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抵押与证券化市场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9
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前言住房一直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而房屋的购买却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行为。
尤其在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购房成为了一项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许多人需要通过贷款才能购买自己的房屋,而银行则是提供这种贷款服务的主要机构。
然而,银行在提供贷款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回笼的压力。
因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金融手段应运而生。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房贷资产打包成证券,以便在投资市场上出售,融资回笼的过程。
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银行的房贷资产被转换成一种交易性证券,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即拥有了一部分这些信贷的权益。
在贷款期间,借款人将继续向银行偿还借款本息,投资者获得的则是借款人支付的一部分本息,并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具体流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具体流程大致如下:1.银行先向借款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服务。
2.银行将多笔抵押贷款打包成一个证券,然后将它出售给投资者。
3.投资者向银行支付钱款,然后获得这个证券的权益。
4.借款人向银行偿还贷款本息。
5.银行收取借款人的还款,然后向投资者支付相应的投资收益。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降低风险银行的房贷资产被证券化打包后,银行可以将风险分担到投资者身上,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负担。
在贷款风险集中的情况下,银行的单一资产数量大,风险承担也大,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则有效地将风险分摊到不同的投资者身上,减轻了银行对单一借款人的信贷风险,从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
2. 确保了资金回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将银行的房贷资产转换成交易性证券,在交易市场上进行流通和交易。
通过证券化这种方式,银行可以获得大批量资金回流,提高它的流动性,促进的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
3. 降低了借款成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通过挖掘资金市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集资,使资金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银行贷款成本的降低。
房产抵押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通过组合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资产,形成资产池,以此为支持发行证券的方法。
而在我国,随着监管部门政策的不断放松和自身市场的需求增加,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而在这个过程中,房产抵押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担保方式,其应用也逐渐广泛。
本文将从概念介绍、发展历程、理论依据、具体应用等方面阐述房产抵押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
一、概念介绍1.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方式,通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以此获得资金。
这种方式通常由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有资产池的机构发起,通过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手段,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用于支持特定目的,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等。
2.房产抵押房产抵押是指借款人将其名下或第三人所有的房产抵押给债权人作为贷款担保的方式。
在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时,债权人有权将抵押的房产进行拍卖或变卖以实现债权。
房产抵押是当前金融机构较为常用的担保方式之一,其优点在于风险较低、担保金额高,因此在贷款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发展历程1.政策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监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此背景下,房产抵押作为一项重要的担保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2.实践应用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房产抵押在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许多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等都开始将房产抵押作为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创新型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新的房产抵押融资模式,如抵押贷款证券化等。
三、理论依据1.信用增级房产抵押作为一种传统的担保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较高的信用级别。
这是因为房产作为不动产,具有较高的价值保障和变现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债权人的风险。
而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更需要通过信用增级来提高整个融资过程的信用等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完善我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住房市场供需失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除了把房价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外(包括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以及降低有关的政府税费等),还应大力房地产,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是建立与形成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
一、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局限性一个完整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即按揭贷款市场,是指购房者(按揭人)以房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银行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后发放贷款的市场;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即住房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是指金融机构将住房贷款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证券的市场。
抵押贷款一级市场涉及到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
一是银行贷给按揭人的资金是银行对储蓄者的负债。
储蓄期限一般较短,而按揭贷款的还款期限较长,银行长期资产与短期负债不匹配,就不能化解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二是资产的流动性和期限呈反方向变动,期限越长,流动性越低,住房抵押贷款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流动性较差,因此各银行都严格限制贷款期限;三是风险大,由于按揭贷款是期限很长的债权资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就很大;另外,当客户因某种原因失去偿还能力或者认为违约产生的利益超过违约所产生的损失时,就会发生信用风险。
由于上述原因,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这也是目前银行普遍“惜贷”的一个重要成因。
鉴于此,为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可参照发达国家的作法,努力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可以分为证券化市场和非证券化市场两部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抵押债权证券化,是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它是指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抵押债权汇集重组为抵押组群,经过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的担保和信用加强,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由此而形成的资金流通市场,称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和构建模式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缺点五、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前景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转化为符合证券化标准的债务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从而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住房抵押贷款业务。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质上是把银行资产化,将其利用市场机制通过证券化转化为证券产品进行投资,从而获得资金来支持业务发展,并通过交易场所提高证券流动性。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通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先贷后证券化”,即先将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打包形成信贷资产池,然后再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证券化发行;第二种是“先证券化后贷”,即先进行资产证券化发行,再根据证券化的资金规模再放贷;第三种是“单一资产证券化”,即针对银行某一单一抵押贷款进行单独证券化,流程相对较短。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缺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银行的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率,将信用风险通过证券化传递给投资者,方便了投资者对信用风险进行定价。
同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前景分析未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将会得到较快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逐渐向着证券化方向发展,也因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会使投资者利用丰富的、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五个相关案例分析(1)美国次贷危机中的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资产证券化市场崩盘事件MBS中的抵押贷款市场曾经一度兴旺,是因为它们在转移信用风险方面做得非常好。
但由于财务工程师们设计出的高度复杂的金融产品难以解释和风险难以评估,尤其是2007年次贷市场崩盘,它让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了恶性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