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XX=XX+□

(XX+3)×14=XX×□+□×□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 300题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300题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8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3.9.2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4.13.7与22.3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9,积是多少? 5.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李2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7.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8.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9.两个因数的积是8319,一个因数是47,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0.一根钢管长9米,用去了3.6米,剩下的比用去的长多少米?

11.小华步行4千米680米,用了1时18分,平均每分行多少米? 1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13.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14.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15.一袋米吃去32.18千克,还有17.82千克,这袋米原有多少千克? 16.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长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7.一双布鞋7.8元,一双球鞋9.5元,一双球鞋比一双布鞋贵多少元? 18.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1米,腰长是0.4米,这个三角形底边长多少米? 19.一个长方形长21厘米,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0.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1.一台推土机3小时可铺路600米,如果每小时多铺20米,8小时能铺多少米?

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 x c+b x 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 x (b+c)=ab+ac 示例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25(37+3) =2540 =1000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例题: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相关信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建议收藏)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 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 用多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 39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 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 块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块玻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使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理解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理解;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归纳概括,完善理解”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2×(11 + 9) 11×2 + 9×2 ③20×5 + 4×5 (20 + 4)×5 【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应用题练习+计算题500+道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延伸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应用题练习) 135×45108×2554×31247×210138×54126×89 203×32312×25437×2882×403 208×2436×137406×23460×23305×56624×78 46×589353×5645×240479×85 二、竖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验算 336÷21 858÷39918÷27888÷37645÷32432÷46 966÷23731÷79980÷28828÷36 689÷34618÷88372÷45294÷29328÷42395÷56 765÷74840÷35630÷31961÷19 三、简便计算(延伸阅读: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简便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 ×125×32=(15×25)×4=38×25×4=35×2×5= (60×25)×4=(125×5)×8=25×17×4=(25×125)×(8×4)= 38×125×8×3=5×289×2=125×5×8×2=9×8×125=

43×25×4=125×50×2=42×125×8=60×25×4= 125×5×8=25×17×4=37×8×125= 3.乘法交换结合律(二): 125×3224×125125×56125×72125×1648×125 125 ×6425×3625×3225×16 25×2425×28 4.乘法分配律(一): 34×72+34×28= 7×48+7×52= 35×37+65×37= 85×82+82×15= 25×97+25×3= 76×25+25×24= 16×17+16×23= 27×36+27×64= 73×36+36×27= 64×23+36×23= 43×36+57×36= 19×67+19×33= 57×35+43×35= 18×72+72×182= 46×46+46×54= 31×69+31×31 34×13-34 ×3= 5.乘法分配律(二): 38×99+38 75× 299+75 102×99+102 39+9×39 99×128 +128 27+99×27 34+199×3435×99+35 6.乘法分配律(三): 125×(8+80 )= (80+4)×25=8×(125+9)= (20+4)×25= 32 ×(200+3)= (125+17)×8= (100+2)×99= 102×(100-1)= 25×(40+4)= (25+100)×4= 99×(100+1)= (125+40)×8= (125+25)×8= 99 ×(100+7)= 8 ×(125+7)= (30+25) ×4= 7.乘法分配律(四): 46×10248×10199×46102×42103×31 107×16108×15125×88 88×102102×9939×10125×4148×101 201 ×24302×43102×13

(完整)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习题

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a+b)×c=a×c+b×c (a×b)×c=a×(b×c) a×b=b×a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 36×13+64×13 () 2、① 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 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200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200题) 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 (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 )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 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 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 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 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 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 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 装多少块玻璃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 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 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姓名成绩: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 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 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千米? 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要准备多少钱?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 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 “爱心日”帮助军属做好事。这些少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的价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钱是多少? 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7、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8、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 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10、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一共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植树多少棵? 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12、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 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 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多少钱? 13、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14、一只熊猫一天要吃15千克饲活动,买4瓶送1瓶。165元最多能买料,动物园准备24袋饲料, 多少瓶这样的洗发水?每袋20千克,这些饲料够一只 熊猫吃30天吗?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16、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 时间?

小学数学 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2010年7月初在批阅本校四下年级(共224人)的数学期末试卷时,发现简便计算中以下两题“25×48×125”、“165×79”错误率很高,分别如下: 题目错误人数错误率25×48×125 63人28.1% 165×79 52人23.2% 其中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乘法分配律意义理解有误;(2)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3) 拆分错误;(4)没有简便计算;(5)乱做或不做。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本人与四年级老师探讨这个问题,四年级老师说:“以前对简便计算没怎么关注过,只知道简便计算学生不容易掌握,尤其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老是搞错。这学期我们很重视,除了上新课特别注意外,平时还把简便计算当作过关题,一天1—2题,训练了将近两个月,结果考试出来,你看,乘法分配律还是错误那么多。”当时听了这番话,就在心里想:为什么简便计算学生这么不容易掌握?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该如何解决?乘法分配律该如何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呢? 带着以上的困惑,我开始了下面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一)课该从哪里开始? 本人首先翻阅了《人教版》、新《浙教版》、《北师大》、《苏教版》几套教材,发现每套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都不一样,情况如下: 内容版本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北师大 加法交换律独立安排在 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三上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一 位数”中 独立安排在四 上第七单元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独立安排在四 上第三单元乘乘法分配律三下第二单元独立安排在四

“长方形的周 下第七单元法中 长”中 到底哪种编排更合理?是把这几种运算定律放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还是把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分开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是这几种运算定律单独成一个单元教学有利?还是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分别教学这几种运算定律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带着这些疑问,我在四上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比教学,四(1)班在教学交换律后直接教学乘法分配律,四(2)班按四下人教版第二单元教材编排,先教学交换律、结合律,然后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两个班级都由本人按照相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见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然后在新课教学后对有关乘法分配律的习题进行检测。第一次检测是在乘法分配律新课教学(一课时),又进行一节简便计算(主要是a×(b±c)和a×99+a这两种类型)的新课教学(一课时),共两课时后,我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共6道题目:①32×(200+3)②38×29+38 ③82×85+15×82 ④123×15+43×123+42×123 ⑤ 124×25-25×24 ⑥99×14+14)结果如下: 全对错1题错2题错3题错4题不会人数 班级 四(1) 32人9人8人2人2人2人(55人) 占班级百分比58.2% 16.4% 14.5% 3.6% 3.6% 3.6% 四(2) 26人19人4人1人1人(51人) 占班级百分比51% 37.3% 7.7% 2% 2% 接着我又进行了乘法分配律的第二课时的简便计算教学,主要类型有“a×接近整百数,如:102(或99)×45”与“a×25(或125),如25×44”这两类。然后对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共8题:分别如下:①102×45 ②98×32 ③48×301④25×44⑤48×125⑥45×16⑦45×99+45 ⑧48×101-48)进行了检测,情况如下: 全对错1题错2题错3题错4题错5题及以上人数 班级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块玻璃?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1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练习题四套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沟西小学张文娟 页例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 36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 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 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题[1]

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姓名成绩: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军属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7、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8、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树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一共植树多少棵?

1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12、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13、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4瓶送1瓶。一次买4瓶,每瓶便宜多少元? 14、一只熊猫一天要吃15千克饲料,动物园准备24袋饲料,每袋20千克,这些饲料够一只熊猫吃30天吗?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环县红星小学集体课案设计 2012年3月17 日科目数学主备人高小龙执教人授课班级 课题乘法的分配率课时数2课时分管领导签字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

教学流程设计个人修订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3、师生赛一赛,102×56,99×25,学生每人挑选一道题做,教师全做, 看谁算得快。 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 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 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课: (一)情景导入,认知定律。 1、你们这么积极,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 多少个笑脸吗? 例: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 四行。 (设计意图:使用笑脸图,增强趣味性) 学生汇报两种解法: ①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出4行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3)×4=32(个) ②先算出黄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4+3×4=32(个) 师:因为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5+3)×4=5×4+3×4 或5×4+3×4=(5+3) ×4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个, 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 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分别观察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一样)(5+3)×4是5和3的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练习 1. 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2. 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3. 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一种是《儿童百科》,每套 125元,另一种是《数学猜想》,每套18元,每种3套,一共多少元? 4. 大号运动衣每套145元,小号运动衣每套128元,买大号运动 衣34套,小号运动衣25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5. 学校要添制44套课桌椅,桌子每张128元,椅子每张17元, 一共要花多少钱? 6. 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7. 商场搞了一次促销活动,每袋洗衣粉20元,买4袋送一袋, 妈妈买了4袋,每袋便宜多少元? 8. 健力宝每瓶2元4角,买3瓶送一瓶,一次买3瓶,每瓶便宜 多少钱? 9.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64千米/时,共用了5 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10. 小红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汽车的速度大约是65千米/时,第一天行驶了6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11. 星期天,王亮去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5分钟,从山 顶原路返回山脚用了9分钟,已知王亮上山的速度是60米/分。从山 脚到山顶有多远?王亮返回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12.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用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时,然后又用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时,正好达到乙地。甲、乙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13. 便民水果店2千克苹果售价5元,3千克香蕉售价10元。妈 妈打算苹果和香蕉各买6千克,应付多少钱?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整理)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20150917整理)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 c=a×c+b×c 或(a-b)× c=a×c-b×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b+c)=ab+ac或a(b-c)=ab-ac 例题: 25×404 (200-4)×25 =25×(400+4) =25×200-25×4 =25×400+25×4 =5000-100 =10000+100 =49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135×106-135×6 =25×(37+3) =135×(106-6)

. =25×40 =135×100 =1000 =13500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乘法分配律习题练习: 1、(4+8)×25 (10+2)×32 35×(100-1)(200-4)×25 (4+9)×25 125×(8+80)(40+8)×25 2、102×76 88×125 201×25 25×34 25×96 125×88 46×102 23×98 101×38 3、99×246 36×198 398×25 4、19×16+19×84 48×23+48×26+51×48 56×199+56 201×38-38 55×99+55 32×37+32×63 35×37+65×37 38×39+38 99×9+99 5、135×106-135×6 237×138-237×23-237×15 113×258-258×12-258 325×113-325×13 230×13+23×70 48×12+16×64 75×14—70×1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 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 (36+64)×13与 ② 36×13+64×13() 2、①135×15+65×15与 ②(135+65)×15 () 3、①101×45与 ②100×45+1×45()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250题) 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动物园门票35元,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 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 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 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 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 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 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 装多少块玻璃?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 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 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1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18.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 19.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 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教师,当学校有说课的活动时应该予以积极参加。对于从事才一年的新老师来说,可能会不知道说课时什么意思,而且它和讲课是否一样呢?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吧?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一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

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奥数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 奥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了炉灶,每天烧煤240吨。这堆煤还能烧几天? 2、某电冰箱厂要生产1560台冰箱,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120台,剩下的每天生产150台,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3、某工厂计划生产36500套轴承,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2100套,后来改进了操作方法,平均每天可以生产2600套。这样完成这批轴承共需多少天? 4、某机床厂计划每天生产机床40台,30天完成任务。现在要提前10天完成任务,每天要生产多少台? 练习七: 1、师傅和徒弟同时开始加工2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25个,完成任务时,徒弟还要做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2、张师傅和李师傅同时开始做90个玩具,张师傅每天做10个,完成任务时,李师傅还要做1天才能完成任务。李师傅每天做多少个零件? 3、小华和小明同时开始写192个大字。小华每天写24个,完成任务时,小明还要写4天才能完成。小明每天写多少个字? 4、丰收农具厂计划20天制造农具2400件,实际每天多制造30件。这样就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练习八: 1、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步行要40小时,小明从甲地出发,先步行8小时后改乘汽车,还需几小时? 2、某玩具厂一车间要生产900个玩具,如果用手工做要20小时才能做完,用机器只需要4小时,一车间工人先用手工做了5小时后改用机器生产,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3、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步行要40小时,小明从甲地出发,先乘汽车5小时后改步行,他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摩托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自行车要25小时,小明从甲地出发,先骑自行车5小时后改骑摩托车,他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 练习九: 1、某筑路队修一条长4200米的公路,原计划每人每天修4米,派21人来完成,实际修筑时增加了4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羊毛衫厂要生产378件羊毛衫。原计划每人每天生产3件,派18人来完成,实际生产时增加了3人,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