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八册数学第64~65页内容,完成练习十四第1~7 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的快乐,从而找出规律。

2、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并渗透“实践探究——规律猜想——实践验证”的思想。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深刻体会乘法分配律在乘法计算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发兴趣,渗透数学思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好!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

课件出示:

1、找规律:(渗透数学思想)

看!什么颜色?●○○●○○●○○下一个放什么颜色?你怎么知道的?

看!什么形状?○□▽○○□▽○下一个什么形状?为什么?

2、比赛:出示两组题,男、女生各算一组,比赛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第一组(女生做)第二组(男生做)

(18+12)×6 18×6+12×6

20×(15+9)20×15+20×9

(可能女生快,有几个男生也快,男生心存疑问,为什么女生快,原因:女生的题目计算起来简便)

师: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式子,指名分别回答计算结果。(对应两题结果)

师:这两组前后对应的两题虽然算法不一样,但结果却相同,可以怎样连接呢。

生:中间可用“=”相连。

师:(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大胆猜测)从上面的等式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二、同伴合作,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规律:

师:(惊奇地)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等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生:举手要回答。

师: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生1:(5+3)×4=5×3+5×4

生2:(5+1)×3=5×3+1×3

生3:(1+7)×5=1×5+7×5

……

大家写了这么多的等式,如果再缎带你一些时间,你还能写吗?

生:能。(还有很多)

师:从同学们举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可能是正确的。谁有不同看法吗?(鼓励大胆提出不同看法)

2、质疑:

生:如果万一这是碰巧呢?

师:会有这种“万一”吗?你能举出一反例吗?

生:不能有反例。

师: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地方?4人小组讨论。

三、交流总结

1、总结规律:

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第一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第二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

师:请翻书打开P64页,看一看专家是怎样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谁来读一读。

2、小结:

师:全班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许多例子证明了乘法分配律。这是多么可贵的发现,老师祝贺你们!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师: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你们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a+b)×c=a×c+b×c

还可以写成:c×(a+b)= c×a×+ c ×b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四、应用拓展

师:想一想,我们发现的规律有什么用处呢?(揭题:乘法分配律及应用)

1、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回答下面各题:

(1)(32+25)×4=□×4+□×4

(2)(64+12)×3=□×3+□×3

(3)25×(4+9)=□×□+□×□

2、判断正面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12×9+3×9=(12+3)×9 ()

(2)(7+8+9)×10=7×10+8×10+9×10 ()

(3)(25+50)×200=25+50×200 ()

(4)101×63=100×63+63 ()

(5)98×15=100×15+2×15 ()

3、便方法计算。(指名板书)

(1)102×43 (2)9×37+9×63

集体评价板演题后,思考:

(1)题(1)为什么要把第一个数102看成(100+2)呢?(便于简算)

(2)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3)题(2)为什么要把9乘以(37+63)的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看书:质疑问难

请课本P64-65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我们没有学乘法分配律之前,有没有应用过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答:28×3=(20+8)×3]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乘法分配律应用到计算中使计算简便。下面各题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40+4)×25 (2)25×47+75×47 (3)32×(100+5)(4)21×19+21

5、应用题练习。(用两种方法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买来篮球和排球各200个,篮球每个25元,排球每个18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一台电脑5500元,一台打印机800元,现在各买三台,一共要用去多少元?

6、观察比较:

23×(20-2)○23×20-23×2

32×(50-3)○32×50-32×3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乘法分配律还可以推广到关于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的计算上)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五、全文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5题和第7题其中的3道。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总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复习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的再次加深理解,学生知道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构建知识系统,并能灵活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观察分析数据,对稍复杂的乘法分配律运用的变通。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新课设计: (一):设置问题情境,生活引入: 1、抢答:(比一比,谁最快?) 材料一:我和妈妈一起去农贸市场,妈妈买了18斤花生,每斤4.5元,共用去多少元? 师: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板书:18×4.5 18×4.5 18×4.5 =18×(4+0.5) =18×(5-0.5) =(20-2)×4.5 =18×4+18×0.5 =18×5-18×0.5 =20×4.5-2×4.5 =72+9 =90-9 =90-9 =81(元) =81(元) =81(元) 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很好,万变不离其中。 (1)从个数上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理解变式的合理性、正确性。 (2)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并鼓励算法多样性) 同学们,这是一道生活数学,都会做不是本事,关键是谁能从这道生活例题中抽象出我们学过的一种数学规律! 生写出:( A+B) ×C=AC+BC, 我们把这种形式理解为乘法分配律的第一种形式:“分”,分开算更简便。

2、材料二:我和妈妈一起去农贸市场,妈妈买了18斤花生,每斤4.5元,恰好爸爸也买了同样的花生22斤,爸爸妈妈共花去多少钱? 要求:1,请不用括号列式。18×4.5+22×4.5 组织讨论:1、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2、分开算容易吗? 3、是否可以通过个数进行合并计算, 合并后计算简便吗? 4、你能抽象出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吗? 学生汇报, 师小结: AC+BC =( A+B) ×C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抽象概括) 我们把这种形式理解为乘法分配律的第二种形式:“合” 对于乘法分配律,有时拆分后计算更简便;有时合并后计算更简便; ( A+B) ×C=AC+BC (顺向与逆向观察是分还是合) 不管是分还是合,我们都用个数去理解,我们掌握起来会很灵活的。我们不要死记乘法分配律的一般格式,而是要通过个数的变通灵活运用。另外,乘法分配律中也融入了加法和减法两种形式,不要习惯于加法形式而把符号弄错。 (二)练习: 18×4.5+23×4.5 125×84.5 (三)个数变通练习设计: 95×101-9 5 573×50+427×49 999×999+998 师引导小结:A ×B1+A ×B2+A ×B3+……A ×Bn=A ×(B1+B2+B3+……Bn) 那么乘法分配律我们从个数上帮组我们理解后,我们还要抓住它的一般特点,即它都是若干个 式子相加或相减,其中都有一个 相同,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

七年级上册代数式

§3.1代数式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工具 中学的数学课,是从学习代数开始的 学习代数与学习其它学科一样,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开始学习代数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代数与小学数学的联系和区别,自觉地与算术对比: 哪些和小学数学相同或类似,哪些有严格的区别,逐步明确代数的特点 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下面我们就从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初中代数的学习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们? (通过启发、归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五种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 (2)乘法交换律 a ·b=b ·a ; (3)加法结合律 (a+b)+c=a+(b+c); (4)乘法结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写成“·”号或者省略不写,但数与数之间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种运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 ,b ,c 都是表示数的字母,它代表我们过去学过 的一切数 2、(投影)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时,骑车要1小时,乘汽车要025小时,试问步行、骑车、乘汽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若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ν表示速度,你能用s 与t 表示ν吗? 4、(投影)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 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用I 厘米表示周长,则I=4a 厘米;用S 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则S=a 2平方厘米 ) 此时,教师应指出:(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或数的关系,简明的表示出来;(2)在公式与中,用字母表示数也会给运算带来方便;(3)像上面出现的a ,5,15÷3,4a ,a+b ,t s 以及a 2等等都叫代数式 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数式呢?代数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XX=XX+□ (XX+3)×14=XX×□+□×□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整理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整理 有理数的概念 定义: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概况:有理数为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正整数和正分数合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合称为负有理数。因而有理数集的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有理数的计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把绝对值相加,所得值符号不变。

如-1+(-1)=-|1+1|=-2 、 1.1+1.1=2.2 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若绝对值相等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如-1+2=+|2-1|=1 2+(-3)=-|3-2|=-1 -3.2+3.2=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3.14+0=3.14 注意: 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 从而确定用那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熟练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多个有理数的加法,可以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计算,但是在下笔前一定要思考好,哪一个要用定律哪一个要从左往右计算。

2)、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两变: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做加数。 一不变:被减数不变。 可以表示成:a-b=a+(-b)。 3)、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得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pplication of Multiplication Distribution Law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6,练习十四的第3—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式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32×(200+3) 8.32×3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组、3组的同学算第1题和第3

题,第2、4组的同学算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为什么第l、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3组做第5、7题,第2、4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2、4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多项式的乘法》教案

多项式的乘法 第一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推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知识: 1、乘法的分配律 a(b+c)=ab+ac 2、计算:2x ·(3x 2-x-5)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2x ·3x 2-2x ·x-2x ·5 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6x 3-2x 2-10x 运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3、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 二、范例分析 1、讲解P95的例1 例1计算:( 解:原式= 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 运算注意符号及字母的指数 例2计算的值,其中x=2,y=-1 解:原式= 乘法分配律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 合并同类项 当x=2,y=-1时, 原式= =24+32 =56 )4()42 122ab b a ab -?-)4(4)4(2 122ab b a ab ab -?--?2332162b a b a +-)(4)42(2 122222xy y x y x xy x -?--?- )(4)4(21221222222xy y x y x x xy x -?--?-?-23242342y x y x y x ++-242323y x y x +2423)1(22)1(23-?+-?

三、练习与小结: 1、练习P96的练习1、2题 2、小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作业 P100A 组6题、7题 第二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 2.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符号”的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知识: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计算题:(1) (2) -3x(-y -xyz) (3) 3x 2(-y -xy 2+x 2) 3、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为3acm ,宽为(7a+2b )cm ,则它的面积为多少? 二、探究新知: 1、P96的动脑筋 一套三房一厅的居室, 其平面图如图所示(单位: 米),请你用代数式表示 出它的面积。 计算方法1:(m+n)(a+b)平方米 计算方法2:(am+an+bm+bn)平方米。 计算方法3: a(m+n)+b(m+n)平方米。 认真想一想,这几种算法正确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动? 2、归纳: )26 1(2a a a

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

课题: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易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 1、出示算式:(18+7)×6=18×6+7×6= (1)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2)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易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易,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易。

有理数乘法分配律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 探索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计算简便。 导学准备 1. 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如何确定积的正负号 2. 计算: (1) (- 85)X( -25 )X( -4) (2) ()X( +4) - (+)XX( -8 ) 导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探索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任意有理数的乘法仍适合,今天我们来探索乘法分配律。 在小学里利用乘法分配律有:6 X( 1+1 )= = 2 3 ----------------- ------- 引进了负数以后,分配律是否仍成立 (二) 探索 1、 计算并比较下列每组算式的结果:(每小题2分) (1) (-5)X [ (-2 ) + (-3 ) ] =( -5 )X ____________ 二 _____ (-5 ) X( -2 ) + (-5) X( -3 )=丄 __________ = _______ 1 1 (2) (-30 )X(丄 + 丄)=(-30 )X = 2 3 1 1 (-30 )X — + (-30 )X - = + = 2 3 发现:每组结果都 __________ ,这就是说,小学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 ___________ 。 2、 观察分析1题,完成下列填空: 乘法分配律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 ____________ ,再把积 _______ 。 用式子可表示为:a(b+c)= _______________ 点拨: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出: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使计算简便。 3、 例题示范,初步运用 例 4 计算(1) 30X(丄-2+2) (2) X(-5 ) 2 3 5 2 2 3 (2) 8X( - - ) - (-4 )X( - - ) + (-8 )X 三 5 9 5 例 5 (1) 3 X( 8- -- ^ ) 4 3 15

第八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第八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第八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4 页例 7,练习十四的第 3 一 10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 ( 35+65)X 37 2 . 35 X 37+65X 37 3. 85X( 174+26) 4 . 85X 174+85X 26 5.( 80+8)X 25 6 .80X 25+8X 25 7.32X( 200+3) 8 .32X 200+32X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 1 个算式和第 2 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 3 个算式和第 4 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 1 、2、3 组的同学的第 1 题和第 3 题,第 4、 5、6 组的同学第 2 题和第 4 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 2、 3 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 第 1 题和第 3 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 题和第4 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 组做第 5、 7 题,第 4、5、 6 组做第 6、8 题。“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 5、6 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 6 题和第 8 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 7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 9X 37+9X 63。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上乘积的和。“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上乘法计算中的因数 有什么特点?” 八、、?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 37 和 63, 它们的和正好是 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 37 和 63 加起来,是 100,再同 9 相乘,得 900。)“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a×(b+c)=__ ×__+__×__ (a-b) ×c=__×__-__×__ 300+6)x12 25x(4+8) 125x(40+8) (100-4)×25 (80-4)×25 125×(80+8)(20-4)×25 123×47+177×47 57×15+23×15 125×32-24×125 173×61-73×61 52×14-22×14 95×46+46×5 97×360+3×360 724+26×24+724 528×6-6×128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99x64 99x16 638x99 112x98 67×9+67 865×99+865 99X13+13 72×101-72 25+399X25 101×32-32 382×101-382 35×8+35×6-4×35 35X127-35X16-11X35 83X108-83-83X7 87X23-23X6-23×19 99×99+99 44×52+88×24 111×36+888×8 81+791×9 45+5×95 997×7+21 103×8-24 2008×25 125×792

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 1、7×8×6÷8 2、2×9÷2÷9 3、28÷4×9×4÷9 4、15×16×8÷15÷16 练习2: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5+67-45 2、156+28-156 3、132+29-32 4、116-48+84 5、125-86+75 6、56-38+44 练习3:用简便算法计算下列各题。 1、246+(154-88) 2、153+(47+168) 3、254+(346-198) 4、7234+(785-1234) 练习4:用简便方法计算。 1、4×2×25×5 2、25×16 3、125×24 4、25×125×32 5、125×25×4 6、13×25×125×8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八册数学第64~65页内容,完成练习十四第1~7 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的快乐,从而找出规律。 2、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并渗透“实践探究——规律猜想——实践验证”的思想。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深刻体会乘法分配律在乘法计算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发兴趣,渗透数学思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好!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 课件出示: 1、找规律:(渗透数学思想)

看!什么颜色?●○○●○○●○○下一个放什么颜色?你怎么知道的? 看!什么形状?○□▽○○□▽○下一个什么形状?为什么? 2、比赛:出示两组题,男、女生各算一组,比赛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第一组(女生做)第二组(男生做) (18+12)×6 18×6+12×6 20×(15+9)20×15+20×9 (可能女生快,有几个男生也快,男生心存疑问,为什么女生快,原因:女生的题目计算起来简便) 师: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式子,指名分别回答计算结果。(对应两题结果) 师:这两组前后对应的两题虽然算法不一样,但结果却相同,可以怎样连接呢。 生:中间可用“=”相连。 师:(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大胆猜测)从上面的等式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二、同伴合作,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规律:

师:(惊奇地)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等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生:举手要回答。 师: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生1:(5+3)×4=5×3+5×4 生2:(5+1)×3=5×3+1×3 生3:(1+7)×5=1×5+7×5 …… 大家写了这么多的等式,如果再缎带你一些时间,你还能写吗? 生:能。(还有很多) 师:从同学们举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可能是正确的。谁有不同看法吗?(鼓励大胆提出不同看法) 2、质疑: 生:如果万一这是碰巧呢? 师:会有这种“万一”吗?你能举出一反例吗? 生:不能有反例。

四年级数学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四年级数学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实录)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数学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 学实录) 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 32×(200+3) 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案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 口算: 73+27 138X 100 100-64 64X 1 8X 9X 125 (4+40)X 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X 43=300 X^ +2X^ 2003=2000+ □(2000+3 )X 14=2000 X^ + □X^ 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X(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X 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 (100+2)X 43 (2) 102X(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 X 84= □X 84+ □X 84 92X 203=92 X( 200+ □) =92 X 200+92 XD (2)计算102X 24 出示:9X 37+9X 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1 ) 9X 37+9X 63 =333+567 =900 ( 2) 9X 37+9X 63 =9X( 37+63) =9X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X、+、X的形式,也就是两个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3+27138×1008×9×125 100-6464×1(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2020=2000+□ (300+2)×43(2000+3)×14 =300×□+2×□=2000×□+□×□ 订正时说明根据什么填数. (二)学习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出示102×().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同学们踊跃举手,如填上48,老师会迅速得出4896,填上72,得出7344……

老师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 2.教学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 (1)计算102×43.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用笔算比较麻烦.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经过讨论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原式改写为(100+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原式改写成102×(40+3).不要简单的否定,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做,对比一下,找出哪种方法简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板书:102×43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00+2)×43 =100×43+2×43 =4300+86 =4386 反馈: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 (2)计算102×24. 订正时说明怎样简算的?根据是什么. (3)计算9×37+9×63. 启发提问: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②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授课时间:2011年3月18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了解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特征,能够正确判断能否简算,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正确进行简算。 2.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审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转化”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征,判断题目是否可以简算,并能正确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简算的可能。 1、谈话引入:新学期有很多同学要补订校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补丁情况。【课件出示】 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动笔写一写。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预设:(1)(57+43)×7 (2)57×7+43×7 (3)57×7+43×7 = 100×7 =399+301 =(57+43)×8 = 700 =700 =100×7 =700 5、组织交流,对比感悟。 (1)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在解决这道题时一共有这样三种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是先求一套衣服多少钱,然后再乘上7,就是八套衣服的价钱。 生:我先分别求7件上衣多少钱,7条裤子多少钱,然后再加在一起也是7套衣服的价钱。

生:我也是想先分别求7件上衣和7条裤子的钱,然后再相加,但是我发现可以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师:我们来看第三种做法,57×7+43×7 =(57+43)×7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 监控:从意义上解释。 运用了上节课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3)师:让我们对比第二和第三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理由好吗? 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相比较起来计算简便。 (4)小结:看来乘法分配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出示课题】 二、合作研究基本题,明确算理。 1、出示:(25+31)×4 64×18+36×18 师:这有两道计算题,请你们组内讨论一下,能否利用乘法分配律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小组汇报: 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两道题的? (25+31)×4 64×98+36×98 = 25×4+31×4 =98×(64+36) = 100+124 =98×100 = 224 =9800 师:我们这样计算这两道题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2、师:这两道题都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请你小组讨论一下一道题具备什 么样的特征就能运用分配律来简便计算吗? 预设:①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结构),并且分别相乘便于口算。 ②两个数的相乘+两个数的相乘(结构)×+ × ③两个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因数(数字特点) 3、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判断能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是有方法的, 我们可以通过算式的结构特点和数字特点来判定。 三、操作尝试拓展练习,明确算理、探究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 6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27×6+27×4=27○(□+□) 25×(2+4)=□○□○□○□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3.揭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题6情境图。 提问: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中国象棋一副32元,围棋一副58元。 所求问题:买102副中国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2.解决问题。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指名说说可以怎样列式,列式: 32×102 (2)提问:32×102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将你的想法和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组织全班汇报。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 汇报预测: 算法一:用竖式计算。 32×102=3264 1 0 2 × 3 2 2 0 4 3 0 6

3 2 6 4 算法二: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它们的得数相加。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算法二,强调:算法二中的每一步计算我们都可以通过口算得出,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 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 提问:回顾计算的过程,谁来说说,我们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组织评议。 (2)小组讨论。 提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两个数相乘,其中的一个乘数接近整十或整百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加(减)几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时,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让学生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第一小题是顺向的改写,第二小题是逆向的改写。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顺向应用,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先对各个算式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加深对这些算式的特点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8、13题。 第8题,巩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的方法。 第13题,这道题和“练一练”第2题类似。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乘法分配律及应用 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乘法分配律及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乘法分配律及应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学第八册64~65页上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观察例题,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去发现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最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完成例7的教学。这一知识要点不仅是乘法知识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探究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能进行比较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设计理念: 教学既要凭借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为达成教学目标,、既要对教材做适当的重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教材作用,又要根据学生的泥塑及心理特点与生活有机整合,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阐述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我确定本节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1、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能力目标: 2、培养应用乘法分配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本节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难点:运用分配律 五、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说明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本着“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合作中学习”这一理念,采用了“观察、探究、讲解、游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

究、合作探究方式去学习、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3+27138×1008×9×125 100-6464×1(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2003=2000+□ (300+2)×43(2000+3)×14 =300×□+2×□=2000×□+□×□ 订正时说明根据什么填数. (二)学习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出示102×().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同学们踊跃举手,如填上48,老师会迅速得出4896,填上72,得出7344…… 老师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5页第2个小红点 27页第4-6 数学新课堂第19页 教学目标: 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试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发展新知。【时间大约5分钟】 1.过渡语: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总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2.看谁做得快 (1)4×(25+20)=4×+4× (2)(56+35)×2=56×+35×

(3)36×4+36×6=×(+) (4)45×72+72×55=(+)×72 (5)27×40+270×96 (6)(100+2)×25 质疑:根据我们练习时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题目有时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既(a+b)·c(左边),有时是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积的和既a·c+b·c(右边)。说明:左边、右边是为了好叙述。 ②做题时向另一种形式转化。 引导:乘法分配律可以相互转化。a·c+b·c=(a+b)·c 3.质疑:此种情况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乘法分配律既可以左边算式转化成右边算式,也可以右边算式转化成左边算式(从右边算式转化成左边算式时,前提条件是必须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 【设计意图: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许多不明朗的地方,因此让学生体验一次严密的自我探究的感悟过程很有必要,以便为学生的可持续研究扫清障碍。】 4.过渡语:刚才哪一题做起来最麻烦?(第五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怎样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时间大约20分钟】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买102件短袖衫需付多少钱?)列出算式:32×102 探究要求:

七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北师大版

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 姓名 1.(99-512)×(-633) 2. ( 58- 16 )×(-24) 解:原式= 解:原式= 3. (1217-1934)×(-1519 ) 4. 999×678 解:原式= 解:原式= 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 姓名 1. 995×(-35) 2. 899 (-58) 解:原式= 解:原式= 3. 76×(-3)+24×(-3) 4. 86×(-491)+86×(-509) 解:原式= 解:原式= 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 姓名 1. 54×(-12)+46×(-12) 2. 273×(-531)+727×(-531) 解:原式= 解:原式= 3. 2018×(-15)-18×(-15) 4. 123×(-25)-377×25 解:原式= 解:原式= 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 姓名

1. (-426) ×251-426×749 解:原式= 2. 95×(-38)-95×88-95×(-26) 解:原式= 3. 54×(-95)+38×(-95)-8×95 解:原式= 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姓名 1. 4765×(-3)+4765×5+4765×(-4) 解:原式= 2. ∣-99×73∣+205×73-4×73 解:原式= 3. 999×(-98)+999×(-2)=999×a=b,求b-a=? 分数乘除法练习姓名 (1) 1 (12)(4)(1) 5 -÷-÷- (2) 28 ()()(0.75) 35 -?-÷- 解:原式= 解:原式= (3) 311 ()(1)(2) 424 -?-÷- (5) 71133 () 663145 ?-?÷ 解:原式= 解:原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