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少数民族音乐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342.00 KB
- 文档页数:25
民族音乐概论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
朝鲜族民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调式多样。
民间音乐概论第一篇:民间音乐概论曲牌昆腔是曲牌体的音乐结构。
曲牌也叫牌子,是历代逐渐保留下来的相对固定的曲调的统称,其构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是一支相对固定,形成完整的曲调。
2在一定的地域或者是一定的时间流传。
3曾有人依据原有乐调,词格倚声填词。
4具有可变性,能随时表现内容或人物性格行当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发展或派生衍变。
戏曲之“祖”“乳”昆曲是我国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培植的特殊戏曲品种。
曾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被誉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乳”其对戏曲的“祖”“乳”之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昆曲所展现的综合性特点是及其完善的。
他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顶峰。
为其他剧种奠定了一种综合性表演----“唱,念,做,打”的基本模式。
2.其舞台表演,演唱等精湛技术都被锤炼的经典之至。
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单出的折子戏中。
以至今日其它剧种的演员还把昆剧的著名段子如《游园惊梦》《夜奔》《思凡》等戏。
当作基本训练的必修果。
各个剧种的表演大师几乎都有昆剧的功底,此所谓“昆训”之说。
3.剧目之多,秉前继后的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个剧种移植的故事源。
4由于昆曲的前“国剧”地位它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它剧种远不能及的。
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就收有4466个曲牌。
5.昆曲演唱时对发声用气,口法,润腔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魏良辅的《曲律》徐大春的《牙府传声.》等都是明清以来有关昆曲声乐理论的重要著述。
直至今日,对于我国戏曲声乐,传统声乐都是极有价值的。
散曲,集曲和套曲散曲与剧曲相对而言,散曲与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不用代言体,无白说,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是单调演唱而不是剧目之中的曲牌。
集曲是选同宫调或相同相近笛色的不同曲牌中的一句至数句或一段,联成新的曲牌,以适应新的内容和情绪的需要。
集曲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可取自二至十数支曲牌。
集曲的牌名可由作者另定。
套曲是选取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按引曲,正曲(若干)尾声的形式联缀成套,用以歌唱一段情节的音乐结构手法,传统称为“套数”套曲的形式早在元杂剧中就已广泛应用。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绪言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
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
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演变性是指民间音乐的传承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的变迁和战争、迁徙(民族和地域间)所引起的文化传播等影响下,民间音乐在继承传统时,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常吸收、消化其他民族、地域或艺术形式的因素,在原有的传统中融入新的因素,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更新和演变之样,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方言土语等各异,为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音乐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需补充五、民间音乐的价值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矿藏,其中蕴藏着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无数宝贵音乐资料;它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发展、演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
(一)人文价值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财富,对人文学科(历史令人断肠,有的令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兴奋、愉悦,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四)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哺育着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的功能为主,兼有抒情的功能。
按照艺术风格,汉族的曲艺种类分评话,鼓曲,快板,相声;说唱音乐部分根据主奏器乐、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宋元时期,曲艺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曲艺音乐的特点:1在唱词与曲调方面,说与唱相结合,形成口语化的说唱风格。
(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半说半唱、数唱、数板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2在表演形式方面,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唱(峡北说书、浙江道情)、对口唱(河南坠子)、帮唱、拆唱(广东粤曲)、群唱、走唱(二人转)。
3在唱腔结构方面,分为板式变化体,曲牌连套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结构。
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采用板式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
它具有对比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板眼速度和腔调的变化,能够表现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
曲牌连套体有多种不同的唱腔组成。
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
主插体是在板式变化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形成。
4在调性结构方面,大多数作品为单一调式或同宫系统转调,也有移宫犯调现象。
5在伴奏乐器方面数量一般较少,多数为弦乐器与节奏性乐器,而且由演唱者自己掌握。
曲艺音乐的类型:1鼓词类,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极为特点。
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
琵琶等。
2弹词类,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一带。
如苏州弹词。
伴奏以琵琶,三弦多弹拨乐器为主,有演唱者兼操。
其音乐曲调性很强,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情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又叫渔鼓道情,源于唐代。
后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与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
曲种有湖北渔鼓,河南坠子等。
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
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
朝鲜族民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调式多样。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个民族所创造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概论。
首先,历史是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必要条件。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最早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商颂》。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和融合日益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体系。
从古代皇宫廷乐到农民的歌谣,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其次,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是值得探讨的。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丰富的旋律、特有的音色和独特的节奏而闻名。
中国古典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这些乐器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音乐技巧。
此外,中国民间音乐也有其特殊之处,如苏州评弹、四川川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体现在其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在差异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多样性的特征。
最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艺术修养和身份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音乐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被应用到西方交响乐中,丰富了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和教学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为促进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和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其独特的特点和世界影响,展现出中国民族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需要将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音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在世界各地,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传统。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人们传递信息、展示身份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非洲的部落音乐、拉丁美洲的桑巴舞曲,还是亚洲的传统音乐,它们都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在形式和风格上各不相同。
它们可以是通过口头传统传承的歌曲和故事,也可以是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非洲的非洲鼓、中国的古琴、爱尔兰的风笛,都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蒙古草原上,马头琴是蒙古族人喜爱的传统乐器,它的声音和演奏方式与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相契合。
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通常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它可以描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传统习俗、宗教仪式和战争故事,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爱情、工作和困境的反映。
这些音乐作品通常传达了民族民间音乐表演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这个民族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特点。
民族民间音乐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民族或地区的传统音乐正在逐渐消失。
然而,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些音乐的独特性和珍贵性,并开始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
一些民族民间音乐节和音乐学校的建立,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平台。
总之,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瑰宝。
它们通过特定的音调、节奏和表达方式,展示了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同时,这些音乐也反映了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这些音乐能够在今后的世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2007年3月12日授课内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2、理性与感性熟悉各门类的音乐本体;3、使学生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继承与发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文化;4、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中国音乐涉及的内容;民间音乐的种类及特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知识讲解、文献解读、赏析作品、课件演示、课上提问与讨论。
教学过程:一、学科介绍中国音乐通常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1、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规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3、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
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内容及形式都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4、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善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
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
5、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6、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种类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拉弦乐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包括二胡、京胡、板胡等。
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
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胡琴类乐器随着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乐种的兴起与繁荣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
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
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二胡二胡是中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乐器,也叫“胡琴”或“南胡”,由一个竹制或木制的琴筒、一根硬木琴杆和琴轸组成。
琴筒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多种,琴筒的一端蒙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
琴杆的上端是一个弯形的琴头,琴头下面装有两个菊花形硬木琴轸。
竹弓的弓毛夹在两根琴弦之间。
琴弦过去多用蚕丝制成,现在已改用金属制作。
二胡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重要的乐器,长于演奏细腻的抒情曲调,有人声之美。
二胡普遍采用五度定弦,偶尔也有四度定弦的,民间音乐中惯用两种弦法:一种是用丝弦中的中弦与老弦,叫做托音胡琴,定弦为g--d1 (或a--e1),另一种是用丝弦中的子弦与中弦,叫做主音胡琴。
定弦为d¹—a¹。
托音胡琴用弦较粗,演奏时较主音胡琴挺拔粗犷,厚重洪亮,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就是演奏托音胡琴的杰出代表。
江南丝竹乐用主音胡琴,主音胡琴音色较柔和细腻,噪音较托音胡琴容易控制一些,刘天华将主音胡琴的定弦法带入高等学府,并在专业音乐队伍中传授继承下来。
二胡的技法包括左手的指法和右手弓法两个部分:左手指法有揉弦、打音、垫音、颤音、滑音等等。
右手弓法有连弓、分弓、顿弓、颤弓、抖弓、抛弓等等。
民族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与刘天华的二胡艺术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
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资料基本脉络:传统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1. 民间音乐,定义〜分类〜特点,民间音乐板块中的民间歌曲,汉族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 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2. 民间器乐的定义〜作用地位〜产生与发展〜分类方法〜民间器乐曲的标题〜结构各独奏乐的结构体系和代表曲目民间音乐:1. 定义: 民间音乐一般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2(分类: 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3、特点:,1,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 乡土性,3, 即兴性,4, 流传变异性,5, 人民性, 民众性,(6) 多功能性。
4、民间音乐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 语言特征, 语言的构成有四个要素: 音高、音色、音长和音强,,2, 性格特征,3, 音乐特征(4) 题材特征第一板块民间歌曲一(民间歌曲:民间歌曲就是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我国民歌有悠久的历史,1,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内容涉及到劳动〜生活〜阶级压迫〜爱国及乐观精神等方面。
,2,汉代的“相和歌”〜包括了北方各地流传的原始民歌〜也有根据民歌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还有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曲》。
,3, 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出现了西曲和吴歌。
二者无伴奏形式〜内容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感情。
人们已经注意到南方民歌柔婉清秀〜北方民歌勇武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特点。
,4, 唐代〜随着民歌的广泛流传和应用〜经过挑选比较喜爱的曲调进行加工和改编〜填词〜演唱的精心处理〜出现了唐代“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