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知识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14.37 KB
- 文档页数:1
抗心绞痛药物总结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管腔狭窄、痉挛或一过性阻塞—心肌急剧、短暂缺血。
【必要补充】心绞痛分类①稳定型:与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有关。
②不稳定型:由冠状动脉内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引起。
③变异型: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
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①硝酸酯类;②β受体阻断剂(第二节,已讲);③钙通道阻滞剂。
第一亚类硝酸酯类药适用于各种类型心绞痛。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硝酸酯类进入平滑肌细胞分解为一氧化氮(NO),活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环鸟核苷单磷酸,它使钙离子从细胞释放而松弛平滑肌。
主要作用:(1)降低心肌氧耗量。
(2)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血管,增加缺血区域尤其是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
(3)降低肺血管床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左心衰竭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4)轻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常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以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
1、硝酸甘油①起效最快,2~3min起效,5min达最大效应。
②作用持续时间最短——约20~30min,半衰期仅为数分钟。
③舌下含服吸收迅速完全。
2、硝酸异山梨酯——中效。
口服起效时间15~40min,持续时间2~6h。
3、5-单硝酸异山梨酯30~60min起效,作用持续3~6h;缓释片60~90min起效,作用持续约12h。
在胃肠道吸收完全,无肝脏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近100%。
4、亚硝酸异戊酯起效快,大约1~2min,维持时间短——用于急性发作。
【如何选择?】1、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疼痛约在1~2min消失;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亦可。
而舌下喷雾起效更快,几乎与静脉注射相近,但不能给予较大剂量(不良反应)。
发作频繁者——静脉给药。
持续时间不应超过48h,以免出现耐药。
2、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缺血发生。
缓解期——缓释或长效制剂,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皮肤贴片。
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知识点归纳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给心肌供血的动脉心绞痛型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狭窄——“动了疼”不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破溃、出血、血栓形成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酯类——扩血管2.β受体阻断药——对抗交感3.钙通道阻滞药——扩血管+抑心脏4.抗血小板药和抗血栓形成药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药动学】口服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低;常舌下含服,生物利用度为80%;2~5分钟出现作用。
【作用机制】作用靶点: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机制:释放的N0——舒张血管【药理作用】所有血管——“全扩”话说:扩张外周血管的利与弊~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供的机制~【药理作用】1.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负担,减少耗氧量2.扩冠脉,改变心脏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3.增加心内膜血流量(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力)4.保护缺血心肌细胞【临床应用】1.心绞痛:稳定型~首选!2.急性心肌梗死3.心功能不全嘚瑟一下:与β受体阻断药比较——无加重心衰和诱发哮喘的危险;与钙通道阻滞剂比较——无心脏抑制的危险。
【不良反应】1.血管扩张导致:——面颈部皮肤发红、头痛、升高眼内压;——反射性心率↑,心肌耗氧量↑加重病情。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头痛、头晕、口唇发绀、休克、昏迷。
3.久用机体产生耐受性。
连续用药2-3周后,停用1-2周耐受性可消失。
应间歇给药。
【禁忌证】青光眼、颅内高压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拉贝洛尔【药理作用与机制】1.降低心肌耗氧量2.改善缺血区血供3.改善心肌代谢4.增加组织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的机制~【临床应用】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特别适用于伴有心率快和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
禁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诱发冠脉痉挛诱发变异型心绞痛【不良反应】1.久用骤停引起心绞痛加剧或心梗2.诱发和加重哮喘3.禁用于血脂异常者普萘洛尔与硝酸酯类合用的合理性?3.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硫氮酮)普尼拉明(心可定)哌克昔林(心舒宁)硝苯地平:起效快扩血管作用强抑制心肌作用弱,不易诱发心衰。
第十八章抗心绞痛药1、血管扩张的主要机制①增加cGMP,激活蛋白激酶G(PKG),降低细胞内游钙离子浓度,抑制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从而阻止MLC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②阻滞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③激活ATP敏感钾通道(K ATP),促进K外流、细胞膜超极化,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减少钙离子内流④增加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使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同时促进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抑制MLC磷酸化2、心绞痛分类①劳累型心绞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根据病程、发作频率和转归,此类心绞痛又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及恶化型心绞痛②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为疼痛发生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时程较长,不易为含服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变异型、卧位型、中间综合征及梗死后心绞痛③混合性心绞痛:其特点是在心肌耗氧量增加或无明显增加时都可能发生的心绞痛。
临床上常将初发型、恶化型和自发性心绞痛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常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第一节硝酸酯类1、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但生物利用度、起效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等药动学特点有较大差异2、硝酸甘油是第一个用于心绞痛治疗的药物,起效快、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经济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药动学1、脂溶性高,自胃肠道、口腔黏膜及皮肤吸收良好2、口服时肝脏受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仅为8%,舌下、口腔黏膜及皮肤部位给药可跳过肝脏首过效应,而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3、舌下含服经口腔黏膜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80%,约2~3分钟起效,5分钟达到最大效应,作用持续10~30分钟4、经肾脏排泄药理作用1、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2、改变冠状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作用机制1、上调NO/cGMP通路而舒张血管平滑肌2、产生NO激活血小板GC,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临床应用(1)心绞痛:硝酸甘油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3)慢性心力衰竭(4)控制血压(5)其他:硝酸甘油对支气管、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的平滑肌也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可用于解除胆绞痛、幽门痉挛、肾绞痛等,但作用时间短暂,临床应用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