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作业课件岳麓版
- 格式:ppt
- 大小:15.81 MB
- 文档页数:17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岳麓版课后练习第八十篇第1题【单选题】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B、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宰世界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D、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下列关于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B、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C、北约、华约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形成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两极化趋势B、多极化趋势C、一体化趋势D、区域化趋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署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解析】材料认为冷战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故A正确。
【答案】A2.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这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故D符合题意。
【答案】D3.二战后某组织成立时强调:坚持“集体防御”,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
该组织是( )A.联合国B.北约C.华约D.欧共体【解析】根据材料“集体防御”“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题干中采纳这种成立宣言的战后国际组织是北约,故B项正确。
【答案】B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据图示中“美国”“苏联”“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等信息可知,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及答案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高一下册历史,往往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 )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背景的分析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产生对抗,出现了“冷战”。
④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不是“冷战”形成的因素。
【答案】 C2.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 )A.两种社会性质不能相互兼容B.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竞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火未熄D.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解析】两个阵营是指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其由初期的意识形态对立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对世界霸权的争夺,从历史发展进程看,B项是实质。
【答案】 B3.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六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对这一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在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下建立起来C.有利于打破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D.是与欧洲共同体相似的国际经济集团【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了解()A.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源B.“铁幕”演说的内容C.杜鲁门主义的实质D.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背景2.“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
”这段话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建立欧洲共同体D.推行杜鲁门主义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要求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其原因是()A.欧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似B.欧洲各国的矿产资源互补C.文化遗产和文化心理相同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压力4.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一番言论反映了()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C.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5.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苏联提出架设美苏之间的“热线”电话,美国没有积极反应。
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信联系的协定。
由此可见,古巴导弹危机()A.消除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B.导致美苏开始走向冷战局面C.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D.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6.有学者认为,目前,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
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7.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B、欧共体、德国C、法国、加拿大D、欧盟、俄罗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B、欧共体的建立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欧盟的建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全球通史》的这段论述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C、区域集团化发展D、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表述不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解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B、虽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C、是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导致的国际格局变化D、有利于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5.贵州省六盘水)读图2漫画,它提示了在当今世界发展中( )图2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C、国际社会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B、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C、三次世界格局变化历程D、多极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全球化C、和平与发展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03年3月20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次对伊战争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
追溯历史,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
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2.某学者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
”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
”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和洋务运动存在的相同问题是()A.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B.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D.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3.“和平演变”是不同主义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下列事件体现这种变化的是()A.十月革命B.美苏争霸C.东欧剧变D.欧盟成立4.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
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③视频:《美苏“冷战”》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A.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的对峙C.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5.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B.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C.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D.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6.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
这表明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7.《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的战争是( )A、中东战争B、海湾战争C、科索沃战争D、伊拉克战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专家认为2008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C、多极化格局形成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D、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当今世界是这样一种状态--超级大国受到全面制衡,使得各方皆有充分的话语权。
而现在,对美国的四大功能,中、俄、欧盟三方合力尚未实现一半程度的替代,因此,对很多方面而言,不是有无充分话语权的问题,而根本就是有无话语权的问题,只不过美国近年来自乱重重,自我束缚,使得各方的话语权看似有所提升而已。
在未来,世界走向制衡的关键在于中俄的崛起,但其时间仍需待至近本世纪中叶,因此,现在所谓多极化的提法不过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制乱美国的方法。
世界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科技水平B、国际地位C、经济实力D、军事力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观察右图,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美国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B、美国的行为,是公然对我国主权的侵犯C、科索沃战争,得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D、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主权国家的侵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B、各国之间政治分歧已经消失C、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D、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一、重点: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及其原因。
二、基础感知。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下列各题的空格。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社大1.成立经互会: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苏联通过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中苏结盟: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 改革(20世纪50年代):(1)内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上,发动;发展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2)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4. 改革(20世纪60年代):(1)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评价: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导致国民经济呈现出发展状态;高投入、、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5.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从1985年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2)内容: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
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倡导“公开性”和“”。
(3)后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6.东欧剧变:(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战略。
③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2)表现: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7.苏联解体:(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