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读(新)
- 格式:pptx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30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级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XXX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XXX,虎兔相逢大梦归。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XXX。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XXX是XXX家的大小姐,XXX的长女。
她以“XXX”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XXX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二十年”,大约是说XXX懂事以来的年龄。
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
石榴花开在宫廷里,XXX的荣耀。
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
第三句是说,迎春、XXX、XXX姊妹的命运无法与XXX相比,可是XXX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
XXX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XXX 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XXX的结论倒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庭内部的各种暗中和糜烂,对自己的生活门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XXX”的三春是指XXX的三个妹妹XXX、XXX、XXX。
“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XXX、XXX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其一、二: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像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其三: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
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其四: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
其下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
迎春是贾家二小姐,当然是金闺花柳了。
可结果如何?仍是走向反面,不如人意。
恶狼是孙绍祖,迎春之夫。
贾家对他家有恩,他却忘恩负义,虐待迎春。
不足一载,迎春被折磨而死。
其五:探春。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红楼梦人物XXX: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XXX巧招人怨。
XXX多因毁谤出,多情公子空牵念。
雨后或XXX为霁,成花纹的云彩为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已隐含了XXX之名,及其悲剧性的命运。
心比天高”,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XXX,但却没有一点奴性。
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XXX、XXX、XXX,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XXX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
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XXX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XXX 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XXX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
看XXX挨打支走XXX却让XXX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XXX与XXX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是XXX的又一大罪状,XXX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XXX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
也有因挨打受骂吃了亏的,难免要背后下蛆。
看XXX家的在XXX面前的一番话便知。
她告XXX,无非是说她掐尖要强。
但XXX触动的心思却是“长得几分像XXX”的XXX太过,一口咬定她是妖精,再怀疑她与芳官、四儿等人私情蜜意,勾引XXX。
正因如此,XXX后被XXX赶出大观园,抱屈长终。
XXX感伤不已,作《芙蓉女儿诔》以祭之。
是服侍故事主人公XXX的四个大丫鬟之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XXX。
书中暗示她映衬的角色是XXX,又称黛副。
口齿机灵,聪明过顶,个性刚强,敢爱敢恨,有”XXX病补孔雀裘“一回,极言其心灵手巧,神气呼之欲出。
她死后XXX作《芙蓉女儿诔》祭她,其中一句是与XXX争论后改的:“XXX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有人以为这是暗示XXX的命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1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读:书中将林黛玉与薛宝钗放在一起来表述。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贾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椽。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兄相逢大梦归。
解读: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
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3.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首句指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三四句暗示探春将在清明时分乘船远嫁海隅,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4.史湘云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读: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1、正册判词之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3、正册判词之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
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
红楼梦判词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
警幻接受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
大观园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藏在这里。
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
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
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
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
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
这就坏事了。
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
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
”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
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
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
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林黛玉薛宝钗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贾元春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不容错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原文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第五回的“判词”向人们暗示。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即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一首,隐指1个女子;又副册“判词”二首,隐指2个女子。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黛玉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
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
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
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
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
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
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
一、判词
(一)宝芝堂秉钗
宝芝堂是人语多少,秉钗中枢顶英豪,意为把谨慎和忠贞作为本担子承担起的道义和信仰,在平淡中包含着满怀的爱心和梦想。
(二)素朴古竹边
素朴古竹边好,把气色今朝变,好比把往事如烟掩盖在淡淡的竹影之中,体现了古代礼仪之美。
(三)洗尽清璃光
洗尽清璃光乍晴,眉眼如梦自生晓,表示洁净、耀眼的清璃光芒在阳光的照耀下冉冉升起,生动地描写了美丽的形象。
(四)云罗暗银文
云罗暗银文华,环绕凡尘时日新,好比有一种自然的银色线条缭绕,贯穿整个生活的日常,闪耀着灵动的光泽。
二、解析
(一)宝芝堂秉钗
宝芝堂秉钗这句词,既深入又深远,强调道义和忠诚,在平淡中包含
着满怀爱心和梦想,用文字表达出了礼仪之美。
(二)素朴古竹边
素朴古竹边,指用古竹的境界安定住过去的往事,只留下一丝竹影,
体现出时光的温婉和传统礼仪之美。
(三)洗尽清璃光
洗尽清璃光,描写了细腻,把气色净化,象征阳光明媚、时光流逝,
把美丽描绘得犹如梦之境。
(四)云罗暗银文
云罗暗银文华,暗银文华缭绕一类幽雅,如同自然灵动般闪耀着光泽,衬托出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淳朴。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红楼梦人物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出,多情公子空牵念。
雨后或雪后新晴为霁,成花纹的云彩为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已隐含了晴雯之名,及其悲剧性的命运。
“心比天高”,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
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
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
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画面寓“花气袭(谐音席)人”四字,隐喻花袭人姓名。
优伶:旧时对歌舞戏剧艺人的称谓,这里指蒋玉函。
公子,指贾宝玉。
根据脂砚斋批注,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嫁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函,似与曹雪芹原意不符。
袭人,贾宝玉的大丫头。
为人心胸狭窄,机心深重。
书中重要人物之一。
她与宝玉的关系既有亲昵、体贴的一面,又充当了宝玉身边时时规箴防范的卫道角色。
历来有“袭为钗副”之说。
袭人姓花,原为贾母之婢,本名“珍珠”,程本及原人文通行本作“蕊珠”,宝玉据“花气袭人”之句更其名为“袭人”。
始见于第三回。
第五回判词“枉自温柔和顺”一首,隐含袭人命运和结局。
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可知袭人是丫鬟之中唯一和宝玉有私情的一个。
全书中关于袭人的描写很多,重要的有: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借赎身之论,规劝宝玉百事检点,读书上进。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红楼十二曲》解析一、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zān雪里埋。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首诗词都是讲的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的爱情悲剧。
“停机德”指的是宝钗,“停机德”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yùn】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
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终身误》含义与前一首诗相同,不再赘述。
其中“金玉良姻”“晶莹雪”“齐眉举案”指的都是宝钗,而“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黛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首词堪称《红楼梦》诗词中的经典,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
宝玉是上界的神瑛侍者,黛玉则是绛珠仙子,为还侍者的甘露之惠而下界,因此这首词的悲剧意味很浓。
同时,作者也暗示二者的爱情最终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曲及判词开头·[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1.薛宝钗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白话讲解:曲子的名字意思是“耽误了终身”。
宝钗有金锁,宝玉有玉石,“金玉良姻”指两个人的姻缘。
“木石前盟”是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在灵河的经历。
宝玉可能在婚后也不忘黛玉,宝钗可能受到冷落判决可悲停机,可怜唱;玉带挂在林中,埋在雪中。
柴黛就是一个。
薛宝钗:停了可惜。
金钗埋在雪里。
林黛玉:我可以可怜徐才;挂在玉带森林2.林黛玉曲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白话讲解:“枉凝眉”意思就是皱眉头没用,白白地忧伤。
阆苑仙葩,应该指绛珠仙草,也就是黛玉。
美玉无瑕,可能指宝玉。
水中月,应该是说两个人的感情没有希望了。
还有新的解释说:“阆苑仙葩“应该指的是史湘云,因为林黛玉是草“葩”是花的意思据考证曹雪芹最后会把史湘云和贾宝玉结合在一起过着“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乞丐生活美玉无瑕,指的是妙玉,枉凝眉这首曲子是透过。
今生偏又遇着他(贾宝玉)的视角看史湘云和妙玉两个人。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说女子有东汉时候乐羊子妻子一样的美德,她曾经停下织机,用织布的道理来规劝丈夫拾金不昧、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业。
“金簪雪里埋”谐音就是“薛宝钗”:这两句诗说薛宝钗。
“咏絮才”是说有晋代谢道韫一样的文采,谢道韫曾经把雪比作柳絮,说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玉带林中挂”谐音就是“林黛玉”:这两句应该是说林黛玉。
1、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这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树木上悬挂着一围玉带,树下有一堆积雪,雪下有一股金簪。
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引用了古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中的两个故事,意思是像谢道韫那样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和像乐羊子妻子那样奉劝丈夫读书求取功名的薛宝钗都令人叹息怜悯。
判词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运用谐音和双关,“玉带林”中的“带”谐音“黛”,把“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挂”既指玉带悬挂在两株枯木(双木为林)上,也暗示着贾宝玉总是牵挂着林黛玉;“雪”谐音“薛”,暗含着薛宝钗结局的冷落与凄苦。
2、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弓”谐音“宫”(宫闱),“橼”谐音“元”,指贾元春被选进宫里,先做女史,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被加封为“贤德妃”,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一样辉煌灿烂,但是贾元春透过表象,明白了皇权的实质。
虽然贾元春的荣耀超过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但是,贾元春却在20几岁就暴病而亡,正像那“一声震得人方恐,回收想看已成灰”的爆竹,刹那光华转瞬即逝。
3、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个放风筝的人,一片汪洋大海,一条大船,船上有一个女子正在掩面泣涕。
画面与判词后面两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相同,暗指贾探春在清明时节离开贾府,像断线风筝一样远嫁到千里之遥的海边,一去不返,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
虽然贾探春精明能干,志向高远,但是因为她生长于封建王朝末期,她的命运偏偏越来越不济。
4、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几缕飞动的云彩,一湾流逝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