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等七校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262.63 KB
- 文档页数:19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英语3月份联考测试卷出题:南昌十七中高一英语备课组本试卷分四个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个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makes the girl so happy?A. Cake.B. Book.C. Camera.2. Why is Tom in the police station now?A. Because he stole a bag.B. Because he didn’t buy ticket.C. Because he beat somebody.3. What makes the man so happy?A. A new bookshop.B. A book he likes.C. Seeing his dad.4. What makes the man so happy?A. Tom’s father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him.B. Tom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him.C. Tom will tell him the best news.5. What makes the man so happy?A. His father’s coming book soon.B. His exam result.C. His successful experiment.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05月份联考试卷命题人:洪都中学审题人:洪都中学考试时间: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相应空格内)1.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8个主族B.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C. 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D.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就是副族元素2.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钠的分子式为NaClB.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H·+·→H+[]C.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 l-OD. 重氢负离子(H-)的结构示意图为3. 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B. 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C. 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图II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4. 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WB. X、Z、W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顺序为:X<Z<WC. Y的阳离子半径比W的阴离子半径小D. 含Y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5.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如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就是其中一种。
它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 Zn +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B. 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C. 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D.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6. 下列事实可以说明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元素乙的金属性强的是① 甲能与乙的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② 常温下,甲单质能与浓硝酸剧烈反应而乙单质却不能③ 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的原子半径④ 甲、乙两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的原子半径...A. 全部都可以B. 全部都不可以C. ②③④D. 仅①可以7.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 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C. 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 是吸热反应D. 图④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2中的HCl8. 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 υ(A)=0.15mol•L—1•s—1 ②υ(B)=0.6mol•L—1•s—1③ υ(C)=0.4mol•L—1•s—1 ④ υ(D)=0.45mol•L—1•s—1。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王永生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
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
《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
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
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并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
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
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
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
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
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单选)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都是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 .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D .物体之间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2、(单选)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缓慢匀速向上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α,则葡萄枝对重为G 的蜗牛的作用力合力大小为 ( )A .G sin αB .G cos αC . GD .小于G3、(单选)已知一个力F =,可分解为两个分力F 1和F 2,已知F 1方向与F 夹角为30°(如图所示),F 2的大小为10N ,则F 1的大小可能是 ( )A ...15N D .20N4、(单选)如图所示,一串红灯笼(3只)在水平风力的吹动下发生倾斜,悬挂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设每个红灯笼的质量均为m ,绳子质量不计.则自上往下数第一个红灯笼对第二个红灯笼的拉力大小为 ( ) A.233mg B .2mg C.433mg D .4mg5、(单选)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cos53°=0.6,sin53°=0.8)( )A .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5mgB .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35mg C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D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53g6、(单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在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线上拉力的大小()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始终不变D.由大变小再变大7、(多选)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 Q,如图所示.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P受4个力B.Q受3个力C.若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D.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8、(多选)把重2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12 N,则弹簧的弹力为()A.可以是22N,方向沿斜面向上B.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上C.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下 D.不可能为零9、(多选)如图甲所示,竖直电梯中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压力传感器P上,电脑可描绘出物体对P 的压力F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图乙中K、L、M、N四条图线是电梯在四种运动状态下由电脑获得的F -t图线,由图线分析电梯的运动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由图线K可知,此时电梯一定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B.由图线L可知,此时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等于gC.由图线M可知,此时电梯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由图线N可知,此时电梯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先向上后向下10、(多选)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物理测试卷2016.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1.下列一组单位中,哪一组中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A.米、牛顿、秒 B.米、千克、秒C.千克、焦耳、秒 D.米、千克、帕斯卡2.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4.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
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C.F1和F2都减小D.F1和F2都增大6.如图所示,用手提一轻弹簧,弹簧下端挂一金属球.在将整个装置匀加速上提的过程中,手突然停止不动,则在此后一小段时间内( )A.小球立即停止运动B.小球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C.小球的速度与弹簧的形变量都要减小D.小球的加速度减小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C.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D.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速度也恒定8.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失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政治05月份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近年来,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影响着网络乃至现实社会秩序。
网络是自由的空间,也是法制的空间。
面对虚拟的网络,我们( )A. 应有序参与,对主流观点不质疑不批评B. 既有表达的自由也要承担表达的责任C. 可以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已的意愿D. 有发布自己掌握一切信息的自由【答案】B【解析】对主流观点不质疑不批评的态度不正确,A项不选;面对虚拟网络,我们既有表达的自由也要承担表达的责任,B项正确;“可以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观点错误,C项不选;网络是自由的空间,也是法制的空间,不是有“有发布自己掌握一切信息的自由”,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 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及社区议事会、公共政策听证会等治理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的伟大实践。
这种来自基层的“草根式”治理协商有利于( )①拓宽民主参与渠道,聚合更多正能量②扩大公民政治权利,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③让公民决策更加科学合理④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及社区议事会、公共政策听证会等治理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的伟大实践。
这种来自基层的“草根式”治理协商有利于拓宽民主参与渠道,聚合更多正能量,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故①④入选。
②选项“扩大公民政治权利”的表述错误。
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选D。
3. “广场舞”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已成为一大亮点,但也因其扰民引起极大争议。
甲同学家楼下广场“广场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了家人日常休息。
对此,甲同学应该( )A. 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号召网友抵制“广场舞”B. 向“天天630”节目投诉,行使公民的监督权C. 组织附近居民到政府抗议,要求取缔“广场舞”D. 向政府机关反映,要求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等六校2016—2107学年高一5月联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一个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S,下面关于力F做的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加速运动时,力F做的功最多B。
物体匀速运动时,力F做的功最多C。
物体匀减速运动时,力F做的功最少D。
力F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运动快慢无关【答案】D【解析】A、作用力F做功大小为,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B错误;C、由A可知,匀速运动时和减速运动时做的功一样多,故C错误;D、由A可知,做功的多少只与力、位移及其夹角相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力做功的计算,即抓住,其中为力与位移的夹角即可。
2。
从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平抛一重为5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落地前瞬间,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取g=10 m/s2)A。
100W B。
150W C。
200W D. 250W【答案】B【解析】物体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为:v y=gt=10×3m/s=30m/s,则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v y=5×30W=150W,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区别,掌握这两种功率的求法,注意在本题中不需要求解落地的速度,因为P=mgvθ= mgv y.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在使斜面体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力做功为mgLB。
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C. 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D. 合力对物体做功为零【答案】D【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mg、弹力N和摩擦力,作出力图如图所示:A、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在重力方向上没有位移,所以重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故A错误;B、由图看出,支持力N与位移s的夹角小于90°,则支持力对物体m做正功,故B错误;C、摩擦力与位移的夹角为钝角,所以摩擦力对物体m做功不为零,做负功,故C错误;D、物体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故D正确。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期末联考测试卷出卷人:南师附中说明:1.本卷共有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
2.本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生物催化剂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B.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并且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化学反应C.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2.下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3.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体长约15 mm的蝌蚪,随机分成三个组(每组5只),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条件等同。
A组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抑制剂,C组不加入药剂。
饲养10~12 d,定时用坐标纸观测、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
本实验中,同等的蝌蚪对象、同等的饲养条件等属于()A.实验变量B.反应变量C.无关变量D.额外变量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5.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
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 mol葡萄糖,藻类每星期合成0.12 mol葡萄糖。
则溶液中每星期氧气的净产量是()A.0.03 mol B.0.60 mol C.0.32 mol D.0.12 mol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为该植物在25℃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数学3月份联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式中不能化简为PQ 的是( )A .()AB PA BQ ++ B .()()AB PC BA QC ++- C .QC QP CQ -+D .PA AB BQ +-2.已知12,e e 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121223,6MN e e NP e e λ=-=+,若M 、N 、P 三点共线, 则λ=( )A .9-B .4-C .4D .9 3.若向量,,a b c 满足a b ∥,且a c ⊥,则(2)c a b ⋅+=( ) A .4 B .3 C .2 D .04.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2OB OC OB OC OA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5.已知(2,8)a b +=-,(8,16)a b -=-,则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为( )A .6365 B .6365- C .6365± D .5136.在ABC ∆中,2cos a b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7.在ABC ∆中,若sin :sin :sin 2:3:4A B C =,则最大角的余弦值为( )A .13B .13-C .14D .14-8.在ABC ∆中,8b =,c =ABCS =A 等于( )A .30B .60C .30150或D .60120或9.已知(3,4)a =-,(cos ,sin )b αα=,则2a b +的取值范围是( )A .[1,4]B .[2,6]C .[3,7]D .10.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若OC OB OA OH ++=,则H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11.在ABC ∆中,,2,45a x b B ===︒,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 C.2x << D.2x <<12.在锐角ABC ∆中,1,2a B A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13.已知向量,,a b c →→→满足:1,2a b →→==,c a b →→→=+,且c a →→⊥,则a →与b →的夹角大小是14.ABC ∆中,若60A =,a =sin sin a bA B+=+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P BD ⊥,垂足为P ,且3AP =,则AP AC ⋅=16.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1AC BC ==,点,M N分别是,AB BC 的中点,点P 是ABC ∆(包括边界)内任一点, 则AN MP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英语期末联考试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se birthday is it today?A. Maria’s.B. Matt’s.C. Joan’s.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red light.B. A running race.C. A traffic accident.3. Where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now?A. At an airport.B. In a heavy fog.C. At a railway station.4. What will the speakers probably do?A. Start to play.B. Stay at home.C. Set out right now.5.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A. Look after something for her.B. Tell her some travel information.C. Show her the way to the left-luggage offic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等七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漏选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共40分)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以恒力F沿水平方向推该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相等 B.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C.F对物体做的功相等 D.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2.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为h的高处,以的恒定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D.重力做功mgh3.现有甲、乙两块滑块,质量分别为3m和m,以相同的速率v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了碰撞.已知碰撞后,甲滑块静止不动,那么这次碰撞是()A.弹性碰撞B.非弹性碰撞C.完全非弹性碰撞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5kg•m/s,当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A.p A=3kg•m/s,p B=9kg•m/s B.p A=6kg•m/s,p B=6kg•m/sC.p A=﹣2kg•m/s,p B=14kg•m/s D.p A=﹣4kg•m/s,p B=17kg•m/s5.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竹的总动能6.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钢索拉着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速度达到v,则()A.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v2B.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gHC.钢索的拉力做的功等于Mv2+MgHD.合力对电梯M做的功等于Mv27.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情况下重力的冲量相同B.两种情况下重力所做的功相同C.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相同D.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合力做功相同8.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9.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如图所示,碰撞的时间极短,在碰撞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A.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B.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v=Mv1+mv2D.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满足Mv=(M+m)v′10.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A紧靠竖直墙壁,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物体B并留在其中.在下列依次进行的四个过程中,由子弹、弹簧和A、B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机械能守恒的是()A.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B.B物块载着子弹一起向左运动的过程C.弹簧推载着子弹的B物块向右运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D.从A离开墙壁开始,直到弹簧第一次伸长到最大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水平面上静止,现对它施加一水平打击力F=60N,该力作用于木块的时间是t=0.1s,已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共滑行s才能停下来.(g=10m/s2)1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另一质量为8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两物体正碰后粘在一起,则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m/s,方向.13.将20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提升4m,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则拉力F=N,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W,到达4m高处拉力的瞬时功率为W,全过程中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N•S.14.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来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 a>m b,r a=r b(3)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A.m a•ON=m a•OP+m b•OM B.m a•OP=m a•ON+m b•OMC.m a•OP=m a•OM+m b•ON D.m a•OM=m a•OP+m b•ON.三、计算题(共40分)15.一辆汽车以v1=6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1=3.6m,如果以v2=8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2应为多少?1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质量为m A与m B的物体A和B(设B足够长),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射向A,以的速度弹回,则A与B相对静止后的速度为.17.如图所示,abc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水平,bc为与ab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轨道,半径R=0.30m.质量m=0.20kg的小球A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M=0.60kg、速度V0=5.5m/s的小球B与小球A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落到轨道上距b点为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碰撞结束时,小球A和B的速度大小.18.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接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体都以v0=6m/s 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体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 与C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求:(1)弹性势能最大值为多少?(2)当A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多少?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等七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漏选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共40分)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以恒力F沿水平方向推该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相等 B.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C.F对物体做的功相等 D.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考点】52:动量定理.【分析】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增大,F做功增大,根据动能定理分析动能的变化.根据动量定理分析动量的变化量关系.【解答】解:A、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逐渐增大.故A错误.B、根据动能定理得知,物体动能的变化量逐渐增大.故B错误.C、由功的公式W=FL知道,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F做功增大.故C错误.D、根据动量定理得:Ft=△P,F、t相等,则△P相等,即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D2.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为h的高处,以的恒定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D.重力做功mgh【考点】6B:功能关系.【分析】根据重力做功的多少,求解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根据动能定理确定出动能的变化量,由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确定出机械能的变化量.【解答】解:A、根据动能定理得:△E k=mah=,即物体的动能增加,故A正确.BCD、物体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重力做正功mgh,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mgh=.故BD正确,C不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3.现有甲、乙两块滑块,质量分别为3m和m,以相同的速率v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了碰撞.已知碰撞后,甲滑块静止不动,那么这次碰撞是()A.弹性碰撞B.非弹性碰撞C.完全非弹性碰撞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两滑块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速度,根据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判断碰撞类型.【解答】解:以两滑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碰撞过程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甲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取m=1kg;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3mv﹣mv=2m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mv﹣mv=mv′,解得:v′=2v;碰撞前系统机械能:•3mv2+mv2=2mv2,碰撞后系统的机械能为:•m(2v)2=2mv2,碰撞前后机械能不变,碰撞是弹性碰撞;故选:A.4.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5kg•m/s,当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A.p A=3kg•m/s,p B=9kg•m/s B.p A=6kg•m/s,p B=6kg•m/sC.p A=﹣2kg•m/s,p B=14kg•m/s D.p A=﹣4kg•m/s,p B=17kg•m/s【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时,遵守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能不会增加.由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过程总动能不增加,通过列式分析,再进行选择.【解答】解:以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两个物体的质量均为m,碰撞前系统的总动量:P=7kg•m/s+5kg•m/s=12kg•m/s;系统的总动能:E k=+=.A、若碰后A、B两球动量为:p A=3kg•m/s,p B=9kg•m/s,系统的总动量P′=3+9=12k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E k′=+=+=>E k,故碰撞后动能增大,是不可能发生的,故A错误;B、若碰后A、B两球动量为:p A=6kg•m/s,p B=6kg•m/s,系统的总动量P′=6+6=12k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E k′=+=+=<E k,故碰撞后动能减小,并且不会发生二次碰撞,是可能发生的,故B正确;C、若碰后A、B两球动量为:p A=﹣2kg•m/s,p B=14kg•m/s,系统的总动量P′=﹣2+14=12k 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E k′=+=+=>E k,故碰撞后动能增大,是不可能发生的,故C错误.D、同理可得,D项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的,故D错误;故选:B5.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竹的总动能【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三块爆竹水平方向所受外力为零,故爆炸前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及v′,设向东为正方【解答】解:设爆炸前的速度为v,爆炸后的速度为v前后向,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3mv=mv前后+mv′﹣mv前后得:v′=3v,方向向东;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A正确;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一定向东,故B错误;C、爆炸后三块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h=gt2,下落时间相同,则竖直方向分速度相同,就前后两块则水平方向分速度方向不同,故合速度方向不同,则动量不同,故C错误;D、中间那块的动能m(3v)2>•3m•v2,故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钢索拉着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速度达到v,则()A.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v2B.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gHC.钢索的拉力做的功等于Mv2+MgHD.合力对电梯M做的功等于Mv2【考点】66:动能定理的应用;6B:功能关系.【分析】m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对m做功,由动能定理以及功的定义式即可求出;电梯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m对电梯的压力,由动能定理以及功的公式即可求出.【解答】解:A、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合力对电梯M做的功等于电梯的动能的变化即为mv2,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为W=mgH+mv2,所以AB错误.C、钢索的拉力做的功等于电梯与m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的增加,则:W′=(M+m)gH+(M+m)v2,所以C错误.D、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合力对电梯M做的功等于电梯的动能的变化即为Mv2,故D正确.故选:D.7.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情况下重力的冲量相同B.两种情况下重力所做的功相同C.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相同D.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合力做功相同【考点】52:动量定理;62:功的计算.【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时间,从而比较重力冲量,根据下降的高度比较重力做功的大小.根据动量定理比较合力的冲量.【解答】解:A、设高度为h,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下滑的加速度a=,根据得,运动时间t=,由于倾角不同,则运动时间不同,根据I=mgt知,重力的冲量不同,故A错误.B、两物体下降的高度相同,根据W=mgh知,重力做功相等,故B正确.C、根据动能定理知,mgh=,v=,可知两物体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根据动量定理知,合力冲量的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故C错误.D、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则合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可知合力做功相同,故D正确.故选:BD.8.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考点】52:动量定理.【分析】根据动量定理分析动量的改变量与冲量的关系.过程Ⅰ中钢珠只受到重力,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过程Ⅱ中,钢珠受到重力和阻力,动量的改变量不等于零,合力的冲量不等于零.对于整个过程研究,根据动能定理分析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功多少,钢珠的重力势能就减小多少.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判断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的关系.【解答】解:A、过程Ⅰ中钢珠只受到重力,根据动量定理分析得知,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故A正确.B、过程Ⅱ中钢珠受到重力和阻力,动量的改变量不等于零,根据动量定理可知,重力和阻力的总冲量不等于零,则阻力的冲量的大小不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由于动量改变量为负值,则阻力的冲量的大小大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故B错误.C、对于整个过程:钢珠动能的变化量,根据动能定理得知,整个过程重力做功等于钢珠克服阻力做功,而整个重力做功等于整个过程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所以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故C正确.D、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得知,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做功,不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故D错误.故选AC9.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如图所示,碰撞的时间极短,在碰撞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A.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B.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v=Mv1+mv2D.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满足Mv=(M+m)v′【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小车和木块碰撞的过程中,由于碰撞时间极短,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摆球在瞬间速度不变.【解答】解:AB、在碰撞过程中,由于惯性,摆球的速度不变.故AB错误.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若碰后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v1和v2,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有:Mv=mv1+mv2.故C正确.D、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故D正确.故选:CD10.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A紧靠竖直墙壁,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物体B并留在其中.在下列依次进行的四个过程中,由子弹、弹簧和A、B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机械能守恒的是()A.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B.B物块载着子弹一起向左运动的过程C.弹簧推载着子弹的B物块向右运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D.从A离开墙壁开始,直到弹簧第一次伸长到最大的过程【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6C: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及能量如何转化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解答】解:A、子弹射入木块过程,由于时间极短,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系统动量守恒.在此运动过程中,子弹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则系统的机械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B物块载着子弹一起向左运动的过程,系统受到墙壁的作用力,外力之和不为零,则系统动量不守恒.在此运动过程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C、弹簧推载着子弹的B物块向右运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弹簧要恢复原长,墙对弹簧有向右的弹力,系统的外力之和不为零,则系统动量不守恒.在此运动过程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在A离开墙,B继续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动量守恒.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也守恒.故D错误.故选:B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水平面上静止,现对它施加一水平打击力F=60N,该力作用于木块的时间是t=0.1s,已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共滑行 1.5s才能停下来.(g=10m/s2)【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对木块有F作用和没有F作用的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进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μmg=4N,那么,在F作用期间,木块的合外力F1=F﹣f=56N,加速度,所以,撤去F时,木块的速度v=a1t1=2.8m/s;撤去F后,木块的合外力为摩擦力,加速度,所以,木块减速运动的时间;所以,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滑行时间t=t1+t2=1.5s;故答案为:1.5.1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另一质量为8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两物体正碰后粘在一起,则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2m/s,方向向左.【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两物体碰撞过程,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解答】解: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m2)v,代入得:4×4﹣8×5=(4+8)v,解得:v=﹣2m/s,方向:水平向左.故答案为:2,向左.13.将20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提升4m,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则拉力F=240N,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480W,到达4m高处拉力的瞬时功率为960W,全过程中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480 N•S.【考点】52:动量定理;63: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拉力F的大小,结合功的公式求出拉力做功的大小,根据平均功率公式求出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到达4m处的速度,结合瞬时功率公式求出拉力的瞬时功率.根据运动的时间,求出全过程中拉力对物体的冲量.【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拉力F=mg+ma=200+20×2N=240N.根据h=得,物体运动的时间t=,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到达4m处的速度v=m/s=4m/s,则拉力的瞬时功率P=Fv=240×4W=960W.全过程中拉力的冲量I=Ft=240×2N•s=480N•s.故答案为:240,480,960,480.14.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来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BCD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 a>m b,r a=r b(3)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CA.m a•ON=m a•OP+m b•OM B.m a•OP=m a•ON+m b•OMC.m a•OP=m a•OM+m b•ON D.m a•OM=m a•OP+m b•ON.【考点】ME: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他(2)根据实验要求每次碰前小球a的速度相同可知没有必要要求斜槽轨道光滑,并且每次小球a的释放位置必须相同,这样可对AC做出判断;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斜槽的末端必须水平,可对B做出判断;根据弹性碰撞规律,若入射小球质量小于被碰小球质量时可能被碰回,及只有发生对心碰撞时才能做直线运动,可对D做出判断;题(3)的关键是明确小球a碰前与碰后的位置,再根据平均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平抛运动规律y=可知,当下落高度相同时落地时间相同,再根据x=可知=,所以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来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A、本实验必须要求入射小球在每次碰撞前的速度相同,与斜槽是否光滑无关,所以A错误;B、只有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才能保证碰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所以B正确;C、根据动等定理mgH﹣=可知,只有满足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时,入射速度才能相同,所以C正确;D、根据弹性碰撞规律,若入射小球质量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时,入射小球要被碰回,所以必须满足,只有满足两小球的半径相同时,碰后两小球的速度才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D 正确;故选BCD(3)根据题意,P点应是小球a没有与b碰撞时的落地位置,M点应是碰后小球a的落地位置,P点应是碰后小球b的落地位置,根据平均动量守恒定律应有=再由OP=,OM=,ON=可得=+•ON所以C正确,即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C.故答案为:(1)水平位移;(2)BCD;(3)C三、计算题(共40分)15.一辆汽车以v1=6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1=3.6m,如果以v2=8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2应为多少?【考点】1F: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同样情况下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则解得:x2=6.4m答: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应为6.4m1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质量为m A与m B的物体A和B(设B足够长),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射向A,以的速度弹回,则A与B相对静止后的速度为.【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小球与A碰撞过程,对小球和A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对A与B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求解两者相对静止后的速度.【解答】解:小球与A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对小球和A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 A v A①设A和B相对静止后的速度为v,对A与B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