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产生的震动,它主要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和释放 的一种形式,也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 新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人为的原因也可以造成 地震,称为人工地震。地球上差不多天天都有地震, 一年以数百万次计。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人们觉察不出 来的无感地震,而为人所感到的有感地震约为5万次左 右,其中能造成严重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为 10~20次。
一、新构造运动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3.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构造变动 第5节 新构造运动 与地震 从新、老构造运动的关系来看,新构造运动具有明显
一、新构造运动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 概念 三、地震的成因和成 因类型 四、地震强度 五、地震的时间和空 间分布规律 六、地震预报
的继承性和新生性。地壳无时不在运动,但地壳运动具 有阶段性。新构造运动是在老构造运动的背景下活动的。 因此,新构造运动一方面继承了老构造运动的特点,使 之具有继承性;同时又对老构造进行改造,或形成新的 构造,具有新的特点,称为新生性。
断块构造是十分普遍的新构造类型。和大面积的拱 形构造相比,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断块构造的断 层绝大部分是老断裂在新构造时期重新活动的。 断块构造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图4-109)。 第一种是大幅度具强烈分异运动的差异性断块构造。 相邻两断块的断距很大,往往把原始夷平面断开,使 同一级夷平面处于不同高度。在地形上表现为高耸的 断块山地与断陷盆地相间。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 这种构造类型。例如秦岭为断块山地,渭河谷地为地 堑盆地。如果把其间次一级断裂忽略,秦岭山地和渭 河平原可以看成是一升一降的两个断块(图4-110)。 秦岭断块“北仰南倾”,形成了对渭河地堑高差达 2000m以上的巨大断层崖。在渭河地堑盆地有巨厚的 新生代地层,西安拗陷新生界达5000m,第四纪沉积 达941m。太白山上新世夷平面被断裂变位,一部分被 断块抬升到秦岭山顶,一部分陷落在渭河平原之下, 断裂幅度达3000m。活跃的新构造运动,使渭河地堑 盆地为一强烈地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