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摄像课程--景别
- 格式:ppt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一节景别一、景别概念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别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
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我们可以把景别分为两个系列: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小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1.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我们在创作电影电视画面时,选择怎样的结构和画面,首选是从对景的感受开始的。
(1)景别意味着距离。
这个距离包括被摄物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观众与被摄主体的心理距离。
全景意味着距离远,近景特写意味着距离近。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也就是空间在银幕成像上的大小,全景系列景别的空间开阔,近景系列景别的空间狭小。
(指的是荧幕空间的范围)2.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景别具有叙事功能:交代特征:远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特征。
强调细节:近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人物的具体特征。
导演对电影电视拍摄的把握从对画面内容的控制开始,而景别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重要手段,画面内呈现什么内容,呈现多大的面积,需要强调什么、忽略什么,都是景别控制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景别的造型特点和叙事特点。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景别的划分有两种标准,一、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来划分;二、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划分标准,将景别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图例巴顿将军)1.大远景大远景: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和展示空间的功能性景别。
远景和大远景都以表现环境空间为目的,不以清晰呈现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任务。
(图例情书开场画面)在画面造型上,大远景画面中的主要面积都是景物,是一种景物景别。
大远景通常用在影片或者段落的开场,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明确人物所处的地理概念。
电影的景别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以影像为媒介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声音、画面和情节,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电影制作中,景别(或称为场景、场次、场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电影中的具体场景或场合。
本文将深入解释电影景别这个术语,并讨论它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
一、景别的定义景别是指电影中描绘的特定场景或情节片段,可以包括室内和室外的不同场地,还有一些特殊的环境设置。
景别通过设置、布景、摄影和后期制作技术的运用,帮助观众理解电影故事中所发生的事件,并提供特定的环境氛围。
景别的设置对于电影的整体叙事和情感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景别类型1.室内景别:室内景别指在室内场地拍摄的场景。
室内景别通常包括家庭住宅、办公室、商店、学校、医院等场所。
室内景别通过布景和灯光的运用,给观众展示不同的环境和氛围,增强电影情节的逼真度和可信度。
2.室外景别:室外景别是指在户外场地拍摄的场景。
它包括城市街道、乡村、森林、草地、海滩等各种自然和人造环境。
室外景别通过选择适宜的场地和气候条件,为电影增加色彩和动感,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的距离和宽广的空间。
3.特殊景别:特殊景别是指具有特别情境或背景的景别。
例如,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世界、古装片中的古代宫殿、恐怖片中的阴森墓地等。
特殊景别通过特殊效果和艺术设计,创造出独特的世界观,使观众进入电影的另一个维度。
三、景别的功能1.提供背景信息:景别通过环境和场地的设定,为观众提供电影情节的背景信息。
例如,一个豪华的别墅可以暗示主人物的富贵身份,一个破旧的街区可以暗示贫困的社会环境。
2.营造气氛和情绪:景别的设置可以通过色调、光线、音乐和道具来营造不同的气氛和情绪。
例如,在浪漫的爱情片中,阳光明媚的海滩可以增加浪漫氛围;而在紧张的惊悚片中,阴暗的地下室可以加强紧张感。
3.推动故事发展:景别在电影叙事中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它们为角色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动力。
例如,男女主角相遇的咖啡厅可以成为爱情故事展开的地方,战争片中战场的设定可以推动故事进展。
景别的定义及分类
1. 景别定义
被摄物在画面中的大小。
划分依据是被摄物在画面中的大小,它主要是由镜头与被摄物距离的远近以及焦距的长短形成的。
它有五个基本的分类:特写(包括大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包括大远景)。
2. 各个景别的概念
特写的概念
被摄物的某个特定的局部构成的画面,如人的脸、手等。
它主要是用一种放大的形式突出被摄物特定的局部和细节,强
调叙述重点以及情绪重点。
特写的取景范围:如果以一个直立的人作为被摄物的话一般把锁骨以上的取景部位叫特写。
当然人体的其他部位的局部取景也可以是特写,有些书本把这些景别叫细部特写,如郑国恩老师的《影视摄影构图学》就是这样的区分。
所以综合起来划分特写的取景范围就是人体的锁骨以上的头部取景和其他部位及其他物体的细节局部的取景。
近景的概念
人物的腰胸部以上的取景范围叫近景,也是由被摄物的局部构成画面。
人物的精神气质清晰,人物动作趋势也能识别。
中景的概念
人的膝盖以上的取景范围叫中景,人物动作清晰可辨,表情也能看清,但相对于
特写和近景情绪压力弱化。
全景的概念
人的整体范围的取景叫全景,主要表现的是人物动作,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清晰。
远景的概念
由远距离拍摄人物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相对其他景别,环境介绍最为完整。
学观影---视听基础:景别景别是指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
景别是一种最重要、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
当我们看到银幕上任何一个镜头画面时,最先识别、感受到的就是景别,辨别这是一个多大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
由于理论的不统一和实践中的个体差异,景别被划分出近lO种之多,具体到每一种景别,其概念和定义也不十分确定。
一般认定的划分景别的标准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作为标准,画框所截取的人体部位的多少可以直接确定景别;另一种是,当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时,以其在面幅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
因为电影、电视以人为主要关注对象,所以,景别的划分多采用前一种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1.大远景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可以表现极远处的人和景物,人物只占画面面积的极小比例,只占画幅面积的四分之一,与环境相比微不足道,甚至,由于环境常常在这一景别中占主体,且分布在前后景,在画面中造成强烈的空间距离感,所以,人物有时会被前景的景物遮挡,从属于景物,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形成某种回味。
由于大远景中的信息量很大,所以不需要再用摄影机的横摇来扩大,基本上是静止的面面。
在史诗风格的影片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镜头。
《黄土地》大远景镜头2、远景远景中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比例关系大约是画幅高度的二分之一这种景别中的人物显得较小,通常会带有与之相关的景物环境,或者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和多人物的活动场面。
远景中,摄影机的视野较为开阔,能包括较大的空间,相当于人眼远距离地观察环境景物和人物,对象的细节部分无法看得清楚。
拍摄远景的时候,摄影机放在被摄对象远处,常用以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场面的宏大、显示空旷的画面,用来抒发情感、渲染气氛、调节节奏等。
在远景中出现的人物,只是小小的斑点,这类画面以景为主,以景抒情或表意,着重渲染气氛,人物则成为画面中的一个构成元素。
(1)大远景: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极小,机位较远,环境占主要地位.一般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给人气势磅礴,严峻,宏伟的感受.往往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产生强烈艺术感染力上发挥作用.一般不适用于表现横向动感强的效果,因为主体物在这样广阔的空间其运动常常显得微不足道.这一景别在一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多. (2)远景:比起大远景,人在画面中的位置明显了些,重要了些,但仍处于较远的位置.它适合展示事件发生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展示事件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景物等. (3)全景:可清楚地看到人的全身.它适合表现人物全身形体运动(步行、跳舞、攀登等)表现事件的全貌,交待时间、地点和时代特征等,并有利于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4)中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的部分叫中景,常常用于叙事性的描写,因为这种镜头即可看清楚人物半身动作,也可看到所处环境细部.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关系.它接近人眼在通常情况下观察事物的距离和视野范围,所以在一部影片中所占比重较大.
(5)近景:腰部以上的人像为近景,这种镜头既能让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又可看到半身的动作和手势,使观众对角色产生一种交流感,产生置身事件之中的感受,不像全景、中景表现得那样客观.近景常和于表现某景的局部.
(6)特写:肩部以上的人物为特写.它把人或物完全从环境中推出来,让观众更集中,更强烈地去感受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内在情绪,突出特定人物的情绪,细腻刻画人物性格.
(7)大特写:表现人物面部局部,如一双眼睛、一颗钮扣等.这种画面用得恰当可以产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镜头切换.。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景别概论在电影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镜头越接近被摄主体,场景越窄,而越远离被摄主体,场景越宽。
取景的距离直接影响电影画面的容量。
摄入画面景框内的主体形象,无论人物,动物或景物,都可统称为“景”。
画面的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两个因素。
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
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
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摄影机和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远,我们观看时,就越冷静;也就是说,我们在空间上隔得越远,在情感上参与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较远的镜头本身有一种使场面客观化的作用,这首先是因为远景镜头中的空间关系是清晰明确。
远景镜头可以拍下很大的范围,但是加大距离会使我们看不清楚细节,从而使形象抽象化,使观众只能了解较少的东西。
大部分远景镜头所摄下的范围同人眼处在摄影机位置时所看到的范围比起来要小得多,即使放映在最大的银幕上,从很远距离拍摄的镜头也只能显示很少的东西。
远景镜头可能向我们提供它所描绘出的特殊信息,这种信息本身在主观上可能是使人兴奋的;但是,它的视觉形象却表现为传给我们感官的客观信息,由于远景镜头包含的细节多于近景镜头,因此它对我们的感官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会使我们在感情上对自己正在看的场面采取超然态度。
较近的镜头一般能比较远的镜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近人物。
这是因为可以突出环境中的一个小部分,它挑出这个部分不仅是为了强调与之有关的某种东西,而且还为了有意忽视其余部分。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镜头画面分类-拍摄深度-景别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影视摄影中镜头画面分类的一部分——拍摄深度和景别。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拍摄深度和景别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影视画面。
2. 镜头画面分类在拍摄影视作品时,摄影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拍摄深度和景别来表达故事情节、营造氛围和引发观众的情感反应。
下面是常见的镜头画面分类:2.1 拍摄深度拍摄深度是指相机所看到的镜头前后的景物清晰程度。
实现不同拍摄深度的主要手段有焦距调节、光圈调节和摄像机位置变换。
- 大景深:在大景深的画面中,前景、中景和背景都能够清晰呈现。
这种拍摄深度常用于展示广阔场景或将多个角色或物体安排在画面中的同时保持清晰度。
- 小景深:小景深的画面中,只有有限范围内的景物能够清晰呈现,其他部分则模糊不清。
小景深的拍摄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的某一个特定部分。
2.2 景别景别是指摄影师选择拍摄的场景类型,进而影响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的产生。
- 近景:近景是指摄影师选择将镜头对准近距离的对象或人物进行拍摄。
通过拍摄近景,可以突出人物表情、细节以及人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亲近。
- 中景:中景是指拍摄距离稍远的场景,能够显示出人物或对象的整体形象,并结合周围环境。
中景常用于展示人物和场景的关系,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 远景:远景则将摄像机对准远距离的景物或风景进行拍摄。
远景能够给人一种开阔感,并营造出宏大的气氛。
3. 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拍摄深度和景别的运用,以下是几个教学活动的建议:-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影视作品进行观影。
观看完毕后,让学生讨论影片中的拍摄深度和景别,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 实践拍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拍摄,让他们在拍摄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拍摄深度和景别。
鼓励学生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深度和景别。
4.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拍摄深度和景别在影视摄影中的重要性。
关于电视景别提要(一)什么是景别景别是指被摄对象在电视屏幕及其他画面显示终端的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二)常见景别样式景别一般被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1)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视野深广、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开阔的场景。
作用: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讲究“远取其势”。
(2)全景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作用:统领、定位。
定位镜头。
(3)中景中景画面是表达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相应局部的画面。
较之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作用: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情节性更强。
关系镜头。
(4)近景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相应局部的画面。
作用: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
“近取其神”。
节目主持人。
情绪镜头。
特别适合电视小屏幕的特点。
拍摄时要特别注意人物的神态表情,“出戏”容易影响观众。
(5)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相应细部的画面,是视距最近的画面景别。
作用:与远景画面相比,重质地,表现质地的景别。
视觉张力,“特别写照”。
(三)电视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创作者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重要因素。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四)景别变化规律(1)渐变原则(2)突变原则(3)积累原则思考题:理解不同景别的造型特点。
一、景别景别是电视摄像过程中画面造型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电视画面中不同的景别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
了解景别的概念以及景别各自的作用,对电视节目制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景别的具体划分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
我们说:景别的划分是由摄像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而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更准确地说,电视画面(镜头)中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而且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不同景别在电视画面中各自的表现作用”。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不同景别在独立表现时,其功用和表现力也各不相同。
但电视节目并不是单个镜头形成的,而是由镜头组串成的。
而且,在单个镜头内部也并不完全都是单一的景别。
因此,在此针对景别的综合造型作用展开探讨。
就画面造型而言,景别的造型作用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①景别的变化带来的观众视觉中心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观众在看电视时,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但是由于画面景别的变化,使得观众可以从视觉上或远或近地去观察物体,能够适应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②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不同的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
观众不仅在画面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像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在景别和视点的变化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
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
不同的景别在时间、空间以及画面信息上所包含的范围大小各不相同。
对画面景别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摄像人员在选择和确定画面中所包含的时间、空间、内容等信息,不断地规范和限制被摄主体的被认识范围,去引导观众的视线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
HI,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摄影摄像中常常被提及的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界定了画面表现的重点,是导演和摄像师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
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物理距离, 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在拍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的距离或改变镜头焦距, 都可使景别发生变化。
距离越远或焦距越短, 被摄物越小, 景别越大, 反之亦然。
在实际操作中, 摄像师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 把那些次要的、繁冗的部分去除, 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 景别的选择, 就是摄像师叙事方式和对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 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直接表现。
不同的景别,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律节奏。
因此, 景别选择正确与否, 也体现了摄像师创作思维水平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摄像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接下来分别讲解五种不同景别的特点与作用。
1、远景远景是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通常使用广角镜头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画面,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
远景可以提供较丰富的视觉信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群活动,气势磅礴的宏伟壮观场面。
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远景常用于影片的开篇或结尾;2、全景使用广角或标准镜头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完整的衣着装扮、肢体动作和多个人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3、中景中景,也叫牛仔景别,这是因为西部片里经常拍摄牛仔拔抢射击镜头而得名,是拍摄叙事中最常用到的景别,一般用来表现人物或场景的局部,拍摄人物膝盖以上位置画面。
摄像技术之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由于电影、电视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划分景别的一般标准是以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以画面表现出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在没有人物的画面中,仍以成年人与被摄物体的大致比例作为划分景别的依据。
△例如:一辆完整的汽车被认为是全景画面,而一只完整的手表画面则被认为是特写镜头。
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具体制作一个节目时,它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景别具体分类:1、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一般表现比较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显。
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部分。
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使用远景的持续时间应在10秒钟以上。
拍摄远景画面应注意:①远景画面容量大包括景物多,为看清画面内容,拍摄时要有一定长度;②电视屏幕小,远景画面的处理应删繁就简;③远景画面地平线突出,拍摄时应注意水平;④远景画面拍摄运动镜头时,摄像机的运动不易太快;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体现在文字表述上其意可理解为“远眺”、“眺望”等,拍摄远景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
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2、全景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
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的主体。
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第三章电视摄像造型手段---景别和拍摄角度绪论好,各位同学,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电视画面的取材和构图的--基本即你拿起摄像机首先该如何合适电视是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形象来表现内容、传递信息和反映主题的,电视画面的表现元素是多种的,电视摄像的造型手段是丰富多彩的。
视点,即是摄像机的拍摄位置、角度,也是观众被安排观看事物的位置,它决定着观众的眼睛朝那里看以及看什么。
摄像是以摄像机取代人眼对周围世界进行观察的一项活动,与人眼只能从一个观察点进行观看,且观察的只是事物的某一方面不同,摄像机不仅可以如实地记录出现在寻像器中图像,而且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体现本质特征的事物,还可以通过调焦,改变图象中各个影像的空间结构和物质关系,使远处的景物清晰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到人眼看不到的东西。
另外还可以从不同位置,甚至普通人不可能拥有的观察点来观察事物。
这一切都来之于摄像机的视点。
拍摄角度的选择不仅决定了画面造型和画面构图的组合关系,影响画面语言的叙事风格,是造型表现的重要元素;也反映了摄像师主观意图和创作风格,以及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画面取材能力。
一、电视画面景别1.1景别定义角度来讲,它是一种表现手段。
电视摄像中景别的处理,既是电视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视摄像工作中重要环节和造型手段。
从视觉原理分析,不同景别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
实际摄像中,摄像师对景别的处理,应针对节目主题内容,不断去把握、设计、分析处理镜头画面,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画面语言叙事功能,充分发挥好电视景别作用。
1.1.1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设计、拍摄一个什么样电视画面,以什么样电视景别表现、叙事。
是电视摄像中既要思考问题,又要顾及被摄环境,要从被摄环境、所变,距离缩近则图像变大景别变小,距离拉远则图像缩小景别变大。
另一方面,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不变情况下,变换摄像机镜较小的空间场景,只能用近景系列表达。
1.1.2小结:不同景别可在同一角度、同一焦距下以与被摄体的不同距离拍得,也可以用同一角度、同一距离上的不同焦距的镜头(或变焦距镜头)大小决定于导演究竟要给观众看什么,1.1.3电视景别分类:电影理论也有分得更细的,大致分:大远景、远景、大全景、是具体拍摄时,对所拍摄的物体载取一种综合表现,实际上划分是相对,并无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