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基础交底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8
一、交底对象1. 施工单位:XXX公司2. 施工班组:XXX班组3. 施工人员:全体参与构架安装的施工人员二、交底时间1. 交底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2. 交底地点:施工现场三、交底内容一、安全注意事项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扣好帽带,穿防滑鞋,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等。
2. 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系挂在移动或悬挂物上。
3.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4.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防止滑倒、绊倒事故发生。
二、构架安装安全操作规程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可靠。
2. 施工人员应熟悉构架安装图纸,了解构架的结构、尺寸、材料等要求。
3. 构架安装前,应对构架基础进行检查,确保基础坚实、平整。
4. 构架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5. 构架安装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得使用其他工具代替。
6. 构架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a. 搬运、吊装构架时,应确保其平稳,防止倾倒;b. 构架连接处应牢固,不得松动;c. 构架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安装质量。
三、紧急情况处理1. 如遇恶劣天气,如强风、暴雨等,应立即停止施工,确保人员安全。
2. 如发生人员受伤事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3. 如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
四、其他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2.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酒后作业。
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五、交底人签名1. 交底人:____(姓名)2. 职务:____(职务)3. 交底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六、接受交底人签名1. 接受交底人:____(姓名)2. 班组:____(班组)3. 接受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七、备注1. 本交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施工过程中,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SJSB8 交底记
交底记录
制作(如图),马蹬设置按5个/㎡。
3、模板工程
1)采用木制模板,将在上台阶模板的两侧钉上轿杠,轿杠端头下方加钉托木,以便于搁置在下台阶模板上。
近旁有基坑壁时,可贴基坑壁设垫木,用斜撑和平撑支撑侧板木档。
2)杯口芯模板采用整体式:
(1)整体式杯口芯模板用胶合板根据杯口尺寸钉成一个整体,为了便于安装脱模,可在杯口芯模板两侧钉上轿杠,以搁置在上台阶模板上芯模的上口设吊环,或在底部的对角十字档穿设8号铅丝,以便于杯口芯模板脱模。
(2)杯口芯模板的上口宽度要比柱脚宽度大120~150mm,下口宽度要比柱脚宽度大40~60 mm ,杯口芯模板的高度将比构架插入基础杯口中的深度深20~30 mm,以便安装构架时校正钢架列轴线及调整柱底标高。
(3)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不缺棱掉角时,方可拆模。
4、砼工程
1)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搅拌的施工配合比及水灰比,随时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2. 本表由交底人填写;
3. 本表涉及被交底单位各留存一份。
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施工现场参与人员: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人员一、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xxxxx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1.2 建设单位:xxxx公司1.3 施工单位:xxxx公司1.4 工程位置:xxxx区域二、施工要求2.1构件铺设: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2.2固定勾结:钢筋的连接采用卡套焊接和弧形箍筋2.3混凝土配比:按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掺入适量的外加剂3、工序安排3.1准备工作3.1.1确认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3.1.2准备施工机械设备和作业区域3.1.3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场地整洁3.1.4各方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和任务3.2钢筋加工3.2.1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割断和弯曲3.2.2检查钢筋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3.2.3确定钢筋的放置位置,进行预埋和固定3.3混凝土搅拌3.3.1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好混凝土原材料3.3.2进行水泥、砂、骨料的配比和计量3.3.3启动混凝土搅拌机,将各种原材料搅拌均匀3.3.4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浆液度是否符合要求3.4模板安装与调整3.4.1根据设计图纸,安装模板和支撑体系3.4.2对模板进行调整,使其与设计要求一致3.4.3检查模板的水平度和稳定性3.5混凝土浇筑3.5.1在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3.5.2将混凝土均匀地浇入模板内3.5.3应采取合适的浇筑方式,避免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3.5.4控制浇筑速度和量3.6养护与喷水3.6.1在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3.6.2使用喷水器对混凝土进行长时间湿润3.6.3控制养护时间和水量3.6.4定期检查养护效果和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四、安全注意事项4.1施工现场要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4.2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4.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站在混凝土上面4.4弓起个人防护网,防止工人从高处坠落4.5机械设备和工具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确保安全操作五、问题记录5.1钢筋的加工量与实际施工需要量有较大偏差,需调整5.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了凝结时间过长的情况,需加强养护5.3模板安装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需加固处理六、总结与签字通过本次技术交底,全体施工人员对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明确了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交底记录工程名称:编号:SJSX5-SGXX -XXX质量验评方便构架卸车组立,减少吊车移动次数及占地区域。
进场的构架构件必须严格执行五方开箱检验工作程序,构件到场后必须清点数量,检查质量、数量和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构架组件是否有损坏,掉漆等现象。
所有构件必须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及构件合格证等。
构架堆放场地应提前打扫清理,确保不会影响其他场地施工。
严禁不合格品进场。
2.构架构件要求构架到场后,项目部及时向监理申请开箱验收,根据施工图纸及技术协议组织质检人员与业主人员、监理人员、物资公司及厂家人员一起认真进行进货检验,检验的主要内容有:(1)构架及其组成杆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对构架编号及分段连接钢板是否齐全。
(2)各种构件外观质量检查:有无弯曲挠曲变形、焊缝开裂、防腐涂层伤损或漏涂等质量缺陷。
(3)镀锌层检查:所有锌件表面应是清洁的,无损伤的。
其主要表面应是平滑、无结瘤、锌灰和露铁现象。
图纸设计锌附着量和锌层厚度:锌件厚度小于5mm时,锌附着量应不低于460g/m²,即锌层厚度不应低于65μm;锌件厚度大于5mm时,锌附着量应不低于610g/m²,即锌层厚度不应低于86μm。
(4)螺栓检查:螺栓到货后对各规格型号螺栓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仓库螺栓单独存放区,避免螺栓丢失及查找,对强度不同螺栓进行使用位置注明,避免螺栓使用部位错误。
(5)单节钢管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做L/1500(L为单件长度),且不应大于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应为±3mm以内。
(6)检查排水孔及灌浆口:按照图纸设计检查∅17.5溢水孔(机械钻孔),构架柱平面外侧开∅80;从此孔压力灌浆至溢水孔底部,此孔最后要求用于钢管等强的钢板∅150围焊封闭;hf=9 (7)构架厂家需提供如下资料:①产品出厂合格证;②钢材、连接材料和镀锌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③紧固件的复试报告、焊缝无损检验报告及镀锌层检测资料;④构件加工编号和设计编号对照表;⑤设计变更文件;⑥制作中对技术问题处理的协议文件;⑦主要构件验收记录;⑧预拼装记录;⑨构件到货清单。
框架结构技术交底记录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框架结构的合理搭建对整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本次交底旨在对框架结构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框架的定义、搭建原则、关键技术等内容。
通过交底,希望能够加强团队成员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和质量。
二、框架的定义框架是一种基础性的软件结构,提供了程序开发中常用的功能和设计模式。
它能够规范和加速开发过程,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框架由一系列的类、函数和工具组成,提供了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和流程。
三、框架搭建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整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2.建立清晰的接口:不同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接口的设计应该简洁、明确。
3.分层结构:将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划分到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工作,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4.可插拔式设计:框架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功能添加和修改,而不需要修改已有的代码。
5.代码重用性: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组件和工具,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减少重复编写的工作量。
四、关键技术介绍1.模块化框架:使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项目分解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模块化框架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并且能够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
2.面向对象编程: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等特性,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解耦和代码重用。
3.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用于实现模块之间的消息传递和通知。
当一个模块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其他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
4.依赖注入:依赖注入用于解决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将依赖的对象通过构造函数或者属性注入的方式提供给模块,避免模块之间直接依赖。
五、实践操作1.框架搭建:根据项目需求,搭建相应的框架结构,包括模块的划分和层次的设计。
每个模块都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和功能,并提供清晰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