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 交 通 管 理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保障船舶、排筏、设施以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以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一切船舶、排筏、设施和人员,以及船舶、排筏、设施的所有人和经营人(以下简称所有人和经营人)。
前款内河通航水域,适用于国境河流中国管辖水域;但是,中国政府同其他国家政府签有协议或者协定的,按照协议或者协定执行。
第三条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港航监督机构是对内河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排筏、设施和人员第四条船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准航行:一、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持有合格的技术证书或者文件;二、经登记持有船舶国籍证书或者船舶登记证书或者船舶执照;三、按国家规定必须投保船舶险的船舶,应当持有保险文书或者证明文件;四、按国家规定配备持有合格职务证书的技术船员、驾长、渡工和其他船员。
第五条机动船舶的船长、轮机长、驾驶员、轮机员、无线电报务员或者话务员,应当经过考试,持有合格职务证书。
非机动船舶的驾长、渡工,应当经过考核,持有合格证件。
其他船员应当经过安全教育和专业训练。
第六条竹木排筏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航行设备、救生设备和足以保障安全航行的排工。
排工配备标准由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排关工应当经过林业部门培训,持有合格证件。
游览排筏驾驶人员的管理,由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七条设施应当按国家规定配备安全设备和人员。
第八条船舶应当按国家规定,向主管机关缴纳船舶港务费。
第三章所有人和经营人第九条所有人和经营人必须遵守本条例和国家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
第十条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对其所有的或者所经营的船舶、排筏、设施的安全负责,并且应当做到下列各项:一、加强对船舶、排筏、设施的安全技术管理,使之处于适航状态或者保持良好技术状况;二、配备的船员、排工或者人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任用无合格职务证书或者合格证件的人员担任船长、轮机长、驾驶员、轮机员、报务员、话务员、驾长、渡工和排头工;三、加强对船员、排工和其他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不得强令所属人员违章操作;四、根据船舶的技术性能、船员条件、限定航区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调度船舶;五、接受主管机关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东坡先生墓志铭原文及译文原文:苏东坡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
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
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
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
考讳洵,赠太子太师。
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太夫人忧,终丧。
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
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粲然,时以为难。
比答制策,复入三等。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
关中自元昊叛命,人贫役重,岐下岁以南山木?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前以破产者相继也。
公遍问老校,曰:“木?伐之害,本不至此,若河渭未涨,操?伐者以时进止,可无重费也,患其乘河渭之暴,多方害之耳。
”公即修衙规,使衙前得自择水工,?伐行无虞。
乃言于府,使得系籍,自是衙前之害减半。
宋代市舶司的设置与职权宋代市舶司是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市舶贸易。
本文将详细介绍宋代市舶司的设置与职权。
一、市舶司的设置市舶司最早是在北宋时期设立的,原名为“市舶肆”。
到了南宋时期,根据官僚制度的变化,市舶司改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体制。
中央市舶司是由宰相领导,设置于东京(今北京),辖管全国的市舶贸易。
中央市舶司下设各级官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总管和监吏。
官员是最高领导者,具有综合协调的职能;总管负责具体的市舶贸易事务;监吏则监督市舶司的工作执行情况。
地方市舶司则是设置于各地的主要港口城市,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当地的市舶贸易。
地方市舶司由知府或通判领导,下设各级官员,具体职责与中央市舶司相似。
二、市舶司的职权1. 监督市舶贸易市舶司的主要职权是监督市舶贸易。
宋代是一个重商主义盛行的时期,市舶贸易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市舶司需要监督贸易船只的货物和贸易活动,确保贸易的公正和合法性。
他们会对船只进行检查,查验货物,并制定相关的贸易法规和标准。
2. 管理市舶税收市舶司还负责管理市舶税收。
市舶税是对市舶贸易中的商品进行征收的税金。
市舶司需要确保税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防止滥征乱税。
他们会制定详细的征税规定,并派员前往各地进行税收征收和核算。
3. 维护市舶秩序市舶司还负责维护市舶贸易的秩序。
他们需要管理市场,确保市舶贸易的有序进行。
他们会规定市场的开放时间和地点,制定市舶交易的规则和制度,并对不遵守规定的商贾进行处罚。
4. 经营市舶业务市舶司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直接经营市舶业务。
他们会组织和管理自己的贸易船队,参与海上贸易活动。
这样既可以增加市舶司的收入,又可以增强市舶司对市舶贸易的控制力。
总之,宋代市舶司在市舶贸易的管理和监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负责监督市舶贸易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管理税收和维护市场秩序。
他们既是政府机构,又是商业机构,具有较大的职权和影响力。
市舶司的设置和职权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中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广泛干预和管理,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船舶交通管理
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
一、船舶交通
1.船舶交通及其要素
船舶交通(vessel traffic):
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船舶在海面上的移动行为;
水上交通(waterborne traffic):船舶在江河、运河、湖泊等水域的移动行为。
船舶交通要素:航路、船舶、动力和驾驶技术。
(1)航路:按照自然状态可分为大洋航路、狭水道航路和沿岸航路。
①大洋航路:指远海与大洋上不受地形和水深限制、自然碍航物极少的自然航路。
在这种航路上船舶可以不考虑水深等因素而自主地选择航线。
②狭水道航路:由于陆岸、岛屿、暗礁等地形条件限制,可航水域狭窄,船舶仅能在限定水域内选择航线以及经过人工疏浚所形成的水道,船舶基本上没有选择航线的自由。
③沿岸航路:地理上介于大洋航路和狭水道航路之间的航路。
在沿岸航路上航行要受到地形、岛屿等的限制,船舶选择航线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有较大的余地。
航路还可分为自由航路和法定航路。
(2)船舶:船舶交通的主体,也是船舶交通管理的主要客体。
在
①按照船舶大小分有小型船(100~500 总吨),中型船(500~3 000 总吨),大型船(3000~
20 000 总吨),巨大型船(20 000~100 000 总吨)及超大型船(100 000 总吨以上);
②按照船舶动力形式分有机动船和非机动船;
③按照船舶用途分有杂货船、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油船、客船、液化气船、化
学品船、渔船、工程作业船等。
(3)动力:船舶能够航行的必要条件。
(4)驾驶技术:不仅与船舶驾驶人员所具有的航海知识有关,而且还与船舶驾驶人员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航行经验有关。
2.船舶交通的现状与特点
(l)船舶种类多样化和专业化。
(2)船舶趋于大型化。
(3)船舶交通流量急剧增大,对航行水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4)船舶设备条件不断改善。
(5)涉及船舶交通的法规不断增多。
船舶交通的特点:船舶种类繁多、差异较大;交通流量大,尤其是繁忙水道和港湾,船舶交通拥挤;船舶交通事故频繁,所产生的危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增大。
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1.概念和目的和意义
船舶交通管理(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VTM):通过监控、整顿船舶交通,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协助船舶航行,减少海难事故,特别是船舶碰撞、搁浅、触礁这些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船舶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船舶交通的效率。
船舶交通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增进安全、提高效率、保护环境。
2.船舶交通管理的手段和内容
(1)管理手段:法规约束和服务两个手段。
制定和实施船舶交通管理法规。
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助航服务等。
(2)管理方式
船舶交通管理的管理方式有如下几种:
交通法规管理;
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监测和建议服务;
交通咨询服务;
交通组织管理。
依据顺序,后列的每一种方式都包括前一种方式的内容。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船舶交通管理,都不免除船长对其船舶所拥有的权力和对船舶安全所负有的责任。
(3)管理对象船舶和管理对象水域对象船舶:所有的船舶或根据各国的法规要求。
管理对象水域:一般是交通量较大、事故多发、航行困难(如狭水道等)、环境敏感(如多雾水域、冰区、交通安全对社会影响重大水域)等水域。
3.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
(1)系统组成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实施船舶交通管理所必需的硬件系统,是广义的船舶交通服务系统
的一个组成部分。
广义的船舶交通服务是交通管理机关所建立的以增进船舶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以及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它的范围从提供简单的信息到广泛管理一个港口或水道的交通。
(2)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交管系统主要是通过向船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来对船舶交通实施动态的和即时的管理。
①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动态数据包括船舶的航向、航速、船位等有关船舶运动数据和气温、气压、能见度等有关水文气象方面的数据;静态数据则包括:有关船体、船机、设备、人员和运载的货物等方面的数据以及有关航道、助航设施的信息。
②数据评估(date evaluation):对已搜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处理,使信息成为交管人员制定船舶交通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实施交通管理的依据。
③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向船舶提供交通信息的服务④航行协助服务(navigational assistance service):“应一艘船舶的请求或在 VTS
中心认为必要时提供的服务,它可包括在困难的航行或气象条件下,或一旦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协助船舶”。
⑤交通组织服务(traffic organization service)
⑥支持联合行动(support allied activities):
三、船舶报告制度(vessel reporting system)
1.目的
以船舶救助为目的的报告制度和以船舶交通管理为目的的报告制度。
(1)以搜集救助为主要目的的船舶报告制度的具体目标:
缩短从与船舶断绝联络至开始搜救活动的时间;迅速确定能够及时提供救助/支援的船舶;在有限区域内准确确定搜索区域;及时向没有医生在船的船舶提供医疗援助或建议。
一般以较大海域为服务对象水域,对象船舶不予以限定,服务一般是免费的。
现在有几十个国家使用这种制度。
例如美国 AMVER(Automated Mutual-Assistamce Vessel Rescue System)、日本 JASREP、澳大利亚 AUSREP 等。
(2)为船舶交通管理服务的船舶报告制度
一般隶属于船舶交通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收集管理水域内航行船舶的有关参数、航行计划、载货状态等信息,建立与船舶的联系,随时进行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助航服务等。
2.船舶报告的标准格式
IMO 大会于 1985 年 11 月 20 日通过了《船舶报告制度》
(1)航行计划报告(sailing plan,SP):船舶将要进人报告制度覆盖区域,或在离开覆盖区域内某一港口之前发出的报告。
它的内容一般包括船舶资料、航行计划、报告时的位置与时间等,是船舶加入报告制度后的第一次报告。
(2)船位报告( position report,P R):在保持报告制度有效进行的必要时刻做出的报告。
它的内容比较少,一般只有船名、时间、船位。
(3)偏航报告(deviation report,DR):在实际船位与已报告的预计船位相差甚远,改变航行计划或船长作出这种决定时做出的报告。
其内容是当前的部位及航行计划中改变的项目等。
(4)最后报告(final report,FR):船舶到达目的地或离开报告制度覆盖区域时做出的报告。
其内容仅报告船名、时间。
(5)危险货物报告( dangerous goods report,D G):这是当船舶运载的危险货物在距岸200n mile 范围内因故散失,或可能散失于海上时所做出的报告。
其内容包括船名、时间、
船舶电台呼号、载货情况、船舶损失情况、污染物情况、天气、船舶的代理、船舶的参数及其他内容。
(6)有害物品报告( harmful substances report,HS):这是当散装的有毒液体货物(依据 73/78,MARPOL 附录Ⅰ)或燃油(依据 73/78,MARPOL 附录Ⅱ)因故散失或可能散失时做出的报告。
其内容包括船名、时间、舱位、航向、航速、航线信息、船舶电台呼号,下次报告时间、载货情况、船舶损坏情况、货物散失情况、天气、船舶的代理、船舶参数及其他内容。
(7)海洋污染报告(marine Pollutant Report,MP):这是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定中被定义为海洋污染物的有害物品因故散失或可能散失时做出的报告。
其内容与危险货物报告大致相同。
(8)其他报告(any other report):这是按照报告制度的规定程序所必须做出的上述报
告之外的任何其他报告。
其内容机具体情况确定。
四、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
1.概述
自动识别系统:是一种用于船舶之间及船舶与岸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系统.
AIS 需在三个应用领域发挥作用:
1)AIS 是一种改善避碰效果的方法;
2)AIS 是一种不用雷达即可以使 VTS 获得交通状态的方法;
3)AIS 是一种制定船舶报告计划的方法。
所有 300 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的船舶,不迟于 2004 年 7 月 1 日2.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AIS 是含有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工作的两个或更多电台的无线电数据系统,主要由 GPS、罗经、计程仪、通信计算机和VHF 收发信机组成,如图2-3-39 所示。
3.实施自动识别系统的影响
1)对航行警告及通告的影响
2)对船位报告制度的影响
3)对船舶避碰的影响
4)对 VTS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