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火法冶金原理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64
一、生产方法1.火法炼铜现今火法炼铜占铜生产量的90%,主要是处理硫化矿。
在火法炼铜队部是将韧精矿熔炼成冰铜然后将冰铜吹炼成粗铜。
采用这种方法酌优点是得到酌粗铜比较纯,损失于炉渣中的铜比较火热能消托少,而铜的生产率和回收率比较高。
火法炼铜的流程如图2—I所示。
2.湿法炼铜占铜生产显的10%,要用以处四氧化矿,也有的处理硫比矿。
其流模如图2—2所月;。
它包括两个主要过程,铜的涅出和从溶液中电积或置换提取铜。
3.1炼铜的基本原理3.1.1的目的:1,使炉料中的铜尽可能全部进入冰铜,同时使炉料中的氧化物和氧化产生的铁氧化物形成炉渣2,试冰铜与炉渣分离。
为打到这两个目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1,必须使炉料有足够的硫来形成冰铜,2使炉渣含二氧化硅接近饱和,以便冰铜和炉渣不至于混溶。
FeS(液)+Cu2O (液)=FeO(液)+Cu2S (液)反应△G0=-35000+4.6T3.2.2铜熔炼的冰铜1. 冰铜的成分冰铜:是由Cu2S和FeS组成的合金,其中可能还有少量其他硫化物如Ni3S2、Co3S2、PbS和ZnS等,但铜铁硫的含量占总量的85~95%。
2. 冰铜的性质熔点:900~1050℃。
比重:4.8~5.3冰铜是贵金属的良好捕集剂。
液体冰铜遇水容易发生爆炸3.2.3熔炼的炉渣1. 炉渣的成分炉渣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的硅酸盐组成的合金。
主要组成:SiO2、FeO和CaO(三者总量85~90%)硅酸度是指炉渣中酸性氧化物SiO2的含氧量与碱性氧化物含氧星展和的比值,用K表示。
2. 炉渣的性质(1)炉渣的熔点(1050-1100℃),影响炉料的溶化速度和燃料消耗;(2)粘度,影响炉渣与冰铜的分离和流动性,影响炉渣的排放性质、化学反应速度和传热效果;(3)炉渣的比重(3.3-3.6 ), 炉渣和冰铜的沉清分离,冰铜与炉渣比重差应大于1;(4)炉渣的导电率(电炉)。
3. 渣含铜损失①化学损失,指铜以Cu20形态造渣引起的损失。
铜火法冶金原理基础知识全解1.铜矿的种类铜矿主要分为硫化铜矿和氧化铜矿两大类。
硫化铜矿包括黄铜矿、黄铜铁矿、黄铁矿等,氧化铜矿包括赤铁矿、绿矾石等。
不同的铜矿含有不同的铜含量和矿石结构,会影响到冶炼的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2.铜的提取方法铜的提取主要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两种方法。
火法冶金是指利用高温将铜矿石还原成金属铜的过程,而湿法冶金是指通过水溶液处理将铜离子沉积成金属铜的过程。
3.铜的火法冶金方法熔炼是将铜矿石与一定数量的焙烧助剂一起加入炉中,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将矿石中的铜鼓出来。
熔炼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炉型,如隧道炉、转炉等,具体选择根据矿石种类和产量来决定。
焙烧是在熔炼之前将铜矿石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提高熔炼效果。
焙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需要进行捕集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浸出是将焙烧后的矿石进行浸出,从中提取出铜。
浸出过程可以采用硫酸浸出法或氨浸出法,具体选择取决于矿石和工艺条件。
4.铜的提纯方法通过火法冶炼得到的铜中还存在一些杂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纯。
铜的提纯主要有电解法和火法法两种。
电解法是将铜放入电解槽中,通过电解的方式将其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铜。
电解法可以用于提纯高纯度铜,但成本较高。
火法法是指将铜通过高温蒸发和凝结的方式进行提纯。
火法法包括铸造法、蒸馏法和氧化冶炼法等。
不同的火法方法可以去除不同的杂质,从而得到高纯度的铜。
5.铜矿资源的循环利用铜矿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铜矿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用于回收和利用废铜,如冶金渣的综合利用和废电线的回收等。
总结:铜火法冶金是利用火法冶炼技术从铜矿中提取铜金属的过程。
它包括熔炼、焙烧和浸出三个步骤,以及提纯的方法。
铜矿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铜火法冶金的原理和应用。
火法炼铜的原理
火法炼铜是一种常见的冶炼工艺,通过高温加热铜矿石,使其中的铜化合物发
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纯铜。
这种工艺在铜冶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火法炼铜的原理。
首先,火法炼铜的原理基于铜矿石中的铜化合物在高温下的热分解。
铜矿石中
主要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等铜化合物,而这些铜化合物在高温下会发生热分解反应,释放出纯铜。
在炼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铜矿石进行破碎和磨矿,使其颗粒度适当,然后进行煅烧,将铜矿石中的硫化铜转化为氧化铜。
其次,煅烧后的铜矿石经过浸出,将氧化铜溶解出来。
浸出是通过化学反应将
固体中的有用成分转化为溶液中的物质,这一步骤是火法炼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浸出后得到的含铜溶液经过净化和电解,最终得到纯铜。
在火法炼铜的过程中,炉温、煅烧时间、浸出剂的选择等因素都会影响炼铜的
效果。
控制好这些参数,可以提高炼铜的产率和纯度,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火法炼铜的原理是利用高温使铜矿石中的铜化合物发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纯铜。
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包括破碎磨矿、煅烧、浸出、净化和电解,最终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纯铜。
这种工艺在现代工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生活中的铜制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通过以上对火法炼铜原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一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
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工艺参数,以确保炼铜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环保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二章铜火法精炼的基本原理第一节铜火法精炼的化学基础粗铜的火法精炼,是在精炼炉中将固体粗铜熔化(或熔体装料),然后向熔体铜中通入空气,使其中对氧亲和力较大的杂质如锌、铁,铅、锡,砷、锑、镍等发生氧化,以氧化物的形态浮于铜液表面形成炉渣,或挥发进入炉气而除去的过程。
残留在铜液中的氧,经还原脱去后,即可浇铸成为电解精炼用的阳极板或火法精炼的精钢锭。
通入铜熔体中的空气,首先与占熔体中绝大多数的铜发生氧化作用,其反应式如下;4Cu +O2 =2Cu2O所生成的氧化亚铜(Cu2O)立即溶解于铜熔体中。
氧化亚铜在铜熔体种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温度(℃) 1100 1150 1200溶解度(%) 5 8.3 12,4溶解在铜熔体中的氧化亚铜与铜中呈杂质形态存在的其他金属接触时,出于铜对氧的亲和力比许多金属杂质对氧亲和力小,所以氧化亚铜中的氧,便被这些金属杂质夺去.Cu2O+Me=MeO十2Cu式中Me代表金属杂质.从上式可以看出:当铜熔体中的氧化亚铜浓度愈高时,则与杂质碰撞的机会就愈多,从而使杂质发生氧化而除去的可能件也愈大。
铜精炼作业也就愈完全。
实践证明,为了更迅速彻底地除去铜中杂质,应力求氧化亚铜在铜熔体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程度,并提高炉温。
以增加氧化亚铜在铜熔体中的溶解度。
但铜熔体在高温时饱和氧化亚铜愈多,虽对杂质的除去有利,却在脱氧还原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还原剂,延长还原时间,所以对整个作业来说仍然是不利的。
因此,为了避免铜液的过度氧化,要求氧化期铜熔体的温度,以控制在1150~1170℃为宜。
显然,铜熔体表面上的杂质,以及少部分在熔体内的杂质能被炉气或鼓入熔体中的空气泡所直接氧化。
但这种直接的氧化作用,对含量较少的杂质或较难氧化的杂质,毕竟由于反应物质的接触机会少而只有次要的意义。
所以,在粗铜的氧化精炼过程中,杂质的氧化,主要是与溶解在铜中的氧化亚铜的相互反应而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氧化亚铜起着将空气中的氧输送给杂质的传递作用。
火法炼铜原理
火法炼铜是一种常见的冶炼工艺,通过高温将含铜的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是铜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
在火法炼铜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矿石的选矿、熔炼和精炼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火法炼铜的原理。
首先,矿石的选矿是火法炼铜的第一步。
选矿的目的是将含铜的矿石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浮选或重选的方式,利用矿石中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将铜矿和非铜矿进行分离。
经过选矿之后,得到的铜矿就可以用于后续的熔炼过程。
接下来是矿石的熔炼过程。
熔炼是将铜矿中的铜化合物转化为纯铜的过程。
首先,将铜矿石放入高温熔炼炉中,加入适量的煤焦或焦炭作为还原剂,产生高温的炉内气氛。
在高温下,铜矿中的铜化合物被还原成金属铜,与炉渣分离。
经过熔炼之后,得到的是含有较高纯度的铜的铜锭。
最后是精炼过程。
熔炼得到的铜锭中仍然含有少量的杂质,需要进行精炼才能得到纯度更高的铜。
精炼通常采用火法精炼或电解精炼的方法。
在火法精炼中,将铜锭放入火法精炼炉中,加入氧化剂,使杂质氧化并与炉渣分离。
而电解精炼则是利用电解的原理,通过电流将铜锭中的杂质转移到阴极上,得到纯度更高的铜。
总的来说,火法炼铜是一种将含铜矿石转化为纯铜的重要工艺。
通过选矿、熔炼和精炼等步骤,可以将含铜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铜产品。
这种工艺在铜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其他金属的冶炼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火法炼铜的原理
火法炼铜是一种传统的冶炼方法,通过高温将含铜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
在这
个过程中,矿石经过多次处理,最终得到纯铜。
首先,矿石的选矿是火法炼铜的第一步。
选矿是指将含铜矿石中的杂质和非铜
矿物分离出来,以便后续的炼铜过程。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重选、浮选、磁选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得到较为纯净的含铜矿石。
接下来是矿石的破碎和磨矿。
矿石经过选矿之后,需要进行破碎和磨矿的处理,将矿石破碎成适合进一步处理的颗粒度,然后通过磨矿的方式将矿石细化,以便后续的冶炼过程。
然后是矿石的烧结。
烧结是将矿石在高温下进行加热,使其结合成块状,以便
后续的冶炼处理。
通过烧结,可以提高矿石的反应性,减少冶炼过程中的能耗,并且有利于矿石中的有害元素的排除。
接着是矿石的熔炼。
熔炼是将矿石在高温下熔化,使其中的金属成分分离出来。
在熔炼过程中,矿石中的铜成分会被熔化并聚集在熔体中,而其他非铜金属和杂质则会形成渣滓,从而实现铜的分离。
最后是熔炼产物的精炼。
熔炼产物中仍然含有一定的杂质和非铜金属,需要进
行精炼处理,将其中的杂质和非铜金属去除,得到纯铜。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火法精炼、电解精炼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熔炼产物中的杂质和非铜金属去除,得到高纯度的铜。
综上所述,火法炼铜的原理是通过选矿、破碎和磨矿、烧结、熔炼和精炼等步骤,将含铜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得到纯铜。
这种冶炼方法在铜冶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火法炼铜的原理火法炼铜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冶炼技术,它利用高温将含铜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是铜的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火法炼铜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矿石的破碎、烧结、还原和精炼等步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火法炼铜的原理及其各个步骤。
首先,矿石的破碎是火法炼铜的第一步。
矿石经过采集后,需要经过粉碎机的破碎,将矿石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便后续的烧结处理。
破碎后的矿石颗粒将被送入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烧结是将矿石颗粒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使其结合成固体块状的过程,这有利于后续的还原处理。
接下来是烧结后的还原过程。
还原是将矿石中的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的过程。
在烧结后,将矿石块放入还原炉中,通过高温和还原剂的作用,使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而其他杂质则被氧化剂氧化或挥发出去。
这一步骤是火法炼铜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铜的产率和纯度。
最后是精炼过程。
精炼是将还原后的金属铜进行精炼和提纯的过程。
通过电解、火法或其他方法,去除金属铜中的杂质,提高铜的纯度。
精炼后的铜可以直接用于制造各种铜制品,如电线、管材等。
总的来说,火法炼铜的原理是通过破碎、烧结、还原和精炼等步骤,将含铜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并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金属铜。
这种冶炼技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在现代工业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火法炼铜的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铜的生产更加高效、环保和节能。
在实际生产中,火法炼铜的原理需要结合具体的矿石特点和工艺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铜的产率和降低能耗。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对火法炼铜原理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动铜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铜冶炼基础知识冶金概论讲义1 冶金基本知识1.1 冶金的概念及冶金方法分类冶金就是从矿石或二次金属资源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
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根据冶炼金属的不同,冶金工业又了可以分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后者包括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
1.2 火法冶金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
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捉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分离的目的。
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热能,通常是依靠燃料燃烧来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来供给的,比如,硫化矿的氧化焙烧和熔炼就无需由燃料供热;金属热还原过程也是自热进行的。
火法治金过程没有水溶液参加,所以又称为干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提取金属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生产成本一般低于湿法治金。
火法冶金包括:干燥、焙解、焙烧、熔炼,精炼,蒸馏等过程。
1.3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
湿法冶金温度不高,一般低于100℃,现代湿法冶金中的高温高压过程,温度也不过473K左右,极个别情况温度可达573K。
湿法冶金包括:浸出、净化、制备金属等过程。
(1)浸出用适当的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要提取的金属成某种离子(阳离子或络阴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而脉石及其它杂质则不溶解,这样的过程叫浸出。
浸出后经沉清和过滤,得到含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和由脉石矿物绢成的不溶残渣(浸出渣)。
对某些难浸出的矿石或精矿,在浸出前常常需要进行预备处理,使被提取的金属转变为易于浸出的某种化合物或盐类。
例如,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盐而进行的硫酸化焙烧等,都是常用的预备处理方法。
(2)净化在浸出过程中,常常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杂质与被提取金属一道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叫做净化。
火法中炼铜的原理是什么火法炼铜是一种传统的冶金方法,用于从铜矿石中提取纯铜。
它是通过应用高温和还原剂将铜矿石中的铜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铜的过程。
火法炼铜的原理涉及到几个主要步骤,包括矿选、矿烧、排烟、冶炼、炉渣处理和铜精炼等。
火法炼铜的第一步是矿选,即从铜矿石中分离出金属铜所需的矿石。
通常采用机械破碎和物理选别等方法,将矿石的矿物和杂质分离,得到含有较高铜含量的精矿。
矿石中主要的铜矿物有黄铜矿、黄铜矿、赤铜矿等。
在矿烧阶段,矿石被放入高温的烧炉中,矿石中的铜矿物经过加热氧化,产生铜氧化物。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加入氧化剂如空气、二氧化硫等来促进铜矿石的氧化。
这些氧化剂在高温下与铜矿石反应,使铜矿石中的铜迅速转化为铜氧化物。
矿石经过矿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常会采取排烟处理的措施。
这些烟尘和气体可以通过也烟罩、废气处理系统等装置进行收集和处理,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冶炼阶段是整个火法炼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在冶炼过程中,烧炉中的铜矿石经过加热氧化后,铜氧化物和其他杂质将被还原为金属铜。
这里使用的还原剂通常是含有较多碳的物质,如焦炭、煤等。
这些物质在高温下与铜氧化物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冶炼过程中,铜矿石的还原和熔化是同时进行的。
当温度升高时,铜雷中的铜氧化物将被还原为金属铜,并与其他非金属杂质形成高熔点的炉渣。
这些炉渣会沉积在熔炉底部,并定期排出。
得到的金属铜可以从熔炉的底部或侧面取出,进一步进行铜精炼。
在炉渣处理过程中,炉渣中的铜和其他有价金属可以被进一步回收利用。
这通常通过将炉渣经过冷却、破碎和浸取等步骤来实现。
破碎后的炉渣中的价值金属颗粒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和分离。
最后,通过铜精炼过程,可以将从炉中取出的金属铜进一步提纯,以得到符合工业要求的纯铜。
铜精炼常常通过电解和火法两种方式进行。
电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精炼方法,利用电解槽中的阴阳极来将残余杂质从金属铜中分离出来。
火法炼铜的反应原理
火法炼铜是一种将含铜的矿石转化为高纯度铜的冶金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温燃烧和氧化来将铜矿中的铜转化为氧化铜,然后再通过还原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
火法炼铜的主要步骤如下:
1. 矿石破碎和磨细:将含铜矿石经过破碎、磨细等处理,使其颗粒度更细,提高反应效率。
2. 矿石预处理:矿石中通常还含有一些杂质、硫化物等,需要进行预处理,如浮选、热分解等,以减少对后续反应的影响。
3. 矿石氧化:将处理好的铜矿加热至较高温度,使铜矿中的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铜(CuO)。
反应方程式为:2Cu + O2 → 2CuO。
4. 氧化铜和矿石还原:将氧化铜与原矿混合,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
还原剂可以是碳(如煤、焦炭)或氢气。
还原反应方程式为:CuO + C → Cu + CO 或CuO + H2 → Cu + H2O。
5. 火法炼铜产物处理:通过冷却、分离等步骤,得到高纯度的铜。
火法炼铜通过氧化和还原两个阶段的反应,将含铜矿石中的铜转化为金属铜,从而实现提取炼制目的。
火法炼铜1.概述铜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B 族,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铜具有优异的性能,易于加工和广泛的用途,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在地壳中铜含量约0.01%,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存在,铜冶金中所用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一一氧化矿和硫化矿。
硫化矿物:黄铜矿( CuFeSO、斑铜矿(Cu3Fe®)、辉铜矿(CU2S、、铜蓝(CuS、等;氧化矿物有:孔雀石(CuCO3 • Cu(OH)2)、硅孔雀石(CuSiO3 • 2出0)、赤铜矿(CtO)、胆矶(CuSO4 • 5H2O)等。
2.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火法炼铜是当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主要原料是硫化铜精矿,铜矿石(C D(Cu)=0.5%-2%)经过采矿、选矿得到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D (Cu)=20%-30%), 然后送冶炼厂炼铜。
火法炼铜工艺流程一般有①焙烧;②造锍熔炼得到冰铜(D (Cu)=30%-50%);③转炉吹炼得到粗铜(D (Cu)=98.5%-99.5%);④火法精炼得到阳极铜 ( D (Cu)=99%-99.8% );⑤ 电解精炼得到阴极铜 ( D (Cu)=99.95%-99.997%)。
2.1 焙烧焙烧分半氧化焙烧和全氧化焙烧(死焙烧),分别脱除精矿中部分或全部的硫,同时除去部分砷、锑等易挥发的杂质。
此过程为放热反应,通常不需另加燃料。
造锍熔炼一般采用半氧化焙烧,以保持形成冰铜时所需硫量;还原熔炼采用全氧化焙烧;此外,硫化铜精矿湿法冶金中的焙烧,是把铜转化为可溶性硫酸盐,称硫酸化焙烧。
2.2 造锍熔炼造锍熔炼是在高温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硫化铜精矿熔化生成MeS 共熔体的方法,即将精矿中的铜富集于冰铜中,而大部分铁的氧化物与加入的溶剂造渣,也称冰铜熔炼。
造锍熔炼的目的是:(1)使炉料中的铜尽可能进入冰铜(Cu2S+FeS熔体,也称锍),部分铁以FeS形式也进入冰铜;(2)使大部分铁氧化成FeO与脉石矿物造渣( SiO2,FeO,CaO,MgO, Al2O3); (3)使冰铜与炉渣分离。
铜火法精炼在熔融高温条件下,除去矿产粗铜和再生铜中的硫、铁、铅、锌、镍、砷、锑、锡、秘和氧等杂质,产出火法精铜的火法炼铜过程。
部分再生铜、少数不含或含贵金属很少的粗铜,经过火法精炼,即可供机械制造等部门直接使用。
绝大部分粗铜在火法精炼后铸成阳极板,经电解精炼,生产纯度更高、用途更广的电解铜。
基本原理火法精炼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粗铜中的硫等杂质,利用杂质对氧的亲和势大于铜对氧的亲和势和杂质氧化物在铜中溶解度低的特性,向熔铜中鼓入空气,即可使杂质生成气体和造渣除去,而金、银等贵金属富集于铜液中。
鼓入空气中的氧首先与铜反应生成Cu20,Cu2o同分散于铜液中的杂质接触,生成杂质氧化物除去。
然后再用含碳氢化合物的还原剂除掉溶于铜中的氧,产出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符合要求的精炼铜。
基本过程铜火法精炼包括氧化脱硫等杂质和还原脱氧两个基本过程。
氧化过程又称氧化精炼期,主要是脱除粗铜中的硫、铁、铅、锌、镍、砷、锑、锡和秘等杂质。
熔池中待精炼熔体质量的98%以上是铜,所以氧化过程一开始,首先是铜被鼓入熔池的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4Cu+O2→2Cu2O生成的Cu2O溶解于铜液中,在操作温度1373K一 1523K条件下,Cu2O在铜中溶解度为6%一13%。
铜中杂质金属(Me)遇溶解在铜液中的Cu2O时便发生反应: Cu2O+Me→MeO十2Cu 由于MeO在铜中溶解度很小,而铜的浓度在杂质氧化时几乎不发生变化,可视为常数,上式的反应平衡常数为: K‘=〔Cu2O〕〔Me〕K‘ 或〔Me‘〕〔Cu2O〕式中表明,Cu2O的浓度越高,杂质金属的浓度就越小,被除去的杂质就越多。
从节约嫉料和不延长下一步还原过程所需时间等综合因素出发,氧化过程温度控制在1373~1423K时,eu2o的饱和浓度约为6%~s%。
氧化精炼期通常还要加入石英砂、石灰和苏打等熔剂,以使铁、铅、砷、锑等杂质氧化后造渣除去。
除硫是在氧化过程的后期完成。
因为在有对氧的亲和势较大的金属杂质存在时,铜的硫化物不易氧化,而一旦金属杂质氧化结束,铜中硫的氧化反应会剧烈进行: 〔S〕e。
铜的火法精炼一、概述1.铜的性质物理性质:铜是一种玫瑰红色、柔软、具有展性的金属,易于锻造和压延。
在导电和导热方面,铜仅次于银而居第二位,如果把银的导电率和导热率作为100%,则铜的导电和导热率分别为93%和73.2%,在元素周期表中,铜属于第一族,原子序数29,具具有两个价电子,形成一价和二价铜的化合物铜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原子量63.57熔点:1083℃沸点:2310℃比重:20℃时8.89熔点时8.221100℃7.961200℃7.3125℃时的比热容386KJ/KG.K熔化潜热:205.2/kj kg-1铜的电阻率1.75 ×10-8(Ω m)标准电位:+0.34伏特液体铜能溶解某些气体,这些气体在铜凝固时又从铜中逸出,形成气孔。
化学性质铜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起变化,但在含有CO2的潮湿空气中,铜的表面会生成一薄层碱性碳酸铜(铜绿),这种薄膜保护铜不再被腐蚀,其反应如下3Cu+O2+H2O+ CO2=2 Cu CO2. Cu(OH)2铜在空气中加热到165℃即开始与氧作用生成铜氧化物,当温度超过350℃时铜的颜色从玫瑰红变成黄铜色最后变为黑色,黑色层为氧化铜,中间层为氧化亚铜,内层为金属铜。
铜的电位次序位于氢的下面,属正电性元素,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因此,不能溶解于盐酸和没有溶解氧气的硫酸中,只有在具有氧化作用的酸中铜才能溶解,例如,铜能溶于硝酸和有氧化剂存在的硫酸中。
铜能溶于氨水。
铜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氧化铜(CuO):为黑色无光泽物质,在自然界中以黑铜矿的矿物形态存在,其分子量为79.75,。
氧化铜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时以下式离解:4C U O=2C U2O+O2当温度高于1060℃时,氧化铜完全转化为氧化亚铜,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氧化铜的离解压力高于空气中样的分压。
氧化铜易被H2、C、CO、C X H Y等还原为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也被其它硫化物和负电性金属如锌、铁等还原。
炼铜的三种方法炼铜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工艺,用于从铜矿石中提取出纯铜。
在现代工业中,有三种主要的炼铜方法:火法炼铜、电解炼铜和湿法炼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优缺点。
一、火法炼铜1.原理:火法炼铜是利用高温氧化还原反应将含铜的物质转化为纯金属铜的过程。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含硫较高的硫化铜矿。
2.步骤:(1)选取合适的硫化铜矿,经过浸出、浓缩等预处理后得到精选浓缩物。
(2)将精选浓缩物与焦炭混合,放入火法反应器中,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产生的SO2气体通过冷却、洗涤等工艺处理后排放。
(3)经过多次反复操作,得到纯度达到99%以上的金属铜。
3.优缺点:优点: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可处理含硫较高的硫化铜矿。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清晰明了。
缺点:火法炼铜需要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大量的SO2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该方法不能处理含氧化铜较高的氧化铜矿。
二、电解炼铜1.原理:电解炼铜是利用电解作用将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中的铜还原为纯金属铜的过程。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含氧化铜较高的氧化铜矿。
2.步骤:(1)选取合适的氧化铜矿,经过浸出、浓缩等预处理后得到精选浓缩物。
(2)将精选浓缩物溶解在硫酸中制成含有Cu2+离子的溶液。
(3)将含有Cu2+离子的溶液放入电解槽中,在阳极上产生氧气,在阴极上还原成纯金属铜。
经过多次反复操作,得到纯度达到99.99%以上的金属铜。
3.优缺点:优点:电解炼铜不需要高温和高压等条件,能够有效地提高纯度。
同时该方法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缺点:电解炼铜需要大量的电能,同时设备和维护成本较高。
此外,该方法只适用于含氧化铜较高的氧化铜矿。
三、湿法炼铜1.原理:湿法炼铜是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将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中的铜还原为纯金属铜的过程。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含有低浓度的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
2.步骤:(1)选取合适的氧化铜矿或硫化铜矿,经过浸出、浓缩等预处理后得到精选浓缩物。
(2)将精选浓缩物溶解在硫酸中制成含有Cu2+离子的溶液。
铜冶炼的原理:
1、火法炼铜原料
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由火法炼得,它主要用于处理硫化铜矿。
火法炼铜是将铜矿(或焙砂、烧结块等)和熔剂一起在高温下熔化,或直接炼成粗铜,或先炼成冰铜(铜、铁、硫为主的熔体)后再炼成粗铜。
该法除部分作业(如电解精炼)外,均在高温下进行。
火法炼铜可以在各种不同设备中进行,如鼓风炉、反射炉、电炉、闪速炉和连续炼铜炉等。
由各种设备熔炼的冰铜,随后还要经过吹炼、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得到电铜。
2、湿法炼铜原理
当前世界上铜产量约有15%由湿法制得,它主要用于处理氧化铜矿,也有用于处理硫化铜矿。
湿法炼铜是在常温、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使铜炼出。
粗铜的火法精炼工艺原理火法精炼原理:粗铜中多数杂质对O的亲和力大于Cu对O的亲和力,而且杂质氧化物在Cu中的溶解度非常小,因此杂质以氧化物炉渣的形式出去。
同时氧化过程的进行使铜中产生过量的氧化铜,最终需要还原得到粗铜。
即粗铜的火法精炼分为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
1.氧化过程(氧化除渣阶段)空气进入铜熔体,首先与铜反应生成Cu2O,再与其它金属杂质作用使杂质氧化,化学反应如下:4Cu+O2→2Cu2OCu2O+Me→MeO+Cu反应式中的Me代表金属杂质。
2.还原过程(还原得到阳极铜)氧化除渣后铜液中的Cu2O,用还原剂进行还原:Cu2O+H2→2Cu+H2OCu2O+CO→2Cu+CO2Cu2O+C→2Cu+CO还原剂有:重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木炭等。
得到的阳极铜送电解车间进行电解精炼。
铜的电解精炼铜的电解精炼,是将火法精炼的铜浇铸成阳极板,用纯铜薄片作为阳极片,相间地装入电解槽中,用硫酸铜和硫酸的水溶液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上的铜和电位较负的金属溶解进入溶液,而贵金属和某些金属(硒、碲)不溶,成为阳极泥沉淀于电解槽底,溶液中的铜在阳极上优先析出,而其他电位较负的金属不能在阳极上析出。
这样,阳极上析出的金属铜纯度很高,成为阴极铜或电解铜。
电解精炼过程 阳极 火法精炼铜 阴极 电解铜 阴极铜。
电解精炼过程阳极:火法精炼铜;阴极:电解铜(阴极铜)电解液:硫酸铜和硫酸的水溶液。
引入直流电,阳极铜溶解,在阴极析出纯铜,杂质进入阳极泥或电解液 从而实现铜和杂质的分离。
1.阳极反应电解液中含有H+、Cu2+、SO42-和水分子,当通入直流电时,在阳极上可能的氧化反应为:Cu-2e→Cu2+Me-2e→Me2+SO42--2e→SO3+1/2O2H2O-2e→2H++1/2O2Me指Fe、Pb、Ni、As、Sb等,电极电位比铜负,与铜一起溶解进入电解液:SO42-和H2O电极电位比铜正得多,在阳极上不可能进行,反应。
火法炼铜的原理和化学反应
火法炼铜是指利用高温将含铜矿物中的铜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再将氧化铜还原成纯铜的炼铜过程。
这种炼铜方式是非常普遍的,其原理和化学反应十分重要。
火法炼铜的原理是:利用高温将含铜矿物中的铜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再将氧化铜还原成纯铜的过程。
炼铜的原料是含铜的矿石,例如硫化铜矿、氧化铜矿、铜闪石等。
这些矿石中的铜通常与其他金属杂质混合在一起,需要经过多道工艺过程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铜。
炉子是火法炼铜的核心设备,通常采用的是电炉、磁感应炉或火焰炉等。
在炉膛中加入含铜矿物,通过高温和氧化剂,使其中的铜氧化生成氧化铜。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其化学式为CuO。
反应方程式为:
2Cu + O2 → 2CuO
然后,将氧化铜和还原剂(如煤焦、木炭等)混合,再次加热,还原氧化铜生成纯铜。
反应方程为:
CuO + C → Cu + CO
在还原反应中,煤焦、木炭等物质中的碳被氧化成CO,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铜得以还原为纯铜。
同时,其他杂质也被还原成了一些气态或固态的物质,而被排除。
火法炼铜虽然操作简单,但出铜率比较低,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也采用了其他炼铜方式,如闪速炉熔炼法、电解法等替代了火法炼铜的部分生产过程。
总的来说,了解火法炼铜的原理和化学反应对于炼铜工艺的改进和优化都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我们可以使炼铜的效率更高,同时减少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达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炼铜生产方式。
铜火法冶金造冰铜的化学原理
铜火法冶金造冰铜的化学原理主要涉及在高温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硫化铜精矿熔化生成MeS共融体,也称为造锍熔炼。
这个过程将精矿中的铜富集于冰铜中,而大部分铁的氧化物与加入的熔剂造渣。
冰铜主要由Cu2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其含铜率在20%~50%之间,含硫率在23%~27%之间。
具体过程为:首先把精矿砂、熔剂(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无烟煤)混合,投入密闭鼓风炉中,在1000℃左右进行熔炼。
矿石中的硫部分成为SO2(用于制硫酸),大部分的砷、锑等杂质成为AS2O3、Sb2O3等挥发性物质而被除去。
一部分铁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而Cu2S跟剩余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铜。
FeO跟SiO2形成熔渣,熔渣浮在熔融冰铜的上面,容易分离,借以除去一部分杂质。