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商品)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5
职业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学目标:◆认知要求: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形成作为生产者生产价廉物美商品的观念和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运用的要求:能识别商品,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正确对待货币。
能根据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根据家庭的实际收入,设计家庭月消费方案。
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教学重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难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教学时数:4学时讲授新课:一、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而且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降,似乎有规律可循。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
首先,是它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3、思想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难度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五、说教学过程导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到了商品的含义是什么?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师: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生:使用价值和价值。
师: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购买商品就需要用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生: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师: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商品的价格不会无线上涨,也不会无线下跌,是由规律可循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价格和价值规律。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说一下你认为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生:时间、季节、心理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啊。
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这是导致不同商品价格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那价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价格和价值规律》是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的第二框,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内容,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价格常常偏离其价值,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说教法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
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境: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猪肉价格为什么会高会低?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政经社知识点梳理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进行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3.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未必都是商品。
4.价值:生产商品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5.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二、货币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先商品后货币)2.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价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求的货币量为限度。
3.其他职能(1)储藏手段:足值的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储藏起来。
(2)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
(交货时间和支付时间是分开的)(3)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
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
三、价格和价值规律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格,所以生产某个商品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价值量就大,价格就高。
反之则相反。
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1)供不应求→紧俏难买(物以稀为贵)→价格上涨→卖方市场(2)供过于求→商品积压(货多不值钱)→价格下跌→买方市场3.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解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四、消费和消费观1.消费主要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2.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首要因素),商品价格,消费心理3.常见消费心理:求同心理(从众效仿)、求异心理(与众不同)、求名心理(追求名牌,炫耀)、求实心理(实际需要)。
4.科学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课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