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万国建筑资料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51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
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成于1913年。
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
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
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
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
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
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
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
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一、历史背景1.1 上海外滩的地理位置1.2 上海外滩的历史沿革二、万国建筑的兴起2.1 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意义2.2 欧洲各国租界的建立2.3 外滩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三、外滩万国建筑的风格特点3.1 中西建筑相融合的特色3.2 历史洋楼的建筑风格3.3 外滩建筑的设计理念四、著名的万国建筑4.1 外滩十大建筑1.上海外滩俄罗斯领事馆2.张园3.黄浦公园石库门建筑群4.渣打银行5.上海远东银行6.中国银行大楼7.汇丰银行大楼8.东京建筑(现中外运长阳大厦)9.宝琛楼10.外滩十八号大楼4.2 典型建筑案例介绍4.2.1 上海外滩俄罗斯领事馆4.2.2 张园4.2.3 黄浦公园石库门建筑群五、外滩万国建筑的影响5.1 对当代建筑的启示5.2 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塑造5.3 对文化交流的促进六、结语以上是对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的全面介绍。
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出发,我们了解到外滩之所以成为万国建筑的聚集地,是因为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地位和欧洲各国租界的建立。
而外滩万国建筑的兴起也标志着上海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外滩万国建筑的风格特点和具体的建筑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建筑相融合的特色以及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
这些著名的万国建筑对当代建筑、上海城市形象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不仅体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了解上海外滩万国建筑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外滩万国建筑群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万国建筑是经典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一种屈辱在里面。
这些建筑以前多为工会洋行海关等用,而现在呢基本上都已经成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之类的。
徒步起点:人民广场博物馆南门八个石狮子正中间线路:人民广场---外滩→外滩源→南京路→人民广场约8km新十六铺码头中山东一路33号是外滩最老的一幢楼房,至今已有129年历史。
中山东一路29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北京东路2号)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又名:外贸大楼,外滩26号:扬子大楼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外滩20号:沙逊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北楼。
外滩19号:汇中饭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南楼。
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又名:春江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17号:字林大楼又名:桂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又名:华胜大楼、中央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14号:交通银行大楼又名:上海总工会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13号:海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
外滩10-12号:汇丰大楼在外滩西洋建筑群中是一幢较为突出的作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9号:旗昌洋行大楼又名:港监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7号:电报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又名:元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5号:日清大楼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4号:有利大楼曾用名:友宁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国建筑群每栋楼的介绍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上海外滩的重要景点,位于黄浦江西岸,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
这里汇聚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包括外滩1号到33号的多座大楼,每栋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背景。
下面为你介绍其中几栋大楼:-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又名华胜大楼,现使用单位为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它建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投资,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是外滩第一幢以天然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
该建筑采用爱奥尼立柱,还有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
-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现使用单位为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它建于1924年,由日商开设的台湾银行投资,德和洋行设计,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颇有一番情趣。
- 外滩17号:字林西报大楼,又名桂林大楼,现使用单位为美国友邦保险公司。
它建于1924年,由上海大地产商马立师投资,德和洋行设计,高11层,曾是当年外滩最高的大楼,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 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又名春江大楼,现使用单位为上海珩意公司,是商务楼和高级餐厅。
它建于1923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属于罗马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型端庄整齐、严谨对称。
- 外滩19号:汇中饭店大楼,又名中央饭店大楼,现为和平饭店南楼。
它建成于1908年,由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投资,玛礼逊洋行设计,属于英国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坐落在两条马路转角处的黄金地段,白色砖砌清水外墙,镶红砖腰线,装饰极具欧洲情调。
- 外滩20号:沙逊大厦,原华懋饭店大楼,现为和平饭店北楼。
它建于1929年,由犹太人沙逊洋行投资,曾被称为“远东第一高楼”,高耸挺拔,装饰艺术的线条简洁优美,墨绿色金字塔尖是整个外滩最显眼的一个标识物。
-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建成于1944年,由公和洋行和华人建筑师陆谦受共同设计。
外滩万国建筑群外滩是上海的一个标志性地标,被誉为“东方之珠”。
在外滩的西岸,耸立着一排独特且兼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群,这些建筑被称为外滩万国建筑群。
这些建筑多为20世纪初西洋风格的建筑,各具特色,展现了上海的国际化和多元文化。
外滩万国建筑群由13座建筑组成,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外滩十八号、外滩十九号、外滩二十号等。
它们的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哥特式风格等,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在这些建筑中,外滩十八号是最有名的一座。
这是一座以巴洛克风格为主的黄金大厦,建于1930年代。
它曾是英国洋行和日本人银行的所在地,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豪华的酒店。
外滩十九号建筑则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建于1923年。
它是外滩上唯一的独栋建筑,现在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外滩二十号是一座充满哥特式元素的建筑,建于1921年,曾经是一家荷兰银行的总部,现在是一家高级餐厅。
这些建筑群的存在,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交汇。
在20世纪初的上海,外滩成为了各国商人和外国游客的聚集地,也是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象征。
万国建筑群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过程。
这些建筑的兴盛和辉煌,既得益于上海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也离不开上海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上海曾经是一个东方繁华的港口城市,各国的商人和外籍人士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上海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滩万国建筑群正是这些技术和经验的结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滩万国建筑群也在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划的调整,外滩建筑群正在面临改建和拆除的风险。
这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保护这些有着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群。
保护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首先,建筑物的老化和维护成本是一个挑战。
这些建筑大多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侵蚀,需要大量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滩万国建筑群介绍篇一:外滩中英文简介The Bund (Wai Tan)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Shanghai.Located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the Bund shows off Shanghai’s outstanding foreign buildings, most of which were erected before 1937. To the Europeans, the Bund was Shanghai’s answer to Wall Street. 外滩介绍:大概意思就是指外滩是上海的标志之一。
位于黄浦江的外滩展现了很多杰出的欧洲建筑。
对于欧洲人来说,外滩就类似于华尔街。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
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
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
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
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
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
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介绍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的一处标志性景点,这里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和独特的景观,是人们领略上海城市魅力的必去之地。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如哥特式、巴
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等,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
不仅代表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当时西方建筑艺术的发展
和演变。
这些建筑中最为著名的是外滩18号大楼,即和平饭店。
这座
大楼以其独特的古典复兴风格而闻名,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金色装饰,显得十分豪华和气派。
此外,外滩17号大楼和外滩27号大楼
等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
除了建筑之外,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还包括了周围的景观。
这里可以看到浦江两岸的美景,包括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环
球金融中心等高楼大厦,以及黄浦江上的各种桥梁。
这些景观不仅
展示了上海的城市风貌,也反映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里曾经是上海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和发展。
这里的建筑和
景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此外,这里还有
着许多传说和故事,如“十里洋场”的传说等,这些传说和故事为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增添了许多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总之,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的一处重要景点,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这里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也是人们了解上海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外滩⼜名中⼭东⼀路,全长约1.5公⾥。
东临黄浦江,西⾯为52幢风格各异的⼤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接下来就让我们⼤家去认识⼀下百年的万国建筑吧!中⼭东⼀路1号:亚西亚⼤楼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外滩,中⼭东⼀路1号,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设计院使⽤,⼀般也叫'冶⾦设计院⼤楼',⽽年纪稍⼤⼈仍习惯称它为'亚细亚⼤楼'。
此楼建成于1916年,⾼7层,是当时外滩最⾼的⼀幢建筑,且⼜取得中⼭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称它为'外滩第⼀楼'。
现在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
亚细亚⽕油公司中⼭东⼀路2号:上海总会上海总会⼤楼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座著名建筑,位于上海外滩2号。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创设于1861年。
1864年建楼。
建于1910年以前是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华尔道夫酒店外滩天⽂台外滩天⽂台由西班⽛建筑师阿托奴博(ATONOBO)设计,在全球仅有两幢,⼀幢就是外滩⽓象信号塔,另⼀幢在挪威。
圆柱形的建筑雄伟挺拔,线条简洁,风格优雅。
室内装饰采⽤16世纪意⼤利⽂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风格,华丽⽓派,古典优雅。
1993年10⽉,在外滩综合改造⼯程中,被整体向江边移动了22.4⽶,⽴于现址。
天⽂台中⼭东⼀路5号:⽇清⼤楼建于1921年,2006年被改造成⾼级餐厅。
经过整修后的外滩5号,成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的顶级综合消费楼。
中⼭东⼀路6号:中国通商银⾏建于1906年,2006年投资3000万美元改成了外滩6号,采取的仍旧是顶级服装品牌旗舰店加⾼档餐饮的模式。
中国通商银⾏⼤楼中⼭东⼀路7号:泰国盘⾕银⾏泰国风格建筑中⼭东⼀路9号:轮船招商总局⼤楼建于1901年,现在是外滩唯⼀的独栋的单⼀时尚品牌(夏姿·陈服饰)精品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