环节动物的认知。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实验 1前言: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这是无脊 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环节动物中原始种类的体节界限不明显。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逐渐演变形成。它们的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成对按体节重复排列,当动物体作左右蠕动时,于各器官之间的体壁处产生了褶缝,以后在前后褶缝间分化出肌肉群,于是形成了体节。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 2.2仪器: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大头针,剪刀。 2.3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绘图分析法、解剖比较法 3总结与分析 3.1.1蛔虫的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固定前后端,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左右交错,且向外倾斜45°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动物学实验(综合)

实验一淡水水螅和涡虫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比较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水螅和涡虫的观察,比较两胚层和三胚层动物的异同;分析它们的进化程度。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显微镜等。 三.实验材料 水螅的身体横、纵切片、卵巢切片、精巢切片、出芽切片标本;涡虫整体装片,横切片等。 四.操作与观察 (一)水螅切片的观察:取水螅纵切、横切等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外胚层和内胚层中的各种细胞、卵巢和精巢,有无芽体。

(二)涡虫玻片的观察:观察内容: 1.观察横切片,了解三个胚层的构造。 2.观察整体装片,了解: (1)消化系统:呈倒音叉形,一前二后形成三条主支。每一条主支又分成许多小 的侧分支, 分布于全身 各处。各主 支和分支的 末端均为盲 管,三主支 会合于身体 前1/3处, 并与咽相连。 (2)生殖系统:雌性有卵巢1对,深色,呈圆形,位于身体前端两侧眼点的后方腹面。雄性的精巢呈小泡状,数目很多,位于身体两侧, 与输卵管平行分布。 五.作业: 1.绘制水螅纵切面图,标出各类细胞的名称。 2.绘制涡虫的整体装片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3.参考资料,比较水螅和涡虫在身体构造上的主要不同点。

实验二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线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 六.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比较它们在进化水平上的不同;学习动物的解剖方法。 七.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放大镜、剪刀、蜡盘、镊子、培养皿、大头针、解剖针、吸水纸等。八.实验材料 蛔虫浸制标本,蚯蚓浸制标本。 九.操作与观察 (三)外部形态观察: 蛔虫:取雌、雄蛔虫各1头,置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外部形态、虫体大小。可见身体呈圆柱形,中部较粗,向两端逐渐变细,虫体表面具有环纹,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雄虫较小,末端向腹面弯曲。 1.头部:中央为口,口周围有三片唇,呈“品”字形排列。背面一个稍大,为背唇,腹面两个较小,为腹唇。 2.体线:虫体两侧个有一条粗大而明显的侧线,颜色较暗。腹线白色,也能看清。背线较细,只隐约可见。 3.排泄孔:在口后约2 mm处的腹线上(不易看清)。 4.肛门:靠近末端2mm处的腹线上(横裂,可见)。 5.雌性生殖孔:位于虫体前端约1/3处的腹线上(小,不易看清)。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

蛔 虫 、 环 毛 蚓 的 比 较 解 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312043 姓名:李尚浪 指导老师:王茜、井维鑫

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 学生:李尚浪指导教师:王茜、井维鑫 科目:动物学实验年级: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通过蛔虫、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他们在外形、分节现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演化趋势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环毛蚓人蛔虫解剖比较观察 前言:学习蠕形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原腔动物的一般特征,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蚯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环毛蚓是典型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又是真体腔动物,蛔虫是假体腔动物,两者虽然在外形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内部结构,反映出真体腔动物与假体腔动物的不同结构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以及动物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与器材 人蛔虫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显微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 1.2 研究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 2 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 蛔虫(Ascaris suum)是无脊椎动物,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线虫纲(Nematoda)蛔目(Ascaridida )蛔科( Ascarididae )。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2.1.1人蛔虫的外形观察 蛔虫的身体为灰白色长圆柱状,形似蚯蚓,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有交合刺两枚;雌虫稍长而粗,圆锥形尾部不弯曲。

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完整版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体制 指动物躯体结构的排列形式和规律。 一般分为有规律可寻(对称) 无规律可寻(不对称) •原生动物不对称(尾草履虫、变形虫) 球辅对称(太阳虫、团藻虫) 辐射对称(钟虫) 球辐对称:通过身体中心点可分成许多相同的两半。 •海绵动物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对称面)。 主要适应附着、漂浮、及不太运动的生活方式。 两辐对称;通过动物体轴仅可分成两个对称面。(如海葵) •扁形动物两侧对称;通过体轴只有一个对称面。 两侧对称的重要意义;(1)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为前后、背腹和左右,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2)使动物由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向水底爬行生活及陆地爬行奠定了基础。 •扁形动物以后的各类群 全部是两侧对称。仅有两个特例; 1. 软体动物腹足纲;由于胚胎发育发生了扭转,因此成体不对称。 2. 棘皮动物早期发育的羽腕幼虫及短腕幼虫(两侧对称),成体由于适应不太运动的生活 方式产生了次生性的辐射对称。 二、胚层与体腔 1.胚层指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由于细胞分化而形成的特殊区域。 多细胞动物早期的胚胎发育; 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分化 •海绵动物没有明确的胚层分化,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由于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故不能称其为外胚层和内胚层(只称皮层和胃层)。 •腔肠动物两个胚层(外胚层、内胚层) 中胶层不是细胞结构。 •扁形动物以后各类群由于出现了中胚层,故都称为三胚层动物。 2. 体腔 指动物体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腔隙。 •扁形动物及以前各类群没有体腔 •原体腔(线形动物)动物出现原体腔 原体腔指胚胎发育的囊胚腔演化形成的体壁与脏壁之间的腔隙。 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特点:(1)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2)腔内充满体腔液。(3)体腔对外没有孔道。 •环节动物具有真体腔(次生体腔)蛭类除外。 真体腔指中胚层的脏壁与体壁分离后,形成的动物内脏和体壁之间的腔隙。 真体腔的重要意义:(1)肠壁出现了肌肉,为消化道的进一步分化打下了物质基础。(2)导致了循环系统的形成,改善了排泄、生殖、神经系统的功能。(3)体腔液有参与循环、运动、维持体形的作用。

动物学实验蛔虫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

动物学实验蛔虫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 一、目的 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学习几种常见寄生蠕虫卵的检查方法。 二、内容 (一)观察蛔虫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 (二)解剖并观察蛔虫内部结构。 (三)显微镜下观察蛔虫横切片玻片标本。 (四)寄生蠕虫卵的检查。 (五)线形动物重要代表示范。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人蛔虫或猪蛔虫、马蛔虫浸制及横切面玻片标本。事先准备的学生自己粪便样品。 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三角量杯(或称锥形量杯)、长吸管、筛子、玻璃漏斗、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离心机、离心管、锥形瓶、烧杯、竹签、火柴棒或牙签、4%煤酚皂、试管及试管架等。 生理盐水、饱和盐水(37.5g NaCl或食盐,加热水100ml)或33%硫酸锌。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检查蠕虫卵时,盛粪便的容器应洁净,粪便要新鲜且量不宜太少;鉴别虫卵时,要与气泡、脂肪滴、孢子等杂物区别开来。 (一)蛔虫 1.外形:前端圆,后端尖。雄虫后端向腹面弯曲,有两根交接刺,常由绁殖腔孔中伸出。雄虫较粗大,后端不弯曲,肛门开口于腹面近体末端;生殖孔开口于前端腹面约1/3处。体表角质膜上有很多细横纹,前端中央有口,口的背侧有1个背唇,腹侧有2个腹唇,背唇上有2个、腹唇上有1个乳突。腹面前端,离腹唇2mm处有1个排泄孔。 2.内部解剖:取雌、雄虫置蜡盘上,略加水,便于观察。 (1)体线:背、腹面的正中分别有1条背线和腹线,两侧各有1条侧线。 (2)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直肠及肛门组成的长扁形消化管。 (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分别位于侧线中。 (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雄性:体中部近前端有一细长、弯曲的管状精巢,由较短的输精管与较粗大的管状储精囊相通。储精囊连接细直的射精管,其末端雄孔开口于泄殖腔中。

实验九 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实验三蛔虫、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2.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一)材料 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烧杯,滴管,清水。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1.外形 环毛蚓身体圆长,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除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外,各节中部生有一圈刚毛,可用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 身体可分为前、后端,背、腹面。性成熟个体有棕红色隆肿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前段第Ⅰ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环带位于第XIV~XVI节,身体末端的纵裂状开口是肛门。颜色深暗的一面是背侧,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处有背孔。将环毛蚓背面擦干,用手指轻捏身体两侧,有液体自节间沟被中线冒出处,即为背孔。颜色淡的一面为腹面。观察腹面前部,在V/VI~VII/IX节间沟两侧有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 节,即第XVI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XV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2.内部解剖和观察 用剪刀沿身体背侧中线略偏右侧处剪开体壁,从肛门剪到口,用镊子在身体前1/3处向两侧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中相当于体表节间沟处均有隔膜,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用解剖针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在近切口处用大头针将体壁钉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五节钉一钉,左右交错,钉的斜度向外。在XIX节往前,注意不要划伤生殖器官;XIV节往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将隔膜剪开。加清水没过环毛蚓,依次观察。 (1)消化系统体腔中央的一条直管即消化系统,由前至后依次为: 口腔位于第II~III节内。 咽位于第IV~V节内,梨形,肌肉发达。 食道位于第VI~VIII节内,细长形。 嗉囊位于第IX节前部,不明显。 砂囊位于第IX0~X节,球状或桶状,囊壁富肌肉,较发达。 胃位于第XI~XIV节内,细长管状。 肠自第XV节向后均为肠,直通肛门。在第X X VII节内向前伸出1对角状的盲肠。 (2)循环系统闭管式,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血管常呈紫黑色。观察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背血管位于消化管背线中的1条长血管。 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在第VII、IX、XII及XIII节内。 腹血管消化管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从第X节起有分支到体壁上。

动物学习题二

动物学习题二 动物学习题二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1.皮肤肌肉囊是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的一种体壁结构。( ) 2.扁形动物通过体表进行排泄,还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 3.扁形动物的某些海产种类胚胎发育须经牟勒幼虫期。() 4.绦虫因高度适应寄生生活,其成虫的消化道退化消失。() 5.假体腔动物不仅体壁具有肌肉,而且肠壁也有肌肉。() 6.线虫是三胚层、不分节、具有假体腔和完全消化管的蠕虫形无脊椎动物,一般雌雄异 体。() 7.轮虫是假体腔动物。() 8.环节动物具有真体腔,它的体壁不属于皮肌囊类型。( ) 9.环节动物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10.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是后肾管,开口于体腔。() 11.环节动物利用鳃进行呼吸。() 二.填空题: 1.扁形动物分为三个纲:________纲、________纲和________纲。 2.三角真蜗虫属于________动物门________纲,华枝睾吸虫属于________动物门 ________纲,猪带绦虫属于________动物门________纲。 3.无脊椎动物间接发育的种类其个体发育要经过幼体期:海绵动物要经过__________期, 腔肠动物要经过_________期,扁形动物海产种类要经过___________期,环节动物海产种类要经过____________期,软体动物要经过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河蚌要经过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期。 4.腔肠动物主要有三个纲:、和。 5.涡虫消化道包括、、,无,所以称

为。华枝睾吸虫的终寄主是,第一中间寄主是。 6.从动物开始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该种动物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 表皮组成的体壁称为,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被中胚层形成的填充,能够储存水分和养料,使动物可以耐饥饿和某种程度上抗干旱。 7.线虫的体壁由、和组成。 8.轮虫和人蛔虫都是______动物。 9.蚯蚓属于动物门纲,沙蚕属于动物门纲。 10.环节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和纲,它们 的代表动物各是、和。 三.名词解释: 1.扁形动物 2.牟勒氏幼虫: 3.左右对称: 4.梯形神经系统: 5.皮肌囊: 6.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7.排泄: 8.排遗: 9.实质组织: 10.不完全消化系统: 11.原腔动物 12.寄生: 13.中间寄主: 14.终寄主: 15.筒状神经系统: 16.孤雌生殖: 17.假体腔(原体腔、初生体腔): 18.完全消化系统: 19.环节动物

解剖蚯蚓的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的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的实验报告 引言: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属于环节动物门、刺胞动物亚门、环节动物纲、双节足纲、蚯蚓目。在生态系统中,它们担负着重要的 生态功能,如促进土壤通气、增强土壤肥力等。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 剖蚯蚓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理特征。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新鲜活体蚯蚓、解剖刀、显微镜 2. 实验步骤: (1)将新鲜活体蚯蚓放在实验板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特征。(2)用解剖刀小心地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剪开,取出内部器官。(3)观察并记录各个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并进行标注。 结果: 1. 外部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新鲜活体的蚯蚓身体表面呈 淡粉色,身体表面有细小的纵向肌肉皱纹,而且身体表面有一层粘液。 2. 内部结构:蚯蚓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1)消化系统:蚯蚓的消化道呈直肠形,口在前端,肛门在后端。消化道内部分为食管、咽喉、瘤胃和肠道等结构。 (2)循环系统:蚯蚓的循环系统呈闭合式管状结构,由心脏、血管和血细胞组成。心脏位于前段,呈弧形,由五个心室组成。血管分为主 动脉和静脉两种类型。 (3)呼吸系统:蚯蚓没有特定的呼吸器官,其皮肤可以进行气体交换。(4)神经系统:蚯蚓的神经系统由中央神经节和分散神经元组成。中央神经节位于前端,由多个小型神经节组成。 (5)生殖系统:雌性蚯蚓具有卵巢和子宫等生殖器官,雄性具有睾丸和附睾等生殖器官。 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蚯蚓的内部结构和生理特征。蚯蚓的消化 道呈直肠形,由口、食管、咽喉、瘤胃和肠道等结构组成。其循环系 统呈闭合式管状结构,由心脏、血管和血细胞组成。蚯蚓没有特定的 呼吸器官,其皮肤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神经系统由中央神经节和分散 神经元组成。生殖系统包括雌性卵巢和子宫等生殖器官以及雄性睾丸 和附睾等生殖器官。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蚯蚓的内部结构和生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来说,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认 识土壤生态系统提供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通过观察找出蛔虫和蚯蚓的区别。 4.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5.认同个人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观察蚯蚓的实验。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从形态结构层面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蛔虫和蚯蚓都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可在教学中从生活体验人手,课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捕捉并饲养蚯蚓,在亲身实践中发现蚯蚓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蚯蚓;课上通过实例分析和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出线形劫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 (1)通过对蛔虫在人体内寄生的实例分析和对标本、图片的观察,归纳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和对剖面图的分析,归纳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征,初步感知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 (3)归纳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比较,初步感知生物是发展和进化的。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蛔虫的浸制标本、蛔虫生活史的示意图、蛔虫寄生生活的视频,活蚯蚓(体长10 cm左右)、糙纸、棉球、放大镜,多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标本(或图片)及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等资料。 2.学生准备 分组到户外寻找、捕捉并饲养蚯蚓,供课堂使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蛔虫的消化系统特点 展示:蛔虫的结构示意图和人的 消化系统示意图。 提问:蛔虫的消化管包括哪些器 官?与人的消化系统相比,蛔虫的消 化管有会么特点? 归纳:蛔虫的们化系统结构简单, 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提问:这一特点与蛔虫摄取的食 物有什么关系, 识图后得㈩:蛔虫的消 化管包括口、肠、肛门。蛔 虫的消化管比人的消化系 统简单,为一直管,纵贯全 身。 推测:蛔虫摄取人体小 肠内经过消化处理过的食 糜,其消化系统简单,是与 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训练学生 识图获取信息 和推理的能 力。 强化生物 与其生活环境 相适应的生物 学观点。 蛔虫的生殖及与人的关系 展示:蛔虫生殖系统示意图。 提问: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 卵约20万粒左右。与消化系统相比, 蛔虫的生殖系统有何特点?这一特点 对蛔虫的寄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展示:蛔虫的牛活史示意图。雌 雄蛔虫在人体的小肠中交配后,雌虫 产下的大量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 外。 提问:虫卵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的?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病应注意什 么? 识图分析: 1.蛔虫的生殖器官发 达,生殖力强; 2.蛔虫产生大量虫卵, 能感染更多的人群,提高蛔 虫的生存机会。 识图归纳: 1.蛔虫卵是从人的门 进入体内的; 2.预防蛔虫病,应注 意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 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 后要洗手; 3.预防蛔虫病还要管 理好粪便,粪便需经过处理 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 用。 训练学生 识图、获取信 息、推理的能 将科学知识与 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认同并 注意个人饮食 卫生的重要 性。

观察和解剖蚯蚓

观察和解剖蚯蚓 姓名学校 考察评价: 【实验目的】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2、观察蚯蚓的内部结构。 3、学会解剖蚯蚓的方法。 【实验材料】 活的蚯蚓,玻璃棒,解剖盘,解剖剪,大头针,蜡盘,棉球,聚光小电筒。【方法步骤】 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取一条活蚯蚓,观察:体节、环带;怎样区别蚯蚓的前端、后端? 用手指在蚯蚓身体腹面抚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 二、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用玻璃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看看分别有什么反应? 用手电筒光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看看分别有什么反应? 三、观察蚯蚓的内部结构 1、剪开蚯蚓体壁前端 以左手中指和食指夹住蚯蚓前端,拇指与无名指夹住后段,身体背面向上。以右手持解剖剪,在拇指与无名指夹住的部位略偏背中线的右侧,将解剖剪插入体壁并稍向上挑,向前剪开体壁。剪到前2~4节时要特别注意,以免破坏脑神经节。 2、从以上下剪处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剪开体壁后端。 3、将剪好的蚯蚓放在蜡盘中,先找到环带的位置,将蚯蚓靠近蜡盘长端,用大头针以45度角向外 倾斜插住环带正中的一侧于蜡盘上。用同样的方法插住另一侧。环带正中是第15节,这时一边用解剖刀划开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一边向前每5节的两侧各插一根大头针,插到前面的14节左右时节间隔膜越来越厚,肌肉很多,需用剪子将隔膜和肌肉剪开,再插大头针。插完前端后,以同样的方法向后每10节或每20节两侧各插一根大头针,直至肛门。 4、完成上述步骤后,用清水加入到蜡盘内,水量以浸没蚯蚓为宜。 5、观察蚯蚓的内部结构 ⑴消化系统环毛蚓的消化系统是一条直管,从前向后依次为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 盲肠、肛门。 ⑵循环系统解剖蚯蚓可以看到一条背血管,一条腹血管和连接背腹血管的八对大血管弧,一般称其 中四对血管弧(环状血管)为心脏。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中线上,腹血管位于消化道之下,腹神经链之上,背血管和腹血管都是纵贯身体前后的血管。环状的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用镊子向一侧掀起砂囊即可看见。 ⑶生殖系统用镊子和剪刀小心地将食道至第20节之间的消化道去除,但要保留隔膜。这时可以看 到雄性生殖器官,包括储精囊、椭圆形的精巢、很细的输精管、第18体节腹面的一对雄性生殖孔和花瓣状的一对前列腺。还可以看到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位于第13体节前隔膜后壁上的一对很小的卵巢;第13体节后隔膜上的两个喇叭状的卵漏斗;卵漏斗后接两个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穿过隔膜进入第14体节,在第14体节腹神经索下方会合,开口于第14体节的雌性生殖孔。属于雌性生殖器官的还有2~3对受精囊,每一个受精囊由一个盲管和一个囊组成,共同开口于前一节的受精囊孔。 ⑷神经系统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剥除咽部附近的肌肉,就可以看到第3节咽的上部有一个白色的 咽上神经节两侧有围咽神经绕过咽,连接到腹面。用解剖剪将咽上神经节前的口腔剪断,以解剖针小心剥离咽上神经节与咽的粘连,然后从后端将咽抽出,若将后面的消化系统全部去掉,就可以看到完整的神经系统。在腹神经索上,每个体节都有一个膨大的神经节,由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枝通到体壁和内脏器官。

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草覆虫结构图。 2.原生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使用显微镜时如何调光线、调焦点? 4.辨认10种鞘翅目昆虫。 5. 辨认10种膜目昆虫。 6.辨认10种鳞翅目昆虫。 7.辨认10种鱼类。 8.辨认10种鸟类。 9.辨认10种两栖动物。 10.辨认10种爬行动物。 几种原生动物。 12辨认眼虫的结构图。 13辨认水螅的横切结构图。 。 16.由低倍镜转到高倍经时应注意哪几点? 17.如何采集水螅? 19.在制作动物的临时装片时如何防止产生气泡/ 19.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如何操作才能看得更清晰? 20.吸虫、绦虫与蜗虫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 。 23.生物绘图必备的工具、用品有哪些? 24.在生物绘图中,怎样正确使用HB铅笔和2H或3H铅笔? 25.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26.制作动物浸制标本常用的药物有哪些,其浓度为多大,如何配制?。 28.总结真兽亚纲中重要目的特征。 29.总结食肉目、啮齿目和偶蹄目中重要科的主要特征。

30.鱼类有哪些形态构造适应于水生生活? 31.昆虫标本制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2.简述常见昆虫标本的针插部位? 33.在制作昆虫标本时,如何正确使用三级台? 34.昆虫展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5.如何正确解剖蛔虫、蚯蚓等无脊椎动物? 36.在动物学解剖实验中,蟾蜍(青蛙)、家鸡(鸽子)、小白鼠(兔子)等常用实验动有哪些处死方法? 37.如何正确解剖蟾蜍(青蛙)? 38.家鸡解剖时,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刀、解剖剪才不会损坏家鸡的内脏器官? 39.解释涡虫活体实验所观察的现象。 40.将涡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切割后,置于有水培养皿中静养。同时估测涡虫的再生情况,并随时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41.分析涡虫三胚层、两侧对称的进步意义。 42.分析软体动物各类群体形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43.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4.鱼类是怎样进行水中呼吸的? 45.比较鲤鱼和鲨鱼的头骨,有哪些异同点? 46.把活河蚌静置于清水中,在蚌体后端注入数滴中国墨汁,观察墨汁如何进出蚌体的过程,试述流经河蚌体内的循环水流有哪些生理意义? 47.为什么说头足类是软体动物最高等的类群? 48. 比较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形态结构的异同 49.用于家兔实验的常用手术器械有哪些?如何使用? 50.如何捉拿、固定家兔? 51.通过动物实验学的学习,请你自行设计一个实验? 辨认标本或图片结构 52.青蛙的头骨背面。 53.青蛙心脏腹面解剖填图。 54.蛙的循环系统填图。 55.蛙脑背面背面观填图。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蛔虫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认识原腔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认识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 二、实验材料 1.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装片。 2.人体常见寄生线虫浸制标本和虫卵装片。 3.其他原腔动物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大头针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蛔虫(Ascaris)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将猪蛔虫浸制标本置于盛水的蜡盘中,观察其外形。 1.外形观察 形态结构蛔虫体长圆形,体表光滑,外包厚角质膜,左右背腹具四条纵走的体线,口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背唇,两片腹唇。泄殖孔位距腹唇2 mm左右,肛门在体后端腹面。 雌雄个体区别蛔虫雌、雄异体,雌性较粗大,雄性较细小;雌性体后端尖直,雄性体后端向腹面弯成钩形;雌性生殖孔在体腹前1/3处,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开口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两根交合刺,是雄虫交配时用以固着的器官。 2.内部结构解剖及观察 首先判断虫体的背腹面,雌虫腹面有阴门和肛门,雄虫末端弯曲面为腹面。将蛔虫背面朝上置蜡盘上,用解剖针从背面中线处轻轻划破其体壁,从前端至后端,把它向两侧展开,再用大头针以45 斜插固定在蜡盘上(注意划针时不能太深,以免划破内部器官)。解剖完毕,可加一些水在蜡盘里,使虫体浸润在水中,然后按下列顺序观察。

图5-1 蛔虫内部解剖 A.雌虫;B.雄虫;C.虫卵。(自江静波等) (1)体线 蛔虫背面和腹面的正中各有一条背线和腹线,在身体的两侧分别可见到侧线,是体壁表皮层加厚的部分,将体壁的肌肉层分隔成4列。 (2)原体腔

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5.1.2 线形动物与环节动物 适用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重难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观察5-10蛔虫结构示意图完成图形填空,并阅读P8-P9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①口②肠③生殖器官④肛门 1. 2. 3. 4. 5. 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6.同学们认为蛔虫的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①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②蛔虫有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数量多的受精卵,目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③蛔虫的消化道简单,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 7.大雨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蚯蚓在土壤中钻洞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为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并改土壤善结构) 第三部分: 课堂练习 1.有一类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这类动物是()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爬行动物 D.线形动物 【答案】D 【解析】 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A不符合题意;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B不符合题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C不符合题意;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其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线形,体表有角质层,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D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动物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①蚯蚓②蛭③猪肉绦虫④沙蚕 A.①②③ B.②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 物和环节动物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蛔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蛔虫为雌雄异体的动物 B、蛔虫依靠吸食小肠内的营养物质生活 C、蛔虫不是寄生虫 D、蛔虫主要通过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内 2、有关线形动物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身体细长 B、体表有角质层 C、都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 D、有口和肛门 3、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G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4、大雨过后,可以看到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由于() A、蚯蚓喜欢水多的环境 B、雨后地面上食物较多 C、土壤中缺少空气 D、洞穴内太干燥 5、如图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之一——蚯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端是蚯蚓的前端

B、①是蚯蚓的环带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② 组成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6、下列不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7、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肠可以蠕动 G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 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8、在下列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蚯蚓比蛔虫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身体有体节 B、营自由生活 C、有口有肛门 D、生殖器官发达 9、下列叙述除哪一项外都可能感染蛔虫病() A、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B、吃了带有虫卵的蔬菜

G用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D、饭前便后洗手 10、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11、蚯蚓的运动主要靠( ) A、刚毛的作用 B、肌肉的作用 C肌肉和刚毛的配合 D、足 12、蚯蚓、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原因是( ) A、身体分节 B、体表有黏液 C、体壁有刚毛 D、肌肉发达 13、下列关于环节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圆筒形 B、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C、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D、靠肺呼吸 14、能说明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能消化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系统结构复杂 B、身体各节均生有刚毛 G体表湿润适于生活在潮湿处 D、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 15、蚯蚓对人类有许多益处,下列各项叙述与蚯蚓无关的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处理有机废物 C、捕食害虫 D、疏松土壤 二、填空题 16、蛔虫是人体寄生虫,它寄生在人的________ 。 17、蛔虫生活的营养物质来源于________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