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1高考历史0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含详解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9.40 KB
- 文档页数:5
历史必修一复习要点(政治文明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二、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1787年宪法的内容(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
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不同点:三、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确立法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国内容:①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第2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广角]英王退居二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英国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一般认为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但这并不能说明英王已丧失了所有权力,这时的英王仍然拥有较大的实权。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之后,英王才真正退出行政权力的舞台,完全退居二线,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历史广角]从美国高官的产生看美国的权力制约美国高级官员,除总统与副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之外,其他高级官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但需要由国会审核通过。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用人权,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制约关系。
它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防止总统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从而大大减少在选官问题上的腐败现象。
这也说明美国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程度较高,堪称资本主义世界的楷模。
[历史广角]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代议制。
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司法机关之间,虽然在职权上有所分工,但不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的关系。
[历史广角]近代德国民主脆弱的原因德国是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统一后保留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资产阶级不敢也不愿对皇权进行制约与监督,只满足于从皇帝那里分得的一些“残羹冷炙”,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方针问题上经常“缺位”,使得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课标要求考纲概览】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易错、易混点易错点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注意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同的。
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
4、英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5、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6、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二者相互制约。
易混点1、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2、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法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法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一渐进的制度创新重难疑点突破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1)确立: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瞭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頒佈——立法權向議會轉移意義:①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誌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②“光榮革命”後,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了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權向責任內閣轉移①“光榮革命”後,國王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
②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曆第一任內閣首相。
③19世紀中期,議會變成兩大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臺組閣,首相由多數黨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
3、責任內閣制特點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並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②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4、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①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以責任內閣為核心;②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是國家元首,扮演儀式性的角色;③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④內閣行使行政權,首相是行政首長,首相由議會多數黨的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決策者和;⑤整個政治制度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
2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1、1787年憲法的內容①聯邦制原則:憲法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時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②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③民主原則:總統和議會由民選產生。
保證政府代表廣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國政體為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結構形式為聯邦制3、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相同點:都屬於資產階級代議制,體現分權、制衡原則,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
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推動世界民主化進程。
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说明:本资料精选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和全国新课标地区名校月考、联考、大市模 拟试题,对备战2011年高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 (2010年广东卷)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 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 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 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解析】A 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 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
C D 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 项 也排除。
2. (2010年四川卷)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 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造成了政局动荡B .加快了反封建进程 C.传播了启蒙思想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D 这里,法国的“激进的斗争方式”是指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系列措施,D 项是君主立宪派时期带有一定妥协性的产物。
3. (2010年上海历史卷)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 .法国发生了大革命B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 .普法战争爆发【解析】A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普法战争史 1870年,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1735 —1795年在位。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创了法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此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推行全国限价 ④发动热月政变A .①②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解析】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立法议会成立在1791年,《人权宣言》1789年颁布,因此排除①②。
5. (2010年北京卷)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 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A .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 .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掌握。
根据史实革命开始时反对的 是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此题应该 选择B 项。
6. (2010年山东卷)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 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 .结束了王权专制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解析】A 解答此题,主要题中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贵族”、“改变晚宴规则的时 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说明应该结束旧的统治秩序,重新开启一种新的统治 模式。
即结束王权对英国的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英国。
故正确答案为 A 。
7. (2010年全国卷2)法国人克雷夫克在18世纪70年代写到:“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4. (2010年重庆卷) 有①成立立法议会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
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的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解析】A由题干中的“荷兰人”、“法国人”、“不同国籍”、“新的民族”可知,这个新的民族是美利坚民族。
再由时间是“18世纪70年代”,可知道是英属北美殖民地。
8.(2010年全国卷2)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
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
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B本题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从题干中“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说明当时贵族地位没落;“但贵族在哪里呢”,说明当时的议会没有贵族的席位,故“贵族地位开始没落”错误,是已经没落,没了社会地位,A错误;本题时间是1649年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说明议会的权力大,但还没有拥有绝对权力的地步,因为1660年出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议会拥有绝对权力是出现在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C错误;题干中始终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来,故D错误。
传统的英国议会是国王控制的议会,是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而1649年的议会国王没有了权威,也没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说明当时的传统议会制度已经瓦解。
故正确答案为Do9.(2010年全国卷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故选B o其他与题干无关。
10.(2010年江苏卷)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解析】D议会掌握立法权,其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从本质上来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故正确答案为D o11. [ 2010年衡阳第一次联考】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解析】C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首相必须对议会负责,但是如果和议会意见分歧巨大,可以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12.【2010年宣城第二次调研测试】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
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
这些喻旨在讽刺美国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B.中央政府软弱无力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D.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解析】B美国独立初期,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13.【2010年广州第二次综合测试】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国民议会通过了A. 1787年宪法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 1875年宪法【解析】D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艰难而曲折,一直到第三共和国建立后,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的多数通过1875年宪法,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A项是美国。
B项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主要内容是人的权利问题,当时法国是君主立宪政体。
C项当时是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兰西第一帝国。
14.【2010年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四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 —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
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
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材料三“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
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程西梅材料四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
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
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传统应指君主和议会;变革指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法治制度。
第(2 )问,概括英国政治的特点时要注意要点的全面性;原因从经济发展状况、资产阶级力量大小、守旧势力、思想观念等角度总结。
第( 3)问,改革原因主要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等方面分析。
影响据材料和教材知识不难归纳,第( 4 )问,认识主要从民主政治实现的手段、发展道路等角度分析。
【答案】(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议会权力凌驾于君主权力)法治。
(2)特点:君主权力增强(君主成为国家权力重心);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议会中专制保守势力占绝对优势(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英国对外殖民扩张、镇压北美独立战争以及对法国战争需要强有力国家权力;王权(专制)思想依然存在(影响深远);(3)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护自身利益, 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会体制日益腐朽;自由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