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对分析思想渊源、理论核心与关键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93
一切思想理论的核心在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古今思想家理论)一切思想理论核心在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我认为一切思想理论的核心就是在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也就是说思想理论的内容是知识,但是知识是思想理论的载体,思想理论的核心则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和圣人之心!•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的思想理论都是源于实践,在实践当中发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有了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所以进而有了哲学宗教以及思想理论!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探寻和对万物的思考。
思想理论在实践中获得,掌握圣人之心是关键•所以说思想理论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他们自己本身思维能力的经验总结,由于他们有高超的思维能力,进而为了把自己这种极为先进的思维方法和经验给总结下来写成书籍。
但是书籍的东西只不过是知识而已,并不能说学习到了知识,就学会和伟大思想家一样的思考能力。
所以还要去学思践行,还要去掌握其中的圣人之心,学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才是实践当中最关键的一环。
为何古代没经过专业训练的将军能打败精通军事理论的主帅•自古以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古代的军事家都去学习,但是为何两军对垒,同样学习一样的兵书,却最终带兵打仗和实践的能力不一样呢?这还是因为个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不一样。
又是两军对垒,一方主帅是一个任何兵书都没读过的人,另一方主帅是六韬七略,三十六计等所有兵书都烂熟于心的人,为何一个任何兵书未曾读过的人居然打败了熟读兵书之人?近代以来的战争有非常多如此战例。
这还是源于临阵应变,审时度势的能力不一样。
换言之也就是说人的天赋不一样!思想理论源于思想家对宇宙万物的总结,天地万物之理我本自具足,修养自身是研究万事万物的钥匙•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理论的确了不起,但是如何能把他们的智慧融入自己的头脑,如何能掌握真正的圣人之心是关键。
对于思想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思维能力,只不过长期生活实践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而已,举个例子:我从小也没学过什么思辨能力,我生下来说话办事,从小就是思辨的,我都是从两边去分析,并没有自己学习理论知识也没有探索,生下来我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古之圣人说得有道理,天地万物之理我们生下来本自具足,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去自我探索,所以说能够深入的发掘自己的潜力,能够认识自己,进而就可以认识万事万物!程朱理学为何要: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是出于此种世界观!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当中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个体和整体相联系的世界观•古人认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所以说产生了一种认识自身,修身养性,进而可以研究万物的理论,也就是说能够修身养性,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的人,自然就会有突出的研究万物的本领,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进而也有了因果理论的基础,天地与我同根,不就是说我们不遵循天地宇宙法则是损害我们自身的吗,万物与我一体,不就是说伤害万物就是间接伤害我们自己一样吗,因果理论也与此互通,伤害他人,伤害万物生灵,都会反噬其身。
对应分析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又称为相应分析,是由法国统计学家J.P.Beozecri 于1970提出的,是在R型和Q型因子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相依的变量统计分析技术。
它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关系。
当以变量的一系列类别以及这些类别的分布图来描述变量之间的联系时,使用这一分析技术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应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交互表的频数分析来确定变量及其类别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分析顾客对不同品牌商品的偏好时,可以将商品与顾客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进行交叉汇总,汇总表中的每一项数字都代表着某一类顾客喜欢某一品牌的人数,这一人数也就是这类顾客与这一品牌的“对应”点,代表着不同特点的顾客与品牌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应分析,可以把品牌、顾客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反映在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分布图上,顾客认为比较相似的品牌在图上的分布就会彼此靠近在一起。
根据顾客特点与每一品牌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判断它们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在对应分析中,每个变量的类别差异是通过直观图上的分值距离来表示。
这个距离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距离,而是经过加权的距离,在加权的过程中,以卡方值的差异表现出来。
因此,对应分析的基础是将卡方值转变为可度量的距离。
卡方值是由累计交叉汇总表中每一交互组的实际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值计算得出。
如果卡方值是负值,就说明这一单元中实际发生频数低于期望频数。
每一单元格(每个行变量类别与列变量类别在表中的交叉点)频数的期望值取决于它在行分布中所占比例和列分布中所占比例。
如果某一单元格的卡方值是正值,而且数值很大,就说明这一单元格对应的行变量与列变量有很强的对应关系,这两个类别在图上的距离就会很近。
反之,若为负值,则在图上的距离就会远。
总之,对应分析是通过对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表进行分析,将定性变量的数据转变成可度量的分值,减少维度并做出分值分布图。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0056)《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2、法国学派3、套话4、渊源学5、美国学派6、主题学7、主题(theme)8、阐发研究9、媒介学10、情境11、意象研究12、题材13、比较诗学14、跨学科研究15、中国学派16、母题17、平行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三、比较文学论述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相应给分,答案仅供参考)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4、联系具体事例谈谈文学与宗教的基本关系。
5、试简要比较中西小说的主要异同。
6、中西散文、戏剧、诗歌之异同。
7、对比中西文学中的某类形象。
8、结合具体事例,就中西文学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母题加以比较:9、结合具体实例,就中西文学中的你感兴趣的某种形象加以比较。
10、试比较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境”与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典型”。
四、比较文学分析题说明:本题一般给出材料,可能是理论观点,也可能是具体的作品对比,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学理论体系知识点归纳考研考研是每个研究生候选人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学理论体系是考研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学理论体系的知识,本文将对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希望能为考研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学理论体系概述学(epistemology)是指对知识和认识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科。
学理论体系是学学科所构成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人的认识能力、信念、判断等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包括认识能力的来源和本质、认识的真理性、认识的局限性等。
二、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学派1.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主张认识的来源是经验,靠感觉、经验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等。
2.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认识的来源是理性,强调人的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等。
3. 辩证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和客观外界的矛盾运动密切相关,主张认识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辩证思考等来实现的。
辩证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等。
4.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和波普尔等。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关注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强调系统性、结构性和功能性。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拉克和莱维斯特劳斯等。
三、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与现状学理论体系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形成,经历了演绎主义、归纳主义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近现代的学理论体系则呈现出多元化和组合化的特点,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和观念。
如当代的认识论、认知科学等都对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的学理论体系中,注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知识理论、认知科学、科学知识论等。
这些研究方向都对于人类认识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理论体系在考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学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促进科学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术论文中如何提炼核心研究问题和假设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展示研究成果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核心研究问题和假设,这是论文研究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炼核心研究问题和假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首先,核心研究问题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出发点。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明确、具体、有挑战性和有学术价值。
明确的研究问题能够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而具体的研究问题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确定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能够激发研究者的思考和创新,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问题能够为学术界提供新的见解和知识。
在提炼核心研究问题时,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研究领域和背景,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矛盾,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再次,参考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最后,与导师和同行进行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除了核心研究问题,假设也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种猜测或推测,是研究者对现象或问题的解释或预测。
一个好的假设应该是可验证的、具体的和合理的。
可验证的假设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或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而具体的假设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确定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合理的假设应该基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或预测。
在提炼假设时,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其次,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再次,参考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了解已有的假设和研究设计。
最后,与导师和同行进行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研究者需要在引言部分明确核心研究问题和假设。
引言部分应该包含对研究领域和背景的介绍,对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总结,以及对研究问题和假设的阐述。
第21卷第3期2010年6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gineeringVol.21No.3Jun.,2010收稿日期:2010-03-19;修回日期:2010-03-30作者简介:白玉娟(1982-),女,陕西榆林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环境工程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殷国栋(1964-),男,陕西乾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钻井技术与管理工作。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与地下水研究进展白玉娟,殷国栋(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8)摘要:地下水水质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满足用水户不同的水质需求。
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地下水水质演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的地下水水质问题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地下水水质的关注,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与研究领域中出现很多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从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地下水水质演变的成因分析和地下水水质分析的新技术三方面对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演变;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43X (2010)03-0115-05Evaluation Method and Research Progress for Groundwater QualityBAI Yu-juan 1,YIN Guo-dong 1(Shaanx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ospecting ,Xi 'a n 710068,China )Abstract :Aim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research is to meet the water quality needs of different water users ,to understand what have occurred and are occurring in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to analyze the existence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water quality so as to find possible solutions for achieve water sustainable use.During recent years ,as people's focus on groundwater quality ,ground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research give a lot of new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ns.The paper 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groundwater quality ,the causes of th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Key words :groundwater ;evaluation of ground water quality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0前言地下水循环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部分,经过地表渗透与周围不同介质的融合,使地下水具有了独特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8年)一、名词解释:(20选5)1.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2.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
4. 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6.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
7.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8.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9.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
10.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
人口增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为研究者提供了对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机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明确研究目标和主题在进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主题。
研究目标可以是解决一个特定问题、验证一个假设或发现新的理论观点。
主题可以是某个具体领域的研究进展,或是一个特定现象或现象背后的机制。
明确研究目标和主题有助于确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的范围和方向。
二、收集和筛选相关文献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文献。
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期刊论文等渠道搜索并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在筛选文献时,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主题进行评估,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且质量较高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
三、阅读和理解文献内容在进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时,需要全面阅读并理解所收集到的文献内容。
仔细阅读文献,理解作者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文献中使用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对于较长的文献,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引言、结论和关键词等部分进行快速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深入阅读。
四、建立理论框架和核心观点在进行综述和分析时,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和核心观点。
理论框架可以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将各个相关理论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核心观点可以是在所研究领域或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观点或研究成果。
建立理论框架和核心观点有助于整理思路、确定分析的重点和方向。
五、比较和综合文献观点在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时,需要对文献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综合。
通过比较不同文献的观点、方法和结论,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差异和局限性。
在综合不同文献观点时,需要辨别其逻辑关系,有目的地选择和整合不同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和观点。
六、检验和验证理论假设在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时,可以提出一些理论假设,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来检验和验证这些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