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快速固化原理分析及工艺验证
- 格式:doc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5
混凝土加速固化的原理与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砂、石等。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才能达到设计强度和硬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此时就需要采用混凝土加速固化技术。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加速固化的原理和方法。
二、混凝土的固化过程混凝土的固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首先,水泥和水混合后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同时放出热量。
这些水化产物包括硅酸钙凝胶、水化硬化钙矾石、水化硬化铝酸盐等。
这些产物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强度和硬度较高的网络结构,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然后,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会继续进行,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和硬度。
三、混凝土加速固化的原理混凝土加速固化的原理是通过增加水泥水化反应的速率来加速混凝土的固化过程。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使用高早强水泥高早强水泥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较高强度的水泥。
其主要特点是水泥中含有较高的三氧化二铝和硫酸盐含量,可以促进水泥的早期水化反应。
因此,使用高早强水泥可以加快混凝土的固化过程,缩短养护时间。
2.添加硬化剂硬化剂是一种能够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其主要作用是在水泥水化反应的早期阶段,通过与水泥中的孔隙、空隙等结合,形成一种致密的结构,从而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
常用的硬化剂包括硝酸盐、氯化物等。
3.提高水泥的温度水泥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因此提高水泥的温度可以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
一般来说,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可以采用加热的方式来提高水泥的温度,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
4.加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固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加强养护可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和硬度的时间更短。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保持湿润: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防止水分的流失。
因此,在养护过程中需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对于快速凝固理论技术的理解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科学工程班级:材硕1210班姓名:***学号:S********指导教师:***快速凝固理论及技术班级:材硕1210班姓名:郑志凯学号:S2*******摘要:快速凝固是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活跃课题之一,由于其冷速很快故凝固速度加快,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尤其是在金属合金的铸造方面,使得合金材料具有更好的化学、物理性能,从而使得快速凝固技术在当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关键字:快速凝固力学性能铸造金属合金通过六周《金属凝固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中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以前一些只知道结论的理论,现在也可以通过数学理论推导得出其结论,使我对其更加的熟悉和掌握。
例如成分过冷理论,之前的学习只是定性的了解,大致知道他的结论和应用,而现在对其整个理论和推导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谨记小参数的作用,积少成多,由于对快速凝固问题不是十分的了解,下面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学习:1.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快速凝固指的是通过对合金熔体进行快速冷却(冷却速率大于104~106K/s)或遏制冷却过程中的非均质形核现象,是合金再大的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1~100cm/s)的凝固,可制备非晶、准晶、微晶和纳米晶合金材料。
关键因素是金属与合金凝固时具有极大的过冷度。
2.快速凝固的特点2.1偏析形成倾向减小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将偏离平衡。
总的趋势是,不论溶质分配系数k>1还是k<1,实际溶质分配系数总是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大向1趋近,偏析倾向减小。
通常当凝固速度达到1m/s时实际溶质分配系数将明显偏离平衡值。
2.2非平衡相的组成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平衡相的析出可能被抑制,析出非平衡的亚稳定相。
2.3细化凝固组织大的冷却速度不仅可以细化晶枝,而且由于形核速率的增大而使晶粒细化。
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晶粒尺寸减小,获得微晶,乃至最细小的纳米晶。
高压快速固化原理分析及工艺验证章晖1,王新虎2,陈英明2,谢爽1(1. 超威电源研究院,浙江长兴313100;2. 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南京)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极板快速固化的工艺方法——压力固化,在压力容器中,持续通入压缩空气或氧气来提高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就能大大缩短固化过程中游离铅氧化和板栅氧化腐蚀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将固化时间减少到24 h以内。
关键词:压力固化;氧的溶解度;游离铅氧化The principle analysis of rapid curing by high pressure air and the processvalidationHui- Zhang Xinhu-Wang Yingmin-Chen Shuang -Xie(Chaowei Power Co., LTD.,Changxing Zhejiang, 3131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s described a rapid plate curing process for lead acid battery-- pressurizing curing. It can improve the solubility and diffusion velocity of oxygen in the water by pumped compressed air or oxygen to a pressure tank continuously, then to greatly shorten the time of free lead oxidized in the paste and grid corrosion in curing process and reduce curing time within 24 h.K ey words: pressurizing curing, oxygen solubility, free lead oxidized0 前言铅蓄电池的极板固化是指,在板栅上涂覆活性物质制成湿极板后,将极板放入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硬化脱水。
快速凝固技术的应用研究快速凝固是现代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加工技术,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材料和物质凝固状态,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在未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快速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方法与技术、应用及改进、结构控制等方面展开介绍,以期深入探讨有关快速凝固技术的应用研究。
一、快速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快速凝固技术是一种加工技术,它是在短时间内把材料、物质处于凝固状态,从而达到改变材料的物质组成、结构、形状、性能和外观形状的加工技术。
快速凝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快速冷却将液态材料或者物质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使其处于固态,然后再经过结构控制和形状控制,以获得结构合理、表面光滑、性能优越的液态材料或物质。
速凝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效率。
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2.定性强。
速凝固材料和物质的凝固速度较快,稳定性较强,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3.能环保。
速凝固技术的过程一般不需要外部能源,从而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4.本低廉。
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大减少了加工成本。
二、快速凝固技术的方法与技术快速凝固技术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冷却加工、超高压冷却加工和磁控温加工三种方法。
1.却加工法。
是利用冷冻剂快速地冷却材料,使其迅速凝固的加工方法。
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的冷却速率和凝固速率,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冷却介质选择适宜的温度梯度,以达到最佳的凝固效果。
2.高压冷却加工法。
是一种有可靠性的冷却技术,通过高压冷却材料达到快速凝固的效果,使材料组织得到特殊的凝固状态,确保凝固的稳定性和性能。
3.控温加工法。
是一种控制材料冷却过程的技术,通过场效应管和磁控电路等手段,精确控制材料的冷却过程,并可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调节材料的表面形貌。
三、快速凝固技术的应用及改进快速凝固技术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处理,如铝合金、钛合金、铁合金等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
材料快速凝固技术快速凝固技术,也被称为快速凝固加工技术(RSP),是一种能够迅速冷却液体材料并将其凝固成固态形式的先进加工技术。
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材料科学、催化、纳米科技、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
快速凝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创新,下面将对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
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高速冷却来迅速降低材料的温度,使其在非平衡状态下凝固。
这种快速凝固过程中,原子、分子或离子的运动受到限制,使得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晶体或非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
凝固速度的快慢会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快速凝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新材料。
快速凝固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磁控溅射法(Magnetron Sputtering)、激光熔凝法(Laser Melting)、电子束熔凝法(Electron Beam Melting)和惰性气体快速凝固法(Inert Gas Rapid Solidification)等。
这些方法都通过快速冷却将液态材料迅速凝固,并控制凝固速度和凝固形貌,以获得理想的材料结构和性能。
其中,惰性气体快速凝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高速气体喷射将液态材料迅速冷却,实现材料快速凝固。
快速凝固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制备非晶态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韧性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导线、磁盘等领域。
其次,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制备纳米晶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和高塑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新型材料、高效催化剂和高性能表面涂层。
再次,快速凝固技术可以制备多元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高速列车等领域。
总之,快速凝固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先进加工技术,它能够通过迅速冷却将液态材料迅速凝固成固态形式,从而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新材料。
胶黏剂快速凝固反应机理探究胶黏剂快速凝固反应机理探究胶黏剂是一种常用的粘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其特点之一是快速凝固,能够迅速实现物体的粘合。
本文将探究胶黏剂快速凝固的反应机理。
胶黏剂快速凝固的反应机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
首先,物理吸附是指胶黏剂分子与被粘接物质表面的物理吸附作用。
胶黏剂分子中的极性官能团与被粘接物质表面的极性基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作用等。
这种物理吸附作用可以迅速形成临时的强力结合,使被粘接物质紧密粘附在一起。
物理吸附的优势在于迅速实现粘合,但其粘合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次,化学反应是指胶黏剂分子与被粘接物质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而实现粘合。
这种化学反应通常需要时间较长,但粘合力较强,可以抵抗外力的影响。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交联反应和聚合反应。
交联反应是指胶黏剂分子中的官能团与被粘接物质表面的官能团之间发生化学键的形成,从而形成交联结构。
聚合反应是指胶黏剂分子中的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链,进一步形成胶黏剂的网络结构。
这种化学反应需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促进反应速度。
胶黏剂快速凝固的反应机理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胶黏剂的凝固速度。
湿度的增加可以增加胶黏剂分子与被粘接物质表面的接触面积,促进物理吸附的发生。
压力的施加可以加强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的作用力,提高胶黏剂的粘合力。
总之,胶黏剂快速凝固的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两个方面。
这些机理的相互作用使胶黏剂能够迅速实现物体的粘合,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适的环境条件来确保粘接质量。
对于胶黏剂的研究和应用,深入了解其反应机理对于提高胶黏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快速固化剂
高温快速固化剂是一种用于在高温条件下迅速固化材料的化学剂。
它通常用于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快速固化的材料或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固化剂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材料硬化或固化,从而加快产品的生产周期。
高温快速固化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触发酸碱反应、聚合反应或氧化反应等化学过程,使材料发生固态变化。
它可以适用于各种材料,如涂料、胶粘剂、树脂等。
该固化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固化速度,并能在高温环境下产生可靠的化学反应。
高温快速固化剂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料产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适用性和固化温度的控制,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质量问题。
高压快速固化原理分析及工艺验证章晖1,王新虎2,陈英明2,谢爽1(1. 超威电源研究院,浙江长兴313100;2. 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南京)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极板快速固化的工艺方法——压力固化,在压力容器中,持续通入压缩空气或氧气来提高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就能大大缩短固化过程中游离铅氧化和板栅氧化腐蚀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将固化时间减少到24 h以内。
关键词:压力固化;氧的溶解度;游离铅氧化The principle analysis of rapid curing by high pressure air and the processvalidationHui- Zhang Xinhu-Wang Yingmin-Chen Shuang -Xie(Chaowei Power Co., LTD.,Changxing Zhejiang, 3131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s described a rapid plate curing process for lead acid battery-- pressurizing curing. It can improve the solubility and diffusion velocity of oxygen in the water by pumped compressed air or oxygen to a pressure tank continuously, then to greatly shorten the time of free lead oxidized in the paste and grid corrosion in curing process and reduce curing time within 24 h.K ey words: pressurizing curing, oxygen solubility, free lead oxidized0 前言铅蓄电池的极板固化是指,在板栅上涂覆活性物质制成湿极板后,将极板放入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硬化脱水。
此过程中,活性物质再结晶形成特殊的晶体结构和多孔结构,极板里残存的游离铅转化成氧化铅,铅膏与板栅腐蚀结合,该过程完成后,极板中游离铅含量低于3%,水份低于1%。
固化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化成工序,继而对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性能、低温性能等方面,尤其是循环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池制造商都将固化作为一个特殊过程加以控制。
但是,传统的固化工艺耗能费时,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密闭容器里加压的固化方法,其目的是使再结晶、游离铅氧化、铅膏与板栅腐蚀结合同时进行,以改善极板结构,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1 技术背景铅的氧化和铅膏与板栅的腐蚀结合均需氧气参与,还需要水作为催化剂,氧气要先溶解在铅膏的水中,再以水膜为介质扩散到游离铅和板栅表面进行氧化腐蚀,其作用机理如下:2Pb+O2+2H2O=2Pb(OH)22Pb(OH)2=2PbO+2H2O总反应式:2Pb+O 2=2PbO (1)因此,固化过程中氧的浓度和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直接影响氧化反应的进程。
对于传统固化方式,正常大气压力环境下,一般在35 ℃左右、85 %相对湿度、铅膏含水量8.5 %左右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但即使在此条件下,由于氧的溶解度很低,游离铅的氧化通常也需要24 h 以上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把氧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就可以大大缩短这一固化过程。
关于压力固化,电池界的老前辈吴寿松先生曾有提及[1],具体方法是,湿极板码放在耐压0.8~1 MPa 的硫化罐中,通入0.5 MPa 的水蒸气,保证罐内压力0.4 MPa 维持90 min ,再缓慢释放压力,取出极板即可化成。
但是,这种固化方法,压力来自水蒸气,由于压力罐中没有氧气,只有铅膏物相再结晶发生,而游离铅并不氧化,仅在固化完成取出时,极板中的铅部分被氧化,因此游离铅含量很高,在化成时,对于管式极板或厚极板影响或许不大,但对薄极板则可能引发正极脱粉、负极起泡等缺陷,所以,这种压力固化方法没有普及。
对于专利201210350051所示的压力容器固化室[2],固化室主体是圆桶状或方形密封压力罐,耐压1 MPa ,罐上除蒸汽进口外,还设有压缩空气进口和真空压缩机接口,固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由蒸汽和雾化汽提供,压力则主要由压缩空气提供,因为有压缩空气存在,在固化过程中,游离铅的氧化和板栅的腐蚀就可以持续进行,本文中的实验就是在这种压力固化室中完成的。
2 工艺原理分析2.1 氧的浓度对游离铅和板栅氧化腐蚀的影响根据古德贝格和瓦格的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的浓度的幂的乘积成正比,则对于式(1)的反应:v = k {c (O 2)}·{c (Pb)}2 (2)式中:v 是反应速率常数;c (O 2)是反应氧气浓度;c (Pb)是游离铅浓度,因为Pb 是固体,c (Pb)=1,则(2)式可简化为:v =kc (O 2) (3)由式(1)可知,反应速度与氧的浓度成正比,氧的浓度越高,则铅膏中游离铅和板栅的氧化腐蚀越快。
2.2 温度和压力对氧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亨利定律可导出在定压条件下温度对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影响的关系式:⎥⎦⎤⎢⎣⎡-∆=211211303.2lgT T RH c c (4) 式中:c 1和c 2分别为绝对温度T 1和T 2下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单位mg/L ;ΔH 是溶解热,单位J/mol ;R 是气体常数 8.314 J/(K·mol)。
压力对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可用公式(5)表述:15124310013.1P P P c c -⨯-= (5) 式中:c 3和c 4分别为标准气压P 和气压P 2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g/L ;P 1是确定温度下饱和水蒸气的压力,P 1和P 2的单位是Pa 。
图1的纵坐标主轴是根据网络公开的数据做出的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图表,纵坐标次轴是根据式(4)得出的氧在400 kPa 压力下和常压下溶解度的比值与温度的关系图表。
由图1可知,在0~80 ℃之间,相同温度,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400 kPa 压力下与常压下的比值增长很缓慢,而在80~99 ℃这个区间比值呈指数增加。
图1 400kPa压力下与常压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值和水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变化图2 400kPa压力下与常压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图2中,先根据网络公开数据做出的常压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再根据式(5)做出400 kPa压力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2显示,相同压力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400 kPa压力下,即使高温,相对于常压低温,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要大得多,例如,常压下35 ℃时氧的溶解度为7 mg/L,而400 kPa下60 ℃时,氧的溶解度是22 mg/L,为前者的3倍,则铅膏中游离铅的氧化速度至少是前者的3倍;400 kPa下90 ℃时氧的溶解度是14 mg/L,为前者的两倍,则铅膏中游离铅的氧化速度至少是前者两倍。
如果考虑到温度升高对铅氧化的加速作用,在由压缩空气或纯氧制造的高压条件下,铅膏中游离铅的氧化速度还要更快一些。
3 压力固化工艺试验及分析3.1 工艺参数确定Pavlov把固化分为四个过程[3]:第一步是铅膏物相再结晶的过程,即3BS结晶聚合或3BS晶体向4BS晶体转化;第二步是铅膏中游离铅的氧化和板栅的氧化腐蚀;第三步铅膏毛细管的水和颗粒间薄的水膜层的水蒸发;第四步颗粒间楔入的水蒸发,颗粒彼此交联,形成连续稳定的多孔结构。
据此,试验并确定了以下典型压力固化工艺:(1)固化阶段(共计7 h 15 min):阶段1:温度90 ℃,相对湿度100 %,蒸汽+压缩空气压力400 kPa,时间75 min;阶段2:温度65 ℃,相对湿度90 %,空气压力400 kPa,时间2 h;阶段3:温度50 ℃,相对湿度80 %,空气压力400 kPa,时间2 h;阶段4:温度45 ℃,相对湿度60 %,常压通风,时间2 h。
(2)干燥阶段(共计4 h 30 min):阶段5:温度60 ℃,通风,时间1 h;温度60 ℃,负压75 kPa,时间0.5 h;阶段6:温度75 ℃,负压75 kPa,时间1 h;温度75 ℃,通风,时间2 h。
3.2 压力固化过程数据及分析每一阶段各取3片极板测水分和游离铅含量,记录其平均值,结果见表1。
表1 极板测水分和游离铅含量注1:表1中第四阶段游离铅氧化已基本结束,第五、六阶段游离铅的含量变化当属测量误差。
从表1可见,游离铅的氧化主要发生在前四个阶段,尤其是第1阶段,铅膏中游离铅的氧化占整个固化阶段氧化总量的60 %,而之后温度较低的阶段,游离铅的氧化占整个固化阶段氧化总量不到40 %。
1、2、3阶段,都是在400 kPa压力有氧条件下固化,虽然高温(90 ℃)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但游离铅的氧化速度比低温(50 ℃)下更快,说明高温高压下,参与氧化反应的溶解于水中的氧的数量充分,还说明,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铅的氧化速度越快,温度对铅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超过氧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即对于压力固化工艺,氧的扩散对游离铅氧化的影响超过氧的浓度。
而传统固化工艺,第一阶段游离铅几乎不氧化,原因是在固化初期,铅膏里的水分向外扩散,不同温度下,产生的蒸汽压不同,蒸汽压的存在阻碍了氧气向铅膏内部扩散,更影响了氧在铅膏水里的溶解,温度越高,氧的溶解度越低,只有当铅膏含水量达到8.6 %、湿度85 %以下的第10小时之后,金属铅含量才开始急剧下降[4],即传统固化工艺,氧在水中的浓度对游离铅氧化的影响超过氧的扩散。
另外,压力固化的第一阶段,铅膏物相发生再结晶,根据晶体学知识,在压力环境下,形成的晶核尺寸较小[5],因此,压力固化形成的4BS晶体颗粒尺寸也较小,同时,铅膏中的游离铅被大量氧化,这可能会提高结晶组织的连贯性,并且,由于压力作用,氧气和水分更容易透过铅膏抵达板栅表面,导致板栅发生氧化腐蚀,所以,压力固化工艺使得铅膏物相再结晶与游离铅氧化、板栅腐蚀在同一阶段进行;而传统固化工艺的第一阶段主要铅膏物相的再结晶,由于氧气扩散受阻,板栅的腐蚀非常微弱,腐蚀行为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段,即,铅膏物相再结晶与游离铅氧化、板栅腐蚀分阶段进行。
从表1中失水量一栏,也可以看到固化各阶段压力与失水量存在一定关系,在有外界压力情况下,铅膏的失水受到抑制,失水速率降低;相反,真空干燥有利于水分蒸发,原因是水的沸点降低,水分蒸发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