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称对数学的恐惧会引发生理疼痛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3
数学焦虑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数学元认知的中介作用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范围与限制 (4)二、文献综述 (5)2.1 数学焦虑的相关研究 (7)2.2 逻辑推理能力的定义与评价 (8)2.3 数学元认知的概念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9)2.4 数学焦虑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10)2.5 数学元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 (11)三、研究方法 (12)3.1 研究设计 (14)3.2 研究对象与样本 (15)3.3 研究工具与方法 (16)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16)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17)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9)4.2 影响因素分析 (20)4.3 中介效应检验 (22)五、讨论 (23)5.1 数学焦虑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 (24)5.2 数学元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25)5.3 对教育实践的建议 (26)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 (29)6.2 研究贡献 (30)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1)一、内容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焦虑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数学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其逻辑推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焦虑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并揭示数学元认知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数学焦虑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产生的紧张、担忧和恐惧情绪,这种情绪会干扰学生的大脑正常思维过程,导致其数学解题能力下降。
而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推理、证明等方式得出结论。
数学焦虑对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数学焦虑会导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无法解决问题,从而放弃尝试。
数学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其难以专注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数学焦虑还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解题过程中缺乏动力和支持。
数学焦虑文献综述数学焦虑概述1数学焦虑的界定1.1国外对数学焦虑的界定Gough于1954年最早意识到有大量畏惧数学的人存在,将面对数学时的消极态度称为数学恐惧.Dresser & Aiken (1957)发现一些学生在进行数字运算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并注意到数学焦虑会影响数学学习成绩,进而提出“数字焦虑”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和解释学生对数学产生焦虑的情况[1]Richardson和Suinn(1972)拓展了数学焦虑的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将数学焦虑界定为:“在各种各样的一般生活和学业情景中,阻碍数字操作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紧张和焦虑感”[2]Fennema & Sherman(1976)从生理的角度研究了数学焦虑所引发的生理反应。
将数学焦虑界定为:“在完成数学任务时对身体症状的感觉”[3];Hodge与Tobias(1978)认为:数学焦虑是一种疾病,是由数学而产生的认知性恐惧情绪.Richardson & Woolfolk(1980)研究了个体在数学情镜中产生的消极情绪,认为“数学焦虑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消极反应和评价过程.”Morris(1981)认为“数学焦虑是一种对数学的害怕情绪,它会阻碍学生的数学思路,抑制他们的数学操作,从而阻碍他们的数学学习”;Suinn和Edward(1982)指出:“数学焦虑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它会导致学生逃避数学,造成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低落.”Buckley和Ribordy(1982)将数学焦虑界定为:“在口常生活中或是学习情景下进行数字操作、解决数学问题时,对数学产生无理性的恐惧.”[4]Cemen(1987)把数学焦虑界定为:对那些威胁自尊的数学情境做出反应的焦虑状态.[5]Kennedy & Tipps (1990)提出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认为:“凡是与数学有关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或者是数学恐惧都可以称作数学焦虑.”[6]Smith (1997)从几个方面定义了数学焦虑,包括:(a)当被要求执行算术的任务时感到不安;(b)回避上数学课直到最后可能的瞬间,(c)身体患病感,衰弱、恐惧、惊慌;(d)没有能力进行测验;(e)依靠辅导课程才能取得微弱的成功.[14]Krantz(1999)认为:“数学焦虑是在处理一定量的或更一般的数学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能表现。
研究发现确实存在数学焦虑症属于生理疾病有些孩子面对数学问题时会高度紧,那是因为他们的脑功能和(面对数学问题)相对平静的同辈并不一样。
据心理健康中心(PsychCentral)网站报道,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有些学生遭遇数学问题便表现出焦虑情绪,这是一种生理上的结果,和其它类型的焦虑症症状类似。
研究将50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是数学焦虑较低组和较高组。
然后,研究者在这两组孩子做数学题期间,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扫描。
他们发现对数学焦虑程度较高的孩子做起题来更慢,也更难以解开题目。
据《健康印象》(HealthImaging)报道,有数学焦虑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工作记忆以及数字推理有关的区域比较不活跃。
“那些说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诸如恐惧之类的否定情绪相关的区域更为活跃,在小脑扁桃体中尤其如此,”文章合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维诺德梅侬(VinodMenon)这样对美国广播公司(ABC)说道,“我们也发现,在(这些孩子的)通常与解决数学问题相关的脑域,脑内活动减弱了。
”数学焦虑对孩子乃至成人的作用仍然不明。
但它可能对学校的分类教育以及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它对长期性的专业成功也是有影响的。
“数学焦虑对孩子们的影响还不受人重视,但它确实存在,而且是一种相当特定的刺激。
”梅侬继续对美国广播公司说道,“这些孩子(有数学焦虑的孩子)面对一般性焦虑时,忧虑的程度反而不高。
”据《今日医药新闻》报道,梅侬还说,“你们还别不信。
我们的研究发现已经证实,数学焦虑确实是特殊情境刺激焦虑症(stimulus-andsituation-specificanxiety)中的一种。
”(。
为什么一些人会对数学产生恐惧?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一些人对数学却心生畏惧,不愿意接触甚至排斥学习该学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数学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如数列、函数、集合等等,这些概念难以被形象化描述,需要通过符号和公式进行表达。
这使得一些人难以理解数学的核心思想,并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恐惧。
1.1 符号化表述使数学概念更难理解数学中使用的符号和公式通常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才可以掌握。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很多人会对sin、cos、tan等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感到困惑,而这些符号恰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符号之一。
1.2 抽象概念难以形象化描述数学中很多概念属于抽象概念,其难以被形象化描述,例如无穷小、极限等概念。
这使得很多人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的主要内容,无法充分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直觉思维容易引起误解数学常常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形式化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与很多人的直觉思维不同。
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可能会被问题表面的形式所迷惑,从而产生误解。
2.1 直觉思维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很多人对于数学的理解仍停留在计算方法上,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这使得很多人只接触了数学的表面,无法理解数学的核心思想,从而产生了对数学的恐惧。
2.2 数学涉及到的变量和概念繁多在数学学习中,很多概念和变量都需要理解和掌握,如数列、集合、函数等等,这种大量的概念和变量也使得很多人觉得数学难以掌握。
三、数学学习需要大量重复和练习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和重复,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
同时,需要高度专注的数学学习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3.1 数学学习需要反复练习数学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和技能比较多,学习数学需要不断进行反复练习。
这样大量的重复学习可能是很多人觉得数学学习并不有趣,不愿意进行长时间的学习。
3.2 数学学习需要高度专注学习数学通常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波动,而且错误的答案常常需要重新思考及更好的解题方法。
为什么有些人对数学很感兴趣,而有些人
却对它感到恐惧?
首先,人们对数学的感受和兴趣可能受到个人的天赋和教育背景的影响。
有些人天生对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对数学感兴趣。
而有些人可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指导,导致对数学产生恐惧情绪。
其次,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影响也会对个人的数学兴趣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富有激情的老师,可能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和严厉苛刻的老师,可能会对数学感到恐惧和厌恶。
另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人对数学的感受产生影响。
在一些社会文化中,数学被视为高贵的学科,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可能会受到社会的赞赏和鼓励。
而在一些社会文化中,数学可能被视为难以理解和无趣的学科,对数学感到恐惧的人可能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综上所述,个人的天赋和教育背景、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会对个人对数学的感受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有些
人对数学感兴趣,而有些人却对它感到恐惧。
要改变对数学的感受,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指导、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方
式来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困难,并对数学出现恐惧、排斥的学生。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数学思维难以转换小学数学学困生往往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缺乏转换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解题时不能灵活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往往陷入死记硬背的习惯中。
另外,他们也不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造成知识孤立和实际运用不能形成良好的联系。
二、数学焦虑情绪较强小学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较为普遍。
这些焦虑情绪会显著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习障碍,这也是小学数学学困生非常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数学自信心不足小学数学学困生常常因为失败的经验而导致数学自信心的耗损。
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在数学上甚至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自责的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一、建立帮助小组小学数学学困生往往独立学习能力不强,需要关注同伴互助教学的作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建立帮助小组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互相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二、强化认知训练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认知严重不足,需要通过认知训练来强化认知能力。
这包括问题解决思路的指导、表达与思维技巧训练、知识结构与信息加工能力的训练等,全面提升数学学困生的认知能力。
三、鼓励适当竞争适当的竞争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对数学竞赛活动的组织,鼓励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四、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小学数学学困生需要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来进行学习。
教师和家长应该不断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可以让小学数学学困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成功克服学习困难,逐步提高自信心和成绩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怎样才能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哎,说真的,数学这东西,对很多人来说就像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我也是!小时候,我可是对数学毫无兴趣,甚至有点害怕,一看到数字就头疼。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我简直是两眼一抹黑,啥也看不懂!当时我的内心就崩溃了,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就像被雷劈了一样,整个人都要爆炸了!不过,后来我发现,这种对数学的恐惧,其实源自于我们对它的误解。
很多人都觉得数学特别难,特别枯燥,但其实,数学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它就像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打开它,你就能发现数学其实充满了乐趣!我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几何图形的计算,各种公式定理,简直是绕来绕去,晕头转向。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讲圆的周长公式,我死活都记不住。
最后,我干脆把圆形的周长公式画成了一个小人,戴着圆形的眼镜,手上拿着卷尺,每个圆形都代表着“2πr”。
这样一来,公式就被我形象化了,也更容易记住了!后来,我开始尝试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比如,我会认真观察我家的房子,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我会用数学公式来计算电费和水费;我会用比例尺来测量地图上的距离……渐渐地,我发现数学不再是枯燥冰冷的数字,它变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你可以尝试用各种方法,比如玩数学游戏、看数学动画片、甚至用数学来解释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你也可以找一些数学老师或者朋友,跟他们交流,互相学习。
相信我,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克服对数学的恐惧,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总而言之,对数学的恐惧其实都是心理上的障碍,就像一座小山,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爬上山顶,你会发现风景是那么的美好。
所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吧!我相信你会发现,数学其实并不难,它甚至很有趣!。
为什么大部分人学不好数学2014-03-26格智兴教育期刊大部分人的学习生涯中都有那么一段和数学“抗争”的日子,数学不好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心头之痛。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惧怕数学?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问:为什么很多人都恐惧数学?近期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没品吐槽数学应用题。
”发起者振臂一呼:“都被数学摧残蹂躏过吧?一起来吐槽吧。
”这一呼可谓百应,网友们纷纷列举出了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来看看这道:一个游泳池,只开排水管50分钟把水放干,只开放水管40分钟把池灌满,现在放水管和排水管同时打开,请问多长时间可以把池子灌满水?相信在学生时期,不少人都会有过无数次类似“脑子进水了吗”的怨念。
那些人究竟是怎样的思路、出于什么目的、在何种心境下想出诸如植树问题、追击问题、说谎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一道道故事性和画面感俱佳的神奇问题?不少数学不好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数学上,依然在原地踏步,数学这门学科好像在故意跟自己作对一样,越想学好越是学不好,越想拿下越是拿不下。
甚至有人说,数学就是文科生的“死敌”,更是女文科生的“死敌”。
一项调查显示,80%左右的人都做过与考试有关的噩梦,而考试的噩梦中又有70%左右是关于考数学的。
在微博和论坛里,很多人把自己称为“数学恐惧症”患者。
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伊恩·莱昂斯博士的说法,全世界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数学恐惧症患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数学如此恐惧呢?有数学老师认为,让学生产生恐惧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应试教育和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考不完的数学考试,做不出的难题、怪题,以及由此备受摧残的自信心才是噩梦挥之不去的根源。
业内人士也说,“在升学压力下,数学教学中出现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技巧,把数学学习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放在了次要位置。
短期内的确可以提高成绩,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自信心为代价的。
近30年来,数学焦虑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richardson和suinn(1972)对数学焦虑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随后,心理学研究者对数学焦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数学焦虑会使个体对数学刺激产生负面的生理反应、对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怀有错误的信念和消极的态度,最终的结果是数学焦虑者会回避需要应用数学技能的环境和职业,因而高数学焦虑者数学学业成绩一般都较低。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学焦虑和数学认知是被作为两个分离的课题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主要从个体社会性的角度研究数学焦虑,很少涉及认知因素。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在理论上,实践上探讨数学焦虑对数学认知过程的影响[1]。
1数学焦虑的定义和测量1.1数学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
数学焦虑是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
1.2数学焦虑的测量richardanmartray(1972)[2]为了解个体面对数学问题时产生的特殊身心反应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自我报告、客观实验以及对一系列相关测量方法的分析整理,设计出了一个后来被广泛应用的数学焦虑的测量方法——数学焦虑等级量表(mathematicsanxietyratingscale,richardonmartray,1989)mars包含98个题目,这些题目描述各种不同的数学情景,如准备数学考试、有人看着你做两位数除五位数运算、在餐馆结帐时确认消费数额等,要求被试用5点量表确认他们在这些情景下的焦虑程度(从“根本不”到“非常”)。
数学焦虑程度以mars的得分来代表,得分愈高,表示其数学焦虑程度愈高。
mars 的分数范围从98到490,平均分数是215,标准差为65。
mar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7个星期之后的再测信度为r=.85。
如何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数学恐惧症”却成了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剖析数学恐惧心理的根源1. 负面经验的积累:早期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诸如理解概念的困难、解题过程的卡壳,都可能会在脑海中留下负面的印记,自然形成对数学的畏惧。
2. 错误的认知偏差:认为数学枯燥乏味、逻辑性强、与生活严重脱节,这种刻板印象会削弱学习动机,加剧畏惧情绪。
3. 社群压力和自我否定:周围同学的优秀表现、老师的严格要求,以及自身能力的怀疑,都会可能导致自我否定,引发焦虑和恐惧。
二、克服数学畏惧心理的策略1. 变革认知,勇敢面对困难:打破迷思:数学并非冰冷的公式和数字,它蕴含着哲理的逻辑和智慧,是理解世界的工具。
展现数学的实用性: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如购物、烹饪、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积极鼓励,肯定进步:关注学生的微小进步,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可以提高学习自信。
2. 寻找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注重基础,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知识,再理解概念,避免急功近利。
理解概念,而非死记硬背:鼓励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原理,而不是机械记忆公式。
注重实践,巩固知识:通过练习、游戏、实验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3. 营造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营造轻松、积极、互助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鼓励小组合作,相互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学习信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等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三、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太多压力,鼓励孩子积极自学。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四、结语消除数学恐惧心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最新研究称对数学的恐惧会引发生理疼痛(图)
一项研究发现,数学会引起头痛,对数学的恐惧会激活掌管生理疼痛的大脑
区域
对一些人而言,数学本身并不头痛,但仅仅是因为想到数学就会感到恼火【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研究发现,数学会引起头痛,对数学的恐惧会激活掌管生理疼痛的大脑区域。
据报道,根据芝加哥大学伊恩-里昂和西恩-贝洛克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的论文,一个人对数学的恐惧越强烈,其连接本能危险探测的脑部区域的活动就会越强烈,脑部疼痛也就越强烈。
研究称,之前的研究显示了其他形式的生理压力,如社会排斥或创伤崩裂,这些也可能引起疼痛的感觉。
然而,他们的研究表明,生理疼痛的反应源于对忧虑的预感,而不是引起忧虑的事件本身。
也就是说,对一些人而言,数学本身并不头痛,但仅仅是因为想到数学就会感到恼火。
在一篇名为《当为数学苦恼时》的文章中指出:“对那些具有高度数学忧虑(HMAs)的人来说,数学很难,并使他们感到紧张,忧虑和恐惧。
”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数学计算中并不可见,这表明,数学本身并不恼火,只是提起数学会给人们带来痛苦的感觉。
据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介绍,“根据我们的研究数据,大脑的痛苦引发机制可以解释为:由于对恐惧事件的预期,主体会继而产生疼痛的感觉。
这些结果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神经中枢机制来解释为什么那些具有高度数学焦虑的人们总是回避与数学有关的情景。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人对数学课或甚至整个数学相关的事业规划心存偏见。
”
据悉,在有关数学焦虑症的主体特征方面,这项研究率先提供出了中枢神经方面的证据。
据报道,研究人员研究了14名具有HMAs和14名具有低度数学焦虑的人,这些人员要求完成文字任务和数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