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篇民族音乐欣赏课,本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课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3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
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如藏族的锅庄舞、蒙古的长调、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等。
2. 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
3.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表演活动: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考察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特点1.3.2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聆听、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2.2.2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2.2.3 蒙古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2.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3.2.2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3.2.3 藏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4.2.2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4.2.3 维吾尔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4.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
第五章:哈萨克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5.2.1 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5.2.2 哈萨克族音乐的代表作品5.2.3 哈萨克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5.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第六章:回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回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及代表性乐器介绍。
三、教学准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课件、少数民族音乐乐器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提问:“你们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吗?有没有听过或看过相关的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地理分布情况。
强调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3. 学习代表性乐器(30分钟)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以及少数民族的竹笛等。
利用录音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片段,通过观看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外形、发音原理、制作工艺以及在特定场合的演奏方式。
4. 音乐欣赏和体验(40分钟)分组: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例如马头琴、唐卡、竹笛等。
练习: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体验乐器的演奏,体验时间约为2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可以伴奏或鼓掌加油。
音乐欣赏:播放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回顾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性乐器,并鼓励学生在家中收集更多相关音乐,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音乐体验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版权及使用问题。
六、教学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进行研究,并在下节课上做分享。
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七、参考资料:1. 张东宝,《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现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与传统、地理分布与特点、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音乐产业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
少数民族音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但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保护不足、影响力不够等挑战。
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使其有望在未来更广泛地传播和发展,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现状、历史、传统、地理分布、特点、传承、发展、现代社会、音乐产业、地位、挑战、发展趋势、多元文化、特色、魅力、保护、传播、未来。
1. 引言1.1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可以说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
少数民族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传统,反映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在地理分布上,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性和地域性,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当代社会,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其传统特色并融入新的元素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在现代音乐产业中,少数民族音乐虽然地位不及主流音乐,但其独特性和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承困难、市场竞争等问题。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与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与传统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情感。
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随着各个民族的演化和交流,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瑰宝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情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
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
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教具准备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
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
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㈠新课导入(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文化和历
史背景、歌曲结构、乐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2.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3.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结构。
4.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使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利用讲授、讨论、分组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
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准备
学生调研一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民族身份、文化、
历史背景、歌曲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等。
第二步:介绍少数民族音乐基本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民族身份、文化、历史背景、歌曲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等。
第三步:少数民族音乐实践
教师播放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音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活动聆听,探究乐曲编曲、音色及演奏技巧等,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
第四步:讨论分析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歌曲结构、乐器使用等,并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鉴赏少数民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民歌:1.《阿细跳月》:这是一首云南彝族民歌,歌曲表现了彝族青年男女在篝火旁歌舞的欢乐场景。
2.《敖包相会》: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表现了蒙古族青年在敖包前的聚会和恋爱的情景。
3.《北京的金山上》: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4.《猜调》: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表现了男女之间相互猜疑、误解的情景。
5.《采茶》: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描述了采茶女辛勤劳动的情景。
6.《草原恋》: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7.《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和幸福生活。
8.《草原夜色美》: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夜色的美丽和宁静。
9.《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
10.《翻身农奴把歌唱》: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现了藏族人民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因此少数民族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当然,我可以继续为您列举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民歌:1.《打支山歌过横排》:这是一首江西客家民歌,表现了客家人民在山区的生活和劳作。
2.《东北好风光》: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描绘了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
3.《放马山歌》: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表现了放马时的情景和草原的壮阔。
4.《赶牲灵》:这是一首陕北民歌,描述了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5.《蝴蝶泉边》:这是一首白族民歌,表现了白族青年男女在蝴蝶泉边的爱情故事。
6.《花儿与少年》:这是一首青海民歌,描述了青海人民的生活和爱情。
7.《槐花几时开》:这是一首四川汉族民歌,表现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和等待。
8.《康定情歌》:这是一首四川藏族民歌,表现了康定地区人民的情感和生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风格特征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常识,能够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民歌的欣赏活动中,分辨出各民族的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重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在聆听欣赏的同时归纳出蒙、藏、维吾尔族音乐
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
习惯上仍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
有多样性的特点。
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生:蒙古族、藏族……..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一
一的给大家来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是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少数民族,那是哪三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答案自在其中。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的舞蹈)
设计目的:以较新鲜的舞蹈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蒙古族
1、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并分析歌曲
2、长调与短调
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英勇善战,豪爽大气,那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师:大家说了很多,可是你们知道吗?蒙古族的民歌还有长调和短调之分。
(介绍“蒙古族长调”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藏族
1、藏族酒歌
师:了解完了蒙古族的音乐,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万山之巅,这里……..(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最后停留在布达拉宫,走进西藏)
欣赏一首《宗巴朗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藏族的歌曲给你
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
是囊玛中的一首歌曲。
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因在拉萨的布达拉宫的囊玛岗演出而得名。
囊玛的音乐基本由三部分组成: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
2、藏族歌曲特点
老师演唱歌曲《青藏高原》师生共同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四、维吾尔族
1、十二木卡姆
新疆被称作“歌舞之乡”,伴着《新疆吆喝》的音乐让同学们谈谈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老师做补充归纳和总结。
师:说到新疆的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十二木卡姆了,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十二木卡姆中的片段。
欣赏完后老师介绍十二木卡姆。
欣赏音乐作品《牡丹汗》
2、维吾尔族乐器介绍
艾捷克、热瓦普、弹拨尔、独塔尔、手鼓
3、手鼓、语言及节奏练习
师:在维吾尔族音乐当中,控制整个音乐的节奏速度对整个
乐队起指挥作用的是什么乐器呢?——手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木卡姆当中手鼓的节奏。
(1)5/4的刀郎木卡姆节奏
(2)3/4的吐鲁番木卡姆节奏
4、维吾尔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1)听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2)跟琴演唱
(3)学习维吾尔舞蹈当中的“动脖子”
5、总结归纳维吾尔音乐的特点
6、思考回答音乐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②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③语言文
化与民族性格
五、民族大联欢
根据服饰判断所属民族并为其选择相应的音乐片段
设计目的:以艳丽的少数民族服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加深了印象。
六、小结
如此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永远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