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误诊腰背痛1例
- 格式:pdf
- 大小:89.11 KB
- 文档页数:1
POEMS综合征误诊一例王彩天;王莉;李永刚【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02(15)1【摘要】[病例] 男,60岁.因腰痛半年,双下肢无力1周入院.半年前病人出现腰痛,理疗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发,且逐渐加重.近1个月不能平卧,同时伴双肩、背、胸及大腿痛,双下肢无力,尿频、排尿迟缓及低热.近1周双下肢无力以至不能行走,伴言语不清.查体:体温38.5℃,双侧肢体皮肤呈黑红色,粗糙,色素沉着;左侧周围性面瘫,伸舌偏右;乳房发育;肝右肋下3 cm,脾未触及;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尿常规:蛋白(2+),本周蛋白多次阴性.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血红蛋白104 g/L,血小板103×109/L.尿素45 mmol/L,肌酐366 μmol/L;总蛋白90 g/L,白蛋白28 g/L,球蛋白62 g/L;血清蛋白电泳:α1 2.7%,α2 4.4%,β 8.5%,γ 50.9%;IgG 2.0 g/L,IgM 0.3 g/L,IgA 4.5 g/L.腹部B超:肝弥漫性增大,脾大.脊椎MRI:胸4左侧椎旁肿块,胸10~胸11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骨髓象(胸骨):晚幼粒细胞0.005,杆状核细胞0.015,分叶核细胞0.01;淋巴细胞0.005;原始浆细胞0.155,幼稚浆细胞0.555,浆细胞0.255.全片共计有核细胞200个,巨核细胞缺如.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浆细胞系统极度增生,分类以幼稚细胞增生为主,所见胞体明显大小不匀,部分细胞核仁大且清晰,双核、多核及有丝分裂相对多见,部分退行性改变明显.成熟红细胞呈凝集状分布,粒、红、巨核细胞系统增生受抑,血小板可见.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予VP方案化疗,4天后患者死于尿毒症、高血钾症.死亡诊断:POEMS综合征.POEMS综合征发病机理不清,可能与M蛋白或浆细胞分泌的淋巴活素对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腺、骨骼、网状内皮组织和免疫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关.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5个方面:①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②肝脾及全身淋巴结增大;③内分泌功能障碍,如闭经、男性乳房增大、阳痿等;④异常球蛋白血症,如M蛋白、骨髓浆细胞增多或骨髓瘤;⑤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粗糙、多毛[1].此外还可有发热、出汗、水肿等表现,其中多发性神经病变及浆细胞病一般总是存在的.本病例骨髓片中有大量浆细胞存在,基本具备上述表现,符合该综合征的诊断.【总页数】1页(P78-78)【作者】王彩天;王莉;李永刚【作者单位】乌海市海勃湾矿务局总医院,内蒙古,乌海,016000;乌达矿务局总医院,内蒙古,乌海,016040;昆明医学院,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POEMS综合征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一例 [J], 陈风2.误诊疾病数据库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POEMS综合征 [J], 徐依成;杜继臣3.POEMS综合征一例误诊为重叠综合征 [J], 赖爱云;吕昭萍;徐健;冯大莺4.《POEMS综合征一例误诊为重叠综合征》(节选) [J], 赖爱云;吕昭萍;徐健;冯大莺5.误诊为"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POEMS综合征患者1例报告 [J], 王磊;陈奕农;储照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报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溃疡病,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上。
该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适。
本文将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一、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腹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疼痛多发生在空腹时或者晚上,可被食物或抗酸药物缓解。
患者的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貌似消瘦。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黑便或呕血的情况,这是因为溃疡糜烂出血所致。
二、诊断方法为了明确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内镜检查、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液检查。
内镜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下观察黏膜的状况,可以明确溃疡的大小和部位,并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检查。
尿素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方式。
患者需要在空腹时喝入一种含有尿素的溶液,然后呼气样本会被收集并进行尿素酶分析。
如果结果呈阳性,说明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血液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来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和贫血等情况,从而确定溃疡的存在。
三、治疗方案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物和抗生素。
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
抗酸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需要戒烟、限制饮酒和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也有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是必要的,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溃疡病,临床表现多样。
通过内镜检查、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液检查等方法可以明确诊断。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临床表现胃脘痞胀疼痛,多以久痛,饥时痛,喜温喜按,得食少愈为主要特征。
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
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
1 发病特点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
②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
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著缩短。
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
③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药及消炎药物诱发。
④多发于中青年男性。
2 病因病机溃疡病的形成,大多和情志饮食有关。
思虑伤脾,或情志所郁、肝郁犯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机能损伤,逐渐形成溃疡。
亦由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生冷辛辣等损伤脾胃,致使溃疡发生或加重。
过度忧愁、持续强烈的精神创伤,如丧偶、离婚、事业失败、恐惧等,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病情加重有一定的关系。
大量实验材料与临床观察表明,当机体处于高度精神紧张或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物化学、免疫功能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近年来国内有人对华东地区891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示性情急躁者较易患消化性溃疡,尤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
3 鉴别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同属消化道溃疡,临证时同中有异,不可不辨。
两者均是久痛,喜温喜按,胃溃疡疼痛常于饭后0.5~1 h发作,俗称“食后痛”或“饱食痛”,夹杂胃气不降,不通则痛的病机,属虚中夹实;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于食后3~4 h发作,俗称“食前痛”或“饥时痛”,多属脾不升清,不荣则痛。
两种溃疡初痛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故均可伴黑便,为脾虚不能统血之征,胃溃疡多兼呕血,夹胃气上逆病机,虚中夹实。
4 类证辨治溃疡病多属虚证,久病体弱,痛喜温按,得食可缓,食少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厚腻或滑白,脉弱。
【病例分析题】45 岁男性患者,摔伤后左肘部疼痛、肿胀、畸形2 小时。
跌倒后左手掌着地。
查体:肘后肿胀,肘后=角关系存在.上臂明显缩短畸形。
因病人不合作,未能进行神经及血管功能检查。
试提出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排除合并损伤需要着重进行哪些物理检查?答案:病人存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鉴别要点:①肘关节脱位: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弹性固定;②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多为肘关节着地,肘后方可扪及骨折断端。
进一步检查:①前臂桡神经功能及正中神经功能检查,需作伸腕检查桡神经是否损伤,对掌检查正中神经是否损伤;②桡动脉和尺动脉检查:了解肱动脉是否发生危象。
观察前臂血循环、桡动脉搏动,了解有无桡动脉损伤。
【病例分析】1.35 岁男性患者,人院前4 小时自3m 高处摔下,臀部着地,伤后胸背部痛。
查体:胸背部明显肿胀、压痛,后突畸形,双下肢肌力O 级,为软瘫,无感觉存在,损伤平面下无反射,X线显示T11爆裂骨折,局部后突角为31°问:患者目前脊髓损伤程度?还需要哪些检查?主要治疗方案是?答案:分析该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无感觉、运动及反射存在,说明仍处于脊髓休克期,不能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只有待休克期过后才能确定。
还需行CT 扫描和(或)MRI 检查,确定椎管骨折块侵占情况及脊髓损伤情况。
在此过程中因损伤未超过8 小时,可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患者为不稳定性脊柱骨折,需手术治疗稳定脊柱。
如推管存在压迫,当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需间接或直接减压、融合固定。
如确定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目的是稳定脊柱、减压已无很大意义。
脊髓休克未过,不能正确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时,手术方案按不全损伤处理。
2.40 岁女性患者,骑车时摔倒,前额着地,伤后上肢肌力为0~Ⅱ级,下肢肌力为Ⅳ级,括约肌功能正常。
X 线检查无骨折,可见颈椎明显退变,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还需要什么辅助检查?答案:颈椎过伸性颈髓损伤,脊髓中央管损伤。
还要行颈椎MRI 检查明确是否有脊髓受压,如有则需手术减压治疗。
腰背痛是临床仅次于感冒的最常见的疾病,但涉及因素众多,诊断困难。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在腰背痛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最近重新学习了一下腰背痛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下面进入正题。
•问诊:2、活动对疼痛的影响我们最好详细询问患者以下几个问题:1、站起来的时候痛不痛。
2、弯腰的时候痛不痛。
3、起床、转身的时候痛不痛。
4、休息的时候痛不痛。
5、上下楼梯的时候痛不痛。
6、站久了、坐久了痛不痛。
7、疼痛加重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躺下、停下、坐下还是走动。
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诊断意义重大。
一般来说,机械源性疼痛会因为活动而加重,随休息而缓解,如盘源性疼痛。
小关节的疼痛会因为晨起起床时、突然的转身时和弯腰而加重疼痛。
而内脏牵涉性疼痛不会因活动而加重,也不会因休息而缓解,如十二指肠溃疡。
而累积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瘤往往需要不停的走动来驱赶疼痛。
肿瘤性的疼痛与活动关系不大,而且静息痛、夜间痛更多见。
问诊3:疼痛的持续时间和进程。
我们可能要详细询问以下内容:疼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疼痛是怎样开始的?疼痛开始前有外伤吗?疼痛有其他的诱因吗?疼痛是逐渐加重还是突发的?疼痛是持续性的还是发作性的?疼痛有没有可见的规律?疼痛有没有越来越严重,包括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如剧烈的活动后引起的剧烈阵发性疼痛多是机械因素引起的。
而轻微的运动后的剧烈疼痛要考虑病例性骨折,如骨质疏松患者可搬重物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60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忘记肿瘤的可能。
问诊4:功能受限程度症状及功能受限的程度的程度能帮我们分辨患者的残疾是较微的、中等的还是严重的,一个明确的分级有助于我们制定出介理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有大小便失禁,那么很可能有马尾受压的情况,这是临床上需要急诊手术解除压迫的紧急状况,不能保守治疗了。
如果一个颈椎病患者有腿脚不听使唤或者踩棉花感表明脊髓受压严重,一般的微创可能就无能为力了,多需要减压手术。
问诊5,伴随症状1.腰背痛伴脊柱畸形,外伤后畸形则多因脊柱骨折,错位所致;自幼则有畸形多为先天性脊柱疾病所致;缓慢起病者见于脊柱结核和强直性脊柱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鉴别诊断1.腰椎管狭窄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病症,易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中期病症相混淆,但该病的病症与体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可使病症减轻或缓解,同时肢体动脉搏动正常,可资鉴别。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年男性,有吸烟史,伴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上肢动脉累及较远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造影的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而在病变的动脉之间,可见管壁光滑的正常动脉,并可见许多细小的侧支血管。
3.动脉栓塞表现为“5P〞征,即突然出现的肢体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常具有房颤、瓣膜病等易致动脉栓塞的病史。
肺炎的鉴别诊断1.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病症,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等病症。
X线胸片可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2.肺癌常有吸烟史。
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病症。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痰中假设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
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炎症不易消散,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必要时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相似。
随着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佂。
X线片显示脓腔及液平面。
4.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局部肺纹理减少,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 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进行鉴别。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肺血管炎等。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1.肺癌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病症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那么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的并存亦需注意发现临床上难以完全排除肺癌者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2.肺炎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区别不难而病情进展较快的浸润型肺结核扩大到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线征象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干酪样肺炎那么多有结核中毒病症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涉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类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常呈游走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肺脓肿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肺结核空洞那么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有很少有液平面此外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4.支气管扩张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 有助确诊5.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支病症酷似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需认真鉴别两者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6.其他发热性疾病各型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因此肺结核常是临床上发热原因不明的主要鉴别之一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伤寒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在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粟粒型结核混淆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常见瘀点病程中出现近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发热肝脾大起病数周后出现特异性X线表现偶尔血象呈类白血病反响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需与白血病鉴别后者多有明显出血倾向骨髓涂片及动态X线胸片随访有助确立诊断成人支气管淋巴结核常表现为发热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应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等鉴别结核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淋巴瘤开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急性胆囊炎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案例分析题
男性,48岁。
间断上腹部隐痛5年,再发伴呕吐2天。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伴反酸、嗳气、腹胀,疼痛多在夜间发生。
自服“雷尼替丁”后症状缓解。
2天来症状再发,伴腹胀、反复呕吐隔夜宿食,呕吐量大。
发病以来食欲、睡眠欠佳,大便量减少,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有吸烟史,不饮酒。
查体:T36.8℃,P90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检查来见异常。
心率90次/分。
腹平软,上腹深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振水音阳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6g/L,WBC6.0×109/L,N0.65,Plt215×
109/L。
粪常规:镜检(-),隐血(-)。
肝肾功能正常。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 诊断及诊断依据。
2. 明确诊断后该如何进行治疗?
1.【答案】
(1)初步诊断:①十二指肠溃疡;②幽门梗阻。
(2)诊断依据:
1)绞窄性肠梗阻:
①中年男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②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夜间发作为主,抑酸药治疗有效。
2)幽门梗阻:
①此次发作伴有腹胀,呕吐宿食;②上腹深压痛,振水音阳性。
2.【答案】
治疗:①禁食,胃肠减压;②开通静脉,输液,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静脉应用抑制胃酸及保护胃黏膜药物;④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病史摘要:王××,男,66岁。
主诉:呕血8小时。
患者于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昏、心慌,既而呕出咖啡渣样物质约400ml,伴恶心、上腹不适及乏力,排黑便一次,量约120ml。
发病过程中,患者无发热、头痛及咳嗽、咳痰,小便色正常,量偏少。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5年,持续服用“消心痛”及“复方丹参片”,症状控制良好。
无肝炎和糖尿病等疾病史,无腹部手术史,亦无特殊烟酒嗜好。
2.病史分析:(1)呕血及黑便的原因,首先应排除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或呼吸道疾病所致的咯血。
病史采集应着重了解呕血的诱因、颜色、有无便血,并准确估计出血量,判断周围循环状况,然后结合最常见病因依次考虑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胃癌。
(2)伴随症状及进一步辅助检查可为明确出血原因与部位提供重要线索。
如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具有一定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厌食及消瘦者,应警惕胃癌;有肝炎病史,伴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近期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严重外伤伴呕血者,应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
(3)病史特点:①呕血无先兆症状,为突发性,呈咖啡渣样并伴有黑便。
②伴有头昏、心慌、乏力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1.结果:T 36.5℃,P 90次/分,R 19次/分,Bp 100/60mmHg。
自动体位,面色苍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与蜘蛛痣,左锁骨淋巴结无肿大;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怒张,无胃或肠蠕动波,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一),双肾区无叩击痛,鸣音活跃,无血管杂音。
2.体检分析:(1)查体特点:上腹部有压痛,为何种性质尚需进一步寻找临床证据;肠鸣音活跃应考虑消化道继续出血的可能性,结膜苍白提示存在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