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进阶练习(二)
- 格式:docx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平面镜成像本节课学习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具体应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器材的选取、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是中考的热点,难度中等,主要题型是实验探究题;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常结合光的反射进行作图,难度中等偏下,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
一、平面镜成像特征1.平面镜外表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宁静的水面是天然的平面镜,水中的“桥〞就是桥经水面反射形成的像。
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实验装置:透明的玻璃板、完全一样的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实验过程:a.如图4-2-1所示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两支架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b.用火柴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拿另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前一支蜡烛的像与后一支蜡烛都重合在一起,那么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像的位置;c.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d.撤掉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改换成-张白纸,前后、左右移动白纸,在白纸上无法看到蜡烛的像;e.在下面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借助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f.用量角器测量像、物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实验现象:像和蜡烛完全重合;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
对实验数据进行比照,可以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且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结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3.实验说明a.在桌面上铺纸是为了方便记录物和像及平面镜的位置;选择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对面又能成像,便于使没有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是为了使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内,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太强干扰对像的观察,且像的烛焰与点燃的蜡烛的烛焰不能完全重合.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为了防止外界光线的干扰,使像更明亮些,此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里进行。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课后作业1 •如图甲所示,蜡烛 a 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MN 中所成像为a ',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 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 a 在平面镜中(A. 不成像B. 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 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 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 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 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3 .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A. 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等大的虚像5.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 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A . 6: 00B . 5: 45 C. 6: 15 D. 6: 304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 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 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 B ,发现( )A. 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 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 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 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6 •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A. 30cmB. 60cmC. 90cmD. 120cm7 .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 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_大小关系.(2) ___________________ 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 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看见棋子A的像.参考答案1.解:在图乙中作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如图所示:故选D.2 .解:A、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成蜡烛较清晰的像.故A正确.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B错误.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蜡烛靠近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和蜡烛大小相同.故B错误.D、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 故D 错误.故选A.3.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所以实际时间是5: 45.故选B.4 .解: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解: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6 .解:如图所示:A 、C 、B 分别表示人的头顶、 眼睛和脚的位置.EF 为平面镜 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 A 、 C'、B'为 AC 、B 的像,因为OC=O'C ,所以0C 丄C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 EF=A' B'」_ AB2 2 2 EF 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 AB 为人的身高,所以镜的长度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此人身高1.8m , 则镜长最小为0.9m .故选C.7 .解:(1 [①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无论怎样在 桌面上移动棋子 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②动棋子B ,使它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 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2) 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 A和棋子B 的位置,并画出棋子 A 和棋子B 位置的连线,经测量 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因为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 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移走 B 棋子,将一张白卡片 放在B 棋子原来所在的位置,不能直接从白卡片上观察到棋子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 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 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 的像 故答案为:(1)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像与物; (2)垂直;(3)虚;(4)能.。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题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关系;(2)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 __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4)实验中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填蜡烛A、蜡烛B)的像(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 __造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效果好;“变小”或“不变”)。
(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 __(填“变大”、(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8)相同的操作(10)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11)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未点燃的蜡烛位置即是像的位置,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做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答案】C【解析】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A错。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是虚像,B错。
C正确。
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D错。
选C。
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C【解析】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
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 的像;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D正确。
选C。
3.张凤同学逐渐靠近家里竖直放置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凤的像逐渐变大B.张凤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张凤在平面镜中看见了李凰,则李凰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张凤D.张凤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答案】B【解析】A.穿衣镜实际是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张凤的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会保持与他自身一样的大小,A错。
B.如下图所示,平面镜刚好位于人、像构成的三角形的中位线上,所以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至少要有升高的一半高才行。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例题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及高中物理都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即像和物体在平面镜中所呈现的大小是一致的。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意味着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同的。
3.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和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相反: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例题一: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答案:D
例题二: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A.变大4m
B.变大 5m
C.不变 4m
D.变大 6m
答案:C
例题三:
如图所示,从光源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上的P点处。
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
总之,掌握好平面镜成像特点,多加练习,最终都会很好的解决平面镜成像这类题目的。
在解决这类题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作图清晰规范。
4.3 平面镜成像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如图所示,当一架无人机掠过湖面时,水中出现无人机的倒影,这是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无人机从湖中央飞回岸边,湖中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反射虚不变【解析】岸边的人在水中看到无人机的倒影是光在水面反射进入了人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像是虚像。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无人机在湖面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等大,所以当无人机从湖中央飞回岸边,湖中的像大小不变。
2. 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 m,他的像高______ m,当他向后退0.5 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 m。
【答案】3,1.7,2。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他的像高1.7m,当他向后退0.5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2m=4m。
3.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房间窗前通过玻璃窗看到了吊灯的像,吊灯的像由于光的形成的。
当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时,玻璃窗中灯的像(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反射静止不动不变【详解】吊灯通过玻璃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时,对称轴位置不变,玻璃窗中灯的像静止不动。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时,像的大小不变。
4. 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靠近平面镜时,像也会靠近平面镜D.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选择在较亮的环境下进行该实验【答案】C【详解】A.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因此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实物一样大,故B错误;C.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因此蜡烛靠近平面镜时,像也会靠近平面镜,故C正确;D.环境越暗,对比越明显,物体成像越亮,故在较暗环境中物体的像更亮,便于观察,故D错误。
4.2 平面镜成像基础训练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2.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在湖水中的折射形成的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的像越来越大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越来越小3.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5.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
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7.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①像和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二、平面镜成虚像1、平面镜成虚像①作图法理解虚像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平面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起来就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
人们会感觉S’处真有一个光源一样,如图所示。
S’就是S在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虚像。
物体上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像点共同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特点实像虚像光线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承接可以用光屏承接不能用光屏承接是否能看到能用眼看到能用眼看到像的特点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正立的,如平面镜成像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①从发光点S任意引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做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较于点S’,S’即为发光点S的像。
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①过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垂线,并延长;②在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这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③标出像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如图所示。
由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较为简单,所以作图时常用此方法,它是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来完成光路图的。
四、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四、平面镜知识点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要找到镜前的棋子A的像的位置,应当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然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棋子A的像b.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B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3.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某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①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②取两支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③把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至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根据步骤③可得到的结论是()A.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B.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D.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填“倒立”或“正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填“实”或“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虚像(填“能”或“不实际光线照射到光屏上.能”)用光屏来承接,因为(填“有”或“没有”)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A.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C.平面镜的大小有关D.平面镜是否竖直放置有关6.在照镜子时,我们看到了如下现象:(1)镜中的人和实际的人形状(填“相同”或“不同”);手;(2)举起自己的左手,看到镜中的人举起的是(填“左”或“右”)镜子;(3)当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人(填“靠近”“远离”或“不动”)(4)在镜子的背面靠近镜子的地方放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此时人(填“能”或“不能”)看到镜中的“自己”.7.井口到井底的距离为10m,井内水深7m,井口上方3m处有一个物体,该物体由井内像.水面所映出的像在水面方m处,是(填“虚”或“实”)8.某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8m处垂直平面镜向远离镜面的方向走了2m.下列关于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到人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与人大小相等,像到人的距离变为20mB.像与人大小相等,像到人的距离变为15mC.像比人大,像到人的距离变为20mD.像比人小,像到人的距离变为15m9.如图所示是两个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分别是甲:;乙:.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平面镜与桌面成α角,有一个小球正向镜前滚去,若镜中小球的像恰好沿竖直方向下落,则∠α为;若小球的像刚好也在桌面上滚,则∠α为.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12.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知识点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3.现代生活中经常使用平面镜,归纳起来其主要作用是、;但使用不当会造成,请举一例:.14.牙医借助可以看清病人牙齿的背面.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上成的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15.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的墙上多挂几面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A.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B.平面镜能改变光路C.平面镜能使进入商店内的光线更多一些D.平面镜能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课时精选】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能在比它小的平面镜内成完整的像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屏上C.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D.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2.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3.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前放置着一个物体,从这两块平面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有()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4.如图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为10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则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6.小光站在游泳池边上,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如图所示.当水面平静时,在小光正对面的游泳池边上的小钟看到水中的牌子上的字是()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湖面4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像,该“倒影”距小鸟m.如果小鸟向湖面俯冲下来,那它的像将(填“实”或“虚”)(填“变小”“变大”或“不变”).8.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m.潜望镜是利用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的原理制作而成的.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或“平面镜2的正下方”).10.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的环境中进行实(1)为了使实验中看到的像较清晰,应选择在较(填“亮”或“暗”)验.(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这一侧观察.小明或“B”)(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4)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5)小明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为了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6)小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11.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的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4)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参考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另一侧完全重合2.(1)固定玻璃板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2)bcad3.A4.正立等大虚相等垂直不能没有5.A6.(1)相同(2)右(3)远离(4)能7.下6虚8.A9.10:517:3010.45°90°11.如图所示.12.如图所示.。
三、学生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右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以下描述吻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B.经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2.右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像,则实质时间是()A.9时40分B.2时20分C.4时10分D.7时50分3.以下列图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4.一只小鸟在宁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 m时,该“倒影”距小鸟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5.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式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以下列图,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知识。
若汽车离镜面的距离为1.5 m,则汽车的像离汽车的距离是。
6.以下列图,桥经过宁静的水面成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圆。
桥长45 m,则桥的像长 m。
正中大圆直径为10 m,则大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 m。
7.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以下列图,放在“烛焰”上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痛,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8.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 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是m,小丽退后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2017·吉林中考)右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采用完好同样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实验中搬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好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 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cm。
10.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辉。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3.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又能,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3)实验应选用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难以确定像的;(4)实验中,玻璃板要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
3.考向点拨(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择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准确确定。
(3)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
(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5)实验中玻璃板于桌面。
(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的影响事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
(7)蜡烛的像不能用接收到。
(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9)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确定像的。
(10)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考点0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放置一块手机钢化膜(薄透明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钢化膜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选取手机钢化膜作为平面镜,这样做便于确定的位置;(2)将一个蓝色长尾票夹(型号:5#)放在钢化膜前,将另一个相同型号的粉色长尾票夹放在钢化膜的后面并移动其位置,若看到粉色票夹与蓝色票夹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若光屏承接不到像,则说明所成的是像;(3)如图(b),将蓝色票夹放在纸上,在蓝色票夹一侧通过钢化膜看到的是图(c)中的。
2.利用刻度尺和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便于确定。
选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点燃蜡烛A,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移动蜡烛A,多做几次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蜡烛B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3)实验时用光屏代替蜡烛B,眼睛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杜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张可以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选填选项字母);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多次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并测量对应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3)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4)实验时,将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则看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5)将蜡烛A取走,正立放置一电子手表在该位置,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时间如图丙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课题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梳理复习1、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17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二(含详解)(新版)新人教版题一:小华站在距穿衣镜前lm的位置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则他与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m,若他后退0.5m,则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二: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题三: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实验时,点燃蜡烛A,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所在的这一侧观察。
直到看上去B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同时还可以确定。
(2)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在记录数据表中某同学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一个比较亮,一个比较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题四: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三角形物块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题五:“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
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和“你”成双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题六: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进阶练习
、单选题
1•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10 : 45
B.1: 45
C.1: 15
D.10 : 15
2•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并分
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 都不能成像
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3•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 试鞋镜”前试穿,如 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
的新鞋的像, 为了看到新鞋 的像,则他应该( )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
二、填空题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站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若人以0.5m/s 速度垂直
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____ m /s .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
A.弯腰或下蹲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y
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
是视力表________ 立、等大的_________ 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
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 m.
5. ________ 小明由于视力问题和妈妈一起去眼镜店配眼镜.因房间太小
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让小明看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这个像是像(选
填实”或虚”.
(1)小明先用左手挡住自己的左眼,只用右眼看视力表的像,
由于光的_________ ,左眼看不见视力表上的像;
(2)检查时要求他与视力表相距应为5m,则小明所在位置距视力表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____ m;
(3)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小明应向他的____________ (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参考答案
【答案】
1. D
2.C
3.A
4.2 ;1 ;正;虚;0.4
5•虚;直线传播;2.2;左方
【解析】
1. 解: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中钟表像的实际情况,(红色箭头) 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10:15.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
10: 15.
故选D.
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1)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2)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最佳方法.
2. 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
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
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
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3. 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
弯腰或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使身体离镜子
近一些,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后依然无法看到.
故选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可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考题.
4.解: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此时物距为2m,故答案为:2m;
此时人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冋时像也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则像对于人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1m/s,故答案为: 1 m/s;
因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时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3m,则眼睛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3m,
则视力表在镜的虚像为5m-2.3m-2.3m=0.4m,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0.4m.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像的距离是相等的,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5•解: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虚像;
(1)小明先用左手挡住自己的左眼,只用右眼看视力表的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左
眼看不见视力表上的像;
(2)读图可知,根据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8m, 又因要求小明与视力表相距应为5m,则小明所在位置距镜子的距离应为5m-
2.8m=2.2m;
(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视力表像的“ E开口也向外,所以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指才正确.
故答案为:虚;(1)直线传播;(2) 2.2; (3)左方.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利用它可节约有限的空间;检查视力时,挡住其中一只眼,这只
眼就看不到视力表,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结图图中情形,可算出小明所在位置距镜子的距离;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考查了在检查视力时所遇到的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与实际结合紧密,很多同学
都有亲身体验,是我们应该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