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 格式:ppt
- 大小:652.00 KB
- 文档页数:34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八纲•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
•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表证•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
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表证的防治原则•辛散解表表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寒热、汗、舌苔、脉象的变化,以区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或有汗,苔薄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有汗或微汗,苔薄白质淡,脉浮细无力。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