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 1 页 (共 2 页)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 A .开明的奴隶主 B .新兴的地主阶级 C .新兴的奴隶主 D .广大的农民2.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3.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创办私学B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C .因材施教D .提出“仁”的学说4.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 A .孔子 B .董仲舒 C .老子 D .韩非子5.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
”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A .秦 D .周B .夏C .商6.秦朝确立的我国历代王朝所沿用的行政体制称为(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7.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 )A B C D A .圆形方孔钱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刀形币 8.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
请问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是:( )A .金文B .甲骨文C .楷书D .小篆 9.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指导思想接近于: ( )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 10.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最早在全国推行开始于(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11.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统一货币、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 .统一文字 12.被称作“千古一帝”,你认为该杰出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 A .秦始皇赢政 B .汉高祖刘邦、C .汉武帝刘彻D .西楚霸王项羽13.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A .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 .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 .老三在家练小篆 D .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1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 .推行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征战匈奴D .开拓西域15.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1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025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1)列举唐朝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人物。
(2分)(2)在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3)从中我们得到得什么启示?(1分)2、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A. 尚书省裁决B. 门下省审议C. 尚书省执行D. 门下省执行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了A. 辽统治更加腐朽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相对和平局面C. 澶渊之盟后北宋力量的削弱D. 北方畜牧业得到发展4、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度5、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人民检察官“反腐倡廉”的精彩故事。
而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军机处6、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B.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 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A. 修建长城B. 修建灵渠C. 制造出铁农具D. 修建都江堰8、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舜,舜推举禹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这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世袭制。
()A. TB. F9、小明去中医院看病,医生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为他诊断疾病,历史上最早使用此方法的医生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华佗D. 扁鹊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唐代被称为“画圣”的画家是 ______ ;元代书法家 ______ 独创了“赵体”书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做答。
并将答案用2B铅笔填图在机读卡上。
每小题1分,共30分)1、按生活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河姆渡人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半坡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2、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4、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是()A、舜B、尧C、禹D、启5、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一项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并封候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周大子作战C、诸候要向周天子纳贡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税6、哪一位周王在位时,西周结束了它的统治( )A、周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厉王7、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B、晋C、楚庄王D、秦穆8、“退避三舍”出自于下列哪一次战争()A、鸣条之战B、牧野之战C、城濮之战D、“围魏救赵”9、元前475年——元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时期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0、秦国打败赵军主力的战役是()A、马陵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城濮之战1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多少年?换成元纪年法是多少世纪?()A、元前230年,元前2世纪B、元前221年,元前2世纪C、元前230年,元前3世纪D、元前221年,元前3世纪12、从秦朝开始,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A、王B、大王C、国君D、皇帝13、下列关于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的表述中,有明显错误的选项是()A、夏商周秦汉B、三国两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D、隋唐宋明元清14、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马坝人2、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3、“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 ( )A.黄帝B.炎帝C.尧D.舜4、五一长假,小华同学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彩陶半地穴式的房子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5、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D.人工取火的实现6、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请判断他姓:()A.夏B.秦C.宋D.唐7、“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制国家里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君是()A.禹B.启C.汤D.盘庚8、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①贪图享乐②统治残暴③百姓怨声载道④治国有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遂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10、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在什么时期已齐备?()A.夏朝B.商朝C.周朝D.商周11、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A.四羊方尊 B.司母戊方鼎 C.青铜立人像 D.豕尊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3、春秋战国时期对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的是()A.兼并战争B.各国的变法活动C.铁器的使用D.商业兴盛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赋税,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5、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3-20课)
一、单项选择(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将其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中。
共40分)
1、“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中提到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朝人民心中是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当时被称为:A.西域 B.甘肃 C.新疆 D.河西
2、佛教源于古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使我国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别开生面。
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西汉 B.北魏 C.两汉之际 D.秦汉之际
3、识读历史地图既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
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右.图.有助于我们学习
的历史知识。
A.丝绸之路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4.经六朝时期的开发,在巴蜀、江汉、江浙等地区形成了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南方经济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这三个地区气候最适宜农业发展 B.这三个地区政府最重视发展经济C北方人口迁徙主要集中的这三个地区 D.迁徙到这里的人们生产技术最先进
5、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班超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6、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后方起兵 B.骄傲轻敌 C.粮草不够 D.不习水性
7、诸葛亮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智者,下列成语与他无关
..的是:
A.草船借箭B.老骥伏枥C.七擒七纵D.三顾茅庐
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史实是,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 A.夷洲 B.广州 C.海南 D.西域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下政权没有
..统一过北方的是:
A.曹魏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11、下列关于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表述错误
..的是:
A.岭南农业得到初步开发B.丝织业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
C出现了广州、鄮县等海外贸易港口城市
D.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
1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曹丕
1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爆发于200年 B.作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C.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D.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14、北魏冯太后仿效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下列制度不属于
...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三长制 B.俸禄制 C.禅让制 D.均田制
15、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其中
不包括
...:A.胡人汉服B.丝绸传入西域C.汉人胡食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16、汉字是我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它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
是连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隶书、小篆、金文、楷书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金文 D.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小篆17、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分类,右图青铜器属于:
A.酒器 B.乐器 C.武器 D.食器
18、我们每天的学习都离不开汉字。
下列关于汉字
的叙述错误
..的是:A.结绳是文字产生之前的一种记事方法
B.我国的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
C.在电脑时代汉字存在着输入很不方便的缺点
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构字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齐备
19、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具是:
A.乳钉纹平底爵 B.人面纹方鼎 C.兽纹扁足鼎 D.大盂鼎
20、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重要的部门是:
A.纺织业 B.青铜冶炼 C.制瓷业 D.造纸业
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列举题。
(10分)
列举两汉时期经营西域的重大事件。
22、2009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初步方案》,初步拟定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以此作为国家旅游总体形象的有力支撑。
按照典型性强、知名度大、交通通达、跨越多省等条件,首批推出的国家旅游线路包括“丝绸之路”、“香格里拉”、“长江三峡”等。
请你来参与设计关于“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工作:(24分)
(1)“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丝绸之路”主要存在于历史上哪一阶段?如果请你选择一位历史人物作为“丝绸之路”的旅游形象大使,你会选择谁?(6分)
(2)请说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供设计旅游线路时参考(用箭头)。
(12分)
(3)组织“丝绸之路”旅游线路,需要相关各省加强合作,请列出所涉及的省份(两个即可)。
(4分)
(4)你认为推广“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3、识图,回答问题。
(12分)
(1)上图中三国的建立者
...分别是A ,B ,C 。
(2)东汉的统治结束于那一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3)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于哪一年?
(4)请在图上用字母D标出台湾的位置。
24、下面是发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片段。
请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发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一所表现的历史事件还促使鲜卑族发生了其他哪些变化?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