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9
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主要包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4小时的时间,他想用2/3小时做作业,1/4小时休息,剩下的时间用来玩耍。
让学生计算小明玩耍的时间,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如:计算3/4 + 2/3。
讲解计算法则,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过程中给予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与计算法则。
2. 例题及解答过程。
3. 小结与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下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 5/6 + 2/3② 7/8 3/4(2)应用题:小明有1/2小时的时间,他想用1/3小时看书,1/4小时做作业,剩下的时间休息。
请问小明休息了多少时间?2. 答案:(1)① 3/2② 1/8(2)小明休息了1/12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0页、111页例1。
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4/5-2/5= 3/4-1/4= 2/7+3/7= 8/9+2/9= 16/18-15/18=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一. 复习铺垫,回顾基础性算理出示:1.同学们上面图示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吗?那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1),来读一读活动要求.2.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想法:①+⑦:=+9194 ②+⑧:=+4361 ③+⑤;=+2141 ⑥+⑩:=+5221 ⑨+④:52+=5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①+⑦:=+9194 ③+⑤;=+2141 ⑨+④:52+=51 ②+⑧:=+4361 ⑥+⑩:=+5221 质疑:同学们写完算式,老师发现为什么没有人写的2121+呢?(因为它们不是相同的单位“1”.)小结:对,在相同单位“1”下,才能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同学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算过,你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呢?(分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表示数单位相同,4个91和1个91相加的和. 板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贴)二. 经验迁移,构建发展性算理出示:我们先来算=+2141是多少呢?猜一猜结果是多少?看样子都是知道结果,那我相信同学们肯定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这个结果由来.(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单2)请同学们怎么算的过程表示出来?活动二:1.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计算=+2141是多少?可以用画图,算式,说理多方式说明结果.1.请同学们汇报 :1)=+21410.25+0.5=0.75=43(2)画图表示21=42 =+214141+42=43(图示中看出21的分数单位转化成41的分数单位) (3) =+2141 41+42=43(通分成同分母分数)也就是转化成了相同的计数单位 2.点拨: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都是转化成相的计数单位相加减.不同点:分数化成小数或用画图来计算过程中有局限性,所以第三种方法通过通分也包含他们的算法的意义,而且更加简便,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方法再来计算这两道题吧!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1)=+4361=+1291221211 =+4361121124222418244==+ (2)=+5221 109104105=+ 3.那老师怎样才知道你们的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验算)怎么验算,请算出结果.1211-=61 =-52109 =-431211 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怎么计算异分母分加减的呢?小结:异分异分母分加减法的都转化成相同计数单位相才能相加减.三.沟通分数,整数,小数加减法的了解转折:说到异分母加减法,同学们有没有想起其它的加减法呢?(整数,小数加减法)那你还会判断吗?1.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各写一条异分母加和减法给同桌做一下并汇报.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五.板书设计:活动一:1.请同学们表示出图中的分数,想一想如果把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起来,你认为哪两个可以合并?2.算式怎样列,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合并算式:算式分类:活动二:.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计算=+2141是多少?可以用画图,算式,说理多方式说明结果学习单(一)①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活动一: 1.请同学们表示出图中的分数,想一想如果把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起来,你认为哪两个可以合并?① ② ③ ⑤ ⑥ ⑧ ⑨ ④ ⑦⑩( ) ( ) ( ) ( ) ( ) ( ) ( ) ( ) ( )(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九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
(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
(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学生举例,如: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
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
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引言:数学中的分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习分数之后的重要内容,本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知识点介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即为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的方法,需要先将分数统一分母再进行加减运算。
具体而言,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确定分数的公共分母。
2. 将分数转化为公共分母的等价分数。
3. 进行加减运算。
4. 将结果约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会将分数转化为公共分母的等价分数。
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如“1/2+1/3”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通过画图、实例等方式,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练习时间教师出上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4. 知识总结教师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题,并提示学生要认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将分数转化为公共分母的等价分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结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五年级)[教材简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目标预设]1.通过知识迁移,探究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通过动手操作等探究途径,理解“通分”的道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发展分析、思维等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态度,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细致验算等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算理。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
从问题的提出到算法的探究,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以及巩固练习中的交流,结尾的谈收获体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激发兴趣。
让学生来说思路,说理由,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述算理和算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方法多样化和优化。
在学生自由思考的基础上展示学生的方法多样化,改变题目后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目的在于:拓宽思维,并能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三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切入,让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出课题;在探究学习中,设计三个环节:(1)尝试研究,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算法(2)知识迁移,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3)归纳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法;接下来在巩固练习中强化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用;最后在总结中提升,在作业中检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80页例1,练习十四1~4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出示口算题:2/4+1/47/9-5/94/8+3/88/10-7/10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1、出示例1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揭示课题2、探索计算方法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尝试解答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三、教学“试一试”1、指名读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叁1-一叁2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请你们拿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1/2和1/4,再用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1/3和1/9,折好后涂色表示这几个分数。
2.小组活动: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教师设问:这里的1/2和1/4、1/3和1/9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揭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课始开门见山,以设问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切入新知。
通过折纸活动,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境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发了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1.分组讨论1/2+1/4,并用实验说明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前面折纸并涂色的长方形纸来验证计算方法,分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2.同理分析:1/3+1/9=3/9+1/9=4/9。
结合板书讨论:(1)从等式的左边到等式的右边,实际是做了什么?(通分)(2)谁来说说这种方法的道理?(可结合学具图理解)把1/2化成2/4,这样平均分的份数相同,也就是说分数单位相同。
因此,2个1/4与1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即3/4;第二题是3个1/9与1个1/9合起来是4个1/9,即4/9。
3.验算1/2+1/4=3/4。
(1)交换加数位置。
1/4+1/2=1/4+2/4=3/4(2)用减法验算。
(你会算吗?有困难的小组帮忙)3/4-1/2=3/4-2/4=1/43/4-1/4=2/4=1/24.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析:承用前面的折纸,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出计算结果。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组题引新:1、老师在投影仪下出示4张卡片:(1)现在请你摸2张,有几种可能?(哪几种?)你是怎么知道的?(2)如果由摸出的两个数组成一道加、减法算式,共有几道?(3)请你把这12道算式写在草稿本上。
(写完后学生说,老师板书)二、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这些题你愿意做一做吗?选择你会做的做。
(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用折纸、画图等方法来思考或验证。
)2、反馈:(1)你认为这些题中,哪几题最好算?(+、-)为什么?等于几?板书)(2)[1]揭题:为什么剩下的题没有这两题好算?(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2]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画图的、计算、折纸都用投影出示)[3]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通分、化小数、折纸、画图)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4]那么这儿还有哪几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剩下的题你们是怎么算的?(选一题投影说)同意吗?强调格式时指出:看这儿,如果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应该按照***(学生名字)的格式,把通分的过程写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单独列成一步。
若错,师板演。
[1]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折纸、画图)这样的方法算起来太麻烦。
为什么没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这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第1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情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后续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通分的知识准备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准备,在学习本课时,只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由于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是分数与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算理,只是停留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的话,很容易产生运算错误,如将分子分母直接合并,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长方形纸一张、彩笔。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曹冲真的很聪明,居然想到了用石头来代替大象,其实,这一过程就是转化。
在生活中有转化现象,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转化的思想,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本课知识的探索做了很好的铺垫。
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
因为相加的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二、自主探究,体会算理1.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指导学生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基本概念•异分母分数通分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技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目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题与解析•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基本概念异分母分数定义及性质定义异分母分数是指两个或多个分数,它们的分母不相同。
性质异分母分数由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加减运算,需要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才能进行计算。
加减法运算规则加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相加,需要先通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相减,同样需要先通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常见问题与误区常见问题学生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时,常常忘记通分或者通分错误,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误区有些学生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复杂,难以掌握,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实际上,只要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和加减法运算规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不难。
02异分母分数通分方法•定义:最小公倍数法是通过找到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具有相同分母的分数。
步骤1. 分别求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所有因数;2. 从两个分母的因数中找出公共的因数;4. 将两个分数分别乘以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对应的最小公倍数的倒数,得到通分后的分数。
举例:$frac{1}{2} + frac{1}{3}$,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通分后得到$frac{3}{6} +frac{2}{6}$。
3. 将公共因数与非公共因数相乘,得到最小公倍数;•定义:分数拆分法是将一个异分母分数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同分母分数的和或差。
步骤1. 观察异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寻找可以拆分的组合;2. 将异分母分数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同分母分数的和或差;3. 对拆分后的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运算。
举例:$frac{5}{6} -frac{1}{4}$,可以将$frac{5}{6}$拆分为$frac{2}{6} + frac{3}{6}$,然后得到$frac{2}{6} -frac{1}{4} + frac{3}{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通用13篇)教学中通过观察与讨论是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加法在计算中遇到的了问题怎样解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通分(3种不同类型)1/3和2/5 3/4和7/20 5/12和3/8通分时用什么作分母比较简单呢?让学生依次说说每道题分母之间的关系和找公分母的方法。
2、口算。
4/7+2/7= 4/5+1/5= 2/9+8/9= 5/6-1/6= 4/5-2/5= 1-3/10= 回顾: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二、新授⑴.出示例题:一节数学课1/8的时间复习,1/2的时间新课,3/8的时间练习。
出示问题(1)复习和练习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的数学问题很多,老师先选择其中一道简单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出示问题(2)复习和新课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1.学生列式解答(1)复习和练习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并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2.再看(2)问让学生列式,这题和我们刚才计算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⑵.探究方法1.1/2+1/8怎样计算呢?你能试着自己解决吗?出示问题,生自主探究。
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⑵.不能直接加减怎么办?你能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吗?(3).写出计算过程后和同座说一说你是这样计算的?师说: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可以自学书110至111页,书上有解决的方法。
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7篇)教学目标:篇一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二目标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教学及训练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仪器教具小黑板若干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札记一、复习铺垫:1、口算(略)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1、变题导入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2、补充例题(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x-==+x=+=x=(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4)归纳:(略)3、补充练习:3x-=2x+=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五、全课小结:(略)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三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