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观察记录《洗手时玩水》
- 格式:docx
- 大小:13.21 KB
- 文档页数:2
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观察记录一、引言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在幼儿园中,教育幼儿正确洗手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期提高幼儿洗手意识和正确洗手行为。
二、观察记录1.观察时间:2021年10月1日上午9:00-11:002.观察对象:小班20名幼儿3.观察地点:幼儿园卫生间4.观察内容:(1)进入卫生间前是否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
(2)进入卫生间后是否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
(3)是否主动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4)是否注意用力搓揉双手、指缝和指甲沟。
(5)是否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双手和指缝。
(6)是否使用纸巾或者吹风机擦干双手。
三、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20名小班幼儿在进入卫生间前有15名幼儿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5名幼儿没有主动询问。
在进入卫生间后,有18名幼儿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2名幼儿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洗手过程中,所有幼儿都使用了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但只有10名幼儿注意用力搓揉双手、指缝和指甲沟。
仅有8名幼儿使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双手和指缝。
在擦干双手方面,有16名幼儿使用了纸巾或吹风机,4名幼儿没有擦干。
四、分析原因1.进入卫生间前没有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时间观念不够强烈。
2.进入卫生间后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规则意识不够明确。
3.注意用力搓揉双手、指缝和指甲沟以及使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双手和指缝的问题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正确洗手方法不够了解。
4.没有使用纸巾或吹风机擦干双手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幼儿对于卫生习惯不够重视。
五、改进措施1.加强时间观念教育,让幼儿养成主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去卫生间的好习惯。
2.在卫生间门口设置指示牌,提醒幼儿找到自己的位置排队等候。
3.加强正确洗手方法教育,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方法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4.在卫生间内张贴卫生习惯宣传海报,增强幼儿对于卫生习惯的认识和重视。
第1篇一、观察背景随着疫情的蔓延,洗手成为了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园小班开展了“洗手教育”主题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表现,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洗手观察记录。
二、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小班全体幼儿,共计40人。
三、观察目的1. 了解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洗手顺序、洗手时间、洗手效果等。
2. 分析幼儿在洗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观察内容1. 洗手顺序2. 洗手时间3. 洗手效果4. 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情绪表现5. 幼儿对洗手知识的掌握程度五、观察记录1. 洗手顺序观察记录显示,大部分幼儿能够按照正确的洗手顺序进行洗手。
首先,幼儿会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然后,取适量洗手液,涂抹在手上;接着,揉搓双手,确保每个部位都得到清洁;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关闭水龙头。
2. 洗手时间在洗手过程中,幼儿的洗手时间普遍较长。
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在洗手时过于认真,会反复揉搓双手,导致洗手时间延长。
但也有部分幼儿洗手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缺乏耐心。
3. 洗手效果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将双手清洗干净。
但在洗手过程中,仍有部分幼儿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幼儿在洗手时,只注重手部的清洁,而忽略了手指、指甲缝等部位的清洁。
(2)部分幼儿在洗手时,洗手液涂抹不足,导致洗手效果不佳。
4. 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在洗手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完成洗手任务。
但仍有部分幼儿在洗手过程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是因为对洗手过程的不熟悉或对洗手液的气味敏感。
5. 幼儿对洗手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洗手知识,如洗手顺序、洗手时间等。
但仍有部分幼儿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小的洗手环节》幼儿园观察记录《小小的洗手环节》洗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孩子在玩水;忘记关水龙头了等等。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要这样,那样的”,可效果总不佳。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
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时,我也加入进来,并有节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
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
我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纷纷跟着我学了起来。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有节奏快慢的变化中,通过动作表演儿歌内容,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们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
这样,幼儿才能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觉行为。
仅仅一个洗手的习惯,我们也要考虑很多。
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更多更强的独立能力。
教师应做有心的人,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更要亲自参与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体验孩子们的需要,制定的常规制度应随时调整,并改变教育方式,形成真实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观察记录标题:小班幼儿洗手行为观察记录【序】1. 洗手是卫生习惯的基础,尤其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正确的洗手行为能够帮助他们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对小班幼儿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洗手习惯和改进的方向。
【观察记录】2. 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场所:XX幼儿园班级:小班观察者:XXX3. 观察目标:小班幼儿的洗手行为观察内容:洗手前、洗手过程中、洗手后的行为观察观察对象:小班幼儿共计15人4. 观察结果:4.1 洗手前:- 有4名幼儿直接进入洗手间开始洗手,未在进入洗手间前检查自己的手是否脏。
- 8名幼儿在进入洗手间前检查了自己的手,但未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 3名幼儿在进入洗手间前检查了自己的手,并正确使用了洗手液或肥皂。
4.2 洗手过程中:- 所有15名幼儿都使用了洗手液或肥皂。
- 12名幼儿洗手时间在10-15秒之间,3名幼儿的洗手时间明显不足10秒。
- 7名幼儿在洗手时只涂抹手掌,未涂抹到手指缝或指甲周围。
- 6名幼儿未按正确的洗手顺序: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揉搓双手、冲洗双手。
- 8名幼儿在洗手时没有合理利用水源,冲洗时间过长。
4.3 洗手后:- 13名幼儿在洗完手后未及时关闭水龙头,造成水资源浪费。
- 9名幼儿在洗完手后使用了纸巾或者风筒进行了手部的干燥工作。
- 只有2名幼儿在洗完手后及时系好衣领或用纸巾遮嘴,避免直接使用手触摸嘴巴、鼻子等部位。
【观点和理解】5. 本次观察记录表明,小班幼儿的洗手行为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和不正确的地方。
针对这些观察结果,我提出以下观点和理解:5.1 洗手前的行为观察结果显示,多数幼儿没有意识到洗手前应该检查自己的手是否脏,并且只有少数幼儿正确使用了洗手液或肥皂。
我们应该加强对洗手前行为的培养,教育幼儿养成主动检查手的习惯,并鼓励他们正确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5.2 洗手过程中的行为观察结果显示,幼儿对于洗手顺序和时间掌握还不够准确,尤其是有些幼儿的洗手时间明显不足10秒。
第1篇一、背景洗手玩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洗手玩水作为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幼儿园洗手玩水活动的质量,本教研活动以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洗手玩水活动的有效策略。
二、目的1. 了解小班幼儿洗手玩水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洗手玩水活动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园洗手玩水活动的质量。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传播。
三、内容1. 小班幼儿洗手玩水的现状分析(1)洗手玩水的重要性洗手玩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同时,洗手玩水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预防疾病传播。
(2)小班幼儿洗手玩水的现状根据观察和调查,发现小班幼儿在洗手玩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洗手意识不强,部分幼儿洗手不认真,不按照正确的步骤洗手。
2)玩水行为不规范,部分幼儿在玩水时容易弄湿衣服、鞋子,甚至导致感冒。
3)洗手玩水活动缺乏趣味性,幼儿参与度不高。
2. 小班幼儿洗手玩水活动的有效策略(1)提高幼儿洗手意识1)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洗手意识。
2)设置洗手环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2)规范玩水行为1)设置玩水规则,如:不弄湿衣服、鞋子,不玩水进入教室等。
2)组织玩水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玩水。
(3)丰富洗手玩水活动内容1)设计趣味性强的洗手玩水游戏,提高幼儿参与度。
2)利用各种材料,如:水、沙、泥等,开展丰富多样的玩水活动。
3. 小班幼儿洗手玩水活动的实践与反思(1)实践过程1)开展洗手活动,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设置玩水规则,组织玩水活动。
3)设计趣味性强的洗手玩水游戏,提高幼儿参与度。
(2)反思1)洗手玩水活动应注重趣味性,以提高幼儿参与度。
2)洗手玩水活动应注重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记录:
日期:2021年10月15日
时间段:上午10:00-10:30
观察内容:幼儿洗手情况
观察发现:
1. 共有15名幼儿在上午10:00-10:30进行了洗手活动。
2. 其中,10名幼儿在洗手前没有做好准备,如整理衣服、把玩具放好等,导致洗手时时间比较久。
3. 大部分幼儿在洗手时使用了肥皂,并认真搓手指缝和手背等部位。
4. 有3名幼儿洗手时边洗手边唱歌,显得很开心。
5. 有1名幼儿在洗手时不太认真,只是把手泡在水里稍微搓了几下,然后就跑去玩具角落了。
分析:
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能够认真参加洗手活动,也能够使用肥皂和细心地清洗手指缝和手背等部位,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然而也有少数幼儿在洗手前没有做好准备,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监督。
此外,可以在洗手时加入一些游戏或歌曲,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进来,从而培养他们对洗手卫生的兴趣和意识。
幼儿洗手行为观察记录一、引言洗手是保持健康的重要行为之一,尤其在当前新冠疫情下更是必不可少的防控措施之一。
幼儿时期正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幼儿洗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有助于了解幼儿洗手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某幼儿园3-4岁年龄段的幼儿,共计20名。
三、观察时间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连续观察5天。
四、观察内容1. 洗手前是否有意识摘下手表、戒指等饰品;2. 洗手前是否用流动水将双手湿润;3. 是否使用肥皂或洗手液;4. 是否充分揉搓双手;5. 是否清洗双手背面和指缝间;6. 是否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7. 是否用纸巾或者吹风机吹干双手;8. 洗完手后是否关注个人卫生,如是否及时清理洗手池。
五、观察记录1. 洗手前是否有意识摘下手表、戒指等饰品观察结果显示,20名幼儿中有16名幼儿在洗手前摘下了手上的饰品,占比80%。
其中,女生的占比更高,达到90%。
2. 洗手前是否用流动水将双手湿润观察结果显示,20名幼儿中有19名幼儿在洗手前使用了流动水将双手湿润,占比95%。
其中有1名男生没有湿润双手就开始使用肥皂清洗。
3. 是否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观察结果显示,在20名幼儿中有18名幼儿使用了肥皂或洗手液进行清洗,占比90%。
其中有2名女生只用水清洗双手。
4. 是否充分揉搓双手观察结果显示,在20名幼儿中只有11名幼儿充分揉搓双手,占比55%。
其中女生的揉搓程度更高一些。
5. 是否清洗双手背面和指缝间观察结果显示,在20名幼儿中只有7名幼儿清洗了双手背面和指缝间,占比35%。
其中女生的占比更高一些。
6. 是否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观察结果显示,在20名幼儿中有17名幼儿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了双手,占比85%。
其中有3名幼儿只是简单地在水龙头下冲了一下。
7. 是否用纸巾或吹风机吹干双手观察结果显示,在20名幼儿中只有10名幼儿使用了纸巾或吹风机吹干了双手,占比50%。
小班科学区运水观察记录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
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
他们相万浇水,泼水,并堵住出水口电积水……玩得不亦乐平。
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了一次《玩水》的活动,让他们从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
活动观察
(一)哈哈,玩水真有趣!
1、激发幼儿玩水兴趣,提出玩水要求。
2、幼儿自由玩水,回忆讲述水的特性,引发幼儿对运水的兴趣。
(二)加油!玩中要动脑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2、幼儿用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幼儿生活常规观察记录洗手洗脸
观察目的: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观察时间: 2014年11月17日上午
观察地点:盥洗室内
观察实录:
游戏活动过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排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一个到盥洗室洗手。
轮到最后一组的小朋友洗手的时候,只见新月宝宝急急地跑出来拉着我的衣服着急地说:“老师,你快去看呀,沫沫他不在洗手,在玩水,地上都有很多水了。
”于是我就走了进去,果然地上已经有了很多水,水龙头里也在哗哗地流水。
这时的沫沫好像也知道自己错了,低着头。
这时我对这个宝宝先进行了简单教育让他去吃点心了。
分析与措施: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盥
洗室玩水,因此,我也经常发现幼儿在洗手时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
孩子在幼儿园应让幼儿知道我们应从小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1、通过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我们老师也及时向家长了解到该宝宝在家中也是经常喜欢玩水,而从家长的态度中我们也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玩水的态度也是比较放任的。
于是我们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庭和我们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达成一致,帮助孩子改掉玩水的不良习惯。
2、与该孩子进行个别交流,教育他玩水后会造成的不良因素。
3、集体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知道要节约用水。
托班观察记录《洗手时玩水》
赵欣妍是个平时话不多,但却有点皮皮的小女孩,和她说话
时喜欢用宁波话和你交流,倒也独具特色,但惟独不好的习
惯是,每次去洗手间洗手时总是喜欢玩水,趁老师没有注意
到她的时候,把袖子、衣服、地板弄的全都是水。
爱玩水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爱好,洗手时看到水自然也
会多上几份情不自禁,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而且她们还只
是托班年龄的孩子,对水的玩耍有着一种无法阻挡的诱惑力。
眼下正值春季,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峰期,孩子们的抵抗能力差,衣服打湿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幼儿感冒,发烧等疾
病现象。
因此,教师在平时组织孩子们洗手的时候应该严格
把好关口,认真监督幼儿洗手,不让幼儿有空隙去玩水。
同时,在晨间谈话或餐前谈话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进行有
机的谈话教育进行渗透,让幼儿明白洗手时玩水会带来许多
不好的地方,使孩子在思想意识上有一定的概念意识。
另外,我们在平时指导幼儿洗手过程中,可以事先帮助孩子
将袖子卷高,洗手时提醒幼儿将水龙头开在较小的位置,这
样就可以较好的避免水溅到衣服上来,造成对孩子不必要的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