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

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

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四、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动物学实验学时分配表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方法

考核方式:考核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为实验报告10分、出勤率5分及实验操作规范性5分三部分,占总成绩20%即20分)和期末考试成绩(占60%即60分)加权而得。

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从动物学实验课题库中出题,实验考核内容包括问答(20分)、装片观察(20分)、解剖(40分)和分类(20分)四个部分,以抽题的方式进行,每人限定15分钟进行全部四个类型的考核内容。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教材: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实验指导书:

1、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

2、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3、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无脊椎动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

4、王所安《脊椎动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

5、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964年

6、华中师院.南京师大.湖南师院《动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7、丁汉波《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8、杨安峰《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9、马克勤,郑光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

10、BARNES. R. D Inver Zoology. Sau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87.

11、Tracy. I. storer.er al. General zoolog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 1979.

12、Villee. C.etal. Gereral Zoology 5th edition W.B. Saunders Company 1978.

《普通动物学实验》无脊椎动物部分教案

王力军讲师

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一、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按时上课,保持实验室卫生、水电安全;

2、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爱护实验仪器和设备;

3、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勤动手;

4、观察及绘图要求精细、实事求是、注意生物学制图要求;

5、实验结束后,清理好自己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安排好值日;

三、实验内容:

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水螅外形及内部观察

3、涡虫外形及内部观察

4、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外形及内部观察

5、蛔虫外形及内部观察

6、环毛蚓外形及内部观察

7、文蛤(乌贼)外形及内部观察

8、对虾外形及内部观察

9、蝗虫外形及内部观察

10、昆虫分类

实验一: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内容: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蝗虫横纹肌临时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操作:

(一)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制作:首先,用水清洗口腔(漱口)——用牙签粗端轻轻地在口腔内壁刮几下——涂片(装片必须在制作前用清水和酒精清洗)(注意均匀)——加适量的0.9%的生理盐水——加盖玻片(水多可用吸水纸,注意盖玻片的盖片方法)。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光线要暗。找到上皮细胞,再转高倍镜,若不清楚,可加0.1%亚甲基蓝。

(二)蝗虫横纹肌临时临时装片的制作

制作:取蝗虫胸部横纹肌适量,用镊子尽量分解少许——涂片(装片必须在制作前用清水和酒精清洗)(注意均匀)——加适量的水——加盖玻片(水多可用吸水纸,注意盖玻片的盖片方法)。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光线要暗。找到上皮细胞,再转高倍镜,若不清楚,可加

0.1%亚甲基蓝。

四、作业: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并注明结构和观察状态

实验二:草履虫外形及内部观察

一、目的:通过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物。

二、内容:1、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

2、草履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三、操作:

1、采集与培养:

在学校下水道或排水沟附近进行采集,采集水体底部具有白膜的部分,采集用滴管进行,将水体收集到烧杯内,对着阳光进行判定是否具有虫体。

采集后具有虫体的液体,在实验室内进行培养,可将稻草进行粉碎,将其煮沸,作为培养液,待冷却后加入母液放置1-2天,并在烧杯上用纱布进行封闭。

2、草履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身体分部:区别身体的前后

运动:如何进行运动,运动器官是什么,如何穿越障碍物?

外质:纤毛、表膜、刺丝泡,无颗粒

内质:有颗粒,这种胞器如伸缩泡、收集管、大小核等

胞口、胞咽、食物泡——是否具有纤毛,对运动有否影响?

伸缩泡和收集管是如何进行运动的?

注意事项:限制运动的棉花、观察的光线、伸缩泡和收集管的交替收缩等

四、作业:绘制草履虫,注明各部分结构

实验三:水螅外形及内部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一般过程,加强对多细胞动物起源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活的水螅观察;水螅切片的观察;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

发育的观察。

1、体制为辐射对称和两辐对称;

2、两胚层(外胚层、内胚层及中胶层);

3、具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具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

4、网状神经系统(传导由一个细胞传给另一个细胞);

5、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6、具世代交替(水螅型和水母型交替出现);群体具多态现象。

身体外形:

生活环境:

作业:绘制水螅纵切,并标明各部分结构

实验四:涡虫、华枝睾吸虫及猪绦虫

一、实验目的:通过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涡虫纲各目的主要代表。通过对华枝睾吸虫的观察,掌握吸虫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人体主要。通过观察猪绦虫,了解猪绦虫在结构上简化、特化的情况,说明其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二、实验内容:涡虫整体装片的观察;涡虫横切装片观察;华枝睾吸虫横切装片的观察;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猪绦虫的头节,成熟装片、妊娠节片、囊尾蚴装片。示范标本观察。

三、操作:

主要特征: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形成中胚层;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一)涡虫

1、体壁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网状

4、排泄系统——原肾

5、生殖系统

(二)吸虫纲——华枝睾吸虫

1、体壁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网状

4、排泄系统——原肾

5、生殖系统

(三)绦虫纲——猪带绦虫

1、体壁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网状

4、排泄系统——原肾

5、生殖系统

作业:绘制华枝睾吸虫

实验五:蛔虫

一、实验目的: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及线形动物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内容:观察蛔虫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解剖并观察蛔虫的内部结构;观察蛔虫横切标本;线形动物重要代表示范。

三、操作:

主要特征:体表具有角质膜;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原肾型排泄系统;无循环和呼吸系统;雌雄异体异形;圆筒状循环系统

(一)外部形态身体前后、背腹区分、雌雄区别

(二)解剖——方法

1、体壁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网状

4、排泄系统——原肾

5、生殖系统

作业:绘制蛔虫的横切片

实验六、环毛蚓及其它环虫

一、实验目的: 以环毛蚓为代表,通过解剖和横切片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形态结

构,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环节动物各纲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内容:环毛蚓采集、麻醉;外形观察的内部解剖,环毛蚓横切装片观察;重要代表动物示范。

三、操作:

主要特征:形成真体腔;身体分节;具有刚毛或疣足等附肢;闭管血液循环;索式神经系统;皮肤呼吸;后肾排泄系统;

(一)外部形态身体前后、背腹区分

分节现象、环带、雌雄生殖孔等

(二)内部形态解剖方法

1、体壁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4、排泄系统

5、生殖系统

作业:绘制蚯蚓横切片

实验七、河蚌(文蛤)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河蚌(文蛤)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另外认识一些主要的经济种类。

二、实验内容:河蚌(文蛤)外形及内部解剖;经济种类浸制标本观察。

三、操作: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一)外部形态身体前后、背腹区分

外壳形态

(二)内部形态解剖方法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4、排泄系统

5、生殖系统

作业:绘制文蛤内部形态

实验八:对虾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对虾的外形及内部构造,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对虾的外形及内部结构观察,经济种类浸制标本观察。

三、操作:

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二部分;附肢分节;具有发达的横纹肌;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鳃呼吸;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一)外部形态身体前后、背腹区分

身体分部、头胸甲上的结构、附肢和体节数目

(二)内部形态解剖方法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4、排泄系统

5、生殖系统

作业:将对虾附肢全部取下,绘制对虾外部形态

实验九、蝗虫

一、实验目的:通过棉蝗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棉蝗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三、操作

(一)外部形态

身体分部口器类型、足类型、翅膀类型、触角类型等

气门外骨骼

(二)内部解剖方法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4、排泄系统

5、生殖系统

作业:绘制蝗虫外部形态

实验十、昆虫分类

实验目的:学习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了解昆虫纲各主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昆虫各重要目的常见种类和一些重要经济昆虫;认识肢口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的常见代表。

实验内容: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翅、足和触角的观察;昆虫变态类型观察;肢口纲、蛛形纲和多足纲常见种类观察。检索表的使用;各重要目的常见种类和一些经济昆虫的观察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 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

普通动物学实验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理论版)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开课单位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学年学期:

填表说明 1.该教学设计模板为理论课教学设计模板。“课程教学设计总概”是对该门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主题(章、节)教学设计”指具体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根据首页的“教学安排”整体情况,并视一次授课内容量,选择以主题或章或节作为设计单元;“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本人在该门课程教学实施结束后的整体评价和反思。总概页、教学反思页内容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只需填写1次。所有表格均可添加页面。 2.封面内容 (1)“授课教师”内容包括授课教师的姓名和职称,以“张三(教授)”形式填写。 (2)“授课班级”内容分两种情况填写,“授课班级”是行政班的教学班应填写“年级、专业、班”信息,非行政班的教学班填写“混合教学班”。 3.总概内容 (1)“课程性质”参照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性质分类。 (2)“课程目标”指该门课程“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3)“学情分析”指对学生的性别构成、原有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习惯、时间投入、资源获取方式等有效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4)“课程资源”指纸质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习题集、辅助资料等)、电子资源(如网站、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PPT、电子学术论文、专著、会议报告等)、硬件资源(场馆、器材、设备、实验室等)、社会资源(如基地、平台、厂、所等)。 (5)“学时安排”采用“X学时”格式填写。 4.主题(章、节)教学设计内容 (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完成学习后的行为表现,应用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学习行为表现要有成果物。采用“学生能够……”的方式进行表述。如:“学生能够根据案例给出的背景,综合分析案例中的外汇风险类型,并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能撰写分析报告并上交。”上述学习目标中的“分析”“选择”“撰写”“上交”等行为动词均可检测,忌用“知道”“掌握”“了解”等在“学习目标评价”中不能检测的行为动词,否则学习目标无法评价是否达到。 (2)“教学分析”中,“教学内容分析”指教师对讲解内容的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内容系统化,用结构化图表或思维导图呈现;“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核心的内容;“教学难点”指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技能。 (3)“学习效果评价”指为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价的设计活动。如上述“学习目标”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选择”“撰写”等活动。评价设计活动实施时,根据不同学习目标要求,可在课中评价,如“说出……”“分析……”“选择……”;也可在课后完成,比如“撰写……”“课后作业”等。 5.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指教师完成该门课程所有教学设计后,对“课程目标”的

草履虫伸缩泡的实验观察与模型分析

关于草履虫伸缩泡的实验观察报告与伸缩泡功能机制模型的讨论 摘要 草履虫的伸缩泡是其重要的水盐调节结构。它保障了单细胞个体的形态、功能的稳定,对于调节细胞质的化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关于伸缩泡的应急变化与环境浓度的关系就显现除了一定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一组实验的记录与分析入手,讨论草履虫伸缩泡的调节机制,猜想并假设伸缩泡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草履虫伸缩泡调节机制收缩频率 引言 草履虫的伸缩泡是其重要的水盐调节结构。它保障了单细胞个体的形态、功能的稳定,对于调节细胞质的化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草履虫的伸缩泡却又不是每个草履虫的绝对结构,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不同草履虫(同一种)的伸缩泡的数量不尽相同,而且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使得草履虫的伸缩泡出现消失的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调节模型的解释。 正文 实验数据 实验简介: 1.材料 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吸水纸、 不同浓度生理盐水(0.1 ﹪,0.3,0.5,0.7,0.9 )(为质量分数) 2.实验原理 草履虫在不同浓度的环境溶液下,伸缩泡的反应不同。 3.实验过程(实验过程部分摘抄自百度文库 (1)临时玻片制备: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

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或用牙签挑取培养缸边或稻草杆上膜状粘腻物,涮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当载片、盖片之间的水渐少时,虫体被压,运动困难,略有变形,此时,伸缩泡活动最清楚。 内质内大小不同的圆形泡,多为食物泡。细心观察在虫体的前、后端不时有亮点出现,逐渐变大,又突然消失,前后交替进行,可以伸缩,为伸缩泡。当伸缩泡主泡缩小时,可见其周围有6~7个放射状排列的长形透明小管,即收集管。 (2)实验安排:一排为一个实验组,本组共五人,前四人分别负责原液,蒸馏水, 0.1%,0.3%生理盐水,最后一人负责剩下三个高浓度生理盐水。随选取2~3个样本,每 个样本至少计数3个时间周期(以1分钟为一周期)。在低倍镜下选择1个清晰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其伸缩泡的收缩。用秒表记录伸缩泡的收缩周期,重复3次计数,取平均值,并推算每分钟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再选择1只草履虫,如上计数。 然后计算草履虫伸缩泡的平均收缩频率。 4. 实验数据

实验二:蟾蜍的解剖和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观察

实验二:蟾蜍的解剖和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蟾蜍的解剖方法。 2.掌握双毁髓法对蟾蜍进行麻醉。 3.观察蟾蜍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 4.观察蟾蜍的内脏。 二、实验原理 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瘫软,但还处于活体状态,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剪下剑突软骨,用亚甲基蓝将剑突软骨细胞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再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蟾蜍一只 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 3.实验器械:光学显微镜、解剖盘、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 四、方法与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握住蟾蜍,中指抵住蟾蜍胸部。拇指按压其背部。右手拿着解剖针自双眼之间沿中线刺入凹陷处,即枕骨后凹。将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针退回枕骨大孔,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插入椎管,旋转解剖针,破坏脊髓。直至蟾蜍四肢僵直而后又松软下垂。即表明脑和脊髓破坏完毕,即可拔出解剖针。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侧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 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 5.将蟾蜍倒进指定的垃圾桶内,洗净实验仪器,整理实验台。

普通动物学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实验:显微镜及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内容 1 .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 2 .上皮组织: 复层扁平上皮。 3 .结缔组织,疏松织缔组织,透明软骨,人血液涂片。 4 .肌肉组织: 横纹肌(心肌)、平滑肌。 5 .神经组织: 兔脊髓横切片。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血液组织、透明软骨、横纹肌、平滑肌及神经组织四种组织的切片。 (二)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水玻片、吸管、吸水纸、牙签。 0.1% 的亚甲基蓝、0.9%的生理盐。 三、操作与观察 ( 一)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牙签粗的一端,放在自己的口腔里,轻轻地在口腔颊内刮几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颊部。将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0.9%NaCl 溶液,然后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光线需要暗些。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将其放在视野的中心,再转高倍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试辨认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若观察不清楚时,可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0.1% 的亚甲基蓝,另一侧放一小块吸水纸。如此,可使染液流入盖片下面,将细胞染成浅蓝色,核染色较深,注意染液不可加得过多,以免妨碍观察。 ( 二) 结缔组织 1 .疏松结缔组织

低倍镜下观察疏松结缔组织的全部轮廓,然后换高倍镜选其典型的结构观察。 在被染成粉红色的制片中,可见其纤维错杂,排列疏散。其纤维可分两种: 一种呈卷曲的纤维,粗细不等,被染成粉红色,为胶原纤维; 另一种较细,被染成紫粉色,为弹性纤维,此种纤维有分枝并互相连接成网状。 在纤维中有零散分布的细胞,一种为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细胞,这种细胞具有许多突起,细胞轮廓不明显,但在制片中可大量看到呈椭圆形、着色较深的成纤维细胞核。如转动细调节器可隐约看出细胞的轮廓。此外,还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 2 .致密结缔组织 取韧带组织制片于低倍镜下观察其全部轮廓,然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此种组织主要是由弹性纤维组成,一束束被染成粉色的结构即是。在弹性纤维之间有呈灰色的少量胶原纤维,在纤维间有染成蓝紫色的形态不规则的成纤维细胞核,其细胞界限不清晰。 3 .软骨 软骨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可分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将分布最广的透明软骨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结实而致密的软骨间质,软骨细胞即分布于软骨间质所包围的软骨腔中,每腔中常可看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软骨细胞。 4 .血液 人血涂片于低倍镜下观察,然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人的红细胞呈圆形,没有细胞核,另外在红细胞中可见染成很浅的形态比较大的细胞,其核呈肾形或圆形的则为白细胞。( 三) 肌肉组织 1 .平滑肌 低倍镜下观察平滑肌分离装片,可见染成紫红色呈纺锤形的肌细胞,细胞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着色很深,在细胞质中有淡红的肌原纤维。略旋动细调焦螺旋,仔细观察。 2 .骨骼肌(没有在课堂上讲) 取横纹肌纵切片于低倍镜下观察其全部轮廓,可见肌纤维一束束地排列着,换高倍镜选其典型结构观察,可见到每条呈圆柱形的纤维是一个多核的细胞体,细胞核很多,被染成紫色,位于纤维的周围,每一束肌纤维的肌膜都非常明显,在横纹肌上能见到明暗相间的排列横纹,染色浅的则为明带,染色深的为暗带。 3 .心肌 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的切片。心肌是一特殊的肌肉组织,肌纤维较短而分支,互相连接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

第四章实验动物解剖 选用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鳌虾)、鱼类(鲫鱼)、两栖类(蛙类或者蟾蜍)、哺乳类(大白鼠、小白鼠或者家兔)等作为代表性动物,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既学习了动物解剖知识,也在具体操作中熟悉和巩固前章所学习的动物抓取、麻醉。安死术等技术。 通过解剖与观察,使学生建立动物躯体结构和主要功能的认识,以便为各种实验所需的组织取材准确定位。哺乳动物是医学、药理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材料;环节动物、鱼类及两栖类则是环境生物学及水生生物学的常用实验动物,故在大学一年级的基础生物技术实验课中开设该项基本操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也依据专业方向,为学生选择针对性的实验动物作为教学材料。 第一节环毛蚓(Pheretima sp.)解剖及横切面观察 一、目的意义 蚯蚓及沙蚕等都是环节动物门动物,尤以蚯蚓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蚯蚓不仅能改良土壤、净化修复污染上壤,还是很重要的畜禽饵料及人类的医药原料。本实验以环毛为代表动物,研究它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籍以了解环节动物的有机结构和特化程度。 二、获得与处理 在野外阴暗潮湿而多腐殖质的土壤中挖取成熟的环毛蚓,用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备用。部分活的蚯蚓用琼脂培养几天后,通过普通石蜡切片法,制成横切面玻片标本。 三、操作及观察 (一)外形观察 置环毛蚓于蜡盘中,观察其外部形态。 1.外形长筒形,由很多环节组成,环节之间有节间沟,每节中央环上有一圈刚毛,身体可分为背、腹面及前、后端。 2.前端在第ⅩⅣ~ⅩⅪ节有棕红色隆起的环带,可据此判断身体的前端,前端的第一节叫围口节,中间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 3.后端相反的一端为后端,末端的开口为肛门。 4.背面颜色深暗的一面。在背中线处每条节间沟内有1个背孔(前端几节缺)。背孔的起始位置则因种类不同而异。 5.腹面颜色浅淡的一面。通常在6/7~8/9节间沟的腹面两侧有受精囊孔3对,孔的数量(1对~4对)因种而异;在第ⅩⅣ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ⅩⅧ节腹侧有1对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与雄性生殖孔的附近常有生殖乳突分布。 (二)内部解剖 将蚯蚓置于蜡盘上,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 从肛门剪到口。 1.隔膜隔膜是体腔中位于节间沟处的一层膜。它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 2.消化系统分以下几部分。 (1) 口腔位于第I节~Ⅲ节内; (2)咽位于第Ⅳ节~Ⅴ节内,肌肉发达,隔膜较厚,旁边有咽头腺; (3)食道位于第Ⅵ节~Ⅷ节内,细长形; (4)嗉囊位于第Ⅳ之前,比食道略为膨大; (5)砂囊位于第Ⅳ节~X节,桶状或球状,肌肉质,较发达; (6)胃位于第Ⅵ节~ⅩⅣ节内,呈细长管状; (7)肠自第ⅩⅤ节后均为肠,在第XXⅦ节向前伸出1对盲肠,锥状或掌状(形状因种而异)。 3.循环系统闭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科学专业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1 动物的组织和早期胚胎发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二、实验内容 (一)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 (二)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透明软骨、兔的血液装片、骨磨片。 (三)肌肉组织:横纹肌、平滑肌。 (四)神经组织:脊髓的前角细胞。 (五)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各期装片观察。 三、实验难点和重点 (一)疏松结缔组织:家兔处死、取样及制片观察;主要结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二)血液组织:家兔心脏取血及处理方法,涂片方法。各种血成分的辨认: 红细胞、白细胞、血浆等。 (三)肌肉组织:骨骼肌(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四)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多层扁平细胞。 (五)软骨组织: (六)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装片观察 单细胞期、2细胞时期、4细胞时期、8细胞时期、多细胞时期; 囊胚期;原肠胚。 实验2 眼虫和变形虫

一、实验目的 通过眼虫、变形虫及其他鞭毛虫、肉足虫的观察,了解鞭毛虫纲与肉足纲的主要特点,并认识一些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种类。 二、实验内容 (一)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一)眼虫的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结构。 (二)变形虫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结构: 实验3 草履虫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草履虫及其他纤毛虫的观察,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习见的种类。 二、实验内容 (一)草履虫的观察。 (二)示范:棘尾虫、钟虫和喇叭虫。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口沟、胞口、胞咽; 食物泡;伸缩泡、收集管。 大核、小核。 实验4 水螅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动物学下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下)实验教学大纲 (2005年起执行) 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 英语译名:Experiment of Zo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单独设置 适用学生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实验个数:10 实验总学时数:30 课程学分数:0.5 学分 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 教学参考书:《普通动物学(第二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系统掌握脊椎动物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了解动物学实验在生物科学领域里的作用,为将来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打好基础。 基本要求: 1、基本动物学实验技术:动物的解剖、观察、测量、记录等。 2、紧密联系动物学理论课的有关动物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有关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

4、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本实验课程学到的方法和技术。 6、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备注:选做10个实验 三、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

实验一、文昌鱼及七鳃鳗 实验目的:通过对文昌鱼、柄海鞘和七鳃鳗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理解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脊索动物各亚门的区别。 实验内容:1、文昌鱼和七鳃鳗外形,以及文昌鱼、七鳃鳗内部结构的观察。 2、柄海鞘示范。 实验二、鲤鱼(或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目的:通过对鲤鱼(鲫鱼)的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学习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1、鲤鱼(或鲫鱼)外形观察,内部解剖与观察。 2、其它鱼类的示范。 实验三、鱼类骨骼 实验目的:通过对鱼类骨骼系统的观察,了解名器官的主要名称。 实验内容:1、鲤鱼(或鲫鱼)骨骼系统的观察。 2、鲨鱼头骨的示范。 实验四、鱼纲分类 实验目的: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 实验内容:1、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2、鱼纲分类: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 实验五、青蛙(或蟾蜍)的骨骼系统 实验目的:通过对蛙(或蟾蜍)的骨骼系统的观察,了解从水生对陆生的过渡中,骨骼系统发生的变化。实验内容:蛙(或蟾蜍)骨骼系统的观察。 实验六、青蛙(或蟾蜍)的外形及内部解剖 实验目的:通过对蛙(或蟾蜍)外形及内部解剖,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学习蛙(或蟾蜍)的双毁髓处死方法。 实验内容:1、青蛙(或蟾蜍)的外形及皮肤的观察。 2、青蛙(或蟾蜍)的内部解剖及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形态结构的观察。 3、青蛙(或蟾蜍)神经系统的示范。 实验七、青蛙(或蟾蜍)的循环系统 实验目的:通过蛙(或蟾蜍)心血管系统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心脏的构造,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特点;学习剥离血管的解剖技术。 实验内容:1、青蛙(或蟾蜍)心血管系统解剖和观察。 2、青蛙(或蟾蜍)血管色剂注射标本的示范。 实验八、石龙子的外形及内部解剖 实验目的:通过对石龙子外形及内部解剖,了解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实验内容:1、石龙子外形观察。 2、石龙子内部解剖及观察。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1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 (普通动物学实验) 学生吴莎极指导老师王茜 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 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蛔虫与环毛蚓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在对称形式、分节现象、体腔、消化系、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猪蛔虫环毛蚓解剖结构横切结构 前言: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蚯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动物的主要区别,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真体腔与假体腔动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区别及真体腔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以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玻片为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的方法 2.结构与分析 2.1猪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组织切片观察 2.1.1猪蛔虫(Ascaris suum)的外形观察 将蛔虫置于解剖盘中腹以清水,观察其大小、形状,辨别其前、后、背、腹、雌、雄.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如图一所示,雌虫体较粗大,躯体前端钝,后端尖.雄虫较细小,后端向腹面弯曲.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南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指南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实验 三、开设学期:第一学年 四、总学时及时间安排:共57学时,全学年共19个实验,每个实验3学时。第一学期实验24学时,完成无脊椎动物实验8个;第二学期实验33学时,完成脊椎动物实验11个。实验课开设要求在理论课讲授基础上,每个教学班分3组进行。新生入学、国庆节、和元旦节假日共耽误4周课程,实际开设实验32周。 五、所用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1998.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教学参考书: [1]黄正一,和振武等动物学实验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张润生,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沂介六,杨庆爽.胡成兰昆虫形态分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4]马克勤.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5]郑光美.脊椎动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七、主要参考期刊: [1]原生生物学报 [2]寄生虫学杂志 [3]昆虫知识 [4]生物学通报 [5]动物学杂志 [6]动物学研究 八、课程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基本做到每个主要门、纲都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对重要的经济种类也做到了观察。由于受地域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如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有困难时,也要积极创造多做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重视野外实习,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和标本的处理、制作技能。九、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目的: (一)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初步掌握动物涂片标本的制作方法,了解动物细胞的类型及结构。 实验用品及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人血制片、蛙血细胞制片、马蛔虫卵细胞有丝分裂切片、牛脊髓涂片;0.1%亚甲基蓝、0.9%生理盐水。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三)马蛔虫卵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四)示教:人血制片、蛙血细胞制片和牛脊髓涂片。 作业: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实验课程标准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开设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开设本实验课程的目的: ①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②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③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培养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 2.开设本实验课程的要求 ①学生应在指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实验室。 ②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操作步骤。 ③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独力完成实验操作。 ④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分析。 ⑤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学会利用实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掌握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观察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细胞、组织、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掌握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解剖方法与研究方法;掌握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3.本课程开设的实验个数与总时数 计划必开实验项目14个48学时,选开实验项目1个3学时。 二、面向专业及年级 普通动物学实验面向生物科学专业。开课时间为第2学期。 三、实验课程标准内容

四、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方法: ①普通动物学实验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学1人1组,每位学生必须配备1台显微镜,1套实验材料。脊椎动物学实验每组4人。每班24人。 ②实验课前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上课时实验教师检查学生对本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并对操作要点与难点进行讲解与说明。重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 ③每次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报告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五、成绩考核方法 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二者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成绩:本门实验课结束后,要对本学期所作的实验进行考试,考试以笔试和动手操作结合进行。 六、学生选做实验个数及分组情况 一个选做实验,无脊椎动物学1人1组,每位学生必须配备1台显微镜,1套实验材料。脊椎动物学实验每组4人。每班24人。 七、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刘凌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凌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黄诗笺.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丁汉波. 脊椎动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5.E.H.柯柏特(周明镇等译). 脊椎动物的进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4 6.郑作新. 脊椎动物分类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8 7.南开大学动物解剖室. 实验动物解剖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7 8.杨安峰. 脊椎动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9.陈合明主编.昆虫学通论实验指导.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执笔人:黄斌负责人:赵万鹏

动物学实验的教学难点与改革路径

动物学实验的教学难点与改革路径 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动物学课程是生物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界中由低等到高等的动物在形态、结构、功能上的特点以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动物标本的形态结构观察、代表动物的解剖等,对动物各门、各纲的特征进行了解。动物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动物学理论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识记,还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动物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动物学实验的教学难点 动物学实验作为《动物学》课程的配套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在理论课之后的1~2个星期开课。授课对象是经过一年基本生物理论知识学习的本科生,他们还未接触过专业的实验课程,实验基础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太强。此外,动物学的理论教学由于知识点多且抽象、易混淆,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不能有效掌握所学内容,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后续动物学实验的开展。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相关动物学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内容繁多,实验过程和图示太过抽象,也给学生

课前预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动物学实验课时较短,如何有效完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设置研究型实验教学是动物学实验的一大难点。传统的动物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以动物解剖、形态结构观察等为主要内容,不利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在目前的动物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应用性试验少,传统、经典的实验多,综合性试验少。 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有效完成动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如形态与机能、分类、生物多样性等)和正确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面对初次接触专业实验课程的学生,激发他们对动物学实验的兴趣至关重要。首先,充分利用本院有动物标本馆这一优势,让学生通过参观动物标本馆,对动物各门类有个大致的了解,产生对动物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其次,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该实验课程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突出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如在讲解腔肠动物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海蜇入手,让学生回答食用的蜇皮和蜇头或蜇爪分别是海蜇的哪一部分。通过对海蜇形态的直观了解进而引发对钵水母类其他动物特征的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 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双毁髓法,熟练掌握双毁髓技术。 2.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蟾蜍的解剖技术。 3.观察蟾蜍的心脏,辨认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并学会画和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图。 4.学习双穿线手法使心脏游离。 5.学会心脏搏跳的技术方法。 6.观察蟾蜍的心血管系统,了解两栖类心脏的构造、循环途径及其特点。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露出其心脏。通过对心脏结扎使心脏游离,阻碍循环系统由此可以观察静脉血管。 2.两栖类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有静脉窦,窦房沟,房室沟组成。这一类起搏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是各部分的自动节律并不相同,其中静脉窦氏主要起搏点,它的节律性最高,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波动频率和静脉窦的节律相同(即取决于静脉窦的节律),窦房沟和房室沟是潜在的起搏点,正常状态下他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被主要起搏点的节律所掩盖。因此他们波动的顺序是:静脉窦先波动,然后是心房最后是心室。但是当主要起搏点的兴奋不能传导到窦房沟和房室沟的时候,他们的自动节律可引起心脏的波动。本实验用斯氏结扎法结扎蟾蜍主要和次要起搏点,观察他们的自动节律性。 3.蛙心的结构示意图 4.斯氏结扎图

(A处为斯氏第一次结扎部位,B为斯氏第二次结扎部位) 三.动物器材 1.动物:蟾蜍一只 2.实验仪器:手术刀两把,普通剪刀一把,解剖针一根,蜡盘两个(一个中央有圆孔),镊子两把,大头针若干个。 四.实验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剪开体壁的蛙体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中,展开四肢,用蛙钉向内斜呈45度角于腕掌部和附跖部钉入将蛙固定于解剖盘中。骨背面的围心腔内跳动的心脏,用镊子从剪刀处提起并剪开半透明围心膜,轻轻按压即可使心脏暴露于心包腔之外。 3.找到心脏周围与之相连的血管并辨别心脏相连血管,观察各个血管之间的联系与血流方向并作好记录。 4.将蟾蜍的肝脏翻开,可见肝脏后肠系膜内有一条短而粗的血管,即肝门静脉进入肝。由肝门静脉出发,追踪与之汇合的血管并作好记录。 5.用镊子在左右动脉干下穿一线,并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可见三角形静脉窦与心房相连,将该线在白色的窦房沟处做斯氏第1结扎,可见心房,心室立即停止跳动,而静脉窦继续搏动。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在冠状沟处穿线做斯氏第二次结扎。这时心房和静脉窦仍继续搏动,心室则停止搏动。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切片观察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基本组织切片的观察与记录 3、实验报告的书写与要求 4、生物量级、生物系统的层次以及生物类别 5、各个胚层细胞发育方向 二、实验原理 1、生物量级:残基(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甘油)→生物大分子→亚细胞结构(subcellular structure)→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物理量级:基本粒子(夸克,轻子)→电子(自旋反平行)→质子→原子→分子(物体:生物量级)→天体→星系→星云→宇宙→宇宙膜 2、生物系统:系统发育 无生命的有机行星(残基→RNA,PR,DNA)→生命产生→多类型细胞→真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古细菌(甲烷菌,盐细菌,硫化细菌等)→真核生物 a)生物界类群: b)原核生物界:真细菌,古细菌 c)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藻类,黏菌(无细胞膜,无菌丝,多细胞) d)真菌界:接合菌(菌丝体无隔),子囊菌(除酵母菌单细胞),担子菌(初、 次生菌丝,形成担子,担孢子),半知菌(只有无性或有性阶段未发现) e)植物界:苔藓类植物,维管植物(无种子:石松、木贼、真蕨类),有种 子(裸子、被子(单子叶,双子叶)) f)动物界:侧生动物(海绵),辐射对称动物(刺胞动物门,水母水螅,栉 水母动物门,海胡桃),两侧无体腔动物(涡虫),假体腔动物(线虫),真体腔动物(原口动物:环节、软体、节肢;后口动物:棘皮、半索、 脊索), 3、各胚层细胞发育走向: a)外胚层:神经系统(脑、脊髓、脊神经、自主神经、视网膜、内耳、肾上 腺髓质),表皮(毛发、汗腺、油脂腺、乳腺、晶体、口腔黏膜) b)中胚层:肌肉、骨骼、血液、真皮、心脏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结 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骨与软骨、血液) c)内胚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上皮和有关腺体(胰,肝)、膀胱上皮 d)口诀:外表感神经,内组消胰肝 4、分辨力:能分辨最小间隔的能力,单位距离(人眼距目标物25cm处) R=Kλ nsin(a 2) K是透镜品质,光镜在0.61~1.0之间,λ光波波长或电子波长,n是 光镜介质折射率,a是镜口角(样本对物镜的镜口张角,一般<180度),sina/2<1 5、镜种:暗视场(背景黑色,接受标本反射光线,利于分辨颗粒物,观察活细胞),相差显微镜(镀铝膜,将光推迟1/4+1/4相位,背景亮,标本黑),干涉显

蟾蜍的生殖及泌尿系统(基础生物实验报告)

蟾蜍“双毁髓”手术技术,剑突透明软骨取材、染色、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泌 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解剖实习 一,实验目的: 1,联系掌握“双毁髓”技术 2,染色并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 3,观察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 4,使用苏木精染色蟾蜍剑突的透明软骨,光镜观察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试剂:苏木精染色剂 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 四,实验步骤: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0.5~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 2,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剪开腹壁至剑突处,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手术剪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置于载玻片上,用苏木精染色后,直接在光镜下观察(不必封片),在显微镜观察到软骨组织细胞形态后拍摄图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 五,实验结果: 1,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图: 2,蟾蜍泌尿及生殖系统: 六,实验结论 1,“双毁髓技术”是一种方便的麻醉蟾蜍的方法,通过“双毁髓技术”可以排除神经中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另外如果不毁髓,只是单纯的杀死(此时神经系统还在部分活动),青蛙四肢僵硬,还可能跃起,不便于操作。

普通动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普通动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综合学科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以验证性、综合性实验为主,而普通动物性实验往往涉及到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验证性实验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 验证性实验也称传授性实验,普通动物学实验大体上是“课前预习、课上演示、按部就班的实验、实验报告、教师评阅”这样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实验内容,学生按照实验讲义给出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重复验证,没有太多的思考空间。这种类型的实验有利于强化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解剖机能的训练,但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结构和生理作用都是已知,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实验时不愿意动手,课后不思考,也不会与自然界的生理生态学现象联系,实验报告敷衍甚至抄袭教科书的模式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研究、探索和创新精神。 普通动物性设计性实验是教师先拟出若干个实验题目,也可学生自拟,然后选择要做的实验题目,每组3-5人,小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并综合资料,独立设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药品、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预期实验结果等详细实验方案。教师审阅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给予指导和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程大纲2020版-张弛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普通动物学实验是一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对动物学从起源到演化为高等动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动物进行观察。实验对象选择每个代表目纲特定的种类,通过生物学实验手段观察与实际生活相关,特别是和水产学科密切相关的种类。具体内容从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门(两栖动物、禽类、哺乳类)、海洋爬行类和大型海洋动物等的观察。 Experiment of General Zoology is a core subject included in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junior students. Through experiment, students have opportunities to systematically observe different species at each rank from lower to higher animals. A specific representative species for each rank is selected, especially the one tha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daily life and aquatic subjects. The detailed course content contains animals belonging to protozoon, coelenterate, platyhelminthes, nemathelminthes, annulata, mollusc, arthropod, echinoderm, hemichordate, vertebrate (amphibian, aves and mammalia) ,marine reptile and large marine animals. 2.设计思路: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生物科学本科大学生二年级时学习的专业必修课,是与《普通动物学》配套同时开设的一们实践性课程。本课程根据进化顺序,由浅入深、灵活机动的安排了若干个普通动物学实验,其中包括“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大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既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和分析思考能力(包括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又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季节、教师特长、实验室条件和学生兴趣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同时又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动物及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毕业论文)及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中能有所应用和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在生物技术科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其应有的作用。 (二)本大纲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是根据当前形式下生物技术科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 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组已具备的完善的实验条件及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条件而制定的。同时,也考虑结合课程组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因素。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和要求 根据现用教材的实际内容和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应实际掌握的内容,以及本课程组已具备实验条件而制定的。即以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