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加工工艺及检测方案- 张伯术
- 格式:docx
- 大小:86.87 KB
- 文档页数:5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机械设备的运转离不开传动轴,想要能力提高更深一层,不妨了解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技术要求。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传动轴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希望你喜欢。
传动轴加工工艺1,首先锻件毛坯两端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几大档台阶;2,进行调质;3,半精车各档台阶,外圆和长度放余量,然后搭中心架车对总长;4,中心架上钻轴内通孔;5,搪两端锥孔,两端镶闷头,钻中心孔,为磨削做准备;6,精车各档外圆及台阶平面,放磨削余量,并且车外圆上各槽,倒角;7,磨削各档外圆及台阶平面到尺寸;8,装配后在本车床上加工各螺纹.传动轴加工技术要求(一)尺寸精度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
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二)几何形状精度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三)相互位置精度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
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
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四)表面粗糙度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一)轴类零件的毛坯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
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
水上摩托艇传动轴加工工艺分析摩托艇传动轴是指将动力从发动机传输到螺旋桨的主要部件。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对传动轴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水上摩托艇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
一、加工工艺流程1. 材料准备:水上摩托艇传动轴通常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作,如42CrMo。
首先对材料进行检验和分类,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切割加工:根据传动轴的尺寸和形状要求,使用激光切割机或者数控切割机将原材料切割成相应的工件。
3. 粗车加工:将切割好的工件进行粗车加工,使其表面平整并基本达到形状大小的要求。
4. 淬火处理: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将传动轴进行淬火处理,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处理后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
5. 精车加工:对经过淬火处理的传动轴进行精车加工,使其表面更加平滑,并保证尺寸和形状的精度要求。
6. 齿轮加工:如果传动轴上有齿轮的加工需求,可以使用齿轮加工机进行齿轮加工,确保齿轮与传动轴的配合精度。
7. 轴向孔加工:根据需要,在传动轴上进行轴向孔的加工,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
8. 表面处理:对传动轴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防锈漆等,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9. 检验和调试:对传动轴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性能测试等,确保传动轴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10. 包装和出厂:对合格的传动轴进行包装,发货出厂。
二、加工工艺参数分析1. 切割参数:在使用激光切割机或数控切割机进行切割时,需要设置切割速度、切割厚度和切割气体流量等参数,以保证切割质量和效率。
2. 淬火参数:淬火处理是水上摩托艇传动轴加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淬火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加热温度和淬火时间等参数,以实现良好的淬火效果。
3. 精车参数:精车加工是为了提高传动轴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需要合理设置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
4. 齿轮加工参数:如果传动轴上有齿轮的加工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齿轮加工机床和刀具,并设置合适的齿轮加工参数,如齿轮模数、压力角和齿轮间隙等。
机床传动轴制造工艺规程设计1.引言机床传动轴是机床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机床的运转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机床传动轴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工艺规程旨在设计机床传动轴的制造工艺,并明确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
2.材料准备2.1选材原则:机床传动轴通常选用优质的合金钢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良好。
2.2材料检验: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检验,确保材料达到设计要求。
3.工艺流程3.1轴材的切割:根据设计要求,按照长度和直径的要求切割轴材。
3.2粗车削:采用车床对轴材进行粗车削,将轴材的直径和长度加工至近似尺寸。
3.3热处理:对粗车削后的轴材进行热处理,通常采用淬火和回火工艺,使轴材的机械性能达到要求。
3.4精车削:采用车床对经过热处理的轴材进行精车削,将其尺寸和表面质量加工至最终要求。
3.5抛光:对精车削后的轴材进行抛光处理,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和光滑度。
3.6检验:对制造好的传动轴进行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和机械性能测试,确保其达到设计和质量要求。
3.7表面处理:根据需要,对传动轴进行表面涂层或镀铬等处理,提高其防锈和耐磨性能。
3.8包装运输:对检验合格的传动轴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4.质量控制4.1制定详细的工艺过程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序要求和质量标准等,保证工艺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4.2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合格。
4.3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机床的稳定性和性能可靠。
4.4开展员工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4.5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提高传动轴的制造效率和质量水平。
5.安全生产5.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5.2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保护员工免受有害物质和机械伤害。
大型转轮叶片多轴联动加工工艺技术研究Study on Process of Multi-axis Movement Simultaneously Machining the Large FrancisTurbine Blade摘要随着我国大型水电站的不断开发,大型水轮机组的研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转轮是水电机组的心脏,转轮叶片是转轮的关键部件,其加工制造技术也不断的发展。
在大量的技术引进和消化以及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转轮叶片的加工制造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制造的阶段,进入到数字化设计和制造阶段。
转轮叶片的五轴联动加工技术是转轮叶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它是一项涉及到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机械加工技术。
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投资成本大,仅为世界上少数企业和公司所常握。
目前转轮叶片加工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基本上沿用国外的技术方法,其工艺技术比较先进和成熟。
由于工艺技术具有极强的个性,我们在转轮叶片的加工工艺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适应我们自身工艺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以形成自身的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从而达到质量和成本的最优,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对目前东方电机所采用的转轮叶片的工艺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针对该工艺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混流式叶片焊接坡口的加工工艺研究,转轮叶片的装夹找正工艺研究以及转轮叶片的机床仿真技术的研究,通过研究应用,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对转轮叶片的加工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以三峡右岸水轮机叶片的加工制造为应用平台,以UG NX、CAMAND、VERICUT以及在MDT平台上二次开发的余量分布计算软件等为技术手段,对整个转轮叶片的制造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通过对坡口加工工艺技术、转轮叶片装夹定位技术和基于转轮叶片加工的加工仿真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三峡右岸转轮叶片的加工质量,节约了加工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讲解传动轴是一种将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其他部件的重要零件,其工艺规程设计对于传动轴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工艺选择:需要根据传动轴的材料、工艺要求和加工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常用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切削、磨削等。
2.零件夹持方式设计:夹持方式的选择和设计对于保证传动轴的加工精度和几何形状至关重要。
夹具设计应考虑到零件的刚性和稳定性,以保证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
3.加工工序设计:根据传动轴的设计要求,将加工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工序,确定每个工序的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时。
工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加工质量。
4.切削刃具选用:选择合适的切削刃具对于传动轴的切削加工效果和工艺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刀具的选用应考虑到材料硬度、切削力和切削速度等因素,以达到高效、精度和经济的切削加工。
5.加工工艺参数确定:包括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到传动轴的材料性质、切削刃具、工件形状和加工要求等因素,以保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6.加工工艺检验和修正: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工艺检验来了解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以及加工后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
根据检验结果,及时对加工工艺进行修正和改进,以提高加工质量和精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可以确保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符合设计要求,能够达到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加工效果。
同时,该规程设计还需要考虑加工设备的特点和操作要求,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操作员的安全。
1武昌职业学院传动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武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传动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院系名称机电工程学院班级 11级机械制造一班学生姓名胡鹏缘学号 ***********时间 2014-5-20武昌职业学院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22摘 要通过在校期间对传动轴的学习和认识对传动轴进行一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支承传动件的零件称为轴。
轴类零件毕业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相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具有一定意义传动轴是组成机器零件的主要零件之,一切做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例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传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动,传动轴常用于变速箱与驱动桥之间的连接。
这种轴一般较长,且转速高,只能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
应该使传动轴具有足够的刚度和高临界转速,在强度计算中,由于所取的安全系数较大,从而使轴的尺寸过大,本文讨论的传动轴工艺设计方法,并根据现行规范增添了些表面处理的方式比如表面发兰。
关键词:传动轴,零件,刚度,强度,表面发兰目录摘要 (Ⅰ)1概述 (1)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向 (1)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2)2零件的分析 (1)2.1生产纲领.........................................2.2零件的作用.......................................2.3零件的工艺分析 ...................................2.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 3加工方案的选择 .........................................................................3.1方案选择.........................................3.2加工的技术要求................................... 4确定毛坯 .......................................................................................4.1传动轴毛坯.......................................4.2传动轴材料.......................................4.3确定锻件加工余量................................. 5工艺规程设计 ..............................................................................5.1定位基准的选择...................................5.2热处理方法.......................................5.3拟定工艺规程.....................................5.4加工顺序安排.....................................5.5制定工艺路线..................................... 6夹具的设计...................................................................................6.1夹具的作用........................................6.2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6.3定位原理的几种情况................................6.4..................................................6.5.................................................. 6心得体会 ....................................................................................... 7致谢................................................................................................. 8参考文献 .......................................................................................1 概述1.1问题的提出问题:传动轴是机械零件中重要零件之一,它起到连接支撑和传递转矩。
转轴加工工艺及检测方案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张伯术摘要军工产品转轴,加工部位形位公差精度高,刚性差,检验形位公差难度高,常规深孔工艺加工难以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实际加工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其中包括了重要工序的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辅具、量具的选择,基准面的选取,定位和夹紧方案的拟定及检验方法入手,成功的解决了多项综合性加工难点,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了新产品开发任务。
关键词:转轴检测芯棒加工工艺制定一、转轴图纸技术要求工艺分析图1 转轴转轴结构如图1所示,零件材料采用是25Cr2Ni4MoV,总长为3581.2mm,轴身尺寸为Φ1114×1113mm,两端轴颈尺寸分别为Φ319×1310.5mm和Φ319×1157.7mm,通过重量计算轴身重量占了总重的85.7%,加工时两端轴颈直径小,刚性较差,加工时余量不均容易使得内孔产生变形,且内孔与外圆形位公差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一般常规深孔工艺加工难以保证。
这些难点的存在,使得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路线拟定以及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方法的安排等是否合理成为转轴是否合格的关键。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初定工艺路线方案:锯头——毛坯划线——钻中心孔——粗车外圆——超声波探伤——钻吊装孔——调质处理——划线——钻中心孔及一端套料用引导孔——车外圆见圆及一端引导孔——套料及粗镗深孔留量——配堵半精车外圆——去应力处理——镗止口配堵——车外圆留量、车两端深孔架子口及找正带——精镗深孔留量——珩磨深孔——联检(穿棒法检验圆跳动)——齐端面、配堵、精车留磨量——精磨外圆成——联检(千分表检验外圆与内孔同轴度及外圆、内孔跳动)——包装。
三、装夹方案的确定外圆加工时以两端中心孔定位,用四爪卡盘加紧,用百分表找正装夹端,保证工件左右的同轴度要求。
基准的选择遵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原则,以及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基准先行的原则,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内孔的加工质量,然后再以内孔为基准实配两端中心堵,再以两端中心堵为基准磨削所有外圆,最终保证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要求。
传动轴轴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一、引言传动轴是汽车、机械和工程机械等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它承载着传递力矩和旋转运动的重要功能。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对于确保传动轴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和操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范。
二、加工工艺设计1.材料准备选用适当的材料,通常传动轴会采用碳素钢或合金钢。
材料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2.设计加工工艺路线根据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设计适当的加工工艺路线。
一般来说,加工工艺路线应该包括车削、铣削、热处理和精加工等工序。
3.制定车削工艺根据传动轴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车削方法和切削参数。
应注重切削刀具的选择和刀具的刃数设计。
4.制定铣削工艺根据传动轴的结构特点,采用合适的铣削方法和切削参数。
应注重铣削刀具的选择和铣削刀具的配合。
5.制定热处理工艺传动轴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根据材料和加工要求,设计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
6.制定精加工工艺通过磨削和抛光等精加工工艺,提高传动轴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磨削工具和磨削参数。
三、加工设备选择根据加工工艺路线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
一般来说,车床、铣床、磨床和热处理设备是传动轴加工中常用的设备。
四、操作工艺规范1.操作前应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良好运转并符合安全要求。
2.进行切削操作时,应按照设计的车削和铣削工艺进行操作,并严格控制切削参数。
3.进行热处理操作时,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
4.进行精加工操作时,应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磨削工具和磨削参数,并控制磨削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
5.加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调整设备,以确保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质量控制在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加工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传动轴,应进行抽样检验和全面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资料袋机械工程学院(系、部)______ 2011 〜2012 学年第_J _______ 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 职称教授学生姓名 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起止日期2011年_12月_19日〜2011年_12__月_26_日目录清单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工091班级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完成期限:自2011年12 月日至2011 年12 月26_日共J_周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传动轴的工艺性分析 (1)1. 传动轴的工作原理 (1)2. 零件图样分析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1)4. 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2)1. 毛坯的选择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 (2)三、传动轴的基准选择、加工方案、制定工艺路线••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4)4. 加工顺序的安排 (5)5. 传动轴工艺路线的确定 (5)四、机床设备的选用 (7)1. ................................................................................................................................................... 机床设备的选用.. (7)2. ................................................................................................................................................... 工艺装备的选用.. (7)五、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7)六、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13)七、课程设计体会 (16)八................................. 参考资料17一、传动轴的工艺性分析1•传动轴的工作原理轴上的两个齿轮或是带轮均置于箱体外,作用是传递动力,所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扭转强度。
转轴加工工艺及检测方案
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张伯术
摘要
军工产品转轴,加工部位形位公差精度高,刚性差,检验形位公差难度高,常规深孔工艺加工难以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实际加工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其中包括了重要工序的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辅具、量具的选择,基准面的选取,定位和夹紧方案的拟定及检验方法入手,成功的解决了多项综合性加工难点,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了新产品开发任务。
关键词:转轴检测芯棒加工工艺制定
一、转轴图纸技术要求工艺分析
图1 转轴
转轴结构如图1所示,零件材料采用是25Cr2Ni4MoV,总长为3581.2mm,轴身尺寸为Φ1114×1113mm,两端轴颈尺寸分别为Φ319×1310.5mm和Φ319×1157.7mm,通过重量计算轴身重量占了总重的85.7%,加工时两端轴颈直径小,刚性较差,加工时余量不均容易使得内孔产生变形,且内孔与外圆形位公差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一般常规深孔工艺加工难以保证。
这些难点的存在,使得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路线拟定以及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方法的安排等是否合理成为转轴是否合格的关键。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初定工艺路线方案:
锯头——毛坯划线——钻中心孔——粗车外圆——超声波探伤——钻吊装孔——调质处理——划线——钻中心孔及一端套料用引导孔——车外圆见圆及一端引导孔——套料及粗镗深孔留量——配堵半精车外圆——去应力处理——镗止口配堵——车外圆留量、车两端深孔架子口及找正带——精镗深孔留量——珩磨深孔——联检(穿棒法检验圆跳动)——齐端面、配堵、精车留磨量——精磨外圆成——联检(千分表检验外圆与内孔同轴度及外圆、内孔跳动)——包装。
三、装夹方案的确定
外圆加工时以两端中心孔定位,用四爪卡盘加紧,用百分表找正装夹端,保证工件左右的同轴度要求。
基准的选择
遵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原则,以及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基准先行的原则,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内孔的加工质量,然后再以内孔为基准实配两端中心堵,再以两端中心堵为基准磨削所有外圆,最终保证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要求。
四、关键工序加工方法及试验数据
4.1套料加工前,需在转轴外圆加工出与孔中心同轴的架口及找正带,同轴度<0.05mm,车端面与架口及引导孔垂直度<0.05mm。
引导孔直径公差控制在+0.05mm。
套料后进行粗镗孔,单面留余量5mm,然后经配堵半精车外圆均单面留量5mm。
由于转轴形位公差精度较为严格,故增加去应力热处理工序以便消除工件的加工应力。
4.2去应力结束后镗两端孔实配中心堵,半精车所有外圆及端面见圆见平即可后,再在两端轴颈处车架子口及找正带同时检测圆度≤0.01mm。
架架子,齐平两端面并修研两端中心孔同轴度≤0.01mm,中心孔大端着色率检查75%以上。
再以两端中心孔为基准车各部外圆、端面均单面留1.5mm余量。
再次车架子口,两端轴头外圆车找正带Ra3.2并抛光至Ra0.8。
并检测架子口及找正带部位圆度≤0.01mm。
4.3珩磨速度低(是磨削速度的几十分之一),且油石与孔是面接触,因此每一
个磨粒的平均磨削压力小,这样工件的发热量很小,工件表面几乎无热损伤和变质层,变形小。
因此为了保证深孔的形位公差要求,深孔的最终加工方案确定为珩磨。
珩磨前必须安排在深孔钻进行半精镗及精镗深孔,保证孔的圆柱度满足≤0.05mm,同时为了得到较好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对深孔进行珩磨,珩磨前留量为0.1mm,同时为了满足深孔的圆跳动和与外圆的同轴度要求,采用刚性珩磨并在订做珩磨头时与工具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加长珩磨头增加一组。
珩磨加工要求钻杆行走速度非常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采用机床快速进给的方式进行加工,通过实际参数摸索,钻杆转速为45r/min,主轴转速为12 r/min,钻杆行走速度为3.1m/min,由于起初珩磨时内孔粗糙度比较高,油石耐用度很低,基本珩磨3 ~4遍就必须调整油石面与工件表面压力,使油石与深孔内壁表面接触充分。
工件
旋转,珩磨头与钻杆连接旋转同时做往复运动,使加工面形成交叉螺旋线切削轨迹,而且珩磨头在每一次清洗手动调整压力时,起始距离均不一样,因而多次行程间,珩磨头相对工件在周向错开一定角度,这样的运动使珩磨头上的每一个磨粒在孔壁上的运动轨迹不会重复。
此外,珩磨头每转一转,油石与前一转的切削轨迹在轴向上有一段重叠长度,使前后磨削轨迹的衔接更平滑均匀。
这样,在整个珩磨过程中,孔壁和油石面的每一点相互干涉的机会差不多相等。
因此,随着珩磨的进行孔表面和油石表面不断产生干涉点,不断将这些干涉点磨去并产生新的更多的干涉点,又不断磨去,使孔和油石表面接触面积不断增加,相互干涉的程度和切削作用不断减弱,孔和油石的圆度和圆柱度也不断提高,最后完成深孔表面的加工过程。
4.4深孔圆跳动联检合格后,按内孔尺寸实配两端中心堵,再以两端中心堵为基准磨削所有外圆,磨圆工件外圆后及时用千分表检测工件外圆与中心堵外圆同轴度满足图纸要求后工件调头装卡,磨削另一端轴头外圆与中心堵外圆同轴,同时千分表检测另一端轴头外圆是否与之同轴度满足图纸要求,满足则磨削各部外圆尺寸见圆即可,粗糙度Ra0.8。
中心堵的加工,要求所有外圆及中心孔必需一次装卡完成,同轴度<0.01mm(装配有条件尽可能采用冷装方式进行绝对不能采用锤击的方式安装)。
4.5通过与最终客户进行深孔检验技术交流,最终确定按我公司提供的检验方案为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具体方案如下:
检测时机:
(一)圆柱度不限检测时机。
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1、利用穿棒法检测圆跳动0.015mm,棒子尺寸形状如图2:
图2 检测芯棒
该棒φ127尺寸根据内孔尺寸配磨,配磨后直径间隙0.03mm。
2、圆跳动利用穿棒法可从孔一端入口通过全长,检测视为合格;也可分别从孔
两端入口处,通过至工件一半即检测视为合格。
3、利用杠杆表检测内孔圆柱度,检测长度根据标准表杆长度执行。
(二)机床上进行检测深孔与外圆的同轴度。
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安排在数控车床上进行,装卡方式采用一架一夹进行,为了避免传动精度带来的影响,中心架拆除托辊,采用垫传送耐磨带避免因托辊轴承精度不够带来的误差,卡盘端外圆千分表找正精度≤0.01mm,托架端外圆千分表找正精度≤0.01mm,后移动刀架分别检测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一端检测合格后,转轴调头装卡,找正后同理检测另一端。
如图3:
图3 装卡找正结构图
五、转轴运输过程中的防变形包装
5.1转轴联检合格后要以汽车运输方式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因此在设计包装方案时主要针对各种路况设计了防震的包装理念。
5.2首先采用H型钢和不同长度的槽钢焊接成包装底座,再利用高矮不同的木块与之相连,木块与工件接触部位木型加工成圆弧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5.3转轴外圆做好防锈包装后,轴身再包裹一层50mm后的珍珠棉,放置在包装底座上,使得轴身和两端轴颈均匀受力。
5.4检查各部接触良好后,用双头螺柱将上、下木块与底座固定牢固。
具体结构形式如图4:
图4 转轴包装图
六、结语
上述工艺方法及检测方案通过实际联检结果证实,保证了图纸的各项形位公差要求,包装方案通过运输到客户指定地点后经过后续加工及检测结果反馈均满足图纸设计要求未发现运输过程中产生变形,因此为我公司进一步与军工产品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 吕亚臣.重型机械工艺手册.哈尔滨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