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认知调整
- 格式:ppt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五章首次会谈的结构一、章节主题认知治疗的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评估性会谈(第3章)、咨询性会谈(第5—8章)和巩固性会谈(第18章)。
1、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2、会谈的不同阶段:初期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二、内容要点(一)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1、认知治疗的时间限制:标准治疗40—50分钟,首次会谈60分钟。
2、会谈目标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促进咨询关系,并建立信赖的关系,将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给予患者希望2)、通过教育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心理障碍、认知模式以及治疗过程,帮助患者进行治疗社会化3)、收集额外的资料帮助治疗师进行概念化4)、建立目标清单5)、开始解决患者问题(或者进行行为激活)3、首次咨询结构,作者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阶段:(1)、设置议程(并且给出这样做的理由)(2)、进行心境检查(3)、获取患者的最新信息(自评估以来)(4)、讨论患者的诊断并进行心理教育2)中间阶段:(1)、确认问题和设置目标(2)、教育患者了解认知模式(3)讨论问题3)结束阶段:(1)、给出或者引出总结(2)回顾家庭作业(3)引出反馈(二)会谈的初期阶段1、设置议程咨询师和患者一起讨论“决定会谈的主题”,也就是设置议程。
首先和患者确定本次咨询需要讨论那些主题(议程),双方就此取得一致意见,按照顺序逐一开始进行处理。
一般地,治疗师提出:自评估会谈以来的变化和下次会谈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情绪状态和行为激活),引出患者的反馈,修订议程。
如果患者不同意治疗师的设置,尊重患者的想法,并在下次会谈时检查会谈的效果。
2、心境检查心境检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心理测试,就是填写心理测试问卷,另一种形式就是口头报告自己的情绪状态。
尤其注意跟绝望和自杀有关的项目。
如果患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完成心理测验,可以要求患者用0-100分(或者0-10分)给出情绪强度的自我评定。
3、获取患者最新信息会谈正式开始前,咨询师要询问患者是否还有没提到的重要问题,应该放在会谈中优先讨论。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第一节信息加工理论一、信息加工阶段1.感觉登录:即瞬时记忆或感觉贮存,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完全保留刺激的本来属性,保存时间很短,大约250毫秒左右。
常见的感觉记忆形式有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2.注意3.知觉: 知觉是指对感觉刺激的觉察、识别和解释。
4、记忆第二节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念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重现)。
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的解释: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一)根据记忆内容分1、形象记忆:以事物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逻辑记忆: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动作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实际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时有无意识1、内隐记忆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经验自动对当前信息的吸收和整理。
可理解为无意记忆。
2、外显记忆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个体根据需要主动地对当前信息进行记忆加工的过程。
可理解为有意记忆。
(三)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分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指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并不立即消失,他还能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感觉记忆的特征时间极短(0.25-1秒);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编码方式是图像和声像。
影响因素:模式识别;注意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定义: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2秒到1分钟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征1.保持时间为一分钟左右;2.记忆容量有限,通常为7±2个组块;3.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影响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组块(chunk)又称信息块,是指知觉体系被当作一个熟悉的单个单元的模式或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