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自我效能干预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促进、保护、支持自然分娩为中心的“爱母行动”。
促使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和缓解自然分娩时的疼痛,促进自然分娩,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提出,近年来我国护理领域已从描述性研究过度到增加自我效能的干预研究。
我科于2007年1月—2007年10月,对150例初产妇采用自我效能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10月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待产正常初产妇150例作为实验组,2006年1月—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初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无产科或内科合并症,均为单胎头位,经B超和产前检查,估计胎儿体重为2 500~4 000g,可拟阴道分娩。
两组年龄、孕周、胎次、胎儿体重估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孕妇在妊娠最后1个月内由专职助产士上门产前访视1次,参加准妈妈课堂1~2次。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增强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
选择擅长与产妇沟通,有亲和力,能理解自我效能理论的概念内涵,有生育经验的助产士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具体干预途径和方法如下。
1.2.1替代经验榜样效应在提高临产妇自然分娩信心中经常使用。
把临产妇安排在与她年龄、条件相似的已顺利自然分娩的产妇同一间,利用顺产妇的现身说法,分享他人成功的同时,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分娩信心。
1.2.2目标设置助产士首先和产妇一起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如宫口开10cm计划所需的时间。
让产妇明确目标的同时,着重于帮助产妇建立”我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信心。
1.2.3激励分娩的陌生,宫缩带来的疼痛对于初产妇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此时,激励的护理措施特别重要。
表达同感心,尤其在产妇感到疼痛难忍时,耐心听取产妇表达疼痛,设法让她知道我们理解她此时的心情和痛苦,并予与支持、鼓励。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护理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在产褥期的自我护理尤为重要。
因为初产妇在产后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同时还要照顾新生儿,确保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在产褥期的影响十分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的影响。
产褥期是初产妇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
初产妇在产后需要充分休息和恢复,同时要注意伤口和子宫的清洁护理。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帮助初产妇更好地了解产褥期护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护理方法,并且培养良好的自我护理习惯。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护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初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增强初产妇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产褥期是容易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时期,包括恶露排出、乳汁分泌、便秘等。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让初产妇更加关注自身身体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不适,避免疾病的发生。
正确认识并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至关重要。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提高初产妇应对产褥期的能力。
产褥期需要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包括产后恶露的处理、乳汁分泌的调节、子宫的恢复等。
这些都需要初产妇具备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通过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初产妇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技巧,更加从容地面对产褥期的各种挑战。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增强初产妇的信心和自尊心。
产褥期是初产妇生活中的一个特殊时期,需要面对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和挑战。
如果初产妇没有足够的自我护理能力,就很容易对产褥期失去信心,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而当初产妇学会了自我护理,掌握了应对产褥期的技巧,就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产褥期的挑战,增强自尊心,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初产妇产褥期是指产后42天到56天的时间段,也是产妇身体康复的关键阶段。
在这段时间内,产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自我护理,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助于产妇更好地照顾自己,提高身体的康复速度。
本文将从强化自我护理能力的角度,探讨其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提高产妇自我护理的执行力和效果。
有了较强的自我护理能力,产妇能够更好地执行医生或护士的建议,按时按量进行自我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促进身体康复的速度和效果。
产妇可以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进行产后恢复性运动等,促进子宫恢复、乳汁分泌和伤口愈合。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增强产妇的应对危机的能力。
在产褥期,产妇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和并发症,如产褥感染、子宫收缩不良等。
如果产妇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就医。
这可以帮助产妇更好地度过产褥期,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产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刚刚做母亲的初产妇来说可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自我护理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产妇需要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产妇可能存在自我护理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的问题,这也给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
医院和社区可以开展一些产褥期自我护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产妇对自我护理的重视和意识。
医院可以建立产褥期自我护理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产妇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
家庭成员也可以给予产妇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产妇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引言:分娩是妇女人生的一项重要经历,对初产妇来说尤其如此。
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使许多初产妇感到焦虑和恐惧,甚至会影响到其分娩自我效能。
为初产妇提供产前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分娩自我效能和改善分娩结局。
产前综合干预的定义:产前综合干预是指在分娩前期为准备分娩的妇女提供的一系列教育、训练和支持措施,旨在增强她们的分娩自我效能和提高分娩结果的质量。
该综合干预可以包括提供有关分娩过程、分娩技巧和应对疼痛的信息,以及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
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分娩自我效能是指妇女对自己能够有效应对分娩过程的信心感。
研究表明,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与分娩结局密切相关。
较高的分娩自我效能可以帮助初产妇更好地应对痛苦和压力,减少产程中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并提高分娩的顺利进行。
而较低的分娩自我效能则可能导致分娩过程中的不良结局,如产程延长、剖腹产率增加等。
产前综合干预对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产前综合干预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来增强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
通过分娩准备课程和模拟分娩训练,初产妇可以了解分娩过程的每个阶段、常见的分娩问题以及应对疼痛的方法,从而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产前综合干预还可以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帮助初产妇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应对痛苦和压力的能力。
产前综合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表明,接受产前综合干预的初产妇在分娩结局上往往表现出更好的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产程缩短、无需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增加、无需施行剖腹产的比例减少等。
较高的分娩自我效能和减少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可能是产前综合干预对分娩结局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机制。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产妇的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产褥期是指产后6周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产妇的身体会经历很多变化,需要进行特别的自我护理。
很多初产妇虽然知道需要进行自我护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往往无法做到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护理。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初产妇在产褥期面临的自我护理难题产妇在产褥期面临着很多自我护理难题,主要包括产后伤口护理、乳房护理、身体恢复等方面。
产妇在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伤口感染、乳房堵塞、身体恢复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很多产妇在产褥期也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时间紧张,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二、强化自我护理对初产妇的积极影响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意识。
通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产妇能够了解到产褥期需要进行的自我护理内容和方法,充分认识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护理意识。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提升产妇的自我护理信心。
通过学习和实践,产妇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产褥期自我护理,遇到问题也能够及时处理,不会产生过分焦虑和恐慌。
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可以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科学有效的自我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产褥期的各种问题,减轻产妇的身体疼痛,减少身心压力,有利于产妇身心的恢复和健康。
三、强化自我护理的途径和方法1.开展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保健员等途径,向产妇宣传和普及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意识。
2.开展产褥期自我护理技能的培训活动。
可以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产褥期自我护理技能的培训,教授产妇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和技巧。
3.建立产褥期自我护理指导服务机构。
可以在医院、社区等场所建立产褥期自我护理指导服务机构,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自我护理指导和帮助。
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疼痛及分娩的影响目的:分析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与产后的影响,为寻求更好的产科护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干预护理。
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和产后出血状况,并对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较低,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产妇自我效能,改善产妇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况,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提高新生儿阿氏评分。
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是临床产妇分娩可应用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
标签:自我效能干预;初产妇;分娩影响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是相当显著地。
女性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人物,承担着更多的压力。
当今,女性分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案例,本研究探究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疼痛及分娩的影响,减少女性分娩的痛苦。
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年龄27.42岁±1.86岁,孕周37周~42周。
纳入标准孕妇均为正常足月单胎妊娠;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因自然临产或胎膜早破临产入产房;均为初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均经本院医学委员会审批通过。
两组待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无任何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超估计胎儿双顶径,胎儿体重及骨盆测量值在正常范围内,估计可以经阴道分娩。
排除产科并发症,死胎,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有妊娠期并发症,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以及交际障碍的孕妇。
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周,BMI及产前胎儿B超估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抚触及增强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观察目的:观察抚触及增强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随机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护理和抚触护理。
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期间的产程、产后2h出血量,24h后V AS评分、顺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对照组的产程、出血量、V 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比实验组高,顺产率比实验组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为了减轻顺产产妇的心理焦虑情况,可以在生产前对其采取自我效能护理,生产过程中进行适当抚触,这两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标签:抚触;自我效能;自然分娩产妇在临产期间,多数会由于疼痛和身体状态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焦虑和抑郁也会导致宫缩协调性变差,延长生产期[1]。
实验证明,抚触和提高自我效能可以减轻产妇心理压力,提高分娩质量,这两种护理方式逐渐被产妇护理界所采纳。
为了探讨抚触和自我效能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效果,本文选择8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随机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总共160例产妇,年龄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2.8)岁。
所有产妇均无任何并发症和严重疾病,孕周在37~42周。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周、收入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产前和产后的饮食护理、清洁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抚触和自我效能护理。
自我效能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一种,目的在于提高产妇对生产的信心并减轻心理压力。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主动与产妇交流,为产妇讲述自然分娩的成功经验和优点。
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前综合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加。
产前综合干预以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为目标,通过对其进行相关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初产妇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探讨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和知识,往往对分娩存在恐惧和焦虑感。
产前综合干预能够提供相关的分娩知识和技巧,帮助初产妇了解分娩的过程和常见问题,增强其对分娩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产前综合干预能够减轻初产妇的焦虑感和压力,帮助她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产前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它是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
对于分娩来说,初产妇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了她们对分娩过程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产前综合干预,初产妇能够逐渐掌握各种分娩技巧和应对策略,提高对分娩的自信心,减少对分娩的恐惧感。
研究发现,参与产前综合干预的初产妇在分娩前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未参与干预的初产妇,这一结果表明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参与产前综合干预的初产妇分娩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分娩方式更加顺利。
这可能与初产妇在产前综合干预中学习到的产后呼吸、冥想等技巧有关,这些技巧可以缓解分娩疼痛,提高分娩效率。
产前综合干预还能够提高初产妇对产后康复的重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恢复和修复,防止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分娩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21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感。
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平均产后2h出血量,并对分娩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及分娩疼痛的差异。
结果经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后,观察组平均总产程时间(6.54±2.31)h较对照组(9.21±3.06)h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15.7℅)明显低于对照组(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产后2h出血量(166.32±44.28ml)少于对照组(275.52±49.6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分娩以Ⅱ级疼痛居多(47.22%),对照组分娩疼痛以Ⅲ级居多(43.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临产初产妇进行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增强了产妇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信心,缩短了总产程,由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提高了分娩耐痛阈值,降低了产后2h出血率。
标签:初产妇;自我效能感;护理干预;分娩结局;分娩疼痛
分娩自我效能感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对自己能够应对疼痛的信念或信心,反映的是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
对于初产妇而言,分娩自我效能感受先前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及生理和情绪反应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显著。
本文现就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2014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216例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4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21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
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4.2±3.6)岁。
平均孕周(40.2±1.3)w。
既往体健,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心理健康,均为足月正常分娩,出生婴儿身体均健康。
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1.2.2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下干预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感:①先前经验[1]:引导初产妇回忆从怀孕初始至今的经历及作出的牺牲和努力,为顺利分娩提供信心。
②替代经验:鼓励初产妇与成功分娩的女性交流生产经验,借鉴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及心理感受,打破心理恐惧。
③言语劝说:有资历的医生对初产妇的分娩能力进行肯定,护理人员对焦虑紧张初产妇进行安慰,并引导其与同病房产妇多交流沟通。
④生理和情绪反应:
向初产妇介绍分娩流程及产房环境,避免因环境陌生导致的恐惧及不适感。
⑤分娩教育:设立产前教育培训班[2],对初产妇进行分娩知识教育,包括分娩流程、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利弊等,让初产妇对分娩有正确的认知。
⑥呼吸分娩法训练[3]:包括产前运动、呼吸配合及正确控制神经肌肉,指导初产妇正确运用深呼吸法调整焦虑心态,释放紧张情绪,并掌握如何正确应对各种不适。
⑦医护人员在与初产妇交流时,语气温和,及时耐心解答初产妇的疑虑,取得初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消除其顾虑[4]。
⑧社会支持[5]:建议初产妇家属共同参与干预过程,使初产妇获得社会支持,减轻家庭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1.2.3评价方法①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平均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差异。
②分娩疼痛评分标准[6]:按照目前WHO规定的分娩疼痛等级标准,分娩疼痛主要划分为0~Ⅲ级四个等级。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设定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模式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比较[7] 经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后,观察组平均总产程时间(6.54±2.31)h较对照组(9.21±
3.06)h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15.7℅)明显低于对照组(3
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产后2h出血量(166.32±44.28ml)少于对照组(27
5.52±49.6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初产妇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初产妇分娩以Ⅱ级疼痛居多(47.22℅),对照组分娩疼痛以Ⅲ级居多(4
3.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有调查结果显示[8],居住于经济发达地区、收入水平高、教育程度高的初产妇,尤其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水平优越,忍受痛苦的能力差,大部分选择剖宫产。
有研究表明[9],产前教育有助于让孕产妇对分娩有充分的认知,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总产程及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2h出血率。
增强自我效能感能提高对分娩疼痛的耐受阈值[10],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接受产前教育后,通过对疼痛的认知控制训练使初产妇对分娩疼痛有正确的认知,并能有效的发挥控制疼痛的技能;另一方面提高自我效能可以使阿片肽的释放减少,降低了初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减弱痛觉传导。
本研究证实,对临产初产妇进行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增强了产妇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信心,缩短了总产程,由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提高了分娩
耐痛阈值,降低了产后2h出血率,帮助初产妇顺利的完成分娩,提高分娩满意度,对临床及护理工作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俊芝.分娩自我效能对初产妇分娩的临床效应[J].吉林医学,2013,34(6):1190-1191.
[2]刘美凤.抚触及增强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
[3]虞相.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B):145.
[4]闫蕊花,何荣.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助产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732-733.
[5]刘秀芳.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8-59.
[6]金庆英.分娩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分娩疼痛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晏春丽.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
[8]阳晓丽,罗阳.分娩期妇女自我效能应用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48-50.
[9]朱伟君,孙秋芳.产妇自我效能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3(36):5130-5131.
[10]郝辉,金庆英.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69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