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特点和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0
欧洲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是豪华,浮华和装饰繁复。
巴洛克建筑在欧洲各地广泛流行,以其壮观的外观、丰富的装饰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意大利,稍后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
在意大利,这种建筑风格首次充分体现在罗马,以其庄严的教堂建筑和巨大的宫殿而闻名。
圣伯多禄大教堂就是一个典型的巴洛克建筑的例子。
它的建筑结构复杂,有着高耸的穹顶和精致的壁画装饰。
而在宫殿方面,维拉法尔内塔(Villa Farnese)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其外部是华丽而巨大的,内部则是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
随着巴洛克建筑的传播,其他欧洲国家开始采用这种风格来设计和建造他们的建筑。
在法国,凡尔赛宫是最著名的巴洛克建筑之一。
其建筑风格正好体现了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如华丽的立面、壮丽的大厅和宏伟的花园。
凡尔赛宫成为法国君主的豪华居所,同时也成为巴洛克建筑的象征。
在德国和奥地利,魏恩霍夫宫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奥地利建筑师费斯滕贝格的杰作,以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刻而闻名。
它的立面设计精美,充满了装饰和细节,展现出巴洛克的特点。
除了教堂和宫殿以外,巴洛克建筑还可以在城市中的其他建筑物中找到。
例如,在意大利的巴洛克式喷泉,尤其是罗马的特雷维喷泉,都以其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而引人注目。
这些喷泉通常被视为城市和艺术的亮点。
巴洛克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其华丽的装饰品。
这些装饰通常是由精致的雕刻、繁复的壁画和华丽的装饰元素组成。
这些装饰物的目的是展示建筑物的财富和地位,同时也是设计师和工匠的艺术成就的体现。
总的来说,欧洲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是一种豪华而浮华的建筑风格。
它通过其壮观的外观、丰富的装饰和独特的设计,成为欧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无论是教堂、宫殿还是城市中的其他建筑物,巴洛克建筑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华丽的装饰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它的经典之处在于将艺术和建筑相结合,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和永恒的作品。
正因如此,巴洛克建筑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10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及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复古思潮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荷兰古典主义特征:17世纪中叶,在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下,荷兰形成了自己的古典主义建筑。
其特点是建筑物横向展开,以叠柱式控制立面构图,水平分划为主,形体简洁,不再有传统的台阶形的山花,而代之以古典的三角形山花。
装饰很少,但传统的特点仍然显著。
超级巴洛克特征:18世纪上半叶的超级巴洛克是狂乱。
一颗柱子可以有几个柱头,柱身痉挛地扭曲着,折断的檐部和山花如同碎片般埋没在乱七八糟的装饰之中。
形式和构图变化突兀,不遵从理性的逻辑,一切都不稳定,混杂而毫无头绪。
多铎风格特征:16世纪上半叶,庄园府邸在尼德兰影响之下,爱用红砖建造,砌体的灰缝很厚,腰线、券脚、过梁、压顶、窗台等则用灰白色的石头,很简洁。
柱式的因素不多,处理的自由随意。
室内爱用深色木材做护墙板,板上做浅浮雕。
顶棚用浅色抹灰,做曲线和直线结合的格子。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复古思潮√古典复兴建筑特征:①资本主义初期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②在建筑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的仿古典建筑样式。
受启蒙运动影响。
√浪漫主义建筑特征:①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的一种建筑思潮。
②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着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
③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还表现为追求非凡趣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英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①由贝利与普金设计,是英国后浪漫主义或哥特复兴建筑的代表作,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②采用非对称布局,所有房间基本安排在一条南北向的交通线上;③建筑主体共三层,以纵横两轴线交点上的八角形中央大厅作为交通枢纽;它优美的轮廓线和细腻的装饰风格已成为泰晤士河畔最为重要的建筑,是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
√折衷主义特征: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