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指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31
Liaoning Economy近年来,随着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强烈需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大国,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是当前形势下支撑经济增长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服务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不断扩大。
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6615.02亿美元。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2084.88亿美元,贸易逆差2445.26亿美元。
从服务贸易各部门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旅游、交通运输、建筑等服务部门,保险、金融、专利与特许权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非常小。
2016年,旅游、运输、建筑三大部门的出口占据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43.64%,而保险、金融、专利与特许权部门出口所占比重总计不足5%,专利与特许权出口不足1%。
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的,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相关数据,计算出2011-2016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服务贸易RCA指数(见表1)。
从表1可看出,2011-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基本小于0.5,远低于美国、英国、法国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没有竞争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同时竞争力在进一步减弱;美国、英国、法国服务贸易的RCA均大于1,英国的RCA指数更是高达1.8-2.0之间。
同处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高于中国,印度的RCA 指数达1.5左右。
从服务贸易主要部门来看,2011-2016年期间,除了2012年和2013年外,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始终高于3,2015年更是达到3.8687,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旅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在1左右,2014年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达到0.8左右;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始终在0.9左右;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部门的竞争基于RCA指数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发展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增长、培育新兴产业的引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指数分析一、概述服务贸易是指以服务内容为主要交易商品的跨境交易活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服务贸易指数是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指标。
本文将对中国服务贸易指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中国服务贸易指数的构成中国服务贸易指数包括多个关键指标: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服务贸易进口规模、服务贸易贸易逆差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
1. 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是指中国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的服务的总额。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服务外包、旅游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得到了显著增长。
2. 服务贸易进口规模服务贸易进口规模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获得的服务的总额。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医疗和旅游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服务贸易贸易逆差服务贸易贸易逆差是指服务贸易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服务贸易贸易逆差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服务贸易贸易逆差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这表明中国在某些服务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三、中国服务贸易指数的发展趋势中国服务贸易指数的不断提升反映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未来,中国服务贸易指数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增速放缓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速将逐渐放缓。
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了快速增长,增长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全球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增速放缓是必然的趋势。
2. 结构优化中国服务贸易将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附加值。
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仍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如客服、呼叫中心等。
未来,中国将加大对高附加值服务的开发和引进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服务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能够与其他国家相比拥有的优势和竞争力的体现。
本文将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贸易数据和经济指标计算得出的。
一般来说,贸易竞争力指数包括出口竞争力指数和进口竞争力指数。
出口竞争力指数主要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进口竞争力指数则衡量一个国家进口商品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计算贸易竞争力指数时,需要考虑的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劳动力生产率、物价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竞争力。
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发现潜在优势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进口竞争力指数来评价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一直保持增长势头,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选择到国外消费和旅游,也不断增加了对外国服务的需求。
然而,中国在对外进口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背景下,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引进优质的服务资源,满足国内对服务品质和多样化需求的不断提升。
最后,要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还需要改善相关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建设。
包括简化服务贸易的行政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资力度,培育更多的服务贸易企业和人才,推动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产业链。
综上所述,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对于了解和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重要。
由上表可知,从1997年到2010年,中国总体的服务业的NRCA指数都小于0,说明中国的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劣势,并且增长缓慢。
从上表可知,从1997年到2008年,中国运输行业的NRCA指数呈上升趋势,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NRCA指数在08到09年期间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环境改善,到了09年又开始渐渐回升,但是NRCA指数都小于0,说明中国的运输行业在国际上存在竞争劣势,竞争力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上表可知,从1997年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的NRCA指数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到2007年后半年,旅游行业的NRCA指数开始小于0,说明中国的运输行业在07年打破平衡点,在国际上由存在竞争优势向存在竞争劣势转变,竞争力下降。
从上表可知,1997年到2000年,中国通讯服务行业的NRCA指数变化幅度大,但都大于0,在国际上存在竞争优势。
2000年以后,NRCA指数比较低,到2010年为止,大体上都是小于0,存在竞争劣势,竞争力低,需要进一步地科技创新和成本控制来提高竞争力。
由上表可知,1997年到2010年,中国建筑服务业的NRCA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打破平衡,由存在竞争劣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而且增长迅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由上表可知,从1997年到2010年,保险服务行业的NRCA都小于0,发展不稳定,存在竞争劣势。
由上表可知,从1997年至2010年,金融服务行业的NRCA指数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除了在2001年轻微突破0,其他年份都小于0,说明金融服务行业存在竞争劣势。
从上表可知,从1997-2010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NRCA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开始,由存在劣势转变为存在优势,且上涨幅度大,存在竞争优势。
从上表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NRCA指数大体呈下降趋势,且都小于0,说明该服务行业存在竞争劣势。
从上表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的咨询行业的NRCA指数存在上升趋势,在2008年开始由存在竞争劣势转变为存在竞争优势,且一路上涨,存在竞争优势。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服务业的TC指数上升阶段,并于2007年达到顶峰,但总体上指数一直为负数,说明我国该贸易的竞争力十分薄弱。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旅游业的TC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8年之前具有竞争优势,2008年之后TC指数小于0,说明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具有竞争劣势,竞争力比较弱。
从上图来看,我国通讯服务贸易TC指数也是1997年到2000年处于不断的上升阶段,其中97年到98年增速最快,并于2000年达到顶峰0.695141,2002年跌至-0.4074,总体上波动起伏,近几年缓慢增长。
这说明我国该贸易由原先的竞争优势变成竞争力较弱的。
从上图来看,我国的建筑服务业的TC指数呈上升趋势,1997年-2001年,TC<0,中国的建筑服务业具有竞争劣势,2001-2010年,TC>0,中国的建筑服务业具有竞争优势。
从上图来看,中国的保险服务业在1997-2000年间呈下降趋势,2001-2010年间变化缓慢,且TC指数远远小于0,接近-1,说明中国的保险服务业具有竞争劣势。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TC指数大体上小于0,在01和05年达到高峰,但只有2001年的TC指数突破0,说明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总体上具有竞争劣势。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TC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1999年突破0,具有竞争优势,但在2002年又下降,TC<0,2002年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具有竞争力,但TC指数仍未达到0.8。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中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的TC<0,且比较接近于-1,说明该项贸易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
有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咨询行业的TC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97-2006年TC<0,不具竞争优势,而到了2007年TC>0,咨询业出口大于进口,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中国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业发展迅猛,成为支持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服务贸易的格局中,中国的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具有极大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不同省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进行测算与分析。
一、核心指标的选择我们选择了以下六个核心指标来衡量中国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情况:1. 跨境服务贸易规模指标: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主要指标,衡量省级服务贸易的规模。
2. 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指标:以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年度增速为主要衡量指标,反映省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
3. 服务贸易结构指标:以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整体贸易中的比重为主要指标,体现省级服务贸易的结构特点。
4. 国际竞争力指标:以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中的比重为主要指标,反映省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5. 服务贸易依存度指标:以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本省GDP的比重为主要指标,衡量省级经济对服务贸易的依存程度。
6.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指标:以服务贸易知识内容的占比为主要指标,评估省级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能力。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给以上指标赋予权重,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判,我们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后续测算提供依据。
三、指数测算与分析根据选定的核心指标和其权重,我们将进行指数测算与分析,以下是主要的测算过程:1. 统计数据收集:收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相关统计数据,包括服务贸易出口额、GDP等指标。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使得各个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3. 指标加权:根据权重,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处理,以反映各指标对服务贸易发展情况的重要程度。
4. 指数计算:基于加权后的指标数据,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到各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指数的数值。
5. 指数分析:根据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指数的数值,对各省份进行排名和比较分析,找出发展较好的省份和发展较差的省份,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第42卷第4期2024年04月对外经贸实务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V ol.42No.4A p r.2024一、引言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我国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8891.09亿美元,同比增长6.67%,其中出口额为4240.56亿美元,增长了8.12%,进口额为4650.53亿美元,增长了5.38%,逆差缩窄至409.96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然而,与世界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处于偏低水平。
根据UNCTAD 数据库统计,2022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7.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4.8%。
这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仍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因此,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参照IMF 的《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BPM6)分类,将服务贸易分为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筑,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和政府服务12个主要子类别(孟方琳等,2019)[1]。
在经济发展中,国际竞争力通常被用来衡量一国产业的优劣,即通过对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该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借助UNCTAD 数据库,参考现有文献的普遍做法,运用MS 指数、RCA 指数、TC 指数和CA 指数,测算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基于熵值法构建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评价2013—2022年间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以及各行业的TC指数和NRCA指数的分析服务贸易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升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衡量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它在各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一、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1之间。
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4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但到了2008年,我国竞争力指数开始下降,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2000-2012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
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
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5年来才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挑战,此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入研究服务贸易对于我国不仅十分紧迫而且意义深远。
本文从研究服务业发展状况入手,从总量、结构、竞争力指数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标签:服务贸易竞争力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偏小。
考核一个国家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20.6%上升到2001年的34.1%,再到2002年的34.3%。
尽管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所创造的GDP比重对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望尘莫及。
2.服务业在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就业比例偏小。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并存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并且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的大小是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的,因而,就业人口在第三产业中分布的多少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9.3%,而美国2000年达到了74.5%,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1998年也达到了62.6%。
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3.服务业对经济的推动力,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定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反映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各种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极不相同。
在产业结构处于中低阶段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一、二产业。
中国服务贸易指数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指数(China Service Trade Index,简称CSTI)是衡量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该指数包括服务贸易规模、开放度、结构、效益等多个维度,具有重要的经济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中国服务贸易指数进行分析。
其次,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
中国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快开放步伐。
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服务领域开放举措,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出台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使得各国在中国的服务贸易投资领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活力。
第三,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结构逐渐优化。
传统的旅游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仍然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兴的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正由传统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变为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主的结构,这对中国经济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中国服务贸易效益稳步提升。
服务贸易效益的提升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达到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3%。
这个数字显示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服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这将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更多资源和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服务贸易指数分析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呈现出规模扩大、开放度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稳步提升的趋势。
这说明中国积极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中国服务贸易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建立更加稳定、公正、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测量指数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是我们当前非常关注的问题。
准确地测量竞争力强弱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文章对当前采用的测量指数进行了利弊分析和研究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要客观准确地测定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必须将实际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结合,否则测量结果都是具有片面性的。
标签:服务进口额服务出口额TC指数RCA指数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重心的切换,发达国家的产业支柱已转向服务行业。
服务贸易即将成为今后主要的竞争领域。
我国在服务行业起步较晚,尤其是一些新兴的高利润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教育等。
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服务产品市场竞争,我国应将如何应对?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所处的现状。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为此不少学者用各类不同经济指标来测量我国服务竞争力水平。
文章在对这些指标的总结研究中发现:测量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应将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结合,否则测量结果将存在片面性。
一、绝对量指标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实际的贸易量如出口额、进口额、差额等是最基本最充分的数据,反映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1.是进口额、出口额及比重。
(1)进口额反映了一国消费者在服务产品上的消费需求能力,进口额越大,说明该国对服务产品需求越大。
(2)出口额反映了一国服务行业的供给能力及该国服务產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显然出口额越高,该国服务竞争力越强。
(3)利用比重数据和排名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的竞争力位置。
绝大多数学者都利用这三个数据进行分析。
如孟静(2008.5)、赵书华、李光军(2005.1)、韩可谓(2006.3)等。
2.进出口差额数据。
差额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服务贸易竞争力呈现“大进小出,逆差格局”,即劣势明显,发展紧迫:因为“大进”指出本国服务需求强劲但却必须从外部得到满足,即内部服务供给和竞争能力太差;“小出”说明相对进口,我国外部竞争能力太弱。
所以“大进小出”合起来说明:在内部市场被外来服务占领的情况下,却无法抢占等量的外部市场进行平衡,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提高,若延误时机,则当前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较强的国内服务需求)将会被外国企业占去,从而本国服务企业失去当前发展的契机。
1 / 1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服务业的TC指数上升阶段,并于2007年达到顶峰,但总体上指数一直
1 / 1
为负数,说明我国该贸易的竞争力十分薄弱。
1 / 1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旅游业的TC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8年之前具有竞争优势,2008年之后TC指数小于0,说明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具有竞争劣势,竞争力比较弱。
1 / 1
从上图来看,我国通讯服务贸易TC指数也是1997年到2000年处于不断的上升阶段,其中97年到98年增速最快,并于2000年达到顶峰0.695141,2002年跌至-0.4074,总体上波动起伏,近几年缓慢增长。
这说明我国该贸易由原先的竞争优势变成竞争力较弱的。
1 / 1
从上图来看,我国的建筑服务业的TC指数呈上升趋势,1997年-2001年,TC<0,中国的建筑服务业具有竞争劣势,2001-2010年,TC>0,中国的建筑服务业具有竞争优势。
从上图来看,中国的保险服务业在1997-2000年间呈下降趋势,2001-2010年间变化缓慢,且TC指数远远
1 / 1
小于0,接近-1,说明中国的保险服务业具有竞争劣势。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TC指数大体上小于0,在01和05年达到高峰,但只有2001年的TC指数突破0,说明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总体上具有竞争劣势。
1 / 1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TC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1999年突破0,具有竞争优势,但在2002年又下降,TC<0,2002年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具有竞争力,但TC指数仍未达到0.8。
.
1 / 1
从上图可知,1997-2010年,中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的TC<0,且比较接近于-1,说明该项贸易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
1 / 1
有上图可知,1997-2010年间,咨询行业的TC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97-2006年TC<0,不具竞争优势,而到了2007年TC>0,咨询业出口大于进口,具有竞争优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