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摄像课程--角度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3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分析影视摄影与制作是现代电影与电视剧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影视作品的呈现过程中,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一、拍摄角度的选择拍摄角度指的是电影或电视剧中镜头所处的位置和高度。
拍摄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观众对场景和角色的感受和理解。
不同的拍摄角度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1. 高角度高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上,往下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用来强调被拍摄对象的卑微和无助感,常用于表现人物弱小、被控制或者环境压迫的情节。
例如,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经常会以高角度来增强观众对其恶劣行径的厌恶感。
2. 低角度低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下,往上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让人物或物体显得庄重、威严或具有崇高感,常用于表现英雄人物或者强者的形象。
例如,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英雄们常常以低角度镜头出现,以彰显其力量和正义感。
3. 俯视角度俯视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上,垂直向下拍摄。
这种角度常用于展现整体场景或大规模人群。
通过俯视,观众可以获得全局的视角,感受到场景的广阔和人群的众多。
例如,在战争影片中,俯视角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庞大。
4. 仰视角度仰视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下,垂直向上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被用来让观众感受到被拍摄对象的威严和崇高,也可以突显出人物的力量和决心。
例如,在史诗片或巨型怪兽题材中,仰视角度能够增强观众对怪兽的震撼感。
二、镜头语言的运用镜头语言是指通过使用不同的摄影方式和技巧来表达故事内容,引导观众在感受、理解以及思考上达到导演预期的目的。
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1. 倒计时镜头倒计时镜头常用于悬疑或紧张的情节中。
通过以秒表或时钟为背景,将时间逐渐减少的方式,引发观众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例如,在犯罪片中,倒计时镜头经常用来增加故事节奏感和紧迫感。
2. 迷雾镜头迷雾镜头通过增加雾气或烟雾效果,使画面显得朦胧,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电影影像的角度一、镜头角度的划分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示意图):平角: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
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儿童:《城南旧事》、《锡鼓》;动物:《库车》、《白比姆黑耳朵》。
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
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另外,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
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
在一部影片中,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是绝对的0度,90度,或者180度。
它们应该是0度〉90度〉180度。
二、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角度在电影中异常重要。
具体作用如下: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主观镜头。
(“单视线”:剧中人)《后窗》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单视线”:制作者)《鸟人》:“鸟人出场”。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
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双视线”:剧中人、观众。
其实也是“三视线”包括制作者)《法国中尉的女人》:“安娜离去”《阳光灿烂的日子》:“窥视跳舞”《美国往事》“与莫胖子重逢”《风柜来的人》“海边起舞”。
4、刻划人物:《黄土地》拍翠巧几次挑水,开始是俯角,后来是仰角。
5、剧作作用:《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心在手上”。
《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
《一个与八个》老烟鬼。
《花边女工》结尾。
6、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侯孝贤的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扔书包”《阳光灿烂的日子》:“遭遇画中人”7、境界与升华:《喜宴》结尾:三、角度与景深电影镜头角度的核心是一个“视点”问题,一个“怎么看”问题。
电影拍摄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运动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各种拍摄角度和镜头运动来呈现故事情节、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拍摄角度和镜头运动不仅决定着影片的观感和节奏,还对观众的情绪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电影拍摄中,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镜头运动是导演和摄像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讨论电影拍摄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运动。
一、低角度低角度是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的下方,向上拍摄的角度。
低角度能够突出被拍摄对象的威严和权威感,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中,低角度经常用来拍摄英雄或主角的形象,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增强其形象的高大和崇高感。
例如,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救世瑞恩》中,低角度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
二、高角度高角度是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的上方,向下拍摄的角度。
高角度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种俯视的感觉,让被拍摄对象显得渺小和无助。
在电影中,高角度常用来拍摄危险或紧张的场景,给人一种紧迫感和背叛感。
例如,在恐怖电影《致命ID》中,高角度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无助和绝境。
三、前景运动前景运动指的是在拍摄场景中增加运动元素,通过摄像机的移动来加强电影的表现力。
前景运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电影中,前景运动常用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者展现场景的变化。
例如,在《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前景运动经常用来展现汽车追赛的刺激感和速度感。
四、跟随运动跟随运动是指摄像机通过跟随被拍摄对象的移动来记录故事情节的发展。
跟随运动可以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与被拍摄对象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电影中,跟随运动常用来记录人物的行走、奔跑或者其他动态的场景。
例如,在科幻电影《阿凡达》中,跟随运动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异想天开的世界和人物的冒险。
五、特写特写是指摄像机对被拍摄对象进行局部或者细节的特别近距离拍摄。
特写可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表情或者物体的细节特点,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情绪。
第三节、电影影像的角度思考题:①、电影镜头的角度主要有哪些变化?②、举例说明,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艺术效果?一、镜头角度的划分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示意图):平角: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
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儿童:《城南旧事》、《锡鼓》;动物:《库车》、《白比姆黑耳朵》。
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
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另外,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
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
在一部影片中,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是绝对的0度,90度,或者180度。
它们应该是0度〉90度〉180度。
二、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角度在电影中异常重要。
巴拉兹讲:“每一个物体本身(不管它是人还是动物,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这决定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观看它和描绘下它的轮廓……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不同的解释,一种不同的心情。
一个视角代表着一种内心状态。
因此,再也没有比镜头再主观的东西了。
”巴拉兹讲:“影片里每一个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两种外形构成的:一种是物体本身的外形,它是脱离观众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种是以观众的视角和画面的透视法为转移的外形……”巴拉兹讲:“电影艺术中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任何一个画面都不允许有丝毫中性的地方,它必须富有表现力,必须有姿势、有形状。
”每个镜头都有它的角度,而镜头的角度将会引导观众的视角,并导致观众对镜头中被摄对象的评价。
我认为:角度在电影中的具体作用如下: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