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抗战时的中国高炮部队(组图)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6
我军的第一个重型炮兵团解放战争中我军的第一个重型炮兵团辽宁省军区铁岭干休所兴万涛同志,离休前系军委工程兵750农场场长,原籍铁岭县石山子人。
1945年八路军挺进东北时,入伍。
从始至终都在朱瑞同志亲手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重炮第三团工作战斗。
下面记述的就是他对这个重炮团成长和战斗历程的回忆。
抗战胜利后,延安八路军炮校校长朱瑞率部挺进东北,到达牡丹江地区。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秋,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朱瑞同志被任命为东北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在朱瑞司令员的领导下,首先组建了我军第一个机械化炮兵团,番号为“重炮第三团”。
团长宋承志(原军委炮兵司令员),政委丁本淳(原军委炮兵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徐昭。
团驻地八面通,即穆棱县城。
该团用缴获日本关东军的21门“加农”150毫米重炮武装起来以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全部重大战役。
一吉人天相有了加农重炮炮团建立之初的一天,团长和政委在距离八面通2公里外的东山坡上,意外地发现了几座被毁弃的日本关东军仓库。
原来这是一座弹药库。
因为重磅炮弹都未组装起来,是分开存放的。
弹壳象个小缸。
弹药包成圆型,象老和尚念经用的坐垫。
弹头被装在木箱里,一箱装一个,一个20多公斤重,还有完好的引信。
见到这些弹药,内行的炮兵们乐得手舞足蹈。
我们听首长讲,才懂得这是重型武器加农炮的炮弹。
加农炮是日本造的,当时属最先进的重型火炮,我全军以前还没有过这样的重型的武器。
如果找到了加农炮,那真是如虎添翼,我们的战斗力将会大大提高。
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绥芬河一带的一个高地上发现了日军重型火炮永久性防御工事。
终于在山沟的深雪中找到一些被拆散的加农炮残体和零件。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查找、搜集、维修、装配最后共获得完整的150毫米加农火炮2l门。
经过打靶、试射,各项技术指标都十分令人满意。
加农炮按设计性能属于用在防御性工事中的固定阵地要塞炮。
炮身的行走部分是一人多高,30多厘米宽的笨重大铁轮,不适合在运动中作战。
高射炮部队射击日轰炸机破灭日军空中斩首蒋介石抗战期间,有这样一支鲜为人知的特殊部队,他们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英勇抗击来犯日机——驻防重庆及周边地区的中国高射炮部队。
在这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中,目前已无法考证有多少勇士为保卫重庆而英勇献身,但历史不应将他们遗忘。
高射炮部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面对敌军狡猾的战术,他们又曾用哪些“秘密武器”与之抗衡?在日本“定点清除”蒋介石的计划中,他们又发挥了什么作用?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重庆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中国空战史专家唐学锋,为你揭秘高射炮部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 磁器口曾是高射炮阵地在唐学锋的研究室里,记者看到了一张定格在战时重庆的黑白照片——一根3.7厘米口径的黑色炮管笔直地对准天空,战火硝烟中,几名士兵正在互相配合着“驾驭”这门高射炮……“从1939年至1942年,布防于重庆的高射炮阵地共建有18处。
”唐学锋介绍道,马鞍山、海棠溪、磁器口、袁家岗等阵地先后被炸毁,目前保存下来的阵地还有石马河、鸿恩寺、大渡口、佛图关等10处。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时作为防空主力的中国高射炮部队,居然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才刚刚组建的。
唐学锋研究发现,其最初的“雏形”可追溯至1933年国民政府在杭州成立的高射炮班。
此后为了训练防空士兵,又在当地成立了防空学校,以训练、蓄备兵力。
“而第一支高射炮部队组建是在1935年2月,当时仅有1个营,4个连,每连装备7.5厘米口径高射炮4门。
”1936年,高炮第41团、第42团相继成立,并在中央军校、步兵学校等分别设置了1个高炮连。
加上地方部队中广东方面的1个营,广西及南昌的两个大队,以上便是抗战初期我国地面防空力量的全部。
《重庆防空志》统计显示,重庆防空司令部高射炮兵力配备各口径高射炮31门,兵力1748人。
“如此…单薄‟的兵力,要担当战场支援、重要城市的防空任务,显然如杯水车薪。
”唐学锋感叹。
2 一共击落击伤敌机100架“虽然实力悬殊,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射炮部队却使凶猛的日本轰炸机群不敢白天来犯,只在夜晚偷袭。
山地重锤——抗战期间中日山炮部队PK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8期殷杰山炮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但在几十年前,作为轻型榴弹炮的一个分支,重量较轻、既可用骡马拖曳,又可分解后由骡马驮载或人力搬运的山炮,以其独特的适应山地作战的优势,而在火炮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抗日战争期间,因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落后,机动灵活的山炮远较野炮、榴弹炮、加农炮更为适应中国的战场环境。
该炮种在中日炮兵中所占比例都不低,在历次大规模交锋都有参战记录。
山炮在抗日战场上运用范围之广、发挥的作用之大,都远远超出二战其他战场。
编制PK:队属炮兵VS预备炮兵侵华日军的预备炮兵中,编有独立山炮兵联队。
联队下辖3个大队,共拥有3 699名官兵,马3 600匹,36门山炮。
每个山炮兵大队拥有999名官兵,720匹马,12门山炮。
每个山炮兵中队编有195官名兵,138匹马和4门山炮。
侵华日军序列中的独立山炮兵联队数量不多,其山炮主要装备于各级队属炮兵。
抗战初期,侵华日军陆军常设野战师团分为挽马制和驮马制两种编制。
每个驮马制师团下辖1个炮兵联队。
该炮兵联队辖下的4个炮兵大队中,有3个大队各装备12门山炮。
无论是挽马制还是驮马制师团,其辖下的各步兵联队均编有1个山炮兵中队,装备4门山炮。
四单位制的驮马制师团共计装备有52门山炮,挽马制师团拥有山炮16门。
随着抗战的扩大化和持久化,侵华日军开始编制大量的独立混成旅团,主要用于后方警戒,必要时也作为野战部队使用。
每个独立混成旅团下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及1个炮兵队。
炮兵队由山炮、野炮各1个中队组成,山炮中队装备4门山炮。
各独立步兵大队的大队部编有2门山炮,每个独立混成旅团总计拥有14门山炮。
侵华日军的山炮大多装备于队属炮兵中。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抗战之初,中国陆军共编有1 83个步兵师又42个独立步兵旅,骑兵9个师又5个独立旅;由于国力孱弱,进口和自行仿制的火炮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中国陆军70毫米口径以上的各型火炮(追击炮除外)主要装备预备炮兵,山炮也是如此。
抗战重武器之火炮篇(1)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国军)野战炮兵部队创立于黄埔建军,开始装备的是苏联援助的火炮,建立之初炮兵的规模很小,火炮的数量也有限。
北伐开始的时候,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炮兵仅有1个团,装备18门俄制山炮而已。
通过北伐期间大败北洋军阀,这才缴获了一批火炮,但战争结束时候,也仅有2个炮兵团,这里面装备的火炮各式各样有德式,日式,俄式等而且都是些型号不一,口径不同的破烂货。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逐渐控制全国,各兵工厂生产的火炮开始进入国军的装备中,同时为了抗战做准备国民政府还从国外进口了大批军火,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大炮,国军的炮兵建设这才有了起色。
炮兵的编制通常分为两种:即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
队属炮兵就是直接隶属于步兵师或装甲师的火力支援单位,受隶属部队的部队长指挥;而预备炮兵则是直接受统帅部指挥,根据战事的需要被临时配属予指定的部队,进行火力的加强。
国军的炮兵编制也遵循这一原则。
炮兵在国军陆军中兵种色为蓝色,这可以通过炮兵佩戴的军衔的领章的底色来区分。
在如今拍摄的战争片中几乎所有的国军兵种戴的领章底色都是步兵的红色,真无语。
炮兵少尉军衔炮兵的兵种旗接下来我就采用时间的顺序,按预备炮兵和队属炮兵的分类对国军在抗战时使用的主要火炮给大家做一下科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70年前的那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命运的决战。
预备炮兵1935年3月1日,陆军整理处在武昌正式成立。
设立炮兵整理处,专负整理炮兵之责。
将全国原有的火炮和近年进口的火炮按炮的种类统一进行了整编,此时炮兵共有炮567门(一个拥有200多万陆军的国家就装备了这么点火炮也真是个笑话),其中已不能使用的110门过于陈旧的,予以废弃。
国军堪用的火炮共有457门,整理时按照炮种统筹编成,并补充器材、马匹。
经过改订编制,划一炮种,裁汰老弱。
编制如下:炮兵第1旅(瑞典博福斯Bofors式75山炮L/20)炮兵第1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5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2旅(瑞典博福斯Bofors式75山炮L/20)炮兵第2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3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6旅(德制克虏伯式野炮Krupp,75野炮,L/29)炮兵第7团克虏伯式野炮(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炮兵第12团克虏伯式野炮(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炮兵第8旅(辽十四式L/30 77式野炮)炮兵第15团(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炮兵第16团(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独立炮兵第4团(日三八式75野炮)L/30 36门独立炮兵第6团(日三八式75野炮)L/30 36门独立炮兵第8团(辽十四式十五生榴弹炮L/12)16门独立炮兵第17团(辽十四式十五生榴弹炮L/12)16门独立山炮第一、第二、第三营每营12门博福斯山炮独立野炮第四、第五、第六营每营12门克式野炮以上编制合计:山炮132门,野炮252门,榴弹炮32门。
老战士回忆录:第四野战军高射炮兵部队成长记1946年春,我从牡丹江市清查敌伪物资工作团回到炮校。
赵维刚教育长找我谈话,让我去筹建高射炮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只有一个山炮团,直属总部指挥,百团大战后调回延安,后改为延安炮校。
到东北后陆续组建了几个榴弹炮师,但没有对付敌人飞机的高射炮部队,因而也就没有制空权。
随着我军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毛主席解放全中国伟大战略部署的实施,组建高射炮部队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几天后,我带着必要的物资和五六个人及一辆大车,从位于北山脚下的炮校驻地奔赴谢家沟原日本侵略军兵营。
一路上大家兴致极高,虽然条件很艰苦,几乎是白手起家,但我们有决心,一定能把我们的高射炮部队组建起来。
因为我军和战争形势太需要它了。
一进营房,一片荒凉,杂草丛生,房屋门窗破破烂烂。
那么一大片军营里只有几个日本人在看守着几十匹马,就是我们唯一的邻居了。
眼前急需解决的是吃住问题。
先把厨房、住处及喂牲口的地方收拾出来。
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了修理房屋、打扫卫生、迎接组建部队新任务的到来。
过了几天,原在工作团工作的五六个小青年来找我,还记得有杜树旺、阎万才、徐国忠、赵义坤等,他们要求参军,我当然欢迎啦。
他们还带来一个十二岁的小孩,长得又瘦又小,穿的衣服也很脏烂。
他们为孩子说情,这孩子很可怜,是山东人,叫刘德春,九岁时跟他外祖父到东北找被日本人抓去做劳工的父亲,不但人没找到,他外祖父还被日本鬼于抓去做了劳工,他举目无亲,年龄又小,没有办法只得去做小劳工。
不久他外祖父死了,那些劳工们很同情他,大家都照顾他,人家到哪他就跟到哪,劳工们逃跑时也带上他。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他流落到牡丹江市,在一个小饭馆里做些杂活,讨口饭吃。
听了这孩子的不幸遭遇,我毫不犹豫地收下了他,让他做个小通信员。
别看他年龄小,但很机灵,去几十里以外的地方送信,都能完成任务。
后来炮校陆续调配了几名干部,有队长、区队长、司务长等。
日本投降后,大批劳工流落在东北,我们很快就招收了几十名新兵,上级又从珠河独立营调拨一部分新战士,于是进行了正式编队,队长张殿臣,伪满军官学校高射炮专科毕业生;一区队长丁长源,二区队长贾武生,三区队长薛安宁,司务长刘汉章,我任政治指导员,高射炮第一队就此诞生了。
百团大战中的八路军炮兵抗日战争进入1940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迅速实现其吞并中国的野心,一方面对国民党采取政治上诱降、军事上逼降;一方面对八路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封锁和隔断我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企图把我敌后抗日军民消灭在“囚笼”之中。
国际上,英美等国忙于应付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对日寇采取妥协政策,国际形势逆转,大有远东“慕尼黑”的危机。
悲观失望情绪,笼罩着国民党统治区;由于日寇的诱降,国民党内部投降、妥协空气极为严重。
为影响时局,击破敌进犯西安之企图,粉碎日寇分割封锁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振奋全国人民抗日信心,我八路军在朱德、彭德怀正副总司令的指挥下,集中105个团的兵力,于8月20日20时起,对华北各主要交通线上之敌发动了历时三个半月的大规模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
八路军总部炮兵团、120师炮兵营以及各团属迫击炮连光荣地参加了此次作战,充分发挥了“战争之神”的威力,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百团大战示意图八路军炮兵的编成概况八路军炮兵部队系由原中国工农红军炮兵部队发展而来。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1936年春组建的山炮连直属八路军总部;一方面军迫击炮连编入第115师第343旅;二方面军迫击炮连编入第120师;四方面军迫击炮连编入129师。
随着我军火炮在战斗中不断增多,1937年10月,在原山炮连基础上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下辖1、9连及观测队。
原总部作战科科长武亭任团长,原特务团政委邱创成任政委,匡裕民任参谋长,袁光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1月28日,炮兵团在山西临汾刘村正式成立,下辖6个炮兵连和一个观测队。
同年6月,在洛川成立两个营部,1、2、3连为第1营,匡裕民兼任营长,侯昌久任政治教导员;7、8、9连为第3营,赵章成任营长,刘登瀛任政治教导员。
1938年3月,第120师在山西岚县邓草沟成立炮兵连,下辖2个山炮排、1个机关炮排和1个观测班,后机关炮排扩编为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中的晋绥军炮兵曾在太原与日军血战数月导语:全面抗战爆发,晋绥军炮兵号称十个团,实际上是九个,番号为第二十一团至三十团(缺二十九团)。
炮兵司令周玳,副司令刘振蘅。
装备除第二十二全面抗战爆发,晋绥军炮兵号称十个团,实际上是九个,番号为第二十一团至三十团(缺二十九团)。
炮兵司令周玳,副司令刘振蘅。
装备除第二十二团两个营配备射程万米的重炮,第二十三团一个营配备日造四一式山炮外,其余每团配备射程七千米的山西造一三式(仿四一式)山炮三十六门(每连四门)。
此外,司令部还直辖野炮一个营,配备日式75毫米口径炮十二门,重炮一个连,配备口径105毫米炮二门,还有一个观测通信大队。
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
抗战开始后,炮兵九个团先后开到忻口参战。
共计山,野炮二百余门。
在激烈的炮战中炮二十四团营长赵中锐身先士卒,亲临前线,不幸阵亡。
其中又以二十六团第三营伤亡最大,该营的山炮射程六华里,打不到八华里的标准。
于是,营长陕文光把阵地推近二华里,摧毁了日军部分阵地。
但也引来了日军步兵攻击,经反复拉锯战,打推了日军进攻。
营长负伤,伤亡官兵二百三十余人,山炮被击毁九门。
娘子关告紧时,炮三十团曾转用于该方向。
日军逼近太原,炮二十一,二十二团配属傅作义部参加城防战。
具体情况不祥。
再来看看太原会战后的炮兵战斗序列。
1938年6月;炮兵司令周玳,二十三团戴英,二十四团李春光,二十五团刘振蘅,二十七团阎作霖,二十八团柬云普。
大约在1939年春,二十五团随傅作义部赴绥远河套地区,(属第八战区)并参加了该年的冬季攻势中的五原之战。
似乎脱离了二战区。
而到了1940年7月,二十八团团长换了于泽普。
同时多了一个炮干团,团长为刘倚衡。
1943年4月,二战区的炮兵司令换成了生活常识分享。
边打边建:在烈火硝烟中成长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部队诞生于解放战争之中,通过利用战场缴获的高射武器,至解放战争后期,已由最初的一个高射炮大队发展到8个高炮团。
随着全国大中城市的相继解放,重要保卫目标不断增加,原有的高炮部队逐渐不敷使用。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期间与苏方达成了进口高炮装备的协议,订购苏制85毫米高炮120门,37毫米高炮240门。
37毫米高炮属于小口径高炮,主要用于打击中低空目标;85毫米高炮属于中口径高炮,主要用于打击中高空目标。
1949年8月,根据军委指示,高射炮兵学校在沈阳成立,并由该校对新组建的10个苏式高炮团进行突击训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东北亚局势骤然紧张,中央迅速调整国防部署,成立东北边防军,并急调中南军区和华东军区的4个高炮团到鸭绿江畔布防,保卫辑安、安东、长甸河口三地渡口桥梁和水丰发电站的安全。
1950年8月,周恩来在检查东北边防军准备情况的国防会议上,对各军兵种的三年发展规划作了部署,指示高射炮兵编成18个团,中小口径高炮428门,3个月内分两批完成训练,抓紧做好参战准备。
为了适应特种兵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动员大批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参军,据统计,仅东北、华北和华东的防空司令部就接收了5293人。
高射炮兵是一个技术兵种,测距定向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等基础的数学知识,这批青年战士的到来对于提升部队的训练水平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许多人都成为了关键岗位的操作手。
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着眼前线需求,军委决定继续加强防空力量,于1950年8、9月两次提出扩编高炮部队的具体要求,计划增加14个高射炮兵团。
1950年10月,中央向苏联提出又一笔540门高炮的订单。
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7月,高炮部队陆续完成了第一期8个高射炮兵团的扩建任务。
1951年3月,为了应对美军的中高空轰炸,中央增加了85毫米高炮的订购数量,再次向苏联提出订购85毫米高炮120门,37毫米高炮14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