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歌曲(藏族)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14
《多彩的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欣赏设计思路:民歌历史悠久,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四单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第二节《少数民族民歌》。
选取少数民族原生态经典民歌为主要内容,在保留教材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藏族古老呼麦民歌《成吉思汗赞歌》、维吾尔族民歌《忠诚的心》。
以少数民族民歌为中心主线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围绕聆听、感受、体验、探究不同的风格特点,力求凸显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多聆听、多感受,重视互动与讨论,充分感受、体验各少数民族经典民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聆听欣赏少数民族经典民歌,感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地域特点。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了解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3.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各少数民族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地域特点,了解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唱家鲍蓉演唱的歌曲《中华大家园》导入: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什么?(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氛围,师生交谈中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少数民族,去聆听他们多彩的民歌。
二、聆听与体验一)苗族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这是哪个少数民族?(设疑)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提问:你认为苗族飞歌有什么特点?(关注音乐要素)高亢嘹亮明朗,浓郁的苗家生活气息,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介绍飞歌:“飞歌”苗语称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它是苗族声乐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演唱方式有齐唱、对唱、独唱等。
二)藏族1.初听《酒歌》:听音乐片段,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情绪是怎样的?2.介绍歌曲体裁酒歌:藏族人民敬酒时唱的酒歌,在西藏城乡广为流传。
八年级(上)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草原放歌》《青藏高原》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少数民族的歌曲感兴趣,引导学生喜欢少数民族歌曲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2、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青藏高原》,背唱其中一段歌并能初步认识藏族民歌这种音乐体裁.3、过程与方法:能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民歌《青藏高原》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二、教学重点:了解、掌握藏族、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三、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情绪及声音流畅的把握.三、教具:钢琴、多媒体平台.四、教材分析:《草原放歌》这单元介绍了,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绿色的草原如诗如画,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本单元意图通过对蒙古族、藏族音乐作品的感悟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让学生亲近蒙藏牧民的生活,增添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音乐的风格,努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领略,观赏藏族风光及风士人情.(出示播放录像及出示大量的图片)教学意图:此环节目的是通过录像及大量精美的图片欣赏,带领学生感受藏族风光及风土人情.(三)听听藏族的歌曲《拉萨谣》教学意图:体验藏族歌曲的民族特色,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四)欣赏藏族歌曲《青藏高原》.谈谈感受:首唱歌手李娜的演唱,既高扬着藏歌的风味,又增添了流行唱法的因素,歌曲柔和,舒展,以缓缓起伏的旋律线描绘了内蒙草原富饶、美丽、和平的景象.教学意图: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学生对这首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五)唱唱歌曲《青藏高原》这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轻轻跟琴演唱歌曲,在教学中可以先完整地欣赏范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投入独特的感悟,用整个心灵演唱.教学意图:学生用比较比较流畅,高亢的声音演唱歌曲.(六)看看舞蹈《青藏高原》学生欣赏舞蹈《青藏高原》、《洗衣歌》、《弦子舞》教学意图:学生欣赏,感受藏族舞蹈为下面自己表现作动作指导、示范. (七)表现《青藏高原》带领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青藏高原》教学意图:此环节目的是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青藏高原》.(八)总结与归纳:师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收获.六、教学后记:。
【导语】歌曲《巴塘连北京》是⼀⾸流⾏于四川巴塘⼀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分简练,曲调短⼩⽽⼜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
它⼜以⼈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胡或⼆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分成两个圈,⾃右向左载歌载舞,故⼜称“巴塘弦⼦”。
第⼆乐句的句⾸紧接着第⼀乐句的尾⾳,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条⾦⾊的⼤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民向往⾸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乐,旨在通过⾳乐实践活动,使学⽣从各种丰富多彩的⾳⾊中感受少数民族的⾳调风格极其风⼟⼈情,拓宽学⽣的⾳乐⽂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新⼈⾳版第⼗册第⼆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个教学内容。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个乐句构成的⼀段体。
歌词把东⽅的彩虹⽐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路,⼗分形象⽣动。
第⼆乐句的句⾸紧接着第⼀乐句的尾⾳,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条⾦⾊的⼤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民向往⾸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歌曲结构⼗分简练,曲调短⼩⽽⼜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胡或⼆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分成两个圈,⾃右向左载歌载舞,故⼜称“巴塘弦⼦”。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能够唱在⽼师的引导下⾃学乐谱,个别学⽣学习乐器,识谱能⼒强,在⾳乐学习中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
在演唱⽅⾯,⽓息的运⽤、声⾳的控制能⼒有待提⾼。
在识读乐谱⽅⾯有⼀定的基础,但对于跨⼩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准⽋佳。
对于这⼀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求充分发挥学⽣的长处,通过节奏训练的⽅式,层层深⼊的步⼊跨⼩节的节奏,使学⽣⾸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聆听、教师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逐渐准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钢琴牵引学⽣矫正⾳准,在⼤量的⾳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识谱能⼒、提⾼⾳乐技能、培养⾳乐表现⼒。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内容。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五声调式的藏族民歌。
节奏简单,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构成,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2/4拍,节奏简单,五声音阶勾画出日喀则多姿多彩的美景。
四分、八分音符的运用,展现了藏族舞步欢快的旋律。
歌曲中的称词也富有藏族特色,全曲给人以载歌载舞情绪的感染,很容易吸引学生们学习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并能充分的表现自己。
在课堂中应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1、欣赏藏族风光和音乐,感受藏族的特点,让学生对藏族产生兴趣。
2、运用聆听、唱谱、律动、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
3、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作,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四、学习重点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准备六、教学活动一、激趣导入,走进西藏日喀则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叫卓玛的小姑娘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里,她想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她的家乡去做客,大家想去吗?师:就让我们跟着卓玛去旅行,让我们出发吧!2、课件展示西藏风光画面.3、师生谈话,交流对藏族的了解。
师: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哪里?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呢?(简介西藏的地理位置)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势较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布达拉宫,藏族人民服饰,雄伟壮丽的寺庙建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身穿长袖短褂,外面穿着宽大的长袍。
她们喜欢用金银和珠宝把自己的衣物装饰的绚丽夺目;节日里他们载歌载舞尽情放松,尽情欢乐;藏族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哈达,藏族人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
第四课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以藏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如演唱藏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听赏与跟唱描绘姑娘卓玛幸福生活的创作歌曲《卓玛》,听赏以藏族民歌主题为素材创作的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听赏表达对西藏拉萨赞美之情的歌曲《拉萨谣》。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二、导入新课1.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放音乐.(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教师表演学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3.今天我们一起去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刚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我的家乡日喀则>.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 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2、退踏步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全国12亿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1990年统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目前已识别并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
2.就中国少数民族现今的居住特点看,可分为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两大部分。
3.藏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五种。
4.《蝴蝶泉边》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爱情生活的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5.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其较为著名的音乐有白沙细乐等。
6.《摆时》是傈僳族民间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歌种之一,也有人将其称做“摆时摆”或“摆时摆哦”。
7.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其中大多聚居在大、小凉山一带。
人口约657万。
8.彝族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歌舞音乐与乐舞音乐两大类别。
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四弦等30余种。
9.傣族的戏曲音乐,被称为傣剧或傣戏,主要撒布在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保山和缅甸北部的傣族聚居区一带。
10.象脚鼓因其外形体酷似象腿、象脚而得名。
它是傣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111.《有一个艳丽的地方》是词曲作家杨非根据傣族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改变的。
12.侗族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歌、宗教歌和习俗歌三类。
13.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其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木卡姆(古典套曲)、赛乃姆音乐三大类别。
14.赛乃姆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间自娱性舞蹈。
依其地域风格可分为伊犁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刀郎塞乃姆等。
15.十二木卡姆中最为著名的有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
16.西北回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是花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白牡丹令等。
17.塔吉克族最为著名的边棱气鸣乐器为鹰笛。
18.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对生活在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统称。
高山族较为著名的民间乐器有杵等。
19.壮族“八音”的传统曲目为:《走马街》、《采花》等八个。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二、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理解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实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因为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所以,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一、世界各地歌曲及音乐1、天空之城日本久石让管弦乐合奏2、伏尔加船夫曲欧洲俄国民歌男低音演唱4/4拍3、红河谷美洲加拿大民歌合唱4/4拍自然大调4、拉库卡拉查美洲墨西哥民歌齐唱3/4拍5、桑塔露琪亚欧洲意大利3/8拍6、我的太阳欧洲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2/4拍7、小河的呼唤亚洲印度汀塔拉节奏8、友谊地久天长欧洲苏格兰齐唱2/4拍9、深情亚洲印度西塔尔与小提琴重奏10、像花儿一样亚洲伊朗独唱自由的11、阿伊呀非洲中非民歌无伴奏合唱12、鼓声几内亚民歌混声合唱13、爱的罗曼斯西班牙木吉他14、班内印度尼西亚乐器:佳美兰15、化装舞会阿根廷风格:探戈体裁:舞曲16、樱花日本乐器:尺八日本筝鼓三味线17、鹦鹉菲律宾安格隆演奏18、云雀罗马尼亚排箫19、西班牙舞曲西班牙风格体裁:舞曲乐器:响板《天鹅湖》选曲柴可夫斯基【俄】20、非洲的节日非洲马林巴与打击乐器合奏21、鼓乐非洲鼓乐22、凯皮拉的小火车巴西二、中国各地歌曲及音乐1、雨打芭蕉广东音乐民族管弦乐合奏主奏:高胡特性乐器:高胡高胡演奏的一定是广东音乐2、彩云追月广东音乐风格歌曲4/4拍齐唱或合唱或独唱3、欢乐歌江南丝竹民族管弦乐合奏乐器:二胡琵琶扬琴笛子箫……4、老鼠娶亲山西绛州鼓乐打击乐合奏5、小放驴河北吹歌乐器:管,{也叫管子} 独奏6、杵歌台湾高山族民歌劳动歌舞2/4 齐唱7、船工号子创作歌曲属劳动号子中的船渔号子独唱8、崔咚崔湖北民歌属劳动号子中的打场号子2/4 对唱9、打支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山歌2/4 独唱10、哈腰挂黑龙江民歌劳动号子中的抬木号子一领众合11、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劳动号子2/4 领唱与齐唱12、龙船调湖北民歌小调2/4 对唱1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歌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甘肃、宁夏一带,一种节奏自由旋律跌宕,感情奔放,一种节奏匀称,旋律舒展,感情细腻14、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花儿山歌(音域宽、旋律起伏大,节奏宽广、自由)15、无锡景江苏民歌小调2/4拍独唱16、小放牛河北民歌小调2/4拍独唱17、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南民歌小调4/4 独唱18、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小调19、东北风东北民歌2/4 齐唱三、中国少数民族歌曲民族:藏族:弦子、囊玛、堆谐蒙古族: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2个乐句组成,牧区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叙事性歌曲,农业区流行苗族飞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的一种苗族山歌,句尾滑音像飞机起飞或降落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广西部分侗族山寨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歌曲维吾尔族:热瓦普、手鼓。
第9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天路》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
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电脑教学过程:一、课间曲1、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二、导入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
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天路》(多媒体显示)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3、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歌学唱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
(二段体)4、欣赏另外一名歌手演唱的《天路》,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位歌手的演唱,为什么?(韩红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
多彩的民歌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性所致的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风格相互交融。
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分为:谣曲、时调、吟唱调。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二、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歌词二首《我爱你中国》、《天路》【课题】:歌词二首《我爱你中国》、《天路》【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歌词,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3.理初步尝试写坐简单的自由诗。
4.树立爱国、爱家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准确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
2. 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节奏和韵律.难点:学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教具】课本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
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倾听,用心灵去感受,用文字来欣赏这两首优美的歌词。
(二) 教读《我爱你中国》1. 欣赏歌曲,播放歌曲mv,师生共赏;2. 歌词作者、创作背景简介:词作家: 瞿琮,著名词作家,1944年7月5日生于四川广安,1948年启蒙于广州培正小学。
1962年7月参军至今,其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
1965年任广州军区专职作家,并先后出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等职;获解放军文艺奖章一枚、军功章。
主要作品: 出版《瞿琮文集》八卷及音像作品卷《我心如歌》;创作歌词《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月亮走,我也走》、《祖国万岁》、《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爱在香港》等千余首歌曲。
这首歌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不久,归国华人日渐增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拍摄了一部反映爱国华侨心系祖国的电影《海外赤子》。
它是一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女青年黄思华报考部队文工团,虽然她的歌喉清脆婉转,但因她是华侨女儿,录取工作受到了阻力。
"四人帮"被粉碎后,思华终于登上舞台。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及代表音乐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及歌曲一、云南总共有25个少数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摩梭人)、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彝族、苗族、壮族、回族、藏族、瑶族、蒙古族、水族、满族、布依族二、少数民族歌曲(一)白族歌曲《月下情歌》天上呀为什么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月亮呀为着要照四方呀,照四方,月亮呀一照难躲藏呀,难呀难躲藏,树荫底下也可以常来往,树荫底下呀也可以常来往。
路旁呀为什么有灯光啊,有呀有灯光,灯光呀为着要照方向呀,照方向,灯光呀一照话难讲呀,话呀话难讲,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
梦乡里有一个风姑娘呀,风呀风姑娘,姑娘呀她声来俏模样呀,俏模样,待到呀梦醒望一望呀,望呀望一望,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
天上呀分明是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我俩呀并没有入梦乡呀,入梦乡,月下把情歌唱一唱呀,唱呀唱一唱,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
(二)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罗,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罗,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傣族地方有了您,啊...... 遍地花开朵朵香。
荒田栽满了绿苗罗,草地变成了牧场罗,白白的棉花送内地,那盐巴布匹呀运边疆。
平平的坝子里赶牛车,高高的山上那个走马帮。
姑娘们穿上了花衣裳,啊...... 蝴蝶展开花翅膀。
春风传送着山歌罗,民兵扛起了刀枪罗,到处是我们联防的岗哨,那解放军大哥也守卫着边防。
告诉你呀亲爱的毛主席,这儿是一道钢铁的屏障。
各族人民永远向着您,啊...... 好象百鸟朝凤凰。
(三)哈尼族民歌《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啊依,穿过墨江,它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哟。
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线那边线那边是热带风光,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萨拉依,阿依阿依,萨拉拉拉拉拉萨拉依萨依,萨萨萨萨萨拉依萨。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导学案范唱:《嘎达梅林》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讲解: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欣赏:马头琴曲解说: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顶碗舞"结合的舞蹈艺术。
传说起源于古代打仗时获胜利的人们在庆典宴会,拍掌ft节,ft酒盅助兴。
演变至今,发展成为手持酒盅、头顶彩碗而舞之。
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庆宴会上由男子单人表演.欣赏舞蹈:筷子舞(请注意表演者跳的什么舞?背景音乐是长调还是短调?)解说:藏族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
酒歌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认识藏族乐器:牛角胡、扎木聂(六弦琴)欣赏:扎木聂演奏的音乐解说:锅庄,藏语意为圆圈歌舞,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解说:堆谐主要是载歌载舞的歌舞艺术,但也可以是只唱不舞的歌曲形式,甚至是歌舞双弃的器乐音乐近似于我们熟悉的踢踏舞。
播放视频:堆谐(提醒同学们注意表演者所持的乐器叫什么?他们跳的什么舞?)展示交流学做蒙古族舞蹈动作和藏族舞蹈动作课堂练习1、欣赏蒙古族舞蹈,回答是什么舞蹈,背景音乐是长调还是短调2、回答藏族舞蹈表演者所持的乐器叫什么名字,他们的舞蹈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