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2.5忠诚的卫士清华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清华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课设计第 1 课你好,机器人一、教课目的:1、知识和技术目标:⑴认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⑵认识教育机器人的构成。
⑶理解机器人简单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⑴熟习纳英特积木式编程系统的界面。
⑵学会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以及控制机器人的运转。
3、感情目标:⑴培育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⑵培育学生关怀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课重、难点:1、机器人应用范围。
2、机器人构成。
3、操作程序、控制机器人。
三、课时: 1 四、过程:(一)情形导入:师:你认识机器人吗?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机器人离我们还很遥远吗?今日就让我们与他们当面地接触,让我们一同步入机器人的奇特世界吧!(二)学习指导: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思虑:(演示板书) 1、同学们议论,机器人的特色能够概括为以下两点:( 1)、机器人是拥有一些类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又叫自动化妆置并拥有类人功能;(2)、机器人是依据程序来达成相应地工作。
2、那么,我们人类为何要制造机器人呢?(1)、主假如由于机器人能够在有毒、有害、高温或危险环境工作;(2)、它能够从事大批的、重复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或人类不可以达成的工作。
3、由于机器人都是为了适应各样需要和各样特别环境而设计制造的,因此它的外形不必定都要做成人形。
(出示录象,展现几种不一样用途的机器人如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等) 1、经过察看方才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如何办理信息的?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近似的地方?3、经过察看和检测,认识机器人各样模块的构造和作用。
生参加分组,分工活动,达成自己的任务。
(三)实践操作。
师部署任务: 1、认识与机器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图形化交互式机器人操作平台。
2、学习机器人控制程序的运转。
3、测试机器人进入仿真系统。
师演示步骤:(过程略)生疏组进行操作。
(四)稳固练习。
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虑和进行实践操作。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学会正确的硬件使用和维护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敏感度和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信息素养。
(3)强化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互联网的工作原理1. 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互联网的工作原理:IP地址、域名系统、数据传输等。
第2课时: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1. 常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在线数据库等。
2. 信息检索技巧:关键词选择、信息筛选、资料整理等。
第3课时:网络交流与合作1. 电子邮件的使用:注册、写信、发送等。
2. 即时通讯工具:QQ、等的基本使用。
3. 网络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资源共享、协作完成任务等。
第4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1. 计算机硬件分类:主机、外部设备等。
2. 主机内部硬件:CPU、内存、硬盘等。
3. 外部设备: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第5课时:硬件的使用与维护1. 计算机的正确开机与关机顺序。
2. 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清理灰尘、加装散热器等。
3. 外设的正确连接与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与计算机硬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4.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出版社版初中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适用于清华大学出版社版初中六年级下册的信息技术课程。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2. 熟悉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程序,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软件;3. 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交流和创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程序;3. 信息技术在研究、交流和创作中的应用;4. 信息技术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5. 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 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培养其自主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 结合具体案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4. 注重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估与反馈方式:1. 定期进行课堂练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2. 结合实际项目,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3. 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需要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清华大学出版社版初中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2. 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的教室;3. 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软件;4. 信息技术实践案例和研究资源。
以上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版初中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的基本内容概述,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案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目标:通过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和作用;2. CPU、内存、硬盘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计算机硬件的不同部件,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简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3. 演示:利用模拟计算机的方式,展示CPU、内存、硬盘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4.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拆解一台不使用的电脑,观察和记录各个硬件部件;5. 总结:回顾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6. 拓展:让学生探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并讨论现代计算机所需的硬件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教学评估:1. 随堂小测:利用选择题和填空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2.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给出一个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和现代计算机所需的硬件配置。
教案二: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目标:通过研究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内容:1. 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2.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的基本步骤;3. 判断搜索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信息搜索的重要性和搜索引擎的作用;2. 讲解:简要介绍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的基本步骤;3. 演示:利用实际搜索案例,展示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的过程;4. 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并判断搜索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5. 总结:回顾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的基本步骤,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6. 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搜索引擎类型和搜索技巧,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一单元结识新伙伴单元概述: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结识机器人朋友,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学会用“能力风暴vJCl.5仿真版”软件(以下简称“VJC仿真”软件)中的“直行”、“转向”、“显示”、“发音”、“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和“结束”等模块编写程序,教机器人学走路、学转弯、学唱歌、学画画……做机器人耐心的小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将了解什么是程序,以及程序的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知道它们是怎样影响程序的执行过程的,并会用“多次循环”、“永远循环”模块编写程序,体会怎样通过编写程序来达到控制机器人的目的。
相信,机器人一定会成为同学们喜爱的好朋友,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色彩!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并了解机器人的发展与未来。
2、了解机器人仿真软件的编程界面和运行环境。
3、学会调整参数,让机器人做得更好。
4、了解程序的顺序循环结构。
5、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6、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永远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反复唱歌.教学重点:1、机器人仿真软件的编程界面和运行环境。
2、了解程序的顺序循环结构。
(四)教学难点:1、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永远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反复唱歌。
教学准备:在学生机上安装好VJC1.5版版仿真软件。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有4课,每1课安排1课时,共4课时.第1课认识新朋友—-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与“直行”模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机器人并了解机器人的发展与未来.2.技能目标:了解机器人仿真软件的编程界面和运行环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操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机器人仿真软件的编程界面和运行环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在机器人游园会上,我们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有直立行走的人形机器人,有四肢运动的机器狗,还有多足运动的机器人昆虫,以及各种形状和结构的轮式运动机器人,你想知道机器人在游园会中的表现吗?本课,我们将了解什么是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有什么特点,了解“能力风暴VJC1。
清华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授课时间:20--年月日星期第课时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2.了解教育机器人的组成。
3.理解机器人简单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机器人应用范围。
教学难点:机器人组成。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你了解机器人吗?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机器人离我们还很遥远吗?今天就让我们与他们面对面地接触,让我们一起步入机器人的神奇世界吧!二、学习指导: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思考:(演示板书)1.同学们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又叫自动化装置并具有类人功能;(2)机器人是根据程序来完成相应地工作。
2.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制造机器人呢?(1)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可以在有毒、有害、高温或危险环境工作;(2)它可以从事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或人类不能完成的工作。
3.因为机器人都是为了适应各种需要和各种特殊环境而设计制造的,所以它的外形不一定都要做成人形。
(出示录象,展示几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如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等)1.通过观察刚才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3.通过观察和检测,了解机器人各种模块的结构和作用。
生参与分组,分工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实践操作。
师布置任务1.了解与机器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图形化交互式机器人操作平台。
2.学习机器人控制程序的运行。
3.测试机器人进入仿真系统。
师演示步骤,生分组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
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进行实践操作。
1.思考机器人与电子玩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认识纳英特机器人的组成。
3.尝试操作一个控制程序,尝试控制机器人。
生思考问题,完成实践任务。
五、评价交流。
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以下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清华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singhua version sixth gr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 volumeteaching pl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清华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第1课你好,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⑴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⑴了解教育机器人的组成。
⑴理解机器人简单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⑴熟悉纳英特积木式编程系统的界面。
⑴学会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以及控制机器人的运行。
3、情感目标:⑴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⑴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应用范围。
2、机器人组成。
3、操作程序、控制机器人。
三、课时:1四、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你了解机器人吗?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机器人离我们还很遥远吗?今天就让我们与他们面对面地接触,让我们一起步入机器人的神奇世界吧!(二)学习指导: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思考:(演示板书)1、同学们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又叫自动化装置并具有类人功能;(2)、机器人是根据程序来完成相应地工作。
2、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制造机器人呢?(1)、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可以在有毒、有害、高温或危险环境工作;(2)、它可以从事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或人类不能完成的工作。
3、因为机器人都是为了适应各种需要和各种特殊环境而设计制造的,所以它的外形不一定都要做成人形。
(出示录象,展示几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如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等)1、通过观察刚才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3、通过观察和检测,了解机器人各种模块的结构和作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
3. 网络资源的使用:搜索引擎、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
4. 信息安全:密码保护、病毒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等。
5. 网络道德:尊重他人隐私、拒绝网络欺凌、文明上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基础知识。
3. 分析应用领域: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4. 学习网络资源使用:讲解搜索引擎、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的使用方法。
5. 讨论网络安全和道德:分组讨论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的操作准确性及效率。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2. 课件:生动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新闻案例、教育平台等。
4. 安全软件:用于演示病毒防治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安全知识。
5. 讨论话题:准备一些关于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分组讨论。
清华版⼩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参初稿第1单元结识新伙伴⼀、单元概述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要了解各种类型的智能机器⼈,知道智能机器⼈应具备的三个特点。
熟悉VJC1.5仿真系统的编程界⾯和仿真环境,通过最简单的让机器⼈前进的程序,熟悉在仿真系统下编写、运⾏和编辑机器⼈程序的基本过程。
本单元还学习执⾏器模块库中的⼤部分模块,以及“多次循环”模块和“⼦程序”模块的使⽤等。
⼆、学习⽬标1.了解机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掌握VJC1.5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法3.掌握执⾏器模块库中所学模块的设置和使⽤⽅法4.会⽤循环模块编写具有重复动作的程序5.会⽤⼦程序模块编写程序并使程序结构简洁明了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熟练掌握VJC1.5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法难点:对“循环”模块和“⼦程序”模块功能的理解和应⽤四、学时安排(共计4课时)第1课:认识新朋友 1课时第2课:⽆脚⾛天下 1课时第3课:我的本领⼤ 1课时第4课:嘹亮的歌声 1课时第1课认识新朋友———机器⼈仿真系统的应⽤与“直⾏”模块●本课教学⽬标1.了解机器⼈的功能,知道智能机器⼈的三个特点2.学会安装VJC1.5机器⼈仿真系统3.了解仿真系统的编程界⾯和仿真界⾯4.学习简单机器⼈程序的编辑与运⾏●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游园会上见到的各种机器⼈,分析机器⼈的特点。
学习VJC1.5仿真系统的安装,了解仿真系统的编辑界⾯和仿真界⾯,通过简单的“前进”模块控制机器⼈的直⾏运动,学习在仿真系统下编辑运⾏程序的⽅法。
●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本课是起始教学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是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任务的完成过程,了解仿真系统、学习编程操作和仿真运⾏程序。
第2课⽆脚⾛天下——“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本课教学⽬标1.学会“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电机”模块的设置与应⽤2.掌握机器⼈转圈时两轮电机功率的设置⽅法3.找出机器⼈转圈弧度⼤⼩与两轮电机功率设置的规律4.通过绕标场地的搭建,掌握场地存储、加载的⽅法●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电机”模块,完成简单直线⾏⾛的任务,⼜通过设置两轮不同电机功率的程序编辑实现机器⼈的弧线运动,完成机器⼈⾛圆弧的任务,进⽽逐步编辑修改程序使机器⼈逐步完成⾛“8”字和绕标的运动程序。
第5课忠诚的卫士——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与条件控制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对红外传感器获取信息检测的需求下介绍了“永远循环”模块,通过显示检测值的需求学习了在变量百宝箱中设置变量的方法,在仿真环境下建立障碍物并运行检测程序以观测检测结果,通过对检测到障碍后报警的需求学习了“红外测障”模块条件判断的设置功能。
二、学情分析
本门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特征鲜明、思维方式活泼,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但在学习新知识时忘性比较大,需要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不断的重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显示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的初步知识,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编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生学会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2.了解程序的选择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红外传感器的学习,了解机器人红外测障的远离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 学生学会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完成入场式预演。
2. 了解程序的选择结构。
五、教法策略与方法
1.教法选择:讲授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教师通过对新知识的讲解、演示和边讲边练的实验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同学小组之间的相互帮助,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教学资源及环境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房软件:机器人VJC1.5仿真版程序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机器人传感器——红外检测障碍
知识点任务
红外测障任务一
任务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红外传感器的使用,在上课的过程中,复习前面学过的传感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带领学生探索红外线传感器,发现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任务的解决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如何避障,红外传感器的原理是本课一个难点,需要学生耐心地分析问题,找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