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改的法律边界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7
試論《澳門基本法》的修改米萬英∗法律需要具備穩定性,這是因為“法律所以能見成效,全靠民眾的服從,而遵守法律的習性須經長期的培養,如果輕易地對這種法制常常作這樣或那樣的廢改,民眾守法的習性必然削弱,而法律的威信也就跟着削弱了。
”1鑒於此,穩定性被視為法的“内在屬性”。
2不過,穩定性並不意味着停滯。
法律因僵化而妨礙社會進步的事例在歷史上並不罕見。
這就要求在穩定、連續和修改之間尋求適度的平衡。
作為一部全國性立法,《澳門基本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憲制效力,是澳門法治的基石。
所以,其修改更加需要慎重,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其對自身的修改所作的細緻規定。
在筆者看來,考察和理解這些規定,是全面落實和實施基本法的一項題中應有之義。
一、《澳門基本法》正文之修改就結構而言,《澳門基本法》由兩部分組成,首先自然是正文,包括序言和九章。
關於正文部分的修改,《澳門基本法》第144條作了明確規定。
(一) 修改提案該條第2款指出:“本法的修改提案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修改議案,須經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分之二多數、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同意後,交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團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
”顯而易見,修改提案權的主體有三個,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而且,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修改議案須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3多數、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全體議員2/3多數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一致同意。
在滿足這些實質要件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修改議案只能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呈交;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均不享有呈交修改議案的資格。
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修改議案之所以設定嚴格的實質要件,主要原因在於《澳門基本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憲制性法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憲制效力。
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政治体制第一节行政长官第四十五条澳门行政长官是澳门的首长,代表澳门。
澳门行政长官依照本法规定对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负责。
第四十六条澳门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的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第四十七条澳门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由附件一《澳门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规定。
第四十八条澳门行政长官任期5年,可连任1次。
第四十九条澳门行政长官在任职期内不得具有外国居留权,不得从事私人赢利活动。
行政长官就任时应向澳门终审法院院长申报财产,记录在案。
第五十条澳门行政长官行使下列职权:领导澳门政府;负责执行本法和依照本法适用于澳门的其他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规并颁布执行;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员:各司司长、廉政专员、审计长、警察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海关主要负责人;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员职务;委任部分立法会议员;任免行政会委员;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院长和法官,任免检察官;依照法定程序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检察长,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检察长的职务;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就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代表澳门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根据国家和澳门的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的需要,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或其所属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证据;依法颁授澳门奖章和荣誉称号;依法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第五十一条澳门行政长官如认为立法会通过的法案不符合澳门的整体利益,可在90日内提出书面理由并将法案发回立法会重议。
立法会如以不少于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原案,行政长官必须在30日内签署公布或依照本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发布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第3号
发布日期: 1993.03.31
实施日期: 1999.12.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法规类别:港澳特别行政区,港澳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包括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1993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政治体制
第一节行政长官
第二节行政机关
第三节立法机关
第四节司法机关
第五节市政机构
第六节公务人员
第七节宣誓效忠
第五章经济
第六章文化和社会事务
第七章对外事务
第八章本法的解释和修改
第九章附则
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序言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
2018年司法考试一卷《宪法》考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要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们,为你整理“2018年司法考试一卷《宪法》考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广大放松心态,从容应对,正常发挥。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2018年司法考试一卷《宪法》考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对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负责。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或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可见,除“年满40周岁”、“连续居住满20年”、“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三个条件外,香港基本法比澳门基本法中的特首条件多一项:“在外国无居留权”。
关于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基本法规定,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45条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应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成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的规定,在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内由800人组成的包括工商、金融界;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界;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以及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等各界人士在内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
根据这一决定,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选举,不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
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立法会的选举,不实行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办法。
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选举可以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在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选举可以实行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办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与香港基本相同,但澳门特别行政区没有关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达到由普选产生”的规定;其选举委员会和推选委员会的人数比香港少得多。
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那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内容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是什么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总则第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三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组成。
第四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澳门居民和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五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六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以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权。
第七条澳门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除在澳门成立前已依法确认的私有土地外,属于国家所有,由澳门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全部归澳门政府支配。
第八条澳门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第九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语文。
第十条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悬挂和使用澳门区旗和区徽。
澳门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澳门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文“澳门”。
第十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关政策,均以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任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触。
略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周洪钧2013-04-24 22:04:03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摘要:随着澳门主权的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简称“澳门基本法”或“基本法”)正式付诸实施。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领会、贯彻澳门基本法,有必要对围绕这一效力高于普通法规的宪法性文件的若干重大问题略作论述。
关键词: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谈到澳门问题,必须先纠正流传甚久远的“澳门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等错误观念。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从1553年起被葡萄牙人逐步非法占领,但在鸦片战争前葡萄牙人居住澳门的200多年里,一直是在中国主权管辖下实行有限度的地方自治。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利用清政府腐败、积弱,力图在澳门非法推行殖民制度。
由于1887年《中葡北京条约》规定的中葡划定澳门“界址”手续并未完成,该条约一直未生效。
1928年中国政府照会葡方,声明中止该条约。
故而中国对澳门的领土主权在法律上始终没有丧失过。
“澳门是葡萄牙殖民地”一说也就完全没有根据[1]。
1974年4月,葡萄牙国内政变后,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并在1979年与我国建交时表示愿意和平协商解决澳门问题。
1984年10月3日,在香港问题初步解决之际,邓小平接见港澳同胞赴京国庆观礼团,及时地提出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其后,中葡两国进行了自1986年6月30日至1987年3月23日的四轮谈判。
通过反复磋商,双方确认,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4月13日,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经两国立法机关批准,1988年1月5日双方交换批准书,该联合声明生效。
澳门进入回归过渡期,澳门基本法的制定提上了日程。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1次会议决定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同年9月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该委员会48位委员名单。
澳门基本法起草工作启动后,从1988年10月到1993年3月,大体经历了起草准备、形成征求意见稿、确定草案、正式通过四个阶段[2]。
資料便覽與行政長官選舉有關的法例條文1. 行政長官的任期《基本法》所訂條文第四十六條1"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
"《行政長官選舉條例》所訂條文行政長官的任期第3條"(1) 行政長官的任期──(a) 為5年;及(b) 由其就任行政長官的日期起計,而該日期為中央人民政府在任命文書中為此目的而指明的日期。
(2) 行政長官只可連任一次。
(3) 行政長官任期於何日開始須藉憲報公告公布。
"1在2004年5月5日,劉慧卿議員在立法會就獲選填補中途出缺的行政長官職位者的任期提出質詢。
政府回覆時表示,"《基本法》訂明,行政長官的任期為5年。
這規定適用於任何行政長官,不得有例外情況。
……,任何對《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的修訂,以規定一個有別於5年的任期,均不符合《基本法》。
"(進一步詳情見附錄1)2. 行政長官的辭職《基本法》所訂條文第五十二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辭職:(一) 因嚴重疾病或其他原因無力履行職務;(二) 因兩次拒絕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而解散立法會,重選的立法會仍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所爭議的原案,而行政長官仍拒絕簽署;(三) 因立法會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會,重選的立法會繼續拒絕通過所爭議的原案。
" 3. 行政長官的免職《基本法》所訂條文第七十三(九)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下列職權:……(九) 如立法會全體議員的四分之一聯合動議,指控行政長官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而不辭職,經立法會通過進行調查,立法會可委托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負責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並擔任主席。
調查委員會負責進行調查,並向立法會提出報告。
如該調查委員會認為有足夠證據構成上述指控,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及……"4. 行政長官職位的出缺《基本法》所訂條文第五十三條2"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短期不能履行職務時,由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律政司長依次臨時代理其職務。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 引言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根本法律文件,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治的法律基础。
本文档将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进行详细介绍。
2. 背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核心法律。
1999年,澳门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一起享有高度自治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旨在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保护澳门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 基本条款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包含了多个重要的基本条款,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和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认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享有高度自治权。
基本法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制度,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制度。
3.2 全面保障澳门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障了澳门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居民享有与全体中国公民相同的权利和自由。
3.3 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制度和秩序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保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制度和秩序的稳定和繁荣。
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制度将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
3.4 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鼓励和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
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将实行自由贸易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鼓励外商投资,促进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繁荣。
3.5 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治环境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保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治环境。
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将基于普通法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将由法律保护。
4. 实施和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1999年起开始实施,并在此后多次进行修改。
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必须符合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认可的原则和程序。
5. 结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稳定发展、保护澳门居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法律文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澳门行政区划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分类】宪法类【时效性】有效【颁布时间】1993.03.31【实施时间】1999.12.20【发布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席令第三号(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目录序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政治体制第一节行政长官第二节行政机关第三节立法机关第四节司法机关第五节市政机构第六节公务人员第七节宣誓效忠第五章经济第六章文化和社会事务第七章对外事务第八章本法的解释和修改第九章附则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序言澳门,包括澳门半岛、■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共同愿望。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考虑到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在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在澳门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国政府在中葡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略论澳门公职法律制度的改进蒋朝阳1一、引言澳门公职法律制度是澳门公共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基本沿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原澳门当局颁布的一揽子公职法律制度,至今近20年。
澳门回归近9年来,澳门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公职法律制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早在2005年11月,行政长官何厚铧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二零零六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参考各种先进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政府官员的培养和任用模式,造就更多德才兼备之士。
”22007年11月13日,行政长官在2008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将公职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升到“政府管治能力”的提高的高度,并且用两个部分的篇幅谈到了提升政府管治能力的问题。
在第三部分提出,2008年特区政府要“体现施政承诺,提升管治水平”,其主要内容是:加快公共行政改革,全面优化政策的统筹、咨询及评估机制;强化涉及市场运作的廉政机制,打造更加健康的廉洁政府;强化公务人员问责规范和要求,建立向公众作出更大承担的责任政府。
3在第四部分提出,要优化咨询成效,促进施政透明,推动公众参与、建设公民社会,全力强化执政能力,更好地承担起管治重责。
4上述内容表明,完善公职法律制度,建立高效廉洁的公职人员队伍,已成为提升特区管治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完善公职法律制度,涉及许多具体制度的检讨和修订。
2003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具体工作。
2003年落实公务人员纳税制度,2005年实施新评核制度,设立“评核奖励制度”,推行“公务人员工作表现奖赏制度”。
2007年 1月 1日起实施“公务人员公积金制度”,增强了公务人员退休或离职后的生活保障。
2006年开始“一般职程制度”及“特别职程制度”的修订,基本完成“领导及主管人员通则”修订草案。
52005年以及2008年通过了公务人员加薪的法律。
62008年6月14日,行政长官向立法会提交了《公务人员职程制度》和《领导及主管人员通则的基本规定》,在立法会进行了引介和一般性审议。
“法”与“理”的辩证统一作者:来源:《澳门月刊》2012年第09期2012年8月29日,澳门立法会举行全体会议,细则性通过了行政长官选举法和立法会选举法两个选举法的修订法案。
这一被民间概括为“加二加二加一百”的修订案,已经万事俱备,只待行政长官签署并随後颁布,即可成为本地法律。
至此,有关澳门政治制度发展的本地立法程序宣告基本完成。
成果不易值得珍惜对於本澳政治生活中的这件大事,广大澳门市民,特别是关心政治事务和社会问题的人士作出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此事之所以值得称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理由:第一,反映了绝大多数澳门民众的意愿。
自从崔世安特首2011年11月15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12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两个选举办法的修改问题之後,有关澳门政制发展的问题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过中央政府的指导,专家学者的议论,特区政府的努力以及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政治发展问题逐渐走上正轨。
其中民众的参与是关键。
今年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於澳门特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以後,澳门政府开展了为期45天的全民谘询,先後召开过10场谘询会,约有2245人次出席,通过面交、邮寄、网上徵集等不同途径,共收集到165247份意见。
在这些意见中,分别有86%和87%赞成立法会直选与间选议员各增加两名(即加二加二),以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人数从300人增加到400人(即加一百)。
可见目前通过立法程序的两个选举办法修订法案,代表了绝大多数澳门市民的心愿。
第二,体现了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平心而论,根据本次两个选举办法的修订方案,间选和直选议员人数都只增加2名,增幅并不显着;而从澳门各阶层、各界别不断高涨的参政热情来看,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人数虽然增加100人,仍难以普遍满足来自各方面的需求。
然而,尽管变化有限,毕竟是迈开了第一步,体现了澳门的政治制度已经开始发展进步这一大趋势。
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改的法律技术问题王禹2012-05-09 16:26:08 来源:澳門日報2012年4月25日澳门社会目前正在广泛讨论政制发展问题。
显然,如果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未能作出修改,即继续适用目前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规定。
澳门特区政府公布的《政制发展咨询文件》,即《关于修改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及本地区选举法相关规定的建议》第15段还提到: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如作出修改,该修正案将成为附件一、附件二的组成部分;此后在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进一步修改前,将适用修改后的立法会产生办法和行政长官产生办法。
笔者完全赞同这个说法,但有一个法律技术问题,即在将来的两个产生办法的修正案中,如何规定才能做到这一点?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附件一和附件二修改的技术形式既然有法律的制定,就必然有法律的修改。
所谓法律修改,通常是指法律实施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有权修改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的部分条文加以变更、删除和补充的立法活动。
澳门基本法是我国的一项全国性法律,其修改技术形式要符合我国的立法习惯。
我国立法实践中有关法律修改的技术表现形式有三种:修订、修改决定和修正案。
其中修订形式适用于法律的全面修改,修改决定适用于法律的部分修改。
我国1982年宪法以来的历次修改在形式上都采用了宪法修正案,1997年刑法修改采用修订草案的形式,1999年以来对刑法个别条文的修改在形式上亦采用了修正案。
所谓修正案,就是指在不触动宪法和法律原文的情况下,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理,把按照特定程序通过的修正案按前后顺序附于原文后面,修正案即成为宪法和该法律的组成部分,并排斥原来相关条文的法律效力。
修正案的内容可以是增补性的,可以是变更性的,也可以是废止性的,其特点是不必变动原来条文而能达到修改目的,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法律文本稳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立法会选举法》修订内容及主要争议评述2016年,特区政府启动并完成了《立法会选举法》的修订工作。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竞选活动的规管、打击选举不法行为、改善选举管理工作和完善议员参选要件及不得兼任的规定,从而为2017年第六届立法会选举奠定了更加完善的法律基础。
其间,经过面向社会的咨询与法案在立法会的讨论,在修订内容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争议。
一修订的缘起与步骤澳门立法会选举法律制度自2001年制订后,历经两次修订。
最近一次修订是2012年的政制发展。
2011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程序作出解释,明确规定了“政制发展五步曲”。
随后,遵循“五步曲”的程序,特区政府从澳门实际情况出发推动澳门政制发展,经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意见,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有利于行政主导政治体制的有效运作、有利于兼顾澳门社会各阶层各界别的利益、有利于保持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制订并经立法会审议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附件二修正案予以备案,为推进政制发展奠定了宪制基础。
2012年8月及9月,澳门特别行政区严格按照《基本法》的上述修正案,对《立法会选举法》作出相应修改,完成了推进政制发展的本地立法。
此次立法会选举法律制度的修订主要涉及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两个方面,核心内容是直选与间选的议席各增加2个,即所谓的“2+2”。
具体修订内容如下。
(1)直接选举方面,增加了2个议席,由原来的12席增至14席。
直选议席在全部议席中的比重也从41.4%微增至42.4%。
(2)间接选举方面,修订细节如下。
a)议席增加。
由原来的10个议席增加到12个议席,同样增加了2个议席,间选议席比重由34.5%微增至36.4%。
b)界别拆分。
由原来的4个界别拆分为5个界别,即原第四界别的“社文教体界”一分为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序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政治体制第一节行政长官第二节行政机关第三节立法机关第四节司法机关第五节市政机构第六节公务人员第七节宣誓效忠第五章经济第六章文化和社会事务第七章对外事务第八章本法的解释和修改第九章附则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序言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共同愿望。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考虑到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在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在澳门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国政府在中葡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三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组成。
第四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改的法律边界冷铁勋2012-08-03 10:22:38 来源:《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6期摘要:《澳门基本法》没有规定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将来澳门若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涉及《澳门基本法》正文的修改。
在现行《澳门基本法》的框架下,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虽可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依法作出适当修改,但仍有一定的法律边界。
首先要受到国家对澳门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限制;然后还要受到《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关于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基本制度安排的限制;最后还要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 2014 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两个产生办法”修改时应遵循的原则的限制。
关键词: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改;法律边界;澳门基本法一、问题的提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2009 年及以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可以进行修改,也可以不进行修改,是否需要修改,由行政长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澳门基本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上述《解释》虽然是因应澳门特区政府就 2013 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 2014 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以下简称“两个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而作出的,但根据《解释》的规定内容,随着澳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可根据澳门的实际情况依法适时作出适当的修改。
关于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澳门基本法》没有如《香港基本法》那样,规定一个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
根据《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专题小组最后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澳门基本法》第四十七第一款“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的规定,并未排除将来澳门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
那么,在现行《澳门基本法》没有就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规定一个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的情况下,如果将来澳门选择选举行政长官的制度,是仅仅通过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就可实现,还是涉及修改《澳门基本法》正文的规定呢?因为《澳门基本法》正文的修改和附件一的修改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程序。
此外,在没有依法确定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之前,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关于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规定进行修改时,又如何确定它的法律边界?换言之,它在法律上应受到什么样的限制?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对于正确理解《澳门基本法》关于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规定也很有必要和意义。
本文拟就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改的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二、确定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涉及《澳门基本法》正文的修改程序《香港基本法》在其正文的第四十五条专门规定了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最终达至普选产生的目标,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实行普选的时候,只需按照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的程序进行便可,无需涉及《香港基本法》正文的修改程序。
《澳门基本法》正文没有明确规定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如果将来澳门确定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是否也一样只需按照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的程序便可解决呢?对此,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澳门基本法》正文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并未排除将来澳门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那么,澳门实行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时,就像香港一样,只需按照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的程序便可实现,无需修改《澳门基本法》的正文,因为正文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中的“选举”未排除选,无需再修改正文。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澳门基本法》正文中就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没有规定最终达至普选目标,不是漏写,也不是写与不写都一样,它表明《澳门基本法》的现行框架下,没有作出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安排。
因此,澳门要实行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涉及《澳门基本法》正文的修改问题,不是仅仅通过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就可解决的。
从表面上来看,第一种意见,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澳门基本法》正文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中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的规定并未排除将来选择普选的可能,所以,澳门在将来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时,仅需通过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的规定便可,因为正文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已经包含了可以选择普选的制度安排。
然而,按照这种意见的逻辑,那《香港基本法》正文第四十五条完全没有必要再写上一款,专门规定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最终达到普选的目标。
因为,按照同样的解释,《香港基本法》正文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中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的规定,同样未排除将来香港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所以,有了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完全没有必要再写上另一款专门去规定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
由此看来,在基本法的正文中写上与不写上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还是有区别的。
作为一种宪制性法律,有关的内容写与不写绝不是没有法律意义的。
《澳门基本法》没有写上最终达至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说明在《澳门基本法》的现行框架下,没有作出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安排,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人提出要普选行政长官,而是像香港那样直接奔向普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了。
尽管《澳门基本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中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并未排除将来澳门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但也不能据此就认为《澳门基本法》的现行框架下已经有了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
是否有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关键还是要看《澳门基本法》有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在 2012 年 3 月 1 日与澳门各界人士座谈会上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没有规定一个普选目标,这就决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产生办法的修改,同基本法其他条文一样,只能立足于特定时期澳门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修改,以后有需要再作修改,而不能在基本法之外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提出所谓时间表”。
1由此看来,《澳门基本法》的现有框架并没有确立行政长官最终普选的目标,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澳门日后不能朝最终普选目标迈进,但要在现行《澳门基本法》中确立这一目标的话,并不是简单通过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所能解决的,它实际上涉及修改《澳门基本法》正文的问题,因为在《澳门基本法》的现有框架下,要求普选行政长官的主张,实际上是要在现行《澳门基本法》第四十七条所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使《澳门基本法》正文关于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规定与《香港基本法》的表述一样。
任何对现行《澳门基本法》第四十七条内容的增减,无疑是对该条文的修改,无疑是对基本法有关行政长官产生的框架规定作出重大改变,这已不属于对基本法附件一是否需要修改的问题了,而是对基本法正文是否需要修改的问题了。
当然,由于《澳门基本法》正文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中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的表述,在内容上并未排除澳门将来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确实容易使人形成这样一种理解:只需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便可实现普选行政长官制度安排。
鉴此,若将来澳门选择普选行政长官的制度,是仅仅通过修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即可实现,抑或是要通过修改《澳门基本法》正文的程序来实现,届时最好是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的形式予以明确。
在《澳门基本法》现行框架没有规定最终达至普选行政长官目标的前提下,就《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关于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修改,只是一种根据澳门实际情况的适当修改,仍有一定的法律边界,仍要受《澳门基本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等的限制。
三、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修改受国家对澳门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限制《中葡联合声明》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对澳门执行的基本政策,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之,并在 50 年内不变。
为了确保《澳门基本法》中关于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的规定内容保持不变,《澳门基本法》对其修改在程序上作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例如,将修改提案的门槛提高,规定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才享有修改提案权;设置相关的前置程序,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修改议案须经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多数、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同意后才能提交,幷且规定所有的修改议案在列入全国人大议程前,均应先由澳门基本法委员会研究并提出意见。
除此之外,《澳门基本法》还在其第一百四十四条第四款特别规定:“本法的任何修改,均不得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相抵触。
”在新中国立法史上,除《香港基本法》外,这是第二次明确在一部法律里边规定了限制修改的内容。
作为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的法律,自身对其修改的内容作出严格的限制,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有学者认为,“基于宪法所确认的人民主权,人民(通过全国人大)在任何时候都有制定、修改和废除任何法律的自由,这就必然意味着人民或全国人大先前制定的法律,在实体规范方面不能约束后来的人民或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先前制定的法律,在发生效力之后,后来的全国人大仍拥有完全的权力修改或废除它们。
从这一意义上讲,先前立法在实体规范方面不构成对全国人大立法权的限制,它们对后来的全国人大在行使立法权时不具有拘束力。
即使全国人大在先前的立法中明文宣告该立法或该立法的某些条款一经制定即不得修改或废除,这样的宣告也是没有法律拘束力的”。
该学者据此得出结论:《澳门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四款作为一项实体规范对全国人大并没有拘束力。
如果全国人大决定修改基本法,即使该修改同国家对澳门既定的方针政策相抵触,也仍然有效。
2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并不符合《澳门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
诚然,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全国人大的立法行为是任何机构都不能挑战和否定的,但立法者本身要受到其所制定的法律的约束,而不能够任意违反自身所制定的法律,这也是法治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全国人大同样要受到其自身所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并遵守其自身所制定的法律的规定。
按照这一逻辑,《澳门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对全国人大是具有拘束力的,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修改《澳门基本法》时,同样要遵守《澳门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修改的内容不得与国家对澳门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相抵触,这是修改《澳门基本法》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根据《澳门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任何违背国家对澳门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而对《澳门基本法》作出的修改都是不允许的,也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