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2年自考石油工程(专科)“工程力学(一)”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6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080106)专业(专科)采油工艺原理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216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科)学 时: 60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采油工艺原理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采油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获得采油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必修课。
学生通过生产实践及学习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自学、辅导、实验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油田开采实际中,具有分析和解决采油工艺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采油工艺中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油井流入动态,采油指数,完善井,流动效率,滑脱,临界流动,采油速度,启动压力,功能节点,充满系数,余隙比,气锁、同离子效应等。
2.正确理解以下基本定理的推导和用法:广义IPR 曲线的建立;泵充满系数;l l l t l t W W W W +=+ ;考虑滤失时垂直和水平缝的造缝条件;受压裂液粘度控制的压裂液滤失系数。
3.能够回答和理解采油工艺习题集中的大部分习题。
4.能够解决必要的计算问题。
如IPR 曲线计算,下泵深度确定等。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自喷和气举(12学时)(一) 学习目标掌握自喷和气举的有关理论和计算;熟悉这些理论和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4学时)1.油井流入动态2.IPR 曲线3.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4.采油指数J5.根据试井资料绘制IPR 曲线并求采油指数及油层参数等。
6.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
①对于平面径向流,油井产量公式。
②无因次IPR 曲线及Vogel 方程③修正的Vogel 方程ⅰ完善井ⅱ流动效率FEⅲ修正的Vogel 方程5.了解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第二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运动规律(2学时)1.了解单相垂直管流与多相垂直管流的流动特征的差异2.流压3.油管压力4.自喷井自下而上的流动形态和各流动形态的特点5.滑脱现象与滑脱损失第三节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2学时)1.自喷井的协调2.自喷井的协调在自喷井管理中中的用途3.节点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4.解节点的选择原则5.功能节点第四节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2学时)1.自喷井管理的基本内容2.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3.确定油井合理的工作制度4.自喷井的分层开采5.封隔器的功能6.配产器的功能7.选择分层井下油嘴的方法第五节气举(2学时)1.气举采油法2.气举采油时的两条通路3.气举采油的工艺过程4.解节点的选择原则5.功能节点6.气举启动压力7.气举工作压力8.常用气举凡尔(弹簧式凡尔、封包式凡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ZJD-15-3-00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工科专科生、工程造价专业(3年制)总学时:76学时讲授学时:52 学时课内实践学时:4 学时独立实践学时:学时一、考试目的《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熟练掌握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工程力学》的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根据考试时间9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主客观题比例适当;难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层次题量比例为2∶5∶2∶1(容易∶一般∶较难∶难);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重点。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主要是30道客观题),大题目主要是5道主管业务题,占分也不多;中小题目与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为6:4。
客观性的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分值达到50-60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要进行课终实验考核,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也可适当进行实验理论知识笔试。
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是否进行课终实验考核,实验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要求自行决定,但实验成绩应占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并且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相应理论课程的考试。
实验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由平时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与课终实验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每个实验项目成绩要按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具体比例由各系根据学科特点自定。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一)静力学基础概念1、明确力、平衡和刚体概念;熟练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工程力学(专科)》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工程力学》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机械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是该类专业专科生取得毕业资格的考试科目之一。
二、考试目标《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工程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基本计算能力和运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题方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
答案必须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二)答题时间考试时间90分钟。
(三)基本题型1、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2、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3、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4、分析计算题(2~3题,共23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与要求0. 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
1.刚体、力、力系、力矩、约束与约束力基本概念。
约束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合力矩定理。
静力学基本原理及其推论。
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
简单系统受力分析。
2.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力偶的概念及其性质。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分析。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摩擦力、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
4.杆件的四种基本受力和变形形式。
关于材料的三个基本假定。
5.内力分析的控制面。
轴力图与扭矩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
6.拉(压)杆的应力与应变分析计算。
强度设计。
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知识(应力—应变曲线及材料性能指标)。
应力集中概念。
7. 扭转的概念。
剪切虎克定律。
剪应力互等定理。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特点及计算。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8. 平面弯曲的概念。
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分析及计算。
提高粱弯曲强度的措施。
9. 梁弯曲后的挠曲线。
挠度和转角。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常数的确定条件。
工程中的叠加法理论。
提高梁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
10.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080105)专业(独立本科段)石油工程(080106)专业(专科)渗流力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634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适用专业:石油工程(独立本科段、专科);学时: 7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讲述的内容主要是渗流力学中的地下渗流部分。
专门研究地下油气水及其混合物在地层中的流动规律。
本课程是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理论基础,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资源勘查工程和技术专业的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油气水在地下的流动规律,熟悉研究流体渗流规律的基本方法。
明确这些理论是油气田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的理论基础,为学好石油工程专业课和解决有关地下油气水的渗流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渗流力学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及解决渗流问题的基本技能。
具体说主要有1. 使学生掌握油气水渗流的基本规律及建立方程的基本方法;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渗流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渗流问题的能力;3. 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渗流的基本概念;2. 掌握流体渗流的基本规律;3. 能够建立单相流体稳定渗流、不稳定渗流、油气两相渗流、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4. 能够应用基本微分方程的解来确定油层参数;5. 能够正确运用叠加原理进行特殊边界附近的井或井排压力和产量计算;6. 通过课内外习题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渗流力学相关的推导、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2学时)渗流力学的发展史和本课程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8学时)(一) 学习目标1. 掌握油气储集层的内部空间、外部形状及几个特点;2. 掌握渗流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多孔介质、双重介质、油水分界面、油水边界、供给边界、储容性、渗流速度、真实渗流面积、原始地层压力、流动压力、压力梯度曲线、折算压力、重力水压驱动方式、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线性渗流和非线性渗流;3. 理解并掌握油藏渗流所涉及的力学分析及相应的驱动方式;4. 重点理解并掌握线性渗流规律-达西定律。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080105)专业(独立本科段)油气开发地质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634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适用专业:石油工程(独立本科段);学时:90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它系统的讲授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性质和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全过程以及油气在地下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为今后从事油田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地质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基础地质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有关地质概念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油气水基本性质、储集层特征、油气藏基本类型及其油气在地下分布规律;理解油气层温度压力变化原因及其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油气生成、运移和油气勘探的过程。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6学时)(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并知道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的基本知识及海相与陆相石油在碳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石油(2学时)1.石油的化学组成2.石油的物理性质第二节天然气(2学时)1.天然气的化学组成2.天然气的物理性质3.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第三节油田水(2学时)1.地下水的存在状态2.油田水及其化学组成3.油田水的分类4.油田水的物理性质(三) 考核知识点1.石油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2.天然气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成因类型3.油田水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分类(四) 考核要求1.识记(1)石油(2)天然气(3)气藏气(4)气顶气(5)溶解气(6)凝析气(7)气藏气2.理解(1)波美度(2)粘度(3)荧光性(4)旋光性(5)溶解性(6)蒸汽压力(7)相对密度(8)热值3.简单应用(1)油田水的分类(2)区分海相和陆相石油的碳同位素组成4.综合应用(1)根据石油的各种特征确定石油的类型(2)分析气藏的类型第二章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6学时)(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油气的成因理论,并了解当前该理论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刻地认识生油层的各种特征。
1.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阅读《工程力学》教学大纲;2.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计划——阅读《工程力学》教学日历;3.了解一次课的内容——在观看视频前先阅读《工程力学》教材;4.观看《工程力学》相关章节视频;5.试做《工程力学》相关章节的习题;6.试作本章节内容的归纳;7.阅读《工程力学》导学课件,并与自己的归纳进行对比,观察课件中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表达方式。
8.阅读《工程力学》的考纲;9.全面复习本学期的课程内容。
附:《工程力学Ⅰ》和《工程力学Ⅱ》考纲工程力学Ⅰ考纲一、能力要求工程力学课程作为工科大学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更应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刚体静力学部分1.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了解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2. 了解力的分解与合成,合力投影定理,掌握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 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掌握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行分布力的简化,熟悉物体的重心计算,掌握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理解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熟练掌握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求解;5. 熟练掌握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变形体静力学部分1. 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小变形假设,熟练掌握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2.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理解失效、安全系数的概念,熟练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强度计算,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了解材料受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掌握轴向拉压杆系的超静定问题的求解,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3.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4. 了解自由扭转杆件的内力计算,理解剪切胡克定律及切应力互等定理,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强度条件,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及刚度条件,了解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5.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静定梁的分类,能正确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熟练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了解叠加法的应用;6. 掌握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公式,熟练掌握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和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了解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7.了解挠度和转角的概念,理解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掌握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掌握梁的刚度条件,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计算方法;8.理解点的应力状态、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会用解析法和图解法分析平面应力状态,了解三向应力状态概念、广义虎克定律,掌握常用的强度理论的内容及其应用;9.熟练掌握斜弯曲、轴向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偏心压缩(拉伸)、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10. 了解能量法的概念、应变能与余能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互等定理、卡氏定理及单位载荷法,会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求解超静定问题;11.掌握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理解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临界应力总图,熟练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附录A 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平行移轴公式的应用,了解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主惯性矩,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080106)专业(专科)油气层保护技术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773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科);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油气层保护技术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学习这门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气层损害的基本原因、评价方法及基本原理,了解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损害问题,掌握油气层保护技术,防止油层损害,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如下几点:1. 掌握油气损害的基本原因;2. 掌握油气层损害的室内及现场评价方法及基本原理;3. 掌握油田各作业环节中存在的损害问题及预防措施;4. 了解完井液作用及泡沫完井液的配制原理;5. 掌握储层粘土的类型、特点及其对油层损害的潜在影响;6. 熟悉粘土稳定剂的类型,了解其作用原理。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 学习目标1. 掌握油气层污染的损害;2. 掌握油气层损害的核心问题及特点;3. 理解并掌握储层保护研究和实施程序。
(二) 课程内容第1节储层保护的意义1. 储层损害的概念2. 油气层损害的核心问题第2节国内外发展概况第3节储层损害的类型及特点1. 储层损害的主要类型1) 按损害机理分:外来固相进入地层,堵塞地层孔隙;地层微粒堵塞孔道;外来液体侵入地层,引起储层粘土水化膨胀,降低孔隙半径;外来液体侵入地层引起润湿反转、形成胶体或沉淀、形成乳状液等;外来液体侵入地层,造成含水饱和度增加,产生水锁现象。
2) 按损害区的位置分:个别井的表皮损害区;大面积的油层内部损害。
3) 按损害效应分:可恢复性永久损害;不可恢复性永久损害。
4) 按损害项目分:单项损害;复合损害。
5) 按损害发生的时间分:投产前损害;投产后损害。
2. 储层损害的特点1) 危害严重;2) 损害机理复杂:钻井液、完井液引起的损害;储层内部本身的潜在影响;工艺技术原因。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学习资料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达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计算和处理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会计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题型●选择题:20%●填空题:20%●简单计算题:30%●综合计算题:30%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计算简图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了解静力学公理,理解约束和约束力。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的概念,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判断。
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的几何法和解析法的计算、平面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和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计算。
第3章空间力系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及空间力偶的概念。
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空间平衡问题的求解,重心的概念及重心问题的求解。
第4章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掌握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和变形与应变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5章拉伸、压缩与剪切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及计算,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以及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一、理论力学A) 静力学(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刚体、力和力系、合力与分力、力的内、外效应,平衡、约束和约束反力。
静力学公理、力多边形法则、分离体和受力图。
(2)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对点之矩、力线平移定理、合力矩定理、主矢和主矩、力偶、力偶矩、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方程、平衡方程的应用、物系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滑动摩擦及其平衡问题。
(3)空间力系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和力对点之矩矢及其关系,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体的重心。
B) 运动学(1)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动和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与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2)刚体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基点,速度瞬心,瞬时转动,瞬时平动,平面运动分解成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
C) 动力学惯性力的概念、刚体平面运动情况下的惯性力系的简化,质心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尔原理——动静法及其应用。
二、材料力学A)、材料力学(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性质和任务,力的内效应,变形固体(金属材料)及其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B)、轴向拉伸与压缩受力特点与变形特点,内力(轴力)图,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斜截面上的应力,单向虎克定律,泊松比,变形计算和简单杆系的节点位移计算,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简单拉(压)杆系的静不定问题及其变形图,拉(压)杆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
C)、剪切与挤压剪切与挤压的有关概念,剪切与挤压的实用应力计算与强度计算。
D)、圆轴扭转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外力偶矩的换算及扭矩图,纯剪切与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律,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分布规律,剪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以及其应用,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措施。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080105)专业(独立本科段)油藏数值模拟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633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适用专业:石油工程(独立本科段);学时:7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数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基本数学模型的建立,差分方程组的建立,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法,一维径向单相流、二维单向流及二维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有关程序的编制方法,并为使用工业性数值模拟软件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石油地质,计算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基本内容为主,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为今后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油藏模拟简介(3学时)(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能够了解油藏数值模拟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步骤,了解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情况。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油藏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1学时)1. 油田的复杂性2. 研究油田的主要方法3. 油藏数值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第二节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学时)1. 油藏模拟的主要内容2.油藏模拟的步骤第三节油藏数值模拟发展概况(1学时)1. 历史情况2. 国外进展3. 国内进展(三)考核知识点1. 油藏数值模拟的必要性2. 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四)考核要求1. 识记(1)物理模拟(2)数学模拟(3)灵敏度试验(4)历史拟和(5)数学模型的组成2. 领会(1)油田的复杂性(2)研究油田的主要方法(3)模拟法的分类(4)直接观察法的主要内容(5)直接观察法的主要优缺点(6)模拟法的主要优缺点3. 简单应用(1)油藏数值模拟可解决的问题(2)油藏数值模拟的内容(3)数值模型的建立过程4. 综合应用(1)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步骤(2)动态预测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基本数学模型(16学时)(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状况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包括单相流数学模型,两相流数学模型等。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080106)专业(专科)工程力学(一)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215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六年四月工程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科)学时:80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石油工程(专科阶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为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同时,也担负着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力学原理与分析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工程力学分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各种力系的简化和平衡规律。
材料力学是从强度、刚度二个方面,运用材料力学特有的方法,通过计算构件的应力、变形,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情况下研究作用在构件上的载荷与截面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构件的设计和使用既安全可靠又节约材料的双重目的。
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课程的目标是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深刻理解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简单的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深刻理解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掌握由此导出的定理和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2、对于静力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力学分析,恰当地选择相关的定理,列出平衡方程,经过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
3、对构件的变形形式做出正确判断,并能相应地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5学时)(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中力学知识的基本应用,理解和掌握基本公理的正确运用及公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正确地运用静力学基本公理和推论,约束和约束反力。
重点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学时)1.力及力的三要素2.刚体3.平衡和力系4.合力和分力第二节静力学基本公理(2学时)1.二力平衡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第三节约束和约束反力(1学时)1.约束和约束反力2.柔性约束3.光滑接触面约束4.光滑铰链约束5.二力构件约束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学时)1.研究对象2.受力图(三) 考核知识点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2.约束和约束反力3.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力及力的三要素(2)记住刚体(3)记住平衡和力系(4)明确合力和分力(5)明确约束和约束反力2.理解:(1)理解二力平衡公理(2)理解加减平衡力系公理(3)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理解作用与反作用定律3.简单应用(1)掌握二力构件约束(2)掌握柔性约束4.综合应用(1)综合各种情况会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画受力图第二章汇交力系(4学时)(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1学时)1.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2.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第二节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2学时)1.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2. 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第三节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1学时)1.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三) 考核知识点1.力在正交坐标轴系的投影与力的解析表达式。
2.合力投影定理。
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2)记住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2.理解:(1)理解运用投影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3.简单应用(1)掌握合力投影定理4.综合应用(1)对于可以简化成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要善于判断和简化,并能列出平衡方程求解第三章力矩及力偶系(5学时)(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可以独立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矩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力对点之矩及合力矩定理(1学时)1.平面内力对点之矩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第二节力对轴之矩(1学时)1. 力对轴之矩第三节力偶及其性质(1学时)1.力偶合力偶矩2.力偶的等效条件和性质第四节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2学时)1. 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2.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三) 考核知识点1.力对点之矩。
2.力偶矩及其性质。
3.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力偶的性质2.理解:(1)理解合力矩定理的内容(2)理解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3.简单应用(1)掌握力偶和力偶矩4.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8学时)(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将静力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融汇贯通,解决工程中一般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同时为材料力学打下基础。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力的平移定理(1学时)1.力的平移定理第二节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简化结果的分析(2学时)1.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2.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的分析第三节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1时)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的充要条件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第四节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1学时)1.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第五节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的概念(1学时)1.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2.静定和静不定的概念第六节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1学时)1.节点法2.截面法第七节摩擦(1学时)1.静滑动摩擦力和静滑动摩擦定律2.摩擦角的概念和自锁现象3.动滑动摩擦定律4.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三) 考核知识点1.力的平移定理。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
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4.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5.摩擦(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力的平移定理(2)明确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3)记住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的充要条件2.理解:(1)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的充要条件(2)理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3)理解摩擦角的概念和自锁现象3.简单应用(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2)掌握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3)掌握节点法和截面法4.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静滑动摩擦力和静滑动摩擦定律(2)综合运用动滑动摩擦定律(3)综合运用摩擦的平衡问题第五章空间任意力系(5学时)(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建立鲜明的空间形象和重心概念,解决工程中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同时也是为材料力学打下基础。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1学时)1.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2.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第二节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求解(1学时)1.空间任意力系向任意坐标平面投影第三节重心的概念(1学时)1. 重心的概念第四节重心的坐标公式(1学时)1.不同物体的重心的坐标公式第五节确定重心位置的方法(1学时)1.对称法2.积分法3.组合法4.实验法(三) 考核知识点1.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2.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求解3.重心的坐标公式(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重心的概念2.理解:(1)理解确定重心位置的方法3.简单应用(1)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4.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求解第六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3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从总体上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勾画出材料力学的轮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任务(1学时)1.工程中对构件的一般要求2.材料力学的任务第二节变形体的假设(1学时)1. 变形体的几个假设第三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学时)1.变形体的几个假设(三) 考核知识点1.材料力学的任务2.变形体的假设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工程中对构件的一般要求2.理解:(1)理解变形体的几个假设(2)理解变形体的几个假设第七章轴向拉伸与压缩(8学时)(一) 学习目标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是材料力学基本问题之一。
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类问题。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截面法和平面假设,掌握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强度计算。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实例及其特点(1学时)1.杆件受力特点2.杆件变形特点第二节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1学时)1.内力概念2.截面法3.轴力第三节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1学时)1.应力的概念2.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第四节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2学时)1.纵向变形2.虎克定律3.横向变形第五节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机械性质(2学时)1.低碳钢拉伸时的机械性质2.其它塑性材料拉伸时的机械性质3.铸铁拉伸时的机械性质4.材料压缩时的机械性质第六节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1学时)1.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2.强度计算(三) 考核知识点1.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概念2.拉伸与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轴力和截面法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4.拉伸与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应力5.材料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性质6.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条件和三方面强度计算问题(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杆件受力、变形特点(2)记住内力的概念2.理解:(1)理解截面法(2)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3)理解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机械性质3.简单应用(1)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4.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第八章剪切(3学时)(一) 学习目标工程中经常遇到构件特别是联接件的剪切和挤压强度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切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为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剪切的实例及其特点(1学时)1.剪切构件的受力特点2.剪切构件的变形特点第二节剪切的实用计算(2学时)1.剪切的强度计算2.挤压的强度计算(三) 考核知识点1.剪切的实例及其特点2.剪切的实用计算(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剪切构件的受力特点(2)记住剪切构件的变形特点2.简单应用(1)掌握剪切的强度计算(2)掌握挤压的强度计算第九章扭转(6学时)(一) 学习目标工程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构件承受扭转变形。
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是材料力学基本问题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扭转变形,此外还为今后研究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强度计算奠定基础。
(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扭转的实例及其特点(1学时)1.扭转构件的受力特点2.扭转构件的变形特点第二节圆轴扭转时的外力和内力(2学时)1.外力偶矩的计算2.扭矩的计算3.扭矩图第三节薄壁圆筒的扭转(1学时)1.纯剪切的概念2.剪应力互等定理3.剪切虎克定律第四节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1学时)1.圆轴扭转时的应力2.圆轴扭转时的变形第五节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学时)1.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2.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三) 考核知识点1.圆轴扭转时的外力和内力2.薄壁圆筒的扭转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4.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扭转构件的受力特点(2)记住扭转构件的变形特点(3)记住纯剪切的概念2.理解:(1)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2)理解剪切虎克定律(3)理解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3.简单应用(1)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2)掌握扭矩的计算(3)掌握扭矩图4.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2)综合运用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第十章弯曲(13学时)(一) 学习目标工程中构件受弯是普遍现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弯曲的概念和梁的力学简化模型,掌握梁在横力弯曲时的剪应力计算及其强度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