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晓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西湖春晓》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首范唱对比,知道歌曲按人声可以分为童声、男生、女生、混声四种,能辨别歌曲演唱形式是童声合唱并感知童声合唱声音效果的纯净、甜美。
2、通过找演唱对象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以往知识经验,借组教师提供的线索,通过看题目、找关键词句、分析插图等途径找到线索解决问题。
3、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感受西湖美景,了解三潭映月这一景加深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歌词美、演唱美、旋律美。
三、教学难点:感受歌曲旋律美。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并做发声训练。
(二)、导入新课:1、初步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情感,思考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通过歌曲旋律配乐、歌词等线索,引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找到西子即西湖,并有感情的诵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小结:在欣赏一首新歌时,我们可以从歌词中找到歌唱对象。
2、视频欣赏,感受西湖美景,了解三潭映月、西湖雷峰塔等著名景点。
通过一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片,加深学生对三潭映月的了解。
小结:在欣赏一首新歌时,我们可以从老师出示的配图中找到歌唱对象。
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中,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激发学生对西湖之美的喜爱。
出示课题《西湖春晓》。
3、解读课题《西湖春晓》,分析《西湖春晓》的歌词过程中感受歌词意境之美。
“朝阳上柳梢,青烟漫山腰,柳浪莺声报晓,清波随风荡漾,青山水,人在镜中喧,船在画中摇”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歌唱出了西湖阳春三月的美景。
《西湖春晓》美在它的歌词里。
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演唱形式,感受《西湖春晓》歌唱美。
学生思考歌曲是独唱、齐唱、合唱歌曲依据人声分类是童声合唱、女生合唱、男生合唱还是混声合唱?通过聆听女生独唱与童声合唱的对比,感受童声合唱的音美,感受本首歌曲《西湖春晓》的美,美在声音。
四年级音乐《西湖春晓》说课源课件四年级音乐《西湖春晓》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的内容来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二课时的《西湖春晓》。
这个单元选择的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欣赏合唱歌曲,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西湖位于杭州城内,它像一首诗,一幅天然的图画,让人留恋忘返。
西湖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更增添了西湖的魅力。
西湖的风景非常丰富多彩。
西湖有十景,形成了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由于西湖优美的风景,有的还被音乐家谱成乐曲,留传至今,可见西湖具有何等的魅力。
二、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西湖的美景和赞美西湖的诗歌。
2、操作领域: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3、情感领域:带领学生领略优美的江南音乐,了解江南风土人情。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2、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教学内容及思路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播放有关西湖的录像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
因为这一单元选择了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传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和文化视野。
《西湖春晓》是一首童声合唱欣赏曲目,但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大多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过西湖的美景,因此我根据这首欣赏曲目的特点收集了相关资料和课件等(有赞美西湖和江南的音乐和其它音乐作品、诗歌、绘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为学生感受童声合唱打了基础。
接着,让学生欣赏歌曲《西湖春晓》。
在欣赏的过程,歌曲播放三遍。
第一遍,让学生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教师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西湖春晓-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西湖春晓》的背景及意义;2.能正确朗读古诗词《西湖春晓》;3.能够理解古诗词《西湖春晓》中的意境和情感;4.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西湖春晓》;5.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1. 了解古诗词《西湖春晓》的背景及意义•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西湖春晓》的背景及意义:《西湖春晓》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绝句,描写了春天早晨在杭州西湖畔的美景。
通过这首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崇敬之情,也可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蓬勃。
•学生读诗:教师指导学生读诗,模拟晨曦照耀西湖畔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能正确朗读古诗词《西湖春晓》•教师给学生朗诵《西湖春晓》诗句,让学生模仿,背诵整首诗,巩固学生的朗读能力。
3. 能够理解古诗词《西湖春晓》中的意境和情感•教师为学生讲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比如“翠阴红稀”的诗句就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最美好的春天,让孩子们在听懂后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能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知识产生初步了解。
4. 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西湖春晓》•给学生演唱歌曲《西湖春晓》,并指导学生唱歌时要爬升音阶,注意语调和节奏。
孩子们可以通过此项训练来提高音乐听力、发声能力,感受音乐并会唱。
5. 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例如同步的简单舞蹈动作等,同时让孩子们模仿词曲中所描述的美景,向着“那唯美好的西湖,阳光普照,莺鸟鸣唱,小船在荷塘里荡漾”的方向发起探究。
教学反思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此次教学注重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古诗词《西湖春晓》的背景及含义,使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
2.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更好地锻炼出自己的朗读能力,对于未来的演讲及声明都能有极大的帮助。
3.学生们通过较为轻松的歌曲来提高音乐听力和s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自信心,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西湖春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西湖春晓》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水江南》中的欣赏内容,由贺培真作词,贺绿汀作曲。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童声合唱歌曲,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
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音乐的欣赏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但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三、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的韵律。
3. 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四、学习重点难点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六、教学活动(一)导入1.了解西湖,观看视频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大家仔细听。
教师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在诗中苏轼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了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西湖。
师:对,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走进西湖,观赏西湖美景。
西湖简介: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是一个湖泊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西湖有十景(南宋):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与人文交融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格调。
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
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播放视频,观赏西湖美景。
(课件)2.揭示课题,歌曲简介师:现代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特别喜欢游西湖,创作了不少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
西湖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湖春晓》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中描绘的春景和西湖景色。
3. 领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和欣赏诗歌。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西湖春晓》这首诗,提问:你们对西湖有了解吗?
呈现与讲解:
1. 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西湖的美景并呈现诗歌的整体框架。
2. 讲解杨牧的背景,包括生平和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阅读与分析:
1. 学生课前预习,自行阅读《西湖春晓》。
2.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诗歌,重点注重生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指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欣赏与讨论:
1. 结合西湖的景色和春天的特点,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对比其他描写春景的诗歌,探究《西湖春晓》的独特之
处。
总结与拓展:
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丽和意蕴。
2. 学生继续阅读其他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诗歌,拓展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了解。
巩固与评价: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定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
2. 对学生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诗歌赏析资料,以拓展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西湖春晓教案【篇一:欣赏《西湖春晓》、小小歌唱家教学设计】欣赏《西湖春晓》、小小歌唱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北团电力希望小学:李湘花教学内容:1.欣赏《西湖春晓》2.小小歌唱家《小燕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2.能够随音乐有节奏地轻轻晃动,感受八六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一欣赏《西湖春晓》1.导入(1)老师出示西湖景点图片或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著名景点吗?(2)谈一谈西湖有哪些美景,以及给你的感受。
2.欣赏歌曲(1)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歌曲的情绪、演唱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学生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再次复听,感受八六拍的韵律。
(4)学生试着挥拍唱一唱。
3.拓展欣赏你还知道哪些些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词或歌曲?二.小小歌唱家《小燕子》讲解歌曲结构(二声部合唱歌曲)1.学唱高声部,注意音高准确,节奏特点,声音与气息2.学唱低声部,与高声部的旋律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如何准确进入?注意吐字清晰。
3.合唱两个声部(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合唱两个声部的旋律,注意节奏与音准。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填词合唱两个声部,注意气息和声音的对比。
(3)注意两个声部的力度对比,即高声部长音处的声音可处理得弱一些,而相对应的低声部的声音可处理得强一些。
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篇二:四年级下音乐西湖春晓】第 2周第2课时总课时第 4节授课时间: 2015年3月10日【篇三:音乐四下教案】一、绿水江南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
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
西湖春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湖春晓》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3.学习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西湖春晓》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3.学习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2.学习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西湖春晓》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30分钟)1.教师朗读《西湖春晓》,让学生跟读;2.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3.教师分析诗歌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欣赏诗歌(20分钟)1.教师播放《西湖春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教师让学生欣赏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课堂练习(25分钟)1.学生自己朗读《西湖春晓》,并尝试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并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西湖春晓》的作者和背景;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3.学生能够学习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西湖春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是,课堂练习环节的时间安排有些紧张,下节课需要适当调整时间分配。
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西湖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知识目标: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3、能力目标:随音乐节拍轻轻晃动圣体,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学生分析:
因为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欣赏《西湖春晓》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歌曲的演唱中;课前请学生查阅关于西湖的资料(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进行课上交流,并在课下收入到个人成长记录中。
教材分析:
《西湖春晓》是由贺培真作词,贺绿汀作曲。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
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对杭州有什么了解吗?在北宋时期曾有人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
三、欣赏《西湖春晓》
1、初听歌曲,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生:朝阳、绿水、青山。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生:淡淡青烟漫山腰、皓皓朝阳上柳梢;这首歌曲是合唱……(出示歌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优美。
5、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旋律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家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
21教育网
6、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三、拓展——走进西湖
1、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
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接下来,让我们来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西湖的故事。
生:《雷峰塔》、《白蛇传》。
3、文人墨客赞美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四、小结:
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我们共同去发现、去观赏吧!
作业布置:课下多唱唱这首歌曲,注意八六拍的韵律。
板书设计:
《西湖春晓》
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节拍:8分之6拍
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正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演唱中,课前我准备了有关西湖的诗歌、图片、故事,学生欣赏之后,加深了对西湖的了解,同时对西湖及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并进行故事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
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拓展环节可准备一些画家描绘西湖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有关西湖的其他歌曲,让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西湖。
学生在随歌曲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时,由于是6/8拍复拍子,学生在掌握时有一定难度,如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轻轻晃动,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