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3.78 KB
- 文档页数:2
141临床研究2020年05月第28卷第05期作者简介:李董姣(1989-),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检验技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孙宗立,sunzongli1963dsaw@。
·临床化验与检查·抗核抗体与抗ENA 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相关性分析李董姣,关晓菲,解燕川,李武威,张心愿,孙宗立*(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心实验室,河南 洛阳 471000)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ANA )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抗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2018年9月-2019年4月在住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82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的27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 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ANA 及抗ENA 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ANA 阳性标本中核颗粒型303例(36.95%),均质型254例(30.98%),混合型72例(8.78%),胞浆颗粒型35例(4.27%)。
观察组例抗SS-A 466例(56.83%),抗ds-DNA 394例(48.05%),抗SSB 404例(49.27%),抗Sm 154例(18.78%),抗Nuc 142例(17.32%)。
观察组中颗粒型及混合型ANA 标本中抗ENA 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显著高于均质型及胞浆颗粒型ANA 标本中抗ENA 抗体阳性率(P <0.05)。
结论 ANA 与抗ENA 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相比单一的ANA 初筛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ENA 抗体中图分类号:R 44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78(2020)05―0141―02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是一类因免疫耐受平衡被打破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谱六大类
抗核抗体谱是一组能与多种细胞核成分(如DNA、RNA、蛋白质等)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的总称。
根据其核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抗双链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核糖体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是抗核抗体谱中的一种常见抗体,主要出现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
这种抗体能与双链DNA发生反应,提示SLE患者可能存在狼疮肾炎等肾脏疾病。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包括多种不同的抗体,如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SSA抗体等。
这些抗体主要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
抗组蛋白抗体主要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性狼疮等疾病有关。
抗非组蛋白抗体是一组不与组蛋白发生反应的抗体,主要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有关。
抗核仁抗体主要与系统性硬化症有关,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肺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
抗核糖体抗体是一种不与核酸结合的抗体,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关。
以上是抗核抗体谱的六大类及其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些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邓学新;曲昌华【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05(23)4【摘要】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 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总页数】2页(P302-303)【作者】邓学新;曲昌华【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北京,10073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7【相关文献】1.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J], 魏方2.联合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及抗ENA谱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价值 [J], 曾贤铭;孙长贵;等3.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J], 赖永才;毛炜4.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相关性分析 [J], 李董姣; 关晓菲; 解燕川; 李武威; 张心愿; 孙宗立5.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相关性分析 [J], 李董姣; 关晓菲; 解燕川; 李武威; 张心愿; 孙宗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由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有急性ITP和慢性ITP两种类型。
慢性ITP是指病情迁延半年以上而不愈者或经常复发的患者,多发于20~5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约1∶2~3。
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笔者对44例ITP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以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检测,旨在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项可靠的生化指标,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44例ITP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年龄13~86岁,平均56.25岁,其中男14例,女30例,血小板计数≤50×10 9 /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对照者30例。
分别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1.2 检测试剂检测ACA、ANA及抗ENA抗体的试剂均购自德国EUROIMMU N公司。
1.3 检测方法1.3.1 AC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首先将待测血清用标本稀释液按1∶2 01稀释,与标准、质控血清同时加入包被的微孔中,经孵育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孵育洗涤加入显色剂,用酶标仪比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A CA的含量,含量>12×10 3 RU/L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2 ANA检测同时采用猴肝片及Hep-2细胞作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根据猴肝片及Hep-2细胞的细胞核能否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来判断标本中有无ANA,以ANA滴度>1∶100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3 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
将亲和层析纯化核抗原(nRNP、SSA、SSB、Sm、Jo-1和Scl-70)包被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然后加入血清及酶标记的抗体,根据硝酸纤维薄膜是否显现颜色来判断,以滴度>1∶100为阳性。
抗核抗体(ANA)与ENA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王晓华;王彦铮【摘要】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ENA采用欧蒙印迹法。
结果1000例抗ENA抗体阳性病例中ANA阳性97.6%,1100例ANA阳性的病例ENA 抗体阳性率为84%。
结论 ANA阳性, ENA常规检测项目未必都能检出,说明若ENA常规检测阴性,应进一步做其他抗体检测。
而ENA抗体阳性的病例, ANA抗体绝大多数阳性,阳性率达97.%。
可以说明用猴ANA阳性的病例ENA不一定全是阳性;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其ANA也不一定全阳性, ANA与ENA联合常规检测,对风湿免疫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更有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抗核抗体;抗ENA抗体【作者】王晓华;王彦铮【作者单位】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抗核抗体(ANA)是传统认为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
目前随着免疫荧光技术的改进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ANA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核成分, 而是指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将ANA分为四大类:包括抗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是指不含组蛋白, 而可被盐水提取的可溶性核抗原抗体, 故通常称抗ENA抗体。
其包括抗Sm、U1RNP、SSA、SSB、SCL-70、Jo-1、rRNP、PM-1、KU、PCNA、RA、Mi-2、Sa、PL-7、Filaggrin等抗体。
这些抗体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统计了ANA与前六种抗ENA抗体之间结果对照, 旨在探讨不同种类的ENA抗体阳性的病例与其ANA结果及不同核型之间的相关性。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1)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包括: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
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
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细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
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
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
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
ANA 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LgD及LgE中。
常见的核免疫荧光杭核抗体试验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
[4] 毛得斌,陶建萍.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检测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5):508-509.[5] 李小琴,郑玲芳,何薇,等.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9):621-623.[6] 赵色玲,王凡,许春,等.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东南国防医药,2018,20(2):130-133.[7] 王伟,韦华玉,玉海,等.血必净联合抗菌药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7,20(8):1393-1395.[8] 杨辉,罗倩,陈君灏,等.血清PCT、CRP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4365-4368.编辑:王冰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陈茂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 25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
统计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果:1 250例患者中,有33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干燥综合征3例,系统性硬皮病2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
抗核抗体检测敏感度为93.52%,特异度为72.36%,准确率为78.57%。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敏感度为52.37%,特异度为94.38%,准确率为91.4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0.86%,准确率为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