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 格式:pdf
- 大小:153.81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地方,各种化学药品和试剂是实验室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包括废液、废溶剂、废脱气剂、废玻璃器皿等。
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健康,还是每一个实验室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以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废弃物的安全、高效处置。
二、废液的处置1. 废酸、废碱和废溶液等废液的收集和贮存:(1)使用专用的化学废液贮存容器,容器可以根据实验室废液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标识。
(2)废液容器应密封严实,防止气体泄漏或溢出。
(3)在贮存废液容器上标明废液的名称、浓度以及贮存日期,以免混淆使用。
(4)稀释后的废液可以经过酸碱中和处理后倒入下水道,但要确保废液的pH值在接受条件范围内。
2. 有机废液的处置:(1)将有机废液倒入专用的有机废液容器中,容器上标明有机废液的名称和存放日期。
(2)有机废液应尽量避免混合,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性质进行分类贮存。
(3)若有机废液不再需要使用,与废酸碱一起进行酸碱中和处理,然后交由专门的废液处理单位处理。
三、废溶剂的处置1. 废溶剂的储存:(1)废溶剂应倒入密闭的废溶剂瓶中,瓶盖应严密封闭。
(2)废溶剂瓶上标明溶剂的名称、性质以及贮存日期,方便查找和识别。
(3)禁止将不同种类的废溶剂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2. 废溶剂的回收和处理:(1)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溶剂,应进行回收处理。
(2)回收废溶剂的过程应使用密闭的设备,防止有害气体的释放。
(3)不能回收的废溶剂应交由专业的废液处理单位处理,绝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等地方。
四、废脱气剂的处置1. 废脱气剂的贮存:(1)废脱气剂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避免氧气或水分的进入。
(2)废脱气剂容器上标明脱气剂的种类、贮存日期,并严防混淆。
2. 废脱气剂的处理:(1)对于无毒、无害的废脱气剂,可以空气中释放或以环保方式处理。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理程序1.目的:为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废弃物对实验室和社会环境造成污染,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2.范围:检验实验室的所有危险废弃物。
3.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危险废弃物清理、移交,实验室卫生人员负责废弃物处理。
4.程序:实验室各区的废弃物分日常废弃物(如纸张)和生物污染废弃物(如吸头、离心管),分不同途径进行处理,日常废弃物应置于黑色垃圾袋内,按医院日常废弃物处置方法处置;有潜在传染性的样品及其它医用废弃物(如吸头、扩增完毕的反应管等)应视为生物污染物品,应置于盛有500mg/L84消毒的废物缸内,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并贴有明显的标识),统一交由本科的专人负责,由专职人员送医院垃圾站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4.1.每天实验前,在各区废物缸内均加入半缸500mg/L84消毒,实验中将吸头、离心管丢入废液缸中浸泡。
4.2.实验结束后将由500mg/L84消毒浸泡过的实验垃圾转入密闭垃圾袋中,由卫生人员(500mg/L84消毒浸泡后方可收集)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
每天更换废液缸的500mg/L84消毒。
4.3临床标本(血清、血浆),手套、帽子、口罩、扩增后产物及一次性使用物品等实验材料,实验完毕后密封包装由卫生人员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
扩增后的反应管严禁在实验室内打开。
4.4 检查操作台面和设备内是否有遗漏吸头,试管等。
如有,捡起置于500mg/L84消毒溶液废液缸内,并立即用500mg/L84消毒对可能污染区域擦拭2-3遍,再用75%酒精擦拭1遍。
4.5 实验区域的所有垃圾袋以黄色为标志,各区域垃圾在实验区缓冲间内封口,贴上生物标记,实验完毕后移出各实验区域,在公共走廊内移交卫生处理人员,并做好记录。
4.6处理化学废液、废弃试剂时,必须戴上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4.7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
实验室废弃物和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 分类收集:根据废物的性质和产生量,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有机废物、无机废物、含重金属废物、含细菌病毒的废水等。
2. 预处理:对于含重金属的废水,需要进行沉淀或电化学法处理,对于有机溶剂含量高的废水,需要进行萃取、精馏或吸附等工艺处理。
3. 消毒:对于含细菌病毒的废水,需要加入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 集中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集中到一个地方,等待进一步处理。
5. 最终处理:对于危险废物,一般采用焚烧、脱毒后填埋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一般废弃物,可采用深海灌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流程可能因实验室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而有所不同。
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学校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流程为了确保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文档规定了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的具体流程。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循此流程,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分类、收集、储存和最终处置。
1. 废弃物分类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其化学性质和潜在危害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废弃物(如:组织、细胞培养物、微生物等)- 化学废弃物(如:试剂、溶剂、酸碱等)- 放射性废弃物(如: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标记物等)- 尖锐物品(如:针头、玻璃片等)- 其他废弃物(如:废纸、塑料、玻璃等)2. 废弃物收集每个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收集,用于分类收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
收集应明确标识,以便于识别和处理。
- 生物废弃物:使用生物安全废物,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清理。
- 化学废弃物: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废物,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
- 放射性废弃物:使用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尖锐物品:使用具有防刺穿功能的锐器盒,并定期进行处理。
- 其他废弃物:使用普通的垃圾袋或废物箱进行收集。
3. 废弃物储存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内临时储存,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生物废弃物:储存于生物安全废物中,并放置在指定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 化学废弃物: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热源、火种和腐蚀性物质,确保安全。
- 放射性废弃物:储存于专用放射性废物储存柜中,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辐射防护。
- 尖锐物品:储存于锐器盒中,并放置在易于拿取且安全的位置。
- 其他废弃物:按照普通垃圾进行储存,并定期清理。
4. 废弃物处置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定期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处置。
具体流程如下:1. 联系专业废弃物处置公司,咨询具体处置要求和流程。
2. 根据公司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包装和标记,确保符合运输条件。
3. 预约废弃物处置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
4. 处置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应现场监督,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
实验室所有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每天中午将实验室产生的污物废物分类、打包、称重、贴上标签,移交清洁工人并做好移交记录。
清洁工人下午负责收集、集中放置,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1、可回收的一些用过的试管应放入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带盖桶内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由清洁工人集中收取清洗高压消毒。
2、当天使用的乳胶手套、口罩、棉签、吸头、等物丢入贴有生物危害标志垃圾桶内(桶内为黄色废物袋),当作“感染性废物”由清洁工人移交医院废物运送人员并做好记录。
3、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静脏采血针、未梢采血针、玻片、污染破碎玻璃试管等锐器丢入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利器盒”内。
盛放锐器的容器不能装得过满,当达到盒子的四分之三时应当“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由清洁工人移交医院废物运送人员并做好记录。
4、污水处理:使用过污水当天早上由在污水储存箱内按1500mg/L比例加入次氯酸钠消毒粉,经过消毒后当天下午才能将消毒后的污水排放入下水道。
5、标本处理:检验过的血标本保留3天后连同试管丢入贴有生物危害标志垃圾桶内(桶内为黄色废物袋),当作“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由清洁工人移交医院废物运送人员并做好记录。
6、一般废物处理:普通废物即生活垃圾应丢到普通垃圾桶内(桶内有黑色废物袋),当天下午由清洁工人收集处理,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注:以上各类医疗废物当天中午由实验室人员分类打包、下午由清洁工人集中收集后交医院废物运送人员统一处理。
移交记录内容包括:标本类型、数量、移交人签名、接收人签名、移交日期。
实验室生物污染废弃物处理标准程序
一、目的
保证实验室的废弃物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置,避免生物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各区的废弃物(含检测完需丢弃的血样等)的处理。
三、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遵守SOP,实验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签字。
四、工作流程
4.1每个实验操作区必须单独放置废弃物收集桶,并在桶内套上专用黄色塑料垃圾袋(带有生物防护标记)收集医用垃圾。
每个实验操作区缓冲间放置废弃物收集桶,并在桶内套上专用黄色塑料垃圾袋收集医用垃圾。
4.2各种废弃物品的处理
4.2.1已使用的一次性乳胶手套的处理
一次性的乳胶手套应丢弃在各实验区的专用医用垃圾袋中。
4.2.2样品管及基因扩增分析后产物的处理
样品管及基因扩增分析后产物应等待实验结束,报告发出后才可丢弃,应在实验区放入专用医用垃圾收集袋中。
4.2.3加样器吸头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使用后的加样器吸头放入含10%次氯酸钠的废物缸中,每天工作结束前在流水中倾倒废物缸中液体,废弃物应在实验区内放入专用医用垃圾收集袋中。
4.2.4一次性的口罩、帽子和鞋套的处理
一次性的口罩、帽子和鞋套应丢弃在相应实验区内的垃圾袋中。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实验室废弃物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用途的材料或物质。
不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可能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因此,每个实验室都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以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下面是一套假设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的示例,供参考:一、废弃物的分类和包装1.废液体:包括有机溶剂废液、酸废液、碱废液等。
b.废液体应储存在耐酸碱的容器中,并密封。
c.废液体容器应贴上醒目的“废液体”标志。
2.废固体:包括试剂瓶、试管、过滤纸等固体废弃物。
a.废固体应先进行清洗,然后放入与其性质相符的垃圾袋中。
b.废固体容器应贴上醒目的“废固体”标志。
3.废化学药品:a.废化学药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储存。
b.废化学药品的容器应贴上醒目的“废化学药品”标志。
4.其他废弃物:包括放射性废弃物、生物医疗废弃物等。
a.其他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二、废弃物的储存与运输1.实验室应设立专用的废弃物储存区域,保证废弃物不会与其他物品混合。
2.废弃物容器应放置在固定的架子或架子上,避免倒塌和破裂的危险。
3.废弃物容器不得超过容器的额定容量,以防泄漏。
4.废液体应储存在防漏盖的容器中,并放置在防溢漏托盘中。
5.废弃物运输时应使用封闭和防溅的容器。
6.废弃物的运输过程应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三、废弃物的处理方式1.废液体:可以通过中和、稀释、固化等方式处理。
a.中和废液体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酸碱指示剂,并逐滴加入中和剂。
b.废液体的稀释应考虑到废液体的性质,以防止产生有害气体。
c.废液体固化时,应使用适当的固化剂,结合压实等方式处理。
2.废固体:可以通过焚烧、化学处理或回收等方式处理。
a.废固体焚烧时,应根据其性质选择适当的焚烧条件,并进行排气处理。
b.化学处理废固体时,应采取合适的方法,以减少化学废物的生成。
c.废固体的回收应在安全可行的情况下进行。
3.废化学药品:a.废化学药品的处理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为了保护实验室环境和员工的健康安全,制定和执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常见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的流程和要点。
一、废弃物分类首先,实验室废弃物需要进行分类。
通常可以将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和普通废弃物。
化学废弃物包括实验室试剂瓶、废液和过期的试剂等;生物废弃物包括实验动物尸体、细菌培养物和已使用的培养皿等;普通废弃物则是指无害的杂物,比如纸张、塑料袋等。
二、废弃物储存针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需要选择不同的储存方式。
化学废弃物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泄漏;生物废弃物应使用专用容器,并进行密封处理;普通废弃物则可以使用普通的垃圾桶。
三、废弃物处理1. 化学废弃物处理化学废弃物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标记化学废弃物容器,标注上废物的名称、容器编号、危险性等信息。
其次,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正确的处置。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将废弃物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或者进行特殊的处理(如中和、稀释等)后再处理。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需要确保废弃物被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2. 生物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首先,将生物废弃物放入专用的生物废弃物袋中,并进行密封。
然后,将袋子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普通废弃物进行处理。
3. 普通废弃物处理普通废弃物可以按照普通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倒入垃圾桶中,然后定期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以便进行适当的回收和处理。
四、排放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环保法规,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比如,化学废弃物容器需要使用密闭容器,防止废物泄漏;生物废弃物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病原体被彻底杀死;普通废弃物需要进行准确的分类,以便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回收。
总结起来,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中,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是主要的环节。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1.废弃物收集: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化学废液、固体废物和生物废物等。
收集废弃物的方法包括使用特殊的收集容器,如废液容器和特殊大小和标有化学品废物的透明袋子。
清洁工作人员应定期巡查实验室并收集废弃物。
2.废弃物分类:实验室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易燃废物、毒性废物、腐蚀性废物、可燃废物、有害废物和医疗废物等。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处理废弃物。
3.废弃物储存:分类后的废弃物应储存在专门设计的储存区域。
储存区域应设置牢固的容器和合适的标志,以确保废弃物不会泄漏或造成污染。
对于特殊的废弃物,如病理废物或放射性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储存和处理。
4.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可以包括将废弃物经过特殊设备进行破碎、压缩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化学处理可以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
生物处理可以包括利用微生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等方式。
5.废弃物处置:处置废弃物的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和回收利用等。
焚烧是将废弃物燃烧掉,产生热能和灰渣。
填埋是将废弃物掩埋在地下,通过降解或氧化还原反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回收利用是将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再利用。
6.废弃物记录: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记录系统,记录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等信息。
这有助于跟踪和监控废弃物的处理情况,以及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定的要求。
7.废弃物培训和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废弃物处理的培训,并提高他们对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方法的意识。
同时,在实验室中放置明显的标志和提示,提醒人们正确处理废弃物。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应遵循相关的法规、规定和标准。
废弃物应避免直接倾倒进下水道或垃圾桶,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
同时应保证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适当的处理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