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品质管控作业-流程图
- 格式:ppt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TZQP-PG-003 采购产品品质管理程序TZQP-CG-001 采购管理程序
TZQP-PG-003 采购产品品质管理程序TZQP-PG-012 品质异常处理程序TZQP-SJ-006 模治具管理程序TZQP-GL-004 6S 管理程序TZQP-PG-004 产品鉴别与追溯管理程序
TZQP-ZZ-001 制程管制程序TZQP-PG-009 检验与测试管理程序TZQP-PG-006 检验、测量与测试设备管理程序
TZQP-PG-004 产品鉴别与追溯性管理程
TZQP-SG-003 紧急应变管理程序
TZQP-GL-013 资料分析与持续改进管理
TZQP-GL-011 客户财产控制程序
TZQP-SJ-004工程变更管理程序
TZQP-PG-008 统计技术管理程序
TZQP-GL-001 记录管理程序
TZQP-SG-001 交货管理程序TZQP-PG-011不合格品管理程序TZQP-PG-005 量测系统分析管理程序TZQP-PG-001 品质会议管理程序
TZQP-PG-010 信赖性试验管理程序
TZQP-PG-007 实验室管理程序
TZQP-SG-002搬运储存包装管理程序。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一、引言制程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展示制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流程,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执行。
二、流程图概述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质量目标设定、质量特性定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题识别、根本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制定、控制措施执行和持续改进。
三、流程图详细描述1. 质量目标设定在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首先需要设定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例如提高产品合格率至95%。
2. 质量特性定义接下来,需要定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包括尺寸、外观、功能等。
特性的定义应该清晰明确,以便于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制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可以通过抽样检验、自动检测设备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应该准确、全面,并且要及时记录。
4. 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直方图等,来评估制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制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
5. 问题识别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识别出制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可以是产品的缺陷、偏差等。
问题的识别需要结合质量特性定义和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判断。
6. 根本原因分析一旦问题被识别出来,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分析是为了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于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根本原因分析可以采用鱼骨图、5W1H等方法。
7. 改进措施制定根据根本原因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且要能够解决根本原因。
同时,改进措施还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8. 控制措施执行改进措施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控制措施的执行。
控制措施的执行可以包括培训员工、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等。
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控和记录,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9. 持续改进制程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一、引言制程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式,用于展示制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图,并说明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数据。
二、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设计评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异常处理和持续改进。
1. 设计评审设计评审是制程质量控制的起点。
在此环节中,质量控制团队将与设计部门合作,对产品设计进行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产品功能、可行性分析、质量要求等。
评审结果将用于后续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控制。
2.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是制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此环节中,质量控制团队将与供应商合作,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的原材料才能进入生产过程。
3.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制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在此环节中,质量控制团队将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
监控内容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
控制内容包括调整生产设备、优化工艺参数等。
通过生产过程控制,可以确保产品在制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4. 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制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此环节中,质量控制团队将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
通过产品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符合要求。
5. 异常处理异常处理是制程质量控制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原材料异常等。
在此环节中,质量控制团队将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制程质量控制的追求目标。
在此环节中,质量控制团队将根据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制程质量控制流程。
改进内容包括工艺优化、设备升级等。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制程质量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制程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用来描述制程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流程的图表,通过该流程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制程质量控制的整体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关联关系。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制定质量控制策略:确定制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和策略,包括制定合理的质量指标和控制标准。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控制的时间节点、控制方法和控制点等。
3. 进行质量检测: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根据质量控制计划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原材料的检测、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最终产品的检测等。
4. 分析质量数据:对质量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产品质量的状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
5. 采取纠正措施: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参数、改进工艺流程和培训操作人员等。
6.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的效果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优化质量控制流程和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 清晰明了:流程图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制程质量控制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让读者一目了然。
2. 逻辑严谨:流程图的步骤和流程应该按照实际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排列,逻辑严谨,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3. 标识符合规范:流程图中的各个符号和标识应该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比如使用矩形表示步骤、使用菱形表示判断、使用箭头表示流程等。
4. 字体规范:流程图中的文字应该清晰可读,字体大小和字体样式应该统一,以保证流程图的整体美观和可读性。
5. 配色协调:流程图的配色应该协调一致,使用明亮的颜色来突出重点和关键步骤,使用柔和的颜色来表示普通步骤。
6. 图例齐全:流程图中应该包含一个图例,用来解释各个符号和标识的含义,方便读者理解。
7. 简洁明了的说明:流程图的边缘或底部应该包含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用来解释整个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目的和内容。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一、引言制程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预期的要求。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清晰地展示制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制程质量控制。
二、流程图的制作步骤1. 确定流程图的目标和范围:明确制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所涉及的范围,例如某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或某个生产线的制程质量控制流程。
2. 收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收集与制程质量控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产品规格要求、制程参数、检测方法等。
3. 绘制流程图的框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确定流程图的框架,包括主要的控制环节和步骤。
4. 详细描述每个环节和步骤:对每个控制环节和步骤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所需的操作、所用的工具和设备、所需的人员等。
5. 绘制流程图:根据详细描述,使用流程图的符号和图形,绘制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6. 审核和修订:对绘制好的流程图进行审核,确保其准确无误。
如有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
三、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示例开始|收集产品规格要求和制程参数 ||制定控制计划||设定制程参数和检测方法||进行制程参数的监控||检测制程参数是否合格||不合格,进行调整||合格,继续下一步骤|进行产品的最终检验||检测产品是否合格||不合格,进行返工||合格,进行包装和出货||结束四、流程图中的关键环节和步骤解析1. 收集产品规格要求和制程参数:收集产品的规格要求和制程参数,包括尺寸、材料、工艺要求等。
2. 制定控制计划:根据产品规格要求和制程参数,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明确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3. 设定制程参数和检测方法:设定制程参数的目标值和允许范围,并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4. 进行制程参数的监控:对制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其处于目标范围内。
5. 检测制程参数是否合格:使用检测方法和设备,对制程参数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6. 不合格,进行调整:如果制程参数不符合规格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其符合要求。
FQC / OQC作業流程圖製程巡檢作業辦法目的:落實品質意識在現場作業人員于制程過程中,實施檢驗或試驗以查證制程之合格性。
三〃範圍:凡本公司產品之各制程。
四、職責:生產部門:負責自製品自檢、送檢、重工、維修及入庫。
品保部門:負責自製品檢驗及記錄、標示。
五、內容:1、首件(產前樣/批版)、自主、巡迴檢驗:(1)品保部門IPQC人員在以下時段需做首件檢驗。
(1)每台機開始生產前開機需做首件檢驗。
(2)設計規格變更時需做首件檢驗。
(3)人員或材料更換時需做首件檢驗。
(2)生產部門作業人員應隨時注意生產產品品質狀況,並按照規定做好自主檢驗。
(3)品保部門IPQC人員應到現場做巡迴檢驗並做好記錄。
(4)品保部門檢驗管制程式,應按照規範和作業指導書之要求訂制(QC工程圖)。
(5)生產部門相關人員在制程中,發現不合格又無法矯正時,應及時停機報告主管,並通知品保部門,而品保部門應按照相關程式處理。
(6)品保部門IPQC人員按照實際檢驗情況記錄不合格品,並對制程式不良品作統計分析把結果回饋於相關部門,作糾正預防對策之依據。
(7)不合格品處理與標示(紅豆標&件投標):(1)、經判定為不合格品時,應在該批半成品貼上紅色圓點貼紙(故障貼紙)又稱紅豆,並加以區分,隨後將不合格批移至返工區或報廢區進行處理。
(2)、發生不合格品時,品保部門IPQC人員應填寫《IPQC服裝(巡廠)驗貨報告》加以記錄,並按照相關程序處理,並通知相關部門處理。
六〃使用表單:1、首件(制前樣/批版)吊卡2、特采申請單3、IPQC服裝(巡廠)驗貨報告4、返工\返修單5、報廢單6、制程異常備忘錄不合格品處理作業辦法一、目的:按照品質計畫及管制措施找出不合格品,採取各項管理及處理措施,並對不合格品進行分析,以防誤用。
二、範圍:供方之原材料、主輔料;廠內制程中之半成品、成品和庫存品;顧客之退貨品。
三、職責:生產、資材部門:負責不合格品標示、隔離及處理,必要時參與評審。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了有效测量与监控产品从进料、制程、成品及出货各阶段检验作业能始终符合产品工程规范的各项要求。
2.0范围:适用于品管IQC、IPQC、QA过程作业。
3.0权责:3.1品管部:负责各阶段品质检验的执行、标识、追溯的管理、实际验货。
3.2工程部:产品作业标准的制定与检查。
3.3生产部:依生产计划、工程标准、验收标准执行生产作业。
3.4业务部:依订单需求验收出货数量。
3.5资材部:采购物料的外部联络。
4.0定义:无5.0作业内容:5.1进料检验5.1.1收料5.1.1.1供应商依据采购订单交货到公司仓库。
5.1.1.2仓管依据采购订单核对送货单是否一致,如若不符则退货并要求供应商重新交货,符合则点收数量并开出[进货单]。
5.1.1.3仓管将[进货单]连同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文件(如材质报告、检验报告、测试报告等)交品管部,通知IQC进行检验。
5.1.1.4检验参照依据AQL表或依客户端需求作抽样检验。
5.1.1.5品管部IQC接到[进货单]后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文件进行验证,(有法规环保类要求的产品必须依客户指定或经国家认可有检测能力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如“SGS报告”等);品管部可以根据批量大小、价值贵重程度来对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材质进行一次确认。
5.1.1.5下列几项物料必须由品管部进料检验:a)生产性原材料。
b)外发加工产品。
c)包装材料等。
5.1.2需应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验收、检验5.1.2.1接收检验及测试:a)核对材质证明(限自购原材料,样品或来料加工产品可不需要提供材质证明),核对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文件。
b)依《检验标准书》逐项检验与填写[进料检验报告],无《检验标准书》时,依图面求或样板检验,检验结果可直接记录于[进料检验报告]上。
c)凡属客户提供来料进行加工,如无图面,依据客户提供的规格进行检验;如既无规格又无图面,IQC只针对其外观进行检验并记录于[进料检验报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